【生物】广西玉林市2018-2019学年高二期末质量评价检测理科综合试卷(解析版)
展开广西玉林市2018-2019学年高二期末质量评价检测
理科综合试卷
1.下列关于生物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卡尔文利用18O标记的H2O,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水
B. 赫尔希和蔡斯用同位素标记技术证明了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C. 拜尔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引起的
D. 奥特曼等证明了某些RNA也具有催化功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遗传物质的发现历程等、回忆和梳理相关过程、实验方法、结果以及结论分析等知识点,据此答题。
【详解】鲁宾和卡门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A错误;赫尔希和蔡斯用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DNA和蛋白质,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某种“刺激”在尖端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C错误;二十世纪80年代,美国生物学家奥特曼和切赫研究和发现了RNA的催化功能,D正确。
2.下列与细胞生命历程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紫色糯性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B. 细胞分化可能会导致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
C.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不表达
D. 端粒是染色体两端的一段特殊序列的蛋白质序列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的生命历程包括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细胞分裂使得细胞数目增加而种类不变,细胞分化使得细胞的种类增加而数目不变;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详解】紫色糯性玉米种子培育出植株是个体的正常发育,没有经过组织细胞的离体培养,因此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其结果可能会导致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B正确;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都表达,C错误;端粒是染色体两端的一段特殊序列的DNA序列,D错误。
3.细胞自噬是指当细胞接收到诱导信号后,胞内的一些膜会把周围的细胞质吞进去形成“自噬体”,随后与溶酶体融合,经消化后,一些可利用的物质被送回细胞质循环利用。下列推论不合理的是( )
A. 细胞的自噬作用体现了膜的功能特性
B. 当营养物质不足时,细胞的自噬作用会明显加强
C. “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后,能降解衰老的线粒体等细胞器的酶主要来自于溶酶体
D. 自噬机制发生缺陷,会导致细胞内废物和垃圾增多
【答案】A
【解析】
【分析】
溶酶体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主要功能是吞噬消化作用。有两种吞噬作用:一种是自体吞噬,另一种是异体吞噬,因此“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后,溶酶体内的水解酶会水解掉“自噬体“内的物质。
【详解】细胞的自噬作用体现了膜的结构特性,即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错误;由于“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经消化后,一些可利用的物质被送回细胞质循环利用,因此当营养物质不足时,细胞的自噬作用会明显加强,B正确;溶酶体含有大量的水解酶,因此“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后,能降解衰老的线粒体等细胞器的酶主要来自于溶酶体,C正确;自噬机制发生缺陷.会导致细胞内废物和垃圾不能及时清理而增多,D正确。
4.给兔子喂养某种食物后,在其体内检测出了来自该食物的微小RNA,这种RNA不能编码蛋白质,但可与兔子的M基因转录产生的mRNA结合,并抑制它的功能,最终引起兔子患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微小RNA与M基因的mRNA的基本单位都是核糖核酸
B. 在翻译过程中的核糖体具有两个tRNA的结合位点
C. 微小RNA通过影响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引起兔子患病
D. 微小RNA与M基因的mRNA结合时,不存在A与T配对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在小鼠的体内检测到了来自该食物的微小RNA,这种RNA不能编码蛋白质,但可与兔子的M基因转录产生的mRNA结合;mRNA是翻译的模板,微小RNA能与小鼠M基因产生的mRNA结合,从而阻止M基因的翻译过程,进而抑制该基因的功能。
【详解】所有RNA的基本单位都是核糖核苷酸,A错误;在翻译过程中,每一个核糖体具有两个tRNA的结合位点,B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微小RNA通过影响翻译过程形成相关蛋白质,进而引起兔子患病,C正确;微小RNA与mRNA中都不存在T,因此微小RNA与M基因的mRNA结合时,不存在A与T配对,D正确。
5.肿瘤细胞一旦死亡就会释放钾离子到细胞外。通常细胞内钾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外,细胞外增加的钾离子可降低免疫细胞活性,阻止它们的抗肿瘤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发挥抗肿瘤功能的免疫细胞是浆细胞
B. 细胞外高浓度钾离子导致免疫细胞数量减少
C. 细胞外低浓度钾离子是免疫细胞功能实现的前提条件
D. 降低神经纤维膜外的钾离子浓度,会降低动作电位的绝对值
【答案】C
【解析】
【分析】
癌细胞的特征:(1)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2)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3)细胞表面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降低,导致细胞彼此间的黏着性减小,易于扩散转移;(4)失去接触抑制。
【详解】发挥抗肿瘤功能的免疫细胞是效应T细胞,A错误;细胞外高浓度钾离子导致免疫细胞活性降低,并非数量减少,B错误;细胞外低浓度钾离子是免疫细胞功能实现的前提条件,C正确;降低神经纤维膜外的钾离子浓度,会升高动作电位的绝对值,D错误。
6.下列有关生物学研究和实验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标志重捕法调査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脱落,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大
B. “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釆用的实验方法是模型方法,模拟活动本身是构建动态的物理模型
C. 设置两个实验组进行对比实验可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D. 在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时,为了减小误差需要设置预实验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模型包括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和概念模型;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性微生物,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预实验是在正式实验之前,用标准物质或只用少量样品进行实验,以便摸索出最佳的实验条件,为正式实验打下基础。
【详解】标志重捕法调査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脱落,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A正确;采用模型方法研究“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模拟活动本身就是在构建动态的物理模型,B正确;酵母菌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设置有氧和无氧的两个实验组进行对比实验可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C正确;在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时,为了减小浪费、更快更准确的获得最适宜温度值,需要设置预实验,D错误。
7.分析以下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某些植物叶肉细胞在强光照及胞内O2/CO2值增大时,叶肉细胞会吸收O2并释放CO2,此过程称为“光呼吸”,用以区别发生在线粒体中的呼吸作用(暗呼吸)。
资料二:RUBP羧化酶对光呼吸和光合作用都有催化作用,即既能催化C5和O2反应,生成CO2和C3;也能催化物质C5和CO2反应生成两分子C3。
(1)白天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呼吸与光合作用都利用了___________为原料,在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过程实现了该物质的再生。
(3)试推测,当O2/CO2值___________(填“高”或“低”)时,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而不利于光呼吸。
(4)植物在CO2浓度一定温度适宜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突然停止光照,短时间内C3化合物的含量会__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
(5)大田农作物种植时可通过增大CO2浓度来提高产量,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至少答两点)。
【答案】 (1). 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 (2). 五碳化合物 (3). 暗反应 (4). 低 (5). 上升 (6). 合理密植,使用农家肥.“正其行、通其风”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暗呼吸指的是发生在线粒体中的呼吸作用,即有氧呼吸;光呼吸指的是某些植物叶肉细胞在强光照及胞内O2/CO2值增大时,叶肉细胞会吸收O2并释放CO2的过程;RUBP羧化酶可以催化光呼吸和光合作用,即既能催化C5和O2反应,生成CO2和C3;也能催化物质C5和CO2反应生成两分子C3。
【详解】(1)白天叶肉细胞可以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此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2)根据资料二分析可知,光呼吸和光合作用都利用了五碳化合物作为原料,五碳化合物在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的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中实现了再生。
(3)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当强光照及胞内O2/CO2值增大时,叶肉细胞会进行光呼吸,说明当O2/CO2值低时,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而不利于光呼吸。
(4)根据题意分析,在CO2浓度一定温度适宜条件下,突然停止光照,则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不足,导致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受阻,因此短时间内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升高。
(5)增加大田间农作物周围的二氧化碳浓度的措施有:合理密植、使用农家肥、“正其行、通其风”等。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详细过程,能够根据题干信息区分光呼吸和暗呼吸的条件极其过程,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8.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如果在Ⅹ处给予一个适宜强度的剌激,其膜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下丘脑细胞分泌a,该过程___________(“是”或“不是”)反射活动,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该图表示人体在寒冷中的部分调节过程,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过多时,会与下丘脑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抑制激素a的合成与释放,则激素a是___________。
(3)图中下丘脑细胞和细胞乙直接的生活环境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 (2). 不是 (3). 该过程不存在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反射弧不完整 (4).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5). 组织液 (6). 血浆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X处给予一适宜的刺激后产生的兴奋会先后经过电流表的左侧和右侧,因此电流表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
【详解】(1)当神经纤维受到一个适宜强度的刺激后,膜电位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即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根据题意分析,在Ⅹ处给予一个适宜强度的剌激后下丘脑分泌了a,由于该过程不存在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即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该过程不是反射活动。
(2)根据题意分析,甲状腺激素与下丘脑表面的受体结合,导致其不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即激素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3)据图分析,图中下丘脑细胞直接的生活环境是组织液,乙细胞直接的生活环境是血浆。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过程,能够根据负反馈调节过程判断激素a的种类,并能够据图分析不同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的种类。
9.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赤霉素与生长素都能促进细胞的伸长,两者的关系如图所示,对于完整的胚芽鞘来说,生长素的主要作用部位是___________,由图可知,赤霉素的主要作用部位是___________。
(2)由(1)图可知,赤霉素与生长素具有协同作用,为了验证此结论,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取生长状况相同的豌豆幼苗,从豌豆幼苗的同一部位切取等长的茎段若干,平均分成两组。
第二步:将两组豌豆茎切段分别放入两个标号为A、B的培养皿中,A中不加激素,B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混合溶液,在同样的条件下培养。
第三步:每隔12小时,测量茎切段长度一次,48小时后,计算茎切段伸长的平均值。实验结果:B组茎切段伸长的平均值远高于A组。以上实验___________(能/不能)准确说明赤霉素与生长素具有协同作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方法有很多,其中___________法要求溶液浓度较低,并且最好在遮阴或者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处理。
【答案】 (1). 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伸长区) (2). 胚芽鞘尖端 (3). 不能 (4). 无法说明组茎切段伸长的原因是生长素还是赤霉素或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5). 浸泡(法)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赤霉素能够促进色氨酸合成生长素,进而促进细胞生长;生长素分解产生氧化产物,该过程受赤霉素的X作用,说明X作用为抑制。
【详解】(1)对于完整的胚芽鞘来说,生长素产生于胚芽鞘尖端,主要作用是促进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伸长区)的生长。由图可知,赤霉素能够促进生长素的合成,说明赤霉素的主要作用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2)根据实验步骤分析,以上实验无法说明组茎切段伸长的原因是生长素还是赤霉素或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不能准确说明赤霉素与生长素具有协同作用。
(3)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方法有浸泡法、沾蘸法等,其中浸泡法要求溶液浓度较低,并且最好在遮阴或者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处理。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图弄清楚赤霉素和生长素促进细胞生长的机理,明确赤霉素一方面能够促进生长素的合成,另一方面能够抑制生长素的分解。
10.某果蝇的种群中,部分个体翅上有红色的斑点,斑点分为圆形和星形两种,圆形(A)对星形(a)完全显性,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翅上有斑点(B)对无斑点(b)完全显性,由仅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上述两种性状的基因在遗传上遵循___________定律。
(2)选择基因型为aaXbY的雄蝇与一只该种群中的圆形斑雌蝇杂交,若子代中出现_______(填表现型)的个体,则该圆形斑雌蝇为杂合体。
(3)硏究人员发现,在该蝇的一个无斑纯合群体中,偶然出现了一只圆形斑雄蝇,已知出现该圆形斑雄蝇的原因是其中一个亲本产生配子时,基因b突变成了基因B。B和b基因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圆形斑雄蝇的突变基因来自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基因自由组合 (2). 星形斑或无斑 (3). 基因B和b上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 (4). 母本 (5). 子代雄蝇的X染色体只来自母本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控制两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即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制上述两种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在遗传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圆形斑雌蝇的基因型为A_XBX_,与aaXbY的雄蝇杂交,若该圆形斑雌蝇为杂合体AaXBXB 、AaXBXb、AAXBXb,则子代会出现星形斑(aaXBX_、aaXBY)或无斑(__XbXb、__XbY)个体。
(3)B和b是一对等位基因,其本质区别是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根据题意分析,无斑纯合群体(__XbXb、__XbY)中,偶然出现了一只圆形斑雄蝇A_XBY,又已知出现该圆形斑雄蝇的原因是其中一个亲本产生配子时,基因b突变成了基因B所致,所以该基因突变是由基因Xb突变成了基因XB,由于子代雄蝇的X染色体只来自母本,所以该圆形斑雄蝇的突变基因来自母本。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遗传题的一般解题规律,在已知表现型推理基因型时,可以先写出基因型通式,再根据子代基因的来源确定其基因型。
11.如图1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图2表示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乙之间碳以___________形式循环。
(2)图2中G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量。设E中的能量为XkJ,F为E的40%,按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可知,流入次级消费者H的能量最多为___________kJ。
(3)在草原上,当草原返青时,乙的“绿色”为A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说明信息传递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该生态系统表示稻田生态系统,人们在生产过程中要进行除草、除虫,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2). CO2 (3).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 (4). 20%X (5). 能够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6). 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水稻体内)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1中甲表示无机环境;乙表示生产者;丙表示各级消费者,其中A表示初级消费者,B、C表示次级消费者,D表示三级消费者;丁表示分解者。图2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E表示第二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G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F表示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H表示流向次级消费者的能量。
【详解】(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其中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图1中甲表示无机环境,乙表示生产者,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两者之间循环。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2中G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已知E中的能量为XkJ,则按最大传递效率20%计算,流入次级消费者H的能量最多为20%X kJ。
(3)根据题意分析,当草原返青时,乙的“绿色”为A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人们在生产过程中要进行除草、除虫等,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水稻体内)。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关系、能量流动的过程,能够分析题图并判断图1中各个成分的名称以及图2中各个字母代表的能量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