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生物】贵州省麻江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解析版)
展开
贵州省麻江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1.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酶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利用酶生产某些化工产品,能显著降低能耗、减少污染、节约成本
B. 参与蛋白酶合成分泌的膜性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C. 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症的肠溶多酶片含有多种消化酶,但嚼服后会失去疗效
D. 要较长时间保持酶活性,各种酶制剂都应保存在低温的条件下
【答案】B
【解析】
考查酶知识。核糖体虽然参与蛋白酶合成,但不属于膜性细胞器。
2.如图所示,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 )
A. 吸收O2 B. 吸收空气中的CO2
C. 检验酒精的产生 D. 检验CO2的产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排除其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B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
3.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DNA和RNA中的五碳糖相同
B. 组成DNA和RNA的元素都是C 、H、O、N、P等
C. T2噬菌体的遗传信息贮存在RNA中
D. 洋葱根尖细胞中的DNA和RNA都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核酸组成元素为C、H、O、N、P,根据五碳糖的不同,将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详解】A. 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而R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A错误;
B. 组成DNA和RNA的元素种类相同,都是C、H、O、N、P,B正确;
C. T2噬菌体是DNA病毒,其遗传物质贮存在DNA中,C错误;
D. 洋葱根尖细胞中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D错误。
4. 干细胞移植现已成为冶疗糖尿病的一种临床技术。自体骨髓干细胞植入胰腺组织后可分化为胰岛样细胞,以替代损伤的胰岛B细胞,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骨髓干细胞与胰岛样细胞的基因组成不同,基因表达产物不同
B. 骨髓干细胞与胰岛样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基因表达产物不同
C. 胰腺组织微环境千百万骨髓干细胞基因丢失,分化成为胰岛样细胞
D. 胰腺组织微环境对骨髓干细胞分化列影响,分化是由基因决定的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细胞分化的有关内容。由题意可知,骨髓干细胞与胰岛样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基因表达产物不同,A错,B正确;骨髓干细胞与胰岛样细胞及胰腺组织细胞基因组成相同,基因选择性表达,产物不同,CD错。故本题选B。
5. 细胞成分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化合物所共有的元素是( )
A. C、H、O B. C、H C. H、O D. C、H、O、N
【答案】C
【解析】
活细胞成分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化合物是水和蛋白质,两者共有的化学元素是H、O,C正确。
【考点定位】元素
【名师点睛】元素与化 合物的含量排序
(1)在组成细胞的元素中,占鲜重百分比前四位的依次是O、C、H、N;占干重百分比前四位的依次是C、O、N、H。
(2)在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占鲜重百分比前四位的依次是水、蛋白质、脂质、糖类。但在干重百分比中,蛋白质最多。
6.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比安静时减少
B. 若细胞内Na+浓度偏高,为维持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
C. 人在寒冷时,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产生ATP的量增加
D. 人在饥饿时,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与有氧呼吸相比,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少,消耗相同的葡萄糖合成的ATP数量少;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且需要消耗ATP;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通过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过程满足细胞对ATP的大量需求;人体在寒冷环境中,通过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作用,肾上腺素和甲状腺素分泌量增加,细胞代谢活动增强,有机物氧化分解速度加快,释放的能量增加。
【详解】A. 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比安静时少,A正确;
B. 因为细胞内要保持低钠高钾的离子环境,如果细胞内Na+偏高,就要通过主动运输排出Na+,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B正确;
C. 人在寒冷时,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新陈代谢加快,细胞产生ATP的量增加,C正确;
D. 人在饥饿时,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仍处于动态平衡中,D错误。
7.钾离子在植物体中可以由浓度低的部位运向浓度高的部位,但是在缺氧的条件下,其运输的速度减慢。这说明钾离子的运输属于
A. 自由扩散 B. 协助扩散 C. 主动运输 D. 渗透作用
【答案】C
【解析】
钾离子在植物体中可以由浓度低的部位运向浓度高的部位,符合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的特点;在缺氧的条件,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不能产生大量能量,其运输的速度减慢,说明该物质的运输需要能量,由此可知钾离子的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选C。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
8.图表示的是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呼吸时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线段XY=YZ,则在氧浓度为a时( )
A. 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多
B. 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
C. 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CO2多
D.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相等
【答案】B
【解析】
由于题中提出,线段XY=YZ,因此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等于有氧呼吸,由呼吸作用方程式可得,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是有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的三倍,故A错误;有氧呼吸过程中,1mol葡萄糖分解可以释放2870KJ的能量,而无氧呼吸只能释放195.65KJ的能量,虽然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是有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的三倍,但仍然是有氧呼吸释放能量多,故B正确;图中可以看出,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等于有氧呼吸的释放量,故C错误;由B项可知,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要比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的多,故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9. 已知家鸡的无尾(A)对有尾(a)是显性。现用有尾鸡(甲群体)自交产生的受精卵来孵小鸡,在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微量胰岛素,孵化出的小鸡就表现出无尾性状(乙群体)。为研究胰岛素在小鸡孵化过程中是否引起基因突变,可行性方案是
A. 甲群体×甲群体,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B. 乙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C. 甲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D. 甲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答案】D
【解析】
若是用用甲群体X甲群体,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得出来的F1应该全为有尾鸡,没意义,所以不选A;若乙群体X乙群体,如果产生的F1为无尾鸡,那么B是对的,但是又向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这个实验也没意义了,因为题意早就说明了,在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微量胰岛素,孵化出的小鸡就表现出无尾的形状,所以B错;甲群体X乙群体,如果注射了胰岛素,那么F1代全为无尾鸡,跟B选项犯的错一样,所以C也错。即甲群体X乙群体,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如果的F1出现无尾,那么说明胰岛素形成的无尾已遗传到子代,属于基因突变。若是没有引起基因突变的话,F1应该还是全为有尾的。
10.优生优育关系到国家人口的整体质量和每个家庭的幸福,下列采取的优生措施正确的是( )
A. 胎儿所有先天性疾病都可通过产前诊断来确定
B. 杜绝有先天性缺陷的病儿的根本措施是禁止近亲结婚
C. 产前诊断可以初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21三体综合征
D. 通过遗传咨询可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猫叫综合征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产前诊断只能诊断某种遗传病,A错。禁止近亲结婚是预防遗传病,不能杜绝,B错。产前诊断可以初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21三体综合征,C正确。猫叫综合征为染色体结构变异遗传病,不能通过遗传咨询确定,D错。
考点:本题考查优生优育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11.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减数分裂发生在能够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中
②减数分裂的过程是由原始的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的有性生殖细胞的过程
③减数分裂的特点是细胞中的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④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⑤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同样具有一定的细胞周期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A
【解析】
所有能够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都能进行减数分裂,产生有性生殖细胞,①正确; 减数分裂的过程是由原始的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的有性生殖细胞的过程,②正确;减数分裂的特点是细胞中的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③正确;由于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所以形成的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来的减少一半,④正确;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但由于产生的生殖细胞不能继续分裂,所以不具有周期性,⑤错误;故选A。
【考点定位】细胞的减数分裂
【名师点睛】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12.根据人类遗传病系谱图中各世代个体的表现型进行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①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 ②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C. ③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D. ④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遗传病的方法:先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遗传病的显隐性,然后在判断遗传病致病基因的位置,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女患者的儿子(父亲)都是患者,正常男性是母亲(女儿)都正常,X染色体是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是男患者的母亲(女儿)都是患者,女性正常其父亲(儿子)正常。
【详解】①双亲正常生有患病的女儿,因此该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
②双亲正常生有患病的儿子,且女儿没有患病,因此最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B正确;③父亲是患者,所生的3个女儿都是患者,母亲正常,2个儿子都正常,因此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C正确;④中父亲是患者,其女儿正常,因此不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人类遗传病的特点,根据遗传系谱图分析人类遗传病的类型是解题的关键。
13. 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甲病的女儿,在丈夫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甲病基因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是
A. 2个,位于一条染色体的两个姐妹染色单体中
B. 1个,位于一个染色单体中
C. 4个,位于四分体的每个染色单体中
D. 2个,位于同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中
【答案】A
【解析】
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设致病基因为a),丈夫基因型为Aa,则在丈夫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有2个白化病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的两个姐妹染色单体中。
14.将二倍体玉米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待其长成后用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得到了新的植株。下列有关新植株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是单倍体 ②体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 ③不能形成可育的配子 ④体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 ⑤能形成可育的配子 ⑥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 ⑦一定是纯合子 ⑧是二倍体
A. ④⑤⑦⑧ B. ①④⑤⑥
C. ①②③⑥ D. ①④⑤⑦
【答案】B
【解析】
二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变成四倍体,而其配子发育成的个体是单倍体,但其体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能产生可育的配子,可能是杂合子也可能是纯合子,所以B选项正确。
15. 豌豆种子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让绿色圆粒豌豆与黄色皱粒豌豆杂交,在后代中只有黄色圆粒和黄色皱粒两种豌豆,其数量比为1∶1。则其亲本最可能的基因型是( )
A. yyRr×YYrr
B. yyRr×Yyrr
C. YYRr×yyRr
D. yyRR×Yyrr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可知,后代全为黄色,则双亲关于种子颜色的基因型为yy×YY;又因为后代中圆粒∶皱粒=1∶1,符合测交实验结果,则双亲关于种子形状的基因型为Rr×rr,综合以上结果,双亲基因型最可能为yyRr(绿色圆粒)×YYrr(黄色皱粒)。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应用基因分离定律解决基因自由组合的问题。
16.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是一种伴性遗传病,如图是某患病家族的遗传系谱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可能是来自Ⅰ1个体的基因突变
B. 若Ⅱ1和Ⅱ2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正常的女性纯合子的概率为1/4
C. 若Ⅳ1与正常男性婚配后生有一男孩,则该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8
D. 该家族中表现正常的女性都不传递致病基因
【答案】D
【解析】
“无中生有为隐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是一种伴性遗传病”,A对;若II1和II2得到患病孩子,则II1为杂合子(XAXa),II2为(XAY),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正常女性纯合子的概率为1/4,B对;据题分析IV1的基因型为XAXa的概率是1/2,与正常男性婚配后生有一男孩,则该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8,C对;该家族中表现正常的女性可能是携带者,会传递致病基因,D错。
【考点定位】伴性遗传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和遗传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17.如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被15N标记)的结构示意图,该基因全部碱基中C占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解旋酶作用于①、②两处
B. 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C+G)/(A+T)为3∶2
C. 若①处后的T变为A,则该基因经n次复制后,发生改变的基因占1/4
D. 该基因在含14N的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4N的DNA分子占3/4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中①为磷酸二酯键,是限制酶、DNA连接酶、DNA聚合酶的作用部位;②为氢键,是DNA解旋酶的作用部位。根据题意,该基因全部碱基中C占30%,则T%=A%=20%,G%=G%=30%。
【详解】A. 解旋酶作用于②氢键部位,A错误;
B. 由以上分析可知,该DNA分子中T%=A%=20%,C%=G%=30%,则该DNA分子中(C+G)/(A+T)为3∶2,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基因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C+G)/(A+T)为3∶2,B正确;
C. 若①处后T变为A,由于另一条链没有发生突变,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该基因经n次复制后,发生改变的基因占1/2,C错误;
D. 该基因在含14N的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含14N的DNA分子占100%,D错误。
18.关于如图所示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正常情况下,③、④、⑥在动植物细胞中都不可能发生
B. ①、③过程的产物相同,催化的酶也相同
C. ①、②进行的场所有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⑤进行的场所为核糖体
D. ①、②、⑤所需的原料分别为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①表示DNA的复制、②表示转录、③表示逆转录、④表示RNA的复制、⑤表示翻译。
【详解】A. 正常情况下,动植物细胞通过DNA的复制来传递遗传信息,通过转录、翻译形成蛋白质来表达遗传信息,即动植物细胞中可发生①②⑤,所以正常情况下动植物细胞中都不可能发生的是③④⑥,A正确;
B. ①③过程的产物都是DNA,①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③过程需要逆转录酶,B错误;
C. ①DNA复制、②转录进行的场所有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⑤翻译的场所为核糖体,C正确;
D. ①是DNA复制,原料为脱氧核苷酸,②是转录,原料是核糖核苷酸,⑤是翻译,原料是氨基酸,D正确。
19.以下四个双链DNA分子中,稳定性最差的是( )
A. A占25% B. T占30%
C. G占25% D. C占30%
【答案】B
【解析】
A选项中,双链DNA中A占25%,C占25%;B选项中,双链DNA中T占30%,则C占20%;C选项中,双链DNA中G=C=25%;D选项中,双链DNA中C=G=30%;双链DNA中,A与T之间有两个氢键,C与G之间有三个氢键,因此DNA分子中C与G碱基对越少,DNA分子的稳定性越弱,由于B选项中,双链DNA分子中,C含量最少,因此该DNA稳定性最差,故选B。
20.如图是人体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示意图,下面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是传出神经 B. ③是传入神经
C. ②是大脑皮质 D. 若⑤处已断,用针刺感受器,则无痛感,无反射
【答案】D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①上含有神经节,故①是传入神经,②是神经中枢、③是传出神经、④是效应器。
【详解】A. ①是传入神经,A错误;
B. ③是传出神经,B错误;
C. ②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不是大脑皮层,C错误;
D. 若⑤处已断,用针刺感受器,则无痛感,无反射,因为传入神经被切断,反射弧不完整,不能完成反射,信号不能传至中枢,故无感觉,D正确。
21. 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胰岛素一般是从新鲜的动物胰腺研磨液中获得到
B. 下丘脑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激素的分级调节
C. 成年人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耗氧量会增加
D. 发现促胰液素的实验证明了胰液的分泌与体液调节有关,而与神经调节无关
【答案】B
【解析】
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胰蛋白酶,用新鲜的动物胰腺研磨,胰岛素会被胰蛋白酶分解,不能获得胰岛素,A错误;下丘脑通过产生相应的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进而通过垂体调节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因此属于分级调节,B正确;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新陈代谢减弱,发育会受影响,成年人耗氧量减少,C错误;发现促胰液素的实验证明了胰液的分泌与体液调节有关,不能证明与神经无关,D错误.
【考点定位】动物激素的调节
【名师点睛】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胰蛋白酶,用新鲜的动物胰腺研磨,胰岛素会被胰蛋白酶分解,不能获得胰岛素;下丘脑通过产生相应的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进而通过垂体调节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因此属于分级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新陈代谢减弱,发育会受影响,成年人耗氧量减少;发现促胰液素的实验证明了胰液的分泌与体液调节有关,不能证明与神经无关.
22.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甲、乙、丙各代表
A. 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B. 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C. 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
D. 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其中,根据获得的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成有机物.也能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所以甲为生产者;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以绿色植物为食.也能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所以丙为消费者;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所以乙为分解者。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点评: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作用是考查的重点,多以选择题或是材料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一般。
23.下列关于突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突触包括突触小泡、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B. 突触是在轴突与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间形成的
C. 一个神经元可以参与形成一个或数个突触
D. 一个神经元可以通过突触向多个神经元发出信号
【答案】A
【解析】
【分析】
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突触前膜内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含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该过程依赖于膜的流动性;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详解】A.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A错误;
B. 突触是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形成的,B正确;
C. 一个神经元可以参与形成一个或数个突触,C正确;
D. 一个神经元可以通过突触向多个神经元发出信号,D正确。
24. 下列关于人体血浆中pH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长期饮用弱碱性的水,会升高血浆中的pH
B. 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会降低血浆中的pH
C. 剧烈运动后,会降低血浆中的pH
D.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pH的高地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人体存在缓冲物质,饮用弱碱性的水,血浆中的pH也能维持稳定,A错误;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细胞缺氧,人体细胞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会降低血浆中的PH,B正确;剧烈运动后,机体会产生乳酸,但机体通过调节,使血浆中的pH维持相对稳定,C错误;血浆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D错误。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名师点睛】人体血浆酸碱度大小: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人体pH稳态的维持:
(1)稳态维持的原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NaHCO3-H2CO3、NaH2PO4-Na2HPO4等。
(2)维持机制: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反应产物可以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
25. 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
A. 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的脱落
B. 小麦在扬花期受到大风袭击,影响了传粉,给小麦田喷洒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能避免小麦减产
C. 用一定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黄麻、芦苇等植物,使植株增高
D. 乙烯广泛存在于植物多种组织,主要促进果实的发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影响传粉,受精作用必受影响,生长素只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无法使未受精的胚珠发育成种子,小麦减产不可避免;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乙烯主要促进果实成熟;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
点评:对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的作用。
26.人在安静状态下,血液中一定浓度的CO2对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是必要的。剧烈运动后,血液中CO2浓度升高,经如图所示的调节过程使CO2加速排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人体细胞中CO2产生的场所是线粒体
B. CO2浓度升高时导致呼吸加快,其调节方式只有神经调节
C. 此调节过程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
D. CO2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调节呼吸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呼吸肌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血液中CO2浓度升高,刺激感受器产生兴奋,传至呼吸中枢,刺激呼吸肌,导致呼吸加深加快,肺的通气量增加,排出体内过多的CO2,CO2浓度升高导致呼吸加快,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据此分析。
【详解】A. 人体细胞中CO2是通过有氧呼吸作用产生,场所在线粒体,A正确;
B. 血液中的CO2浓度升高导致呼吸加快,刺激呼吸中枢,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B错误;
C. 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C正确;
D. 调节呼吸的反射弧是:外周化学感受器→传入神经→呼吸中枢→传出神经→呼吸肌,所以CO2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调节呼吸的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是呼吸肌,D正确。
27.在一定浓度的Na+溶液中,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示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接受刺激后,由a变为c是K+不断进入膜内的缘故
B. 由c到e的过程只消耗由线粒体提供的能量
C. c点的大小与膜外Na+浓度直接相关
D. 受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只能向轴突的方向传导
【答案】C
【解析】
接受刺激后,由a变为c是Na+不断进入膜内的缘故,A错误;由c到e的过程既可以消耗有氧呼吸由线粒体提供的能量,也可以消耗无氧呼吸有细胞质基质提供的能量,B错误;c点为动作电位的峰值,c点的大小与膜外Na+浓度直接相关,C正确;受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反射弧中的传递只能向轴突的方向传导,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28. 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兴奋在神经元上传导的特点是( )。
A. 双向 B. 单方向 C. 不定向 D. 以上都不是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上以在兴奋区和未兴奋区之间形成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其特点是具有双向性。故选A项。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9. 以下有关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的体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B. 血浆与组织液在成分上的主要差别是后者含蛋白质较多
C. 钙离子、呼吸酶、葡萄糖、尿素等均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D. 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答案】D
【解析】
人的体液是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血浆和组织液在成分上的主要差别是前者的蛋白质较多,呼吸酶是细胞内参与细胞呼吸的酶,毛细血管壁细胞是单层细胞,其内部是血浆,外部是组织液所以其生存的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所以D选项正确。
30. 血糖平衡是由多种激素作用的结果,其中具有降血糖作用的激素是
A. 胰岛素 B. 胰高血糖素
C. 抗利尿激素 D. 甲状腺激素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分泌胰岛素的是胰岛B细胞,胰岛素可降低血糖,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可升高血糖,A正确。
3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为了将刚摘下的青柿子熟化可采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处理
B. 在蔬菜和水果上残留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能会损害人体健康
C. 种植水稻使用赤霉素可以提高产量
D. 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协同调控作用在植物组织培养中非常重要
【答案】C
【解析】
赤霉素可以使植株疯长,生殖生长减弱,从而降低水稻的产量,C错。
32.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的示意图,要使最高营养级生物的产量最高,把能量集中引向最高营养级的食物链和生物E和C之间的关系分别是( )
A. A→B→C→E,捕食和竞争
B. A→B→E,竞争和捕食
C. A→D,竞争
D. A→E→C,捕食和竞争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如图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食物链为:A→D;A→B→C→E;A→B→E.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据此作答.
解: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要使最高营养级即E生物的产量最高,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即逐级递减,食物链应最短,即为A→B→E,其中E能捕食C,且两者之间均以B为食,故两者的关系为竞争和捕食.
故选:B.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33. 人体的活动受神经中枢的指挥,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神经中枢位于( )
A. 脊髓 B. 下丘脑
C. 小脑 D. 大脑皮层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躯体运动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
考点: 考查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点评: 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
34. 40位同学手拉手围成周长68米的一圈,第1位同学用右手捏第2位同学左手,第2位同学左手感受到第1位同学的刺激后马上用右手捏第3位同学……,到第1位同学左手感受到第20位同学的刺激为止,共用时8.3秒。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人体的大脑皮层
B. 感受器和效应器都位于人的手部皮肤上
C. 这40位同学的神经结构共同构成反射弧
D. 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平均速率为0.12 m/s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该反射为复杂反射,神经中枢位于人体的大脑皮层,A正确。感受器位于人的手部皮肤上,效应器为上肢相关肌肉,B错。每一位同学都有其反射弧完成反射,C错。8.3秒包括兴奋在神经纤维传导和在突触间传递的时间,故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平均速率大于0.12 m/s,D错。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35.如图为人体两个神经元细胞模式图,图中距离AP=PB。若刺激P点,将发生的变化是( )
A. A点和B点同时发生电位变化
B. 释放的⑤不可能引起B点所在的细胞抑制
C. A点和B点都会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在神经纤维上兴奋是双向传导的
D. 兴奋可由P传向A 、B,也可由A 、B传向P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速度比在神经元间传递快,所以A点先兴奋、B点后兴奋,A错误;⑤是神经递质,可引起B兴奋或抑制,B错误;若刺激P点,A点和B点都会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在神经纤维上兴奋是双向传导,C正确;兴奋在神经元间单向传导,所以兴奋可由P向B传递,但不能由B向P传递,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6. 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 两组胚芽鞘相同位置分别切除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原因是( )
A. c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
B. a′胚芽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
C. 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D. a′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答案】D
【解析】
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极性运输,只有从胚芽鞘尖端向基部运输。
37.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B. 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可以表示为
C. 丙不一定是需氧型生物
D. 图中表示以二氧化碳形式流动的是①②⑤⑥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四种生物之间的箭头关系首先判断出甲、乙、丙、丁分别是哪种成分,双向箭头之间是生产者和二氧化碳,箭头指向最多的是二氧化碳,其次是分解者,因此可以判断出甲是生产者,丁是二氧化碳,丙是分解者,乙为消费者。
【详解】甲是生产者,生产者固定能量和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A正确。食物链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图中的丙是分解者,B错误。分解者有的是需氧型的,有的是厌氧型的,C正确。C循环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包括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进入群落,通过各生物的呼吸作用从群落进入无机环境,图中的①是光合作用,②⑤⑥是呼吸作用,D正确。
38. 在机体内,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后,其兴奋的传导方向( )
A. 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反
B. 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C. 既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又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D. 既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又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反
【答案】B
【解析】
【分析】
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K+大量外流,形成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Na+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但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
【详解】刺激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产生兴奋,膜外局部电流方向是从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局部电流方向是从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兴奋的传导方向是从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故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B正确。
39.如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
A. 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腺体A的分泌活动,A可以表示为甲状腺
B. 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增加抗利尿激素的生成和分泌,促进水分的重吸收
C. 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产生激素促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
D. 胰岛素的受体分布于靶细胞的细胞膜上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下丘脑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枢纽,其主要功能有:感受兴奋、传导兴奋、作为血糖、体温、水盐平衡的中枢及内分泌功能,图中腺体A是甲状腺,据此分析。
【详解】A. 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A表示甲状腺,A正确;
B. 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增加抗利尿激素的生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B正确;
C. 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胰岛 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强,使血糖浓度下降,C错误;
D. 胰岛素的受体分布于靶细胞的细胞膜上,D正确。
40.下列不属于内分泌腺的是( )
A. 垂体 B. 甲状腺
C. 卵巢 D. 肠腺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了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
激素通过体液传送,对人和对动物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称为激素调节。内分泌器官主要有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性腺等,分别分泌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性激素。所以肠腺不属于内分泌腺,它分泌消化液到消化道中,属于外分泌腺。
41.下图表示生物体内葡萄糖的代谢过程,其中A、B、C、D代表物质名称,①②③④表示过程,请据图回答:
(1)C代表的物质名称是____________,④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①②③④过程中,有能量释放的过程是______(填序号),有O2参与的过程是______(填序号)。
(3)在①②③④过程中,可在酵母菌细胞内进行的过程是________,可在人体细胞内进行的过程是________。
(4)写出①②过程的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丙酮酸 (2). 细胞质基质 (3). ①② (4). ② (5). ①②③ (6). ①②④ (7). 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③、①④表示两种无氧呼吸方式,①②是有氧呼吸方式;①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的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③、④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②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A和B都表示二氧化碳,C表示丙酮酸,D表示乳酸。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C表示丙酮酸;④过程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2)在①②③④过程中,能量释放的过程是有氧呼吸三个阶段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即图中①②过程;O2参与的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对应图中的②过程。
(3)在①②③④过程中,由于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所以可在酵母菌细胞内进行的是①②③过程;由于人体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所以可在人体细胞进行①②④过程。
(4)过程①②表示有氧呼吸,方程式为: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有氧呼吸和两种无氧呼吸的详细过程,进而分析和判断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呼吸作用类型和字母代表的化合物种类。
42.下图是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系谱图(基因用B、b表示),请分析回答:
(1)控制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患者的基因型可表示为________。此类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该家族中下列成员的基因型:4.__________,10.__________,11.__________。
(3)14号成员是色盲患者,其致病基因是由第一代中的某个个体传递来的。用成员编号和“→”写出色盲基因的传递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成员7号与8号再生一个孩子,是色盲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__,是色盲女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
【答案】 (1). X (2). XbXb和XbY (3).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 (4). XbY (5). XbY (6). XBXb或XBXB (7). 1→4→8→14 (8). 1/4 (9). 0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干可知,该遗传病与性别有关,应该结合伴性遗传的特点来分析。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其特点是男患者的母亲及女儿至少为携带者;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
(1)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患者的基因型XbXb和XbY,其特点是男患者的母亲及女儿至少为携带者;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
(2)图中4号和10号都是男性患者,基因型都是XbY,由于10号为男性患者,而他的父母正常,则11号的基因型是XBXB或XBXb。
(3)14号成员是色盲患者,其色盲基因来自他的母亲8号,8号又来自于4号,而4号来自于母亲1号,所以14号的色盲基因的传递途径是1→4→8→14。
(4)由于14号成员是色盲患者,所以7号与8号的基因型分别是XBXb和XbY,则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是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4,是色盲女孩的概率为0。
43.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中一种重要的实验材料,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果蝇与人相似,均属于________型性别决定。上表列出了人、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与性别的关系。由表可知,Y染色体只在________(填“人”或“果蝇”)的性别决定中起主导作用。
(2)果蝇的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表现型均为红眼灰身的雌、雄果蝇交配,后代出现了红眼灰身、红眼黑身、白眼灰身、白眼黑身四种表现型,问:
①两亲本的基因型为:雌________,雄________。
②雄性亲本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其比例为________。
(3)自然界中的果蝇雌雄个体中都有一些个体为黄翅、一些个体为灰翅,不知道黄翅和灰翅的显隐性关系,但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请你设计一个通过两对杂交实验(提示:一对为正交,一对为反交)来判断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的方案。
正反交实验:正交________________;反交________________。
推断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XY (2). 人 (3). BbXRXr (4). BbXRY (5). BXR、BY、bXR、bY (6). 1∶1∶1∶1 (7). 雄性黄翅×雌性灰翅 (8). 雄性灰翅×雌性黄翅 (9). 如果正交和反交两组中子代的任一性状的表现都与性别无关(同一性状在雌雄个体中所占的比例相同),则说明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果正交和反交两组中的一组子代的任一性状的表现与性别无关,而另一组与性别有关(一组中同一性状在雌雄个体中所占的比例相同,而另一组中同一性状在雌雄个体中所占的比例不同),则说明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果蝇的性别决定中,含有一条X染色体的是雄性,含有2条X染色体的是雌性;由题意知,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后代既有红眼也有白眼,且红眼(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亲本基因型为XRXr、XRY,灰身雌雄果蝇交配后代既有灰身也有黑身,且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因此亲本基因型为Bb、Bb,因此亲本基因型为BbXRXr(雌性)、BbXRY(雄性)。若要鉴别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可通过正交和反交实验,若两组杂交结果相同,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两组杂交结果不同,且子代性状的表现与性别有关,则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详解】(1)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果蝇和人类相似均属于XY型性别决定,在人类中只要有Y染色体,不管有几条X染色体,都为男性,而在果蝇中含XXY染色体的为雌性,而含XO染色体的却为雄性,由此可知,Y染色体只在人的性别决定中起主导作用。
(2)①据分析可知,雌性亲本基因型为BbXRXr,雄性亲本基因型为BbXRY。
②由题意知,控制果蝇体色的基因和控制眼色的基因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所以基因型为BbXRY的雄果蝇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为BXR、BY、bXR、bY,比例是1:1:1:1。
(3)由于黄翅和灰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不知道黄翅和灰翅的显隐性关系,为判断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可用黄翅果蝇和灰翅果蝇进行杂交。故实验方案设计如下:
正交实验:雄性黄翅×雌性灰翅,反交实验:雄性灰翅×雌性黄翅。
推断和结论:
①如果正交和反交两组中子一代的任一性状的表现都与性别无关(同一性状在雌雄个体中所占的比例相同),则说明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如果正交和反交两组中的一组子一代的任一性状的表现与性别无关,而另一组与性别有关(一组中同一性状在雌雄个体中所占的比例相同,而另一组中同一性状在雌雄个体中所占的比例不同),则说明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与染色体变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材料中获取相关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理解和运用遗传定律中常见的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原理进行分析。
44.某人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腿。下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
(1)图示反射弧中,a是__________。当兴奋到达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________。当兴奋到达c处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________会形成痛觉。此时,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
(3)伤害引起的疼痛可通过下丘脑促进垂体释放____________,直接促进______________对水的重吸收。
(4)当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________。未被清除的病原体经过一系列过程,其抗原会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传入神经 外负内正 电信号 →化学信号→电信号
(2)大脑皮层 神经-体液调节
(3)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
(4)吞噬细胞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解析】
试题分析:
(1)分析题图,a上有神经节,为传入神经,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当兴奋部位到达b点时,该处电位变为外负内正;c点为突触部位,当兴奋到达c点时,发生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人体能产生感觉的中枢在大脑皮层;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3)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由垂体后叶释放,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4)当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机体首先发动攻击的免疫细胞为吞噬细胞;未被清除的病原体会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5.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用生长素类似物2,4-D进行了相关的一些实验研究,请分析作答:
(1)甲组同学欲确定最适于柳树枝条生根的2,4-D溶液浓度,他们用两种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及蒸馏水分别处理生理状况相同的柳树枝条,结果发现三组柳树枝条生根状况差异不大,请你给他们提出建议,以使他们达到预期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组同学为探究2,4-D溶液浓度对月季枝条生根的影响,首先按照图一所示步骤配制了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然后选择插条,分组、编号,浸泡枝条,适宜条件培养,得到实验结果如图二所示。
①由图分析可知,对5号烧杯中的2,4-D溶液的操作还应________________,该操作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原则。
②由图二可确定促进月季枝条生根的最适2,4-D溶液浓度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________(能,不能)体现两重性。
【答案】(1)在上述两种浓度2,4-D溶液的基础上,分别在低于低浓度、高于高浓度以及两浓度之间设置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进行实验,分别观察生根状况,找到最适于柳树枝条生根的2,4-D溶液浓度。 (2)①吸走1ml 单一变量(等量) ②10-11mol/L~10-10mol/L 能
【解析】
试题分析:
(1)题中所述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则在原有基础上多设置几组浓度梯度,分别在低于低浓度、高于高浓度以及两浓度之间设置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进行实验,分别观察生根状况,找到最适于柳树枝条生根的2.4-D溶液浓度;
(2)①由图中观察,为遵循实验的等量原则,对5号烧杯中的2,4-D溶液的还应吸走1ml;该操作体现了实验的等量原则,(同时也体现了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
②由图二观察可确定促进月季枝条生根的最适2,4—D溶液浓度在10-11mol/L~10-10mol/L之间;从图二中能体现两重性,即生根数量高于含有蒸馏水的对照组的为促进,低于的为抑制。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激素及相关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分析图像的能力。
46.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特有的植被,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广东是我国红树林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其中雷州半岛和深圳湾的红树林分布区被列为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的保护和发展也被列为广东建设林业生态省的八大工程之一。
材料二 2004年12月,印度洋地震引起的海啸导致死亡十多万人,几百万人无家可归。但因为有茂密的红树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一个渔村里的172户人家在这次海啸中幸免于难。
(1)红树林的________稳定性较强而________稳定性较弱,原因是红树林_________________。
(2)海啸过后,灾区沿海的多种生态系统遭到了毁灭性破坏,短期内难以恢复。这一事实说明任何生态系统的________都是有限的。
(3)在海啸中被海水浸泡过的农田为什么不宜直接种植农作物?请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抵抗力 (2). 恢复力 (3). 生物种类较多,营养结构复杂 (4). 自我调节能力 (5). 无机盐浓度过高,使农作物无法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
【解析】
【分析】
红树林生长在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属于湿地生态系统,动植物资源丰富,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弱,但是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
【详解】(1)红树林属于湿地生态系统,动植物资源丰富,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弱。
(2)海啸过后,灾区沿海的多种生态系统遭到了毁灭性破坏,短期内难以恢复,说明任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
(3)由于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无机盐,会使土壤中无机盐浓度上升,而农作物不能通过渗透作用吸收到足够的水分,故在海啸中被海水浸泡过的农田不宜直接种植农作物。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相关知识,意在考察学生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关系的理解。
1.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酶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利用酶生产某些化工产品,能显著降低能耗、减少污染、节约成本
B. 参与蛋白酶合成分泌的膜性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C. 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症的肠溶多酶片含有多种消化酶,但嚼服后会失去疗效
D. 要较长时间保持酶活性,各种酶制剂都应保存在低温的条件下
【答案】B
【解析】
考查酶知识。核糖体虽然参与蛋白酶合成,但不属于膜性细胞器。
2.如图所示,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 )
A. 吸收O2 B. 吸收空气中的CO2
C. 检验酒精的产生 D. 检验CO2的产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排除其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B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
3.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DNA和RNA中的五碳糖相同
B. 组成DNA和RNA的元素都是C 、H、O、N、P等
C. T2噬菌体的遗传信息贮存在RNA中
D. 洋葱根尖细胞中的DNA和RNA都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核酸组成元素为C、H、O、N、P,根据五碳糖的不同,将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详解】A. 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而R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A错误;
B. 组成DNA和RNA的元素种类相同,都是C、H、O、N、P,B正确;
C. T2噬菌体是DNA病毒,其遗传物质贮存在DNA中,C错误;
D. 洋葱根尖细胞中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D错误。
4. 干细胞移植现已成为冶疗糖尿病的一种临床技术。自体骨髓干细胞植入胰腺组织后可分化为胰岛样细胞,以替代损伤的胰岛B细胞,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骨髓干细胞与胰岛样细胞的基因组成不同,基因表达产物不同
B. 骨髓干细胞与胰岛样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基因表达产物不同
C. 胰腺组织微环境千百万骨髓干细胞基因丢失,分化成为胰岛样细胞
D. 胰腺组织微环境对骨髓干细胞分化列影响,分化是由基因决定的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细胞分化的有关内容。由题意可知,骨髓干细胞与胰岛样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基因表达产物不同,A错,B正确;骨髓干细胞与胰岛样细胞及胰腺组织细胞基因组成相同,基因选择性表达,产物不同,CD错。故本题选B。
5. 细胞成分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化合物所共有的元素是( )
A. C、H、O B. C、H C. H、O D. C、H、O、N
【答案】C
【解析】
活细胞成分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化合物是水和蛋白质,两者共有的化学元素是H、O,C正确。
【考点定位】元素
【名师点睛】元素与化 合物的含量排序
(1)在组成细胞的元素中,占鲜重百分比前四位的依次是O、C、H、N;占干重百分比前四位的依次是C、O、N、H。
(2)在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占鲜重百分比前四位的依次是水、蛋白质、脂质、糖类。但在干重百分比中,蛋白质最多。
6.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比安静时减少
B. 若细胞内Na+浓度偏高,为维持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
C. 人在寒冷时,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产生ATP的量增加
D. 人在饥饿时,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与有氧呼吸相比,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少,消耗相同的葡萄糖合成的ATP数量少;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且需要消耗ATP;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通过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过程满足细胞对ATP的大量需求;人体在寒冷环境中,通过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作用,肾上腺素和甲状腺素分泌量增加,细胞代谢活动增强,有机物氧化分解速度加快,释放的能量增加。
【详解】A. 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比安静时少,A正确;
B. 因为细胞内要保持低钠高钾的离子环境,如果细胞内Na+偏高,就要通过主动运输排出Na+,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B正确;
C. 人在寒冷时,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新陈代谢加快,细胞产生ATP的量增加,C正确;
D. 人在饥饿时,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仍处于动态平衡中,D错误。
7.钾离子在植物体中可以由浓度低的部位运向浓度高的部位,但是在缺氧的条件下,其运输的速度减慢。这说明钾离子的运输属于
A. 自由扩散 B. 协助扩散 C. 主动运输 D. 渗透作用
【答案】C
【解析】
钾离子在植物体中可以由浓度低的部位运向浓度高的部位,符合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的特点;在缺氧的条件,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不能产生大量能量,其运输的速度减慢,说明该物质的运输需要能量,由此可知钾离子的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选C。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
8.图表示的是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呼吸时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线段XY=YZ,则在氧浓度为a时( )
A. 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多
B. 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
C. 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CO2多
D.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相等
【答案】B
【解析】
由于题中提出,线段XY=YZ,因此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等于有氧呼吸,由呼吸作用方程式可得,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是有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的三倍,故A错误;有氧呼吸过程中,1mol葡萄糖分解可以释放2870KJ的能量,而无氧呼吸只能释放195.65KJ的能量,虽然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是有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的三倍,但仍然是有氧呼吸释放能量多,故B正确;图中可以看出,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等于有氧呼吸的释放量,故C错误;由B项可知,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要比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的多,故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9. 已知家鸡的无尾(A)对有尾(a)是显性。现用有尾鸡(甲群体)自交产生的受精卵来孵小鸡,在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微量胰岛素,孵化出的小鸡就表现出无尾性状(乙群体)。为研究胰岛素在小鸡孵化过程中是否引起基因突变,可行性方案是
A. 甲群体×甲群体,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B. 乙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C. 甲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D. 甲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答案】D
【解析】
若是用用甲群体X甲群体,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得出来的F1应该全为有尾鸡,没意义,所以不选A;若乙群体X乙群体,如果产生的F1为无尾鸡,那么B是对的,但是又向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这个实验也没意义了,因为题意早就说明了,在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微量胰岛素,孵化出的小鸡就表现出无尾的形状,所以B错;甲群体X乙群体,如果注射了胰岛素,那么F1代全为无尾鸡,跟B选项犯的错一样,所以C也错。即甲群体X乙群体,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如果的F1出现无尾,那么说明胰岛素形成的无尾已遗传到子代,属于基因突变。若是没有引起基因突变的话,F1应该还是全为有尾的。
10.优生优育关系到国家人口的整体质量和每个家庭的幸福,下列采取的优生措施正确的是( )
A. 胎儿所有先天性疾病都可通过产前诊断来确定
B. 杜绝有先天性缺陷的病儿的根本措施是禁止近亲结婚
C. 产前诊断可以初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21三体综合征
D. 通过遗传咨询可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猫叫综合征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产前诊断只能诊断某种遗传病,A错。禁止近亲结婚是预防遗传病,不能杜绝,B错。产前诊断可以初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21三体综合征,C正确。猫叫综合征为染色体结构变异遗传病,不能通过遗传咨询确定,D错。
考点:本题考查优生优育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11.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减数分裂发生在能够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中
②减数分裂的过程是由原始的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的有性生殖细胞的过程
③减数分裂的特点是细胞中的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④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⑤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同样具有一定的细胞周期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A
【解析】
所有能够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都能进行减数分裂,产生有性生殖细胞,①正确; 减数分裂的过程是由原始的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的有性生殖细胞的过程,②正确;减数分裂的特点是细胞中的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③正确;由于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所以形成的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来的减少一半,④正确;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但由于产生的生殖细胞不能继续分裂,所以不具有周期性,⑤错误;故选A。
【考点定位】细胞的减数分裂
【名师点睛】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12.根据人类遗传病系谱图中各世代个体的表现型进行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①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 ②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C. ③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D. ④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遗传病的方法:先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遗传病的显隐性,然后在判断遗传病致病基因的位置,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女患者的儿子(父亲)都是患者,正常男性是母亲(女儿)都正常,X染色体是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是男患者的母亲(女儿)都是患者,女性正常其父亲(儿子)正常。
【详解】①双亲正常生有患病的女儿,因此该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
②双亲正常生有患病的儿子,且女儿没有患病,因此最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B正确;③父亲是患者,所生的3个女儿都是患者,母亲正常,2个儿子都正常,因此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C正确;④中父亲是患者,其女儿正常,因此不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人类遗传病的特点,根据遗传系谱图分析人类遗传病的类型是解题的关键。
13. 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甲病的女儿,在丈夫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甲病基因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是
A. 2个,位于一条染色体的两个姐妹染色单体中
B. 1个,位于一个染色单体中
C. 4个,位于四分体的每个染色单体中
D. 2个,位于同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中
【答案】A
【解析】
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设致病基因为a),丈夫基因型为Aa,则在丈夫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有2个白化病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的两个姐妹染色单体中。
14.将二倍体玉米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待其长成后用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得到了新的植株。下列有关新植株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是单倍体 ②体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 ③不能形成可育的配子 ④体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 ⑤能形成可育的配子 ⑥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 ⑦一定是纯合子 ⑧是二倍体
A. ④⑤⑦⑧ B. ①④⑤⑥
C. ①②③⑥ D. ①④⑤⑦
【答案】B
【解析】
二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变成四倍体,而其配子发育成的个体是单倍体,但其体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能产生可育的配子,可能是杂合子也可能是纯合子,所以B选项正确。
15. 豌豆种子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让绿色圆粒豌豆与黄色皱粒豌豆杂交,在后代中只有黄色圆粒和黄色皱粒两种豌豆,其数量比为1∶1。则其亲本最可能的基因型是( )
A. yyRr×YYrr
B. yyRr×Yyrr
C. YYRr×yyRr
D. yyRR×Yyrr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可知,后代全为黄色,则双亲关于种子颜色的基因型为yy×YY;又因为后代中圆粒∶皱粒=1∶1,符合测交实验结果,则双亲关于种子形状的基因型为Rr×rr,综合以上结果,双亲基因型最可能为yyRr(绿色圆粒)×YYrr(黄色皱粒)。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应用基因分离定律解决基因自由组合的问题。
16.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是一种伴性遗传病,如图是某患病家族的遗传系谱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可能是来自Ⅰ1个体的基因突变
B. 若Ⅱ1和Ⅱ2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正常的女性纯合子的概率为1/4
C. 若Ⅳ1与正常男性婚配后生有一男孩,则该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8
D. 该家族中表现正常的女性都不传递致病基因
【答案】D
【解析】
“无中生有为隐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是一种伴性遗传病”,A对;若II1和II2得到患病孩子,则II1为杂合子(XAXa),II2为(XAY),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正常女性纯合子的概率为1/4,B对;据题分析IV1的基因型为XAXa的概率是1/2,与正常男性婚配后生有一男孩,则该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8,C对;该家族中表现正常的女性可能是携带者,会传递致病基因,D错。
【考点定位】伴性遗传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和遗传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17.如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被15N标记)的结构示意图,该基因全部碱基中C占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解旋酶作用于①、②两处
B. 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C+G)/(A+T)为3∶2
C. 若①处后的T变为A,则该基因经n次复制后,发生改变的基因占1/4
D. 该基因在含14N的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4N的DNA分子占3/4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中①为磷酸二酯键,是限制酶、DNA连接酶、DNA聚合酶的作用部位;②为氢键,是DNA解旋酶的作用部位。根据题意,该基因全部碱基中C占30%,则T%=A%=20%,G%=G%=30%。
【详解】A. 解旋酶作用于②氢键部位,A错误;
B. 由以上分析可知,该DNA分子中T%=A%=20%,C%=G%=30%,则该DNA分子中(C+G)/(A+T)为3∶2,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基因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C+G)/(A+T)为3∶2,B正确;
C. 若①处后T变为A,由于另一条链没有发生突变,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该基因经n次复制后,发生改变的基因占1/2,C错误;
D. 该基因在含14N的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含14N的DNA分子占100%,D错误。
18.关于如图所示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正常情况下,③、④、⑥在动植物细胞中都不可能发生
B. ①、③过程的产物相同,催化的酶也相同
C. ①、②进行的场所有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⑤进行的场所为核糖体
D. ①、②、⑤所需的原料分别为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①表示DNA的复制、②表示转录、③表示逆转录、④表示RNA的复制、⑤表示翻译。
【详解】A. 正常情况下,动植物细胞通过DNA的复制来传递遗传信息,通过转录、翻译形成蛋白质来表达遗传信息,即动植物细胞中可发生①②⑤,所以正常情况下动植物细胞中都不可能发生的是③④⑥,A正确;
B. ①③过程的产物都是DNA,①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③过程需要逆转录酶,B错误;
C. ①DNA复制、②转录进行的场所有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⑤翻译的场所为核糖体,C正确;
D. ①是DNA复制,原料为脱氧核苷酸,②是转录,原料是核糖核苷酸,⑤是翻译,原料是氨基酸,D正确。
19.以下四个双链DNA分子中,稳定性最差的是( )
A. A占25% B. T占30%
C. G占25% D. C占30%
【答案】B
【解析】
A选项中,双链DNA中A占25%,C占25%;B选项中,双链DNA中T占30%,则C占20%;C选项中,双链DNA中G=C=25%;D选项中,双链DNA中C=G=30%;双链DNA中,A与T之间有两个氢键,C与G之间有三个氢键,因此DNA分子中C与G碱基对越少,DNA分子的稳定性越弱,由于B选项中,双链DNA分子中,C含量最少,因此该DNA稳定性最差,故选B。
20.如图是人体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示意图,下面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是传出神经 B. ③是传入神经
C. ②是大脑皮质 D. 若⑤处已断,用针刺感受器,则无痛感,无反射
【答案】D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①上含有神经节,故①是传入神经,②是神经中枢、③是传出神经、④是效应器。
【详解】A. ①是传入神经,A错误;
B. ③是传出神经,B错误;
C. ②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不是大脑皮层,C错误;
D. 若⑤处已断,用针刺感受器,则无痛感,无反射,因为传入神经被切断,反射弧不完整,不能完成反射,信号不能传至中枢,故无感觉,D正确。
21. 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胰岛素一般是从新鲜的动物胰腺研磨液中获得到
B. 下丘脑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激素的分级调节
C. 成年人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耗氧量会增加
D. 发现促胰液素的实验证明了胰液的分泌与体液调节有关,而与神经调节无关
【答案】B
【解析】
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胰蛋白酶,用新鲜的动物胰腺研磨,胰岛素会被胰蛋白酶分解,不能获得胰岛素,A错误;下丘脑通过产生相应的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进而通过垂体调节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因此属于分级调节,B正确;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新陈代谢减弱,发育会受影响,成年人耗氧量减少,C错误;发现促胰液素的实验证明了胰液的分泌与体液调节有关,不能证明与神经无关,D错误.
【考点定位】动物激素的调节
【名师点睛】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胰蛋白酶,用新鲜的动物胰腺研磨,胰岛素会被胰蛋白酶分解,不能获得胰岛素;下丘脑通过产生相应的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进而通过垂体调节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因此属于分级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新陈代谢减弱,发育会受影响,成年人耗氧量减少;发现促胰液素的实验证明了胰液的分泌与体液调节有关,不能证明与神经无关.
22.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甲、乙、丙各代表
A. 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B. 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C. 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
D. 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其中,根据获得的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成有机物.也能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所以甲为生产者;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以绿色植物为食.也能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所以丙为消费者;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所以乙为分解者。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点评: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作用是考查的重点,多以选择题或是材料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一般。
23.下列关于突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突触包括突触小泡、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B. 突触是在轴突与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间形成的
C. 一个神经元可以参与形成一个或数个突触
D. 一个神经元可以通过突触向多个神经元发出信号
【答案】A
【解析】
【分析】
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突触前膜内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含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该过程依赖于膜的流动性;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详解】A.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A错误;
B. 突触是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形成的,B正确;
C. 一个神经元可以参与形成一个或数个突触,C正确;
D. 一个神经元可以通过突触向多个神经元发出信号,D正确。
24. 下列关于人体血浆中pH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长期饮用弱碱性的水,会升高血浆中的pH
B. 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会降低血浆中的pH
C. 剧烈运动后,会降低血浆中的pH
D.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pH的高地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人体存在缓冲物质,饮用弱碱性的水,血浆中的pH也能维持稳定,A错误;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细胞缺氧,人体细胞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会降低血浆中的PH,B正确;剧烈运动后,机体会产生乳酸,但机体通过调节,使血浆中的pH维持相对稳定,C错误;血浆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D错误。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名师点睛】人体血浆酸碱度大小: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人体pH稳态的维持:
(1)稳态维持的原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NaHCO3-H2CO3、NaH2PO4-Na2HPO4等。
(2)维持机制: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反应产物可以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
25. 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
A. 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的脱落
B. 小麦在扬花期受到大风袭击,影响了传粉,给小麦田喷洒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能避免小麦减产
C. 用一定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黄麻、芦苇等植物,使植株增高
D. 乙烯广泛存在于植物多种组织,主要促进果实的发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影响传粉,受精作用必受影响,生长素只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无法使未受精的胚珠发育成种子,小麦减产不可避免;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乙烯主要促进果实成熟;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
点评:对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的作用。
26.人在安静状态下,血液中一定浓度的CO2对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是必要的。剧烈运动后,血液中CO2浓度升高,经如图所示的调节过程使CO2加速排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人体细胞中CO2产生的场所是线粒体
B. CO2浓度升高时导致呼吸加快,其调节方式只有神经调节
C. 此调节过程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
D. CO2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调节呼吸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呼吸肌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血液中CO2浓度升高,刺激感受器产生兴奋,传至呼吸中枢,刺激呼吸肌,导致呼吸加深加快,肺的通气量增加,排出体内过多的CO2,CO2浓度升高导致呼吸加快,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据此分析。
【详解】A. 人体细胞中CO2是通过有氧呼吸作用产生,场所在线粒体,A正确;
B. 血液中的CO2浓度升高导致呼吸加快,刺激呼吸中枢,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B错误;
C. 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C正确;
D. 调节呼吸的反射弧是:外周化学感受器→传入神经→呼吸中枢→传出神经→呼吸肌,所以CO2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调节呼吸的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是呼吸肌,D正确。
27.在一定浓度的Na+溶液中,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示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接受刺激后,由a变为c是K+不断进入膜内的缘故
B. 由c到e的过程只消耗由线粒体提供的能量
C. c点的大小与膜外Na+浓度直接相关
D. 受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只能向轴突的方向传导
【答案】C
【解析】
接受刺激后,由a变为c是Na+不断进入膜内的缘故,A错误;由c到e的过程既可以消耗有氧呼吸由线粒体提供的能量,也可以消耗无氧呼吸有细胞质基质提供的能量,B错误;c点为动作电位的峰值,c点的大小与膜外Na+浓度直接相关,C正确;受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反射弧中的传递只能向轴突的方向传导,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28. 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兴奋在神经元上传导的特点是( )。
A. 双向 B. 单方向 C. 不定向 D. 以上都不是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上以在兴奋区和未兴奋区之间形成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其特点是具有双向性。故选A项。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9. 以下有关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的体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B. 血浆与组织液在成分上的主要差别是后者含蛋白质较多
C. 钙离子、呼吸酶、葡萄糖、尿素等均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D. 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答案】D
【解析】
人的体液是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血浆和组织液在成分上的主要差别是前者的蛋白质较多,呼吸酶是细胞内参与细胞呼吸的酶,毛细血管壁细胞是单层细胞,其内部是血浆,外部是组织液所以其生存的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所以D选项正确。
30. 血糖平衡是由多种激素作用的结果,其中具有降血糖作用的激素是
A. 胰岛素 B. 胰高血糖素
C. 抗利尿激素 D. 甲状腺激素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分泌胰岛素的是胰岛B细胞,胰岛素可降低血糖,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可升高血糖,A正确。
3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为了将刚摘下的青柿子熟化可采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处理
B. 在蔬菜和水果上残留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能会损害人体健康
C. 种植水稻使用赤霉素可以提高产量
D. 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协同调控作用在植物组织培养中非常重要
【答案】C
【解析】
赤霉素可以使植株疯长,生殖生长减弱,从而降低水稻的产量,C错。
32.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的示意图,要使最高营养级生物的产量最高,把能量集中引向最高营养级的食物链和生物E和C之间的关系分别是( )
A. A→B→C→E,捕食和竞争
B. A→B→E,竞争和捕食
C. A→D,竞争
D. A→E→C,捕食和竞争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如图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食物链为:A→D;A→B→C→E;A→B→E.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据此作答.
解: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要使最高营养级即E生物的产量最高,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即逐级递减,食物链应最短,即为A→B→E,其中E能捕食C,且两者之间均以B为食,故两者的关系为竞争和捕食.
故选:B.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33. 人体的活动受神经中枢的指挥,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神经中枢位于( )
A. 脊髓 B. 下丘脑
C. 小脑 D. 大脑皮层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躯体运动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
考点: 考查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点评: 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
34. 40位同学手拉手围成周长68米的一圈,第1位同学用右手捏第2位同学左手,第2位同学左手感受到第1位同学的刺激后马上用右手捏第3位同学……,到第1位同学左手感受到第20位同学的刺激为止,共用时8.3秒。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人体的大脑皮层
B. 感受器和效应器都位于人的手部皮肤上
C. 这40位同学的神经结构共同构成反射弧
D. 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平均速率为0.12 m/s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该反射为复杂反射,神经中枢位于人体的大脑皮层,A正确。感受器位于人的手部皮肤上,效应器为上肢相关肌肉,B错。每一位同学都有其反射弧完成反射,C错。8.3秒包括兴奋在神经纤维传导和在突触间传递的时间,故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平均速率大于0.12 m/s,D错。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35.如图为人体两个神经元细胞模式图,图中距离AP=PB。若刺激P点,将发生的变化是( )
A. A点和B点同时发生电位变化
B. 释放的⑤不可能引起B点所在的细胞抑制
C. A点和B点都会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在神经纤维上兴奋是双向传导的
D. 兴奋可由P传向A 、B,也可由A 、B传向P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速度比在神经元间传递快,所以A点先兴奋、B点后兴奋,A错误;⑤是神经递质,可引起B兴奋或抑制,B错误;若刺激P点,A点和B点都会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在神经纤维上兴奋是双向传导,C正确;兴奋在神经元间单向传导,所以兴奋可由P向B传递,但不能由B向P传递,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6. 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 两组胚芽鞘相同位置分别切除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原因是( )
A. c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
B. a′胚芽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
C. 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D. a′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答案】D
【解析】
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极性运输,只有从胚芽鞘尖端向基部运输。
37.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B. 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可以表示为
C. 丙不一定是需氧型生物
D. 图中表示以二氧化碳形式流动的是①②⑤⑥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四种生物之间的箭头关系首先判断出甲、乙、丙、丁分别是哪种成分,双向箭头之间是生产者和二氧化碳,箭头指向最多的是二氧化碳,其次是分解者,因此可以判断出甲是生产者,丁是二氧化碳,丙是分解者,乙为消费者。
【详解】甲是生产者,生产者固定能量和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A正确。食物链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图中的丙是分解者,B错误。分解者有的是需氧型的,有的是厌氧型的,C正确。C循环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包括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进入群落,通过各生物的呼吸作用从群落进入无机环境,图中的①是光合作用,②⑤⑥是呼吸作用,D正确。
38. 在机体内,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后,其兴奋的传导方向( )
A. 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反
B. 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C. 既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又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D. 既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又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反
【答案】B
【解析】
【分析】
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K+大量外流,形成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Na+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但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
【详解】刺激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产生兴奋,膜外局部电流方向是从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局部电流方向是从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兴奋的传导方向是从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故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B正确。
39.如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
A. 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腺体A的分泌活动,A可以表示为甲状腺
B. 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增加抗利尿激素的生成和分泌,促进水分的重吸收
C. 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产生激素促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
D. 胰岛素的受体分布于靶细胞的细胞膜上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下丘脑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枢纽,其主要功能有:感受兴奋、传导兴奋、作为血糖、体温、水盐平衡的中枢及内分泌功能,图中腺体A是甲状腺,据此分析。
【详解】A. 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A表示甲状腺,A正确;
B. 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增加抗利尿激素的生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B正确;
C. 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胰岛 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强,使血糖浓度下降,C错误;
D. 胰岛素的受体分布于靶细胞的细胞膜上,D正确。
40.下列不属于内分泌腺的是( )
A. 垂体 B. 甲状腺
C. 卵巢 D. 肠腺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了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
激素通过体液传送,对人和对动物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称为激素调节。内分泌器官主要有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性腺等,分别分泌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性激素。所以肠腺不属于内分泌腺,它分泌消化液到消化道中,属于外分泌腺。
41.下图表示生物体内葡萄糖的代谢过程,其中A、B、C、D代表物质名称,①②③④表示过程,请据图回答:
(1)C代表的物质名称是____________,④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①②③④过程中,有能量释放的过程是______(填序号),有O2参与的过程是______(填序号)。
(3)在①②③④过程中,可在酵母菌细胞内进行的过程是________,可在人体细胞内进行的过程是________。
(4)写出①②过程的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丙酮酸 (2). 细胞质基质 (3). ①② (4). ② (5). ①②③ (6). ①②④ (7). 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③、①④表示两种无氧呼吸方式,①②是有氧呼吸方式;①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的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③、④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②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A和B都表示二氧化碳,C表示丙酮酸,D表示乳酸。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C表示丙酮酸;④过程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2)在①②③④过程中,能量释放的过程是有氧呼吸三个阶段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即图中①②过程;O2参与的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对应图中的②过程。
(3)在①②③④过程中,由于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所以可在酵母菌细胞内进行的是①②③过程;由于人体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所以可在人体细胞进行①②④过程。
(4)过程①②表示有氧呼吸,方程式为: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有氧呼吸和两种无氧呼吸的详细过程,进而分析和判断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呼吸作用类型和字母代表的化合物种类。
42.下图是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系谱图(基因用B、b表示),请分析回答:
(1)控制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患者的基因型可表示为________。此类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该家族中下列成员的基因型:4.__________,10.__________,11.__________。
(3)14号成员是色盲患者,其致病基因是由第一代中的某个个体传递来的。用成员编号和“→”写出色盲基因的传递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成员7号与8号再生一个孩子,是色盲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__,是色盲女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
【答案】 (1). X (2). XbXb和XbY (3).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 (4). XbY (5). XbY (6). XBXb或XBXB (7). 1→4→8→14 (8). 1/4 (9). 0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干可知,该遗传病与性别有关,应该结合伴性遗传的特点来分析。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其特点是男患者的母亲及女儿至少为携带者;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
(1)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患者的基因型XbXb和XbY,其特点是男患者的母亲及女儿至少为携带者;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
(2)图中4号和10号都是男性患者,基因型都是XbY,由于10号为男性患者,而他的父母正常,则11号的基因型是XBXB或XBXb。
(3)14号成员是色盲患者,其色盲基因来自他的母亲8号,8号又来自于4号,而4号来自于母亲1号,所以14号的色盲基因的传递途径是1→4→8→14。
(4)由于14号成员是色盲患者,所以7号与8号的基因型分别是XBXb和XbY,则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是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4,是色盲女孩的概率为0。
43.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中一种重要的实验材料,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果蝇与人相似,均属于________型性别决定。上表列出了人、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与性别的关系。由表可知,Y染色体只在________(填“人”或“果蝇”)的性别决定中起主导作用。
(2)果蝇的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表现型均为红眼灰身的雌、雄果蝇交配,后代出现了红眼灰身、红眼黑身、白眼灰身、白眼黑身四种表现型,问:
①两亲本的基因型为:雌________,雄________。
②雄性亲本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其比例为________。
(3)自然界中的果蝇雌雄个体中都有一些个体为黄翅、一些个体为灰翅,不知道黄翅和灰翅的显隐性关系,但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请你设计一个通过两对杂交实验(提示:一对为正交,一对为反交)来判断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的方案。
正反交实验:正交________________;反交________________。
推断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XY (2). 人 (3). BbXRXr (4). BbXRY (5). BXR、BY、bXR、bY (6). 1∶1∶1∶1 (7). 雄性黄翅×雌性灰翅 (8). 雄性灰翅×雌性黄翅 (9). 如果正交和反交两组中子代的任一性状的表现都与性别无关(同一性状在雌雄个体中所占的比例相同),则说明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果正交和反交两组中的一组子代的任一性状的表现与性别无关,而另一组与性别有关(一组中同一性状在雌雄个体中所占的比例相同,而另一组中同一性状在雌雄个体中所占的比例不同),则说明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果蝇的性别决定中,含有一条X染色体的是雄性,含有2条X染色体的是雌性;由题意知,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后代既有红眼也有白眼,且红眼(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亲本基因型为XRXr、XRY,灰身雌雄果蝇交配后代既有灰身也有黑身,且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因此亲本基因型为Bb、Bb,因此亲本基因型为BbXRXr(雌性)、BbXRY(雄性)。若要鉴别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可通过正交和反交实验,若两组杂交结果相同,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两组杂交结果不同,且子代性状的表现与性别有关,则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详解】(1)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果蝇和人类相似均属于XY型性别决定,在人类中只要有Y染色体,不管有几条X染色体,都为男性,而在果蝇中含XXY染色体的为雌性,而含XO染色体的却为雄性,由此可知,Y染色体只在人的性别决定中起主导作用。
(2)①据分析可知,雌性亲本基因型为BbXRXr,雄性亲本基因型为BbXRY。
②由题意知,控制果蝇体色的基因和控制眼色的基因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所以基因型为BbXRY的雄果蝇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为BXR、BY、bXR、bY,比例是1:1:1:1。
(3)由于黄翅和灰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不知道黄翅和灰翅的显隐性关系,为判断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可用黄翅果蝇和灰翅果蝇进行杂交。故实验方案设计如下:
正交实验:雄性黄翅×雌性灰翅,反交实验:雄性灰翅×雌性黄翅。
推断和结论:
①如果正交和反交两组中子一代的任一性状的表现都与性别无关(同一性状在雌雄个体中所占的比例相同),则说明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如果正交和反交两组中的一组子一代的任一性状的表现与性别无关,而另一组与性别有关(一组中同一性状在雌雄个体中所占的比例相同,而另一组中同一性状在雌雄个体中所占的比例不同),则说明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与染色体变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材料中获取相关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理解和运用遗传定律中常见的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原理进行分析。
44.某人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腿。下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
(1)图示反射弧中,a是__________。当兴奋到达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________。当兴奋到达c处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________会形成痛觉。此时,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
(3)伤害引起的疼痛可通过下丘脑促进垂体释放____________,直接促进______________对水的重吸收。
(4)当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________。未被清除的病原体经过一系列过程,其抗原会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传入神经 外负内正 电信号 →化学信号→电信号
(2)大脑皮层 神经-体液调节
(3)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
(4)吞噬细胞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解析】
试题分析:
(1)分析题图,a上有神经节,为传入神经,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当兴奋部位到达b点时,该处电位变为外负内正;c点为突触部位,当兴奋到达c点时,发生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人体能产生感觉的中枢在大脑皮层;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3)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由垂体后叶释放,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4)当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机体首先发动攻击的免疫细胞为吞噬细胞;未被清除的病原体会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5.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用生长素类似物2,4-D进行了相关的一些实验研究,请分析作答:
(1)甲组同学欲确定最适于柳树枝条生根的2,4-D溶液浓度,他们用两种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及蒸馏水分别处理生理状况相同的柳树枝条,结果发现三组柳树枝条生根状况差异不大,请你给他们提出建议,以使他们达到预期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组同学为探究2,4-D溶液浓度对月季枝条生根的影响,首先按照图一所示步骤配制了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然后选择插条,分组、编号,浸泡枝条,适宜条件培养,得到实验结果如图二所示。
①由图分析可知,对5号烧杯中的2,4-D溶液的操作还应________________,该操作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原则。
②由图二可确定促进月季枝条生根的最适2,4-D溶液浓度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________(能,不能)体现两重性。
【答案】(1)在上述两种浓度2,4-D溶液的基础上,分别在低于低浓度、高于高浓度以及两浓度之间设置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进行实验,分别观察生根状况,找到最适于柳树枝条生根的2,4-D溶液浓度。 (2)①吸走1ml 单一变量(等量) ②10-11mol/L~10-10mol/L 能
【解析】
试题分析:
(1)题中所述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则在原有基础上多设置几组浓度梯度,分别在低于低浓度、高于高浓度以及两浓度之间设置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进行实验,分别观察生根状况,找到最适于柳树枝条生根的2.4-D溶液浓度;
(2)①由图中观察,为遵循实验的等量原则,对5号烧杯中的2,4-D溶液的还应吸走1ml;该操作体现了实验的等量原则,(同时也体现了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
②由图二观察可确定促进月季枝条生根的最适2,4—D溶液浓度在10-11mol/L~10-10mol/L之间;从图二中能体现两重性,即生根数量高于含有蒸馏水的对照组的为促进,低于的为抑制。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激素及相关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分析图像的能力。
46.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特有的植被,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广东是我国红树林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其中雷州半岛和深圳湾的红树林分布区被列为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的保护和发展也被列为广东建设林业生态省的八大工程之一。
材料二 2004年12月,印度洋地震引起的海啸导致死亡十多万人,几百万人无家可归。但因为有茂密的红树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一个渔村里的172户人家在这次海啸中幸免于难。
(1)红树林的________稳定性较强而________稳定性较弱,原因是红树林_________________。
(2)海啸过后,灾区沿海的多种生态系统遭到了毁灭性破坏,短期内难以恢复。这一事实说明任何生态系统的________都是有限的。
(3)在海啸中被海水浸泡过的农田为什么不宜直接种植农作物?请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抵抗力 (2). 恢复力 (3). 生物种类较多,营养结构复杂 (4). 自我调节能力 (5). 无机盐浓度过高,使农作物无法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
【解析】
【分析】
红树林生长在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属于湿地生态系统,动植物资源丰富,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弱,但是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
【详解】(1)红树林属于湿地生态系统,动植物资源丰富,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弱。
(2)海啸过后,灾区沿海的多种生态系统遭到了毁灭性破坏,短期内难以恢复,说明任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
(3)由于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无机盐,会使土壤中无机盐浓度上升,而农作物不能通过渗透作用吸收到足够的水分,故在海啸中被海水浸泡过的农田不宜直接种植农作物。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相关知识,意在考察学生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关系的理解。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