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展开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关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含有氨基和羧基的化合物一定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B.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氨基酸是甘氨酸(其R基为H)
C.R基中的氨基和羧基通常不参与肽键的形成
D.蛋白质水解时,水中的氢原子参与形成氨基和羧基
2.下列有关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所需的各种必需氨基酸都可以通过机体细胞合成
B.以玉米为主食的人群,特别是儿童应额外补充组氨酸
C.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直接增加了体内蛋白质的种类
D.并非每种蛋白质水解后均可得到20种氨基酸
3.某兴趣小组采用两种途径处理鸡蛋清溶液,过程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所依据的原理不同,过程②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肽键
B.③、④所依据的原理不同,过程③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肽键
C.在溶解后产生的溶液中分别加入双缩脲试剂,都会出现紫色反应
D.过程②产生的蛋白块也可以用③的方法溶解,并且保持生理活性
4.信号肽假说认为:“编码分泌蛋白的mRNA在翻译时,首先合成一段称为信号肽的特殊多肽链,核糖体通过信号肽的作用附着到内质网并合成分泌蛋白”(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信号肽能引导新生肽链通过蛋白质转导通道进入内质网腔内
B.信号肽序列完成作用后在信号肽酶的作用下被切除
C.胰岛素、呼吸酶、DNA聚合酶等蛋白质的产生都需经历该过程
D.合成的分泌蛋白将以囊泡形式运送至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
5.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含有DNA的细胞,也一定含有RNA
B.—种病毒可以同时含有DNA和RNA
C.DNA和RNA彻底水解的产物完全不同
D.DNA能携带遗传信息,RNA则不能
6.关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不能使用叶肉细胞,因为叶肉细胞中不含RNA
B.实验中,吡罗红染液和甲基绿染液需分别与标本染色
C.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D.与甲基绿发生结合的核酸分子只分布在细胞核中
7.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的糖类物质都可以给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还原糖,但元素组成不同
C.蔗糖是淀粉的水解产物,麦芽糖是纤维素的水解产物
D.纤维素、淀粉和蔗糖都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糖类物质
8.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磷脂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B.性激素属于胆固醇,对生物体的生殖器官发育起着调节作用
C.维生素D属于固醇,能促进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
D.脂肪只存在于动物的脂肪细胞中,植物细胞中不含脂肪
9.下列关于糖类和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脂肪、磷脂、固醇等都可以用苏丹Ⅲ染液检测
B.多糖和脂肪都是由相同的单体构成的有机大分子
C.相同质量的脂肪比糖原含氢更少,氧化分解时产能更多
D.某些细胞的细胞膜上的糖类可与脂质分子结合,形成糖脂
10.下列关于制备细胞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因此选择动物细胞制备细胞膜操作更容易
B.若选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为材料,应先用蛋白酶去除细胞壁
C.以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制备细胞膜时,细胞吸水涨破的原理是渗透作用
D.制备细胞膜和分离细胞器都利用了差速离心的方法
11.下列关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多细胞生物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
B.多细胞生物的生存有赖于细胞膜的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交流
C.肺癌细胞容易转移与其细胞膜上起黏附作用的糖蛋白增多有关
D.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12.下图表示高等动物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据图推断错误的是:
A.图B和图C的靶细胞可以是同一种细胞
B.图A表示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实现,例如精子与卵细胞
C.图A可以表示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
D.图A、B、C均需要受体参与, 与受体作用的信号分子都是蛋白质
13.下列有关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内质网是细胞内脂质合成和蛋白质加工的“车间”
B.高尔基体在囊泡运输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C.人成熟红细胞、蛔虫体细胞无线粒体,所以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D.睾丸大量合成分泌雄性激素与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有关
14.下列有关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观察叶绿体时,应保证临时装片中叶片保持有水状态
B.叶肉细胞中含有线粒体,可以作为观察线粒体的材料
C.观察叶绿体形态时可选用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细胞
D.高倍显微镜下叶绿体一般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15.下列有关细胞质和细胞骨架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质包含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
B.细胞质基质呈胶质状态,含有多种酶
C.细胞骨架是由纤维素组成的网架结构
D.细胞骨架与细胞的运动、分裂、分化密切相关
16.图为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表示的是染色质,其成分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②是产生某种RNA、核糖体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C.③的结构为双层膜,其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D.④是与核膜相连的内质网,其上可能有核糖体附着
17.有人利用真核单细胞生物a、b做了如下实验,细胞膜上的“△”和“|”表示膜上决定某种性状的特殊蛋白质。这个实验最能说明的是:
A.控制c性状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a的细胞核
B.控制c性状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b的细胞质
C.c性状是a的细胞核和b的细胞质的遗传物质共同决定的
D.d性状是b的细胞核和细胞质的遗传物质共同决定的
18.生物膜与半透膜在功能上的相同之处是:
A.都能让大分子物质通过
B.都能让水分子自由通过
C.都能让离子和小分子自由通过
D.都属于选择透过性膜
19.下列关于物质转运的叙述,错误的是:
A.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可受同种因素影响,如温度
B.缺氧时,生长素从顶芽运输到侧芽的速率减慢
C.同一种物质进出同一细胞的方式可能不同
D.胞吐运输的一定是生物大分子,如乙酰胆碱、胰岛素
20.下表是人体成熟红细胞与血浆中的K+和Mg2+在不同条件下的含量比较,据表分析错误的是:
离子含量 (mmol/mL) | 处理前 | 用鱼藤酮处理后 | 用乌本苷处理后 | |||
细胞内 | 血浆中 | 细胞内 | 血浆中 | 细胞内 | 血浆中 | |
K+ | 145 | 5 | 11 | 5 | 13 | 5 |
Mg2+ | 35 | 1.4 | 1.8 | 1.4 | 35 | 1.4 |
A.鱼藤酮一定能破坏细胞膜上K+和Mg2+的载体
B.乌本苷抑制K+载体而不影响Mg2+载体的生理功能
C.鱼藤酮可能通过抑制ATP的合成从而影响离子的运输
D.正常情况下血浆中K+和Mg2+均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14分)科学家研究发现,当环境恶化时,熊虫会把身体蜷缩起来,一动不动。这时它们会自行脱掉体内99%的水分,处于一种隐生(假死)状态,此时熊虫的代谢率几乎降到零,甚至能耐受-273℃冰冻数小时,直到环境改善为止。据研究,熊虫进入隐生状态时,它们的体内会大量产生一种叫做海藻糖的二糖,回答下列问题:
(1)海藻糖是由______________元素组成的。若要探究它是否为还原糖,应选取的试剂为__________。在海藻糖溶液中加入该试剂后摇匀,没有发生相应的颜色反应,但并不能说明海藻糖是非还原糖,原因是_________。
(2)研究者认为熊虫体液中的海藻糖可以保护动物的组织细胞,使组织细胞免受极低温度造成的损伤,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用于探究该假设的真实性。请将其补充完整:
选材: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排除实验中的干扰因素,从化学组成及生理功能看,选用的动物组织细胞应_____(能、不能)含有海藻糖,______(能、不能)抵抗极低温度。
过程:①取适量实验动物细胞,等分成甲、乙两组(以甲组为实验组);
②甲组加海藻糖,乙组不加海藻糖;
③甲、乙两组均在极低温度(-273℃)下冰冻数小时;
(3)将温度缓慢升高恢复至常温后,观察甲、乙两组细胞生活状况,预期可能出现的两种结果和结论是:
可能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能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2分)如图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COPⅠ、COPⅡ是两类被膜小泡,可以介导蛋白质在甲与乙之间的运输。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所示,溶酶体可能起源于乙________________(细胞器名称)。除了图中所示的功能外,溶酶体还能够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保持细胞的功能稳定。
(2)若定位在甲中的某些蛋白质偶然掺入到乙中,则图中的被膜小泡___________可以帮助实现这些蛋白质的回收。
(3)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乙既能产生溶酶体,又能产生含分泌蛋白的囊泡,这体现了乙具有对来自甲的蛋白质进行________________(填至少三点)的功能。
(4)溶酶体内的水解酶类可以催化脂质和蛋白质等物质的水解,但溶酶体膜在正常情况下并不会被所含的酶破坏,最可能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2分)某生物活动小组利用营养液培养植物,观察植物对矿质元素和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情况,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取生长状况一致,叶片数量相同的玉米幼苗,分别置于两个广口瓶中种植。两个瓶中培养液成分见下表。将装置放在同一温室环境中,并保持光照。
溶液主要成分 | Ca(NO3)2 | KH2PO4 | KCl | FeCl3 | MgSO4 | 蒸馏水 |
A瓶 | 1.0g | 0.5g | 0.24g | 0.01g | 0.5g | 500mL |
B瓶 | 1.0g | 0.5g | 0.24g | 0.01g | 0.5g | 2000mL |
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若干小时后发现,B瓶中植物正常生长,A瓶中植物出现萎蔫现象。造成A瓶植物萎蔫的原因是 。取萎蔫的叶片观察叶肉细胞, (能、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
(2)待A瓶植物生长正常后,仍在上述环境中与B瓶植物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取出植株,测定瓶中培养液成分发现,培养液中均剩余Ca2+较多、NO3-较少。由此判断细胞膜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具有 的特点,从细胞膜的成分上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3)根吸收矿质元素是主要以________状态吸收的,其吸收方式主要是__________。
24.(10分)以下过程是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步骤,请回答:
实验步骤:酵母细胞的活化→配制CaCl2溶液→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步骤④→固定化酵母菌细胞
(1)上述步骤中,步骤④是将海藻酸钠溶液与_________混合。该实验中CaCl2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配制的海藻酸钠溶液的浓度要适宜,如果海藻酸钠浓度过低,形成的凝胶珠所包埋的酵母细胞数目___________。另外,配置的海藻酸钠溶液的过程中,要使用小火或者间断加热,目的是___________。
(3)与固定化酶相比,固定化细胞技术一般采用包埋法固定,原因是___________。
25.(12分)β-胡萝卜素是一种色泽鲜艳、对人体有益的天然色素类食品添加剂,可从胡萝卜或产胡萝卜素的酵母菌菌体中提取获得,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图2是样品层析结果与β-胡萝卜素标准样品的比对。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发酵罐内培养酵母菌R时,培养基中添加玉米粉和豆饼的目的主要是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________。
(2)图1中,干燥过程应控制好__________,以防止胡萝卜素的分解;萃取过程中宜采用水浴加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A过程表示___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纸层析法可用于鉴定所提取的胡萝卜素。从图2分析可知,层析后在滤纸上出现高度不同的色素带,其中色带__________为β-胡萝卜素。
参考答案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A | D | C | C | A | C | D | C | D | B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C | D | D | B | C | B | A | B | D | A |
21.【每空2分】
(1)C、 H 、O 斐林试剂 没有进行水浴加热
(2)不能 不能
(3)若甲组细胞生长良好,乙组细胞死亡则假设成立;
若甲、乙两组细胞都死亡,则假设不成立(各2分)
22.答案【每空2分】
(1)高尔基体 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或“细胞自身产生的碎渣”)
(2)COPⅠ (3)一定的流动性 加工、分类、包装
(4)溶酶体膜在结构上比较特殊,有被修饰\溶酶体膜内表面有一层起保护作用的糖类\阻挡了水解酶和底物的接触
23.答案【每空2分】
(1)营养液浓度过高,植物失水 能
(2)选择性(选择透过性)
根细胞膜上运载NO3-的载体多,运载Ca2+的载体少(载体蛋白的数量不同)
(3)离子 主动运输
24. 答案【每空2分】
(1)酵母细胞 使海藻酸钠形成凝胶珠(或答氯化钙是凝固剂)
(2)较少 防止海藻酸钠焦糊
(3)细胞个体大,不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25.【答案,每空2分】
(1)碳源和氮源
(2)温度和时间 有机溶剂都是易燃物,直接使用明火加热容易引起燃烧、爆炸
(3)过滤 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
(4)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