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云南省通海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展开云南省通海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分卷I
一、单选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如图表示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内的神经递质以胞吐方式释放
B. ②处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 ③对神经递质的识别不具有专一性
D. ④一定是某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
2.据报道,由于部分养鸡场每天给鸡饲喂大量的抗生素,导致养殖后期有越来越多的鸡死亡。于是为了缩短养殖周期,还要给鸡大量喂食地塞米松,这是一种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能引起动物体重增加、肥胖等症状。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类似于甲状腺激素,下图显示的是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a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丙的名称是肾上腺,激素c是肾上腺皮质激素
B. c→甲,c→乙是机体的一种负反馈调节,意义在于维持内环境中激素c浓度的相对稳定
C. b激素的分泌受甲、丙分泌激素的调节
D. 图中激素b的名称是肾上腺皮质激素,器官乙的名称是垂体
3.小明的手指不小心被刀割伤时,由于疼痛而咬紧牙关。这个过程中,他的神经兴奋传递途径是: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手部感受器 ④脊髓 ⑤牵动上下颌的肌肉 ⑥脑( )
A. ③①④⑥②⑤ B. ③①⑥④②⑤
C. ③①⑥②④⑤ D. ③⑥④①②⑤
4.下列关于吞噬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B. 吞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
C. 吞噬细胞在体液免疫过程中产生淋巴因子
D. 吞噬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5.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
A. 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
B. 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 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
D. 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6.如图为人体反射弧模式图,图中所示的传出神经是( )
A. a B. b C. c D. d
7.如图是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 B. 其中的初级消费者是植食性鸟
C. 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3种 D. 草是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
8.下列各组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一组是( )
A. 海带、梨树、酵母菌 B. 水绵、洋葱、蘑菇
C. 马铃薯、菠菜、乳酸菌 D. 苹果树、白菜、洋葱
9.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过程,其中甲、乙、丙、丁为构成系统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①过程可以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 缺少类群甲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
C. 类群丙的无氧呼吸是产生大气中气体X的重要途径之一
D. 图中③④过程中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传递
10.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①中的O2进入肌细胞至少要经过3层细胞膜结构
B. ③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会导致其中的细胞失水
C. 正常情况下,①~③的成分保持不变,与神经―体液调节有关
D. 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处的渗透压会下降,从而引起组织水肿
11.人体分泌生长激素的内分泌腺是( )
A. 胸腺 B. 肾上腺 C. 垂体 D. 甲状腺
12.为探究生长素对某植物花粉管伸长的影响,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课外实验,得到下表结果:
由表中数据得到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外加生长素浓度为2.0~3.0 mg/L时,对花粉管萌发的促进作用最大
B. 外加生长素浓度高于6.0 mg/L时,对花粉管的萌发起抑制作用
C. 外加生长素浓度为0时,花粉管中不含有生长素
D. 生长素对花粉管的伸长作用具有两重性
13.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 该图有2个神经元
C. 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 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14.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的功能,其中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淋巴因子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重要成分
B.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正确的治疗措施是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
C. 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是机体免疫防卫过度所致
D. 溶菌酶、浆细胞分泌的抗体、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是免疫活性物质
15.胰岛素是由________分泌的( )
A. 胰腺 B. 肝脏 C. 胰岛B细胞 D. 胰岛A细胞
16.人在严重感冒时经常要“输液”,即静脉注射,可以短时间内注射大剂量的药物,快速达到组织,达到抗菌消炎的目的。在“输液”之前,一般都要做“皮试”,即皮下注射,以预防人体对该药物的过敏反应。“皮试”和“输液”时药液最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 )
A. 血浆、淋巴 B. 血浆、组织液
C. 组织液、血浆 D. 组织液、淋巴
17.图示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
B. 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C. HIV主要侵染细胞b,对⑤、⑥均有破坏作用
D. 细胞e→细胞d→③的过程发生在机体首次接触抗原时
18.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大致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请将其排序( )
①森林阶段 ②草本植物阶段 ③地衣阶段 ④灌木阶段 ⑤裸岩阶段 ⑥苔藓阶段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③④⑥①⑤
C. ⑤⑥③④②① D. ⑤③⑥②④①
19.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免疫系统对稳态的维持是通过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实现
B. 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C. 如果某人的下丘脑严重受损,则其不能维持自身体温的相对稳定
D. 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将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20.人体皮肤的屏障作用和体液(含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 )
A. 体液免疫 B. 细胞免疫
C. 特异性免疫 D. 非特异性免疫
21.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BC;图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刺激B处,A,C处可先后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B. ③的内容物释放到②中需穿过两层生物膜
C. 兴奋从D到E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 刺激C处,肌肉和E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
22.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 第17~29天,成虫增长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 第21~37天,成虫增长速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 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
23.科学家为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用某种植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测( )
A. 浓度高于10-6mol/L的生长素会抑制该植物茎段的生长
B. 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含量达到m值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
C. 该植物茎中乙烯含量的增加会促进生长素的合成
D. 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和乙烯的含量达到峰值是同步的
24.如图中神经纤维上有A,B,C,D四个点,且AB=BC=CD。现将一个电流计分别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①AB之间、②BD之间、③AD之间。在C处给一强刺激,其中电流计指针能够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的有(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25.防治松毛虫常用的方法有招引灰喜鹊和施放松毛虫白僵病菌,灰喜鹊和白僵病菌与松毛虫的关系依次是( )
A. 竞争和共生 B. 捕食和寄生
C. 捕食和共生 D. 寄生和捕食
26.下列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
①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旺盛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③淋巴管阻塞 ④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⑤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
A. ①②③ 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27.下列现象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
A. 谈虎色变 B. 望梅止渴
C. 强光刺眼,瞬即闭眼 D. 看见红灯,立即停车
28.青鲜素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用于防止大蒜等贮藏期间的发芽。研究发现其结构与尿嘧啶非常相似,进入植物体内可替代尿嘧啶的位置,进而引起代谢异常。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为了人类的健康,应该全面禁止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产和使用
B. 青鲜素可强烈阻断DNA的复制和转录,进而导致细胞代谢异常
C. 青鲜素和生长素对植物的芽具有相同的生理作用效果
D. 可用一系列浓度梯度的青鲜素溶液,探究青鲜素溶液防止大蒜发芽的最适浓度
29.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 B. 一定能固定CO2
C. 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 D. 一定是植物
30.如图是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丙、丁可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
B. 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
C. 酸碱度的相对稳定性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
D.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31.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胰岛素一般是从新鲜的动物胰腺研磨液中获得的
B. 下丘脑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C. 若成年人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其耗氧量会增加
D. 发现促胰液素的实验证明了胰液的分泌与体液调节有关,而与神经调节无关
32.如图为甲状腺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如果甲乙丙代表不同器官,①②代表激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②通过血液运输
B. ③④过程为反馈,即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也促进①②的分泌
C. 甲代表下丘脑,乙代表垂体,丙代表甲状腺
D. 甲的活动与大脑皮层的活动无关
33.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范畴的是( )
A. 细胞中DNA含量相对稳定 B. 血浆渗透压相对稳定
C. 血糖含量相对稳定 D. 血浆pH值相对稳定
34.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而感受器则分布在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
B. 在寒冷环境下,血液中肾上腺素等激素的含量一般会上升
C. 在炎热环境中,机体可通过减少产热,增加散热使体温下降以维持体温相对恒定
D. 人体在寒冷环境下的体温调节只依靠神经系统完成
35.下列关于“渗透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渗透压越高
B. 单位体积血浆中血浆蛋白的含量越多,血浆渗透压越高
C.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会引起血浆渗透压升高
D. 人体细胞外液维持渗透压的阳离子主要为钠离子
36.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B. 体温调节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
C. 人体的体温是一个恒定值 D. 人体热量来源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主
37.下列生产实践活动中,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的是( )
A. 脱落酸用于打破种子休眠 B. 2,4-D用于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C. 乙烯用于苹果果实催熟 D. 细胞分裂素用于蔬菜保鲜
38.根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a、b、c、d表示四种溶液,M为萝卜块浸入溶液后增加的重量,则a溶液浓度最低
B. 若M表示遗传多样性,a、b、c、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生存能力最强的是b
C. 若M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某条捕食链a、b、c、d四个营养级的能量比例,则c为初级消费者
D. 若M表示细胞中的有机物含量,o、a、b、c、d表示四类有机物,则表示蛋白质的是d
39.免疫调节在维持机体稳态中有重要作用,下列属于免疫失调的是( )
A. 抗体与细菌毒素特异性结合 B. 效应T细胞清除体内癌变细胞
C. 移植的器官被细胞免疫排斥 D. 过敏原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40.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与生物群落的哪些活动有关( )
①光合作用 ②呼吸作用 ③蒸腾作用 ④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④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共40分)
41.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
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________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2)X与甲中图示生物类群的能量来源不同,X代表的生物为________________。
(3)大气中的CO2在甲中图示的________处(在a~d中选择)合成有机物;含碳有机物在甲中图示的________处(在a~d中选择)可以分解为CO2。
(4)除化石燃料燃烧外,还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产生CO2。
42.排尿是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复杂反射活动,排尿的初级反射中枢位于脊髓骶段。平时,膀胱逼尿肌舒张,尿道括约肌收缩,膀胱内贮存的尿液不致外流。如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图示反射弧中,通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信号传递信息,其中____________的作用机制决定了整个反射弧中的信息单向传递。
(2)当尿液充盈使膀胱扩张时,膀胱壁内的牵张感受器细胞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从而产生兴奋传至____________产生了“尿意”。
(3)排尿时,由排尿中枢通过相关神经分别释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性递质使得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从而将尿液排出体外。
(4)正常人在没有合适的时机或场所时,能够憋尿。而脊髓胸段损伤的患者却会出现“尿失禁”,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43.在一片长有马尾松和山毛榉的针、阔混交林,逐年对两个树种的存有量进行统计,马尾松和山毛榉存有量的比值记作C,做出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两个树种处于竞争状态的年份段是________。
(2)两个树种处于平衡状态的年份段是________。
(3)在a年的优势种是________,在d年的优势种是________。排除气候条件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可能是随着前一种群的繁盛,逐步改变了当地的________,使之反而适合后一种群的生存需要。
(4)以上说明,生物群落________________,它是一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在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些物种的种群________了,另一些物种的种群随之而________,最后,这个群落会达到一个稳定的阶段。
44.如图表示人体免疫某一过程的示意图,分析并回答有关的问题:
(1)图中所示的是________免疫过程,b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
(2)图中的d是________,它能够跟________发生特异性结合,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3)HIV侵入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________细胞。
(4)人体的稳态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系统协调配合的结果。
45.同学们在课外活动中发现植物的落叶在土壤里会逐渐腐烂,形成腐殖质。他们猜测落叶的腐烂是由于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微生物分解能力不同,并设计了实验进行验证。
(1)实验设计首先要遵循的是________原则和________原则。
(2)以带有同种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均分为A和B。实验时A不作处理(自然状态);B用塑料袋包好,放在60 ℃的恒温箱中灭菌1小时。B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3)第(2)问中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关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写出两点)
(4)如果同学们的猜测是正确的,若干天后(2)中B组的落叶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同学们用带有相同量同种植物落叶的冻土苔原和热带雨林的等量土壤为实验材料,分别模拟原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条件并进行C组和D组的实验,定期抽样检测样品土壤中未腐烂的落叶的含量,请根据预期结果在下图中绘出相应的曲线。
46.牵张反射是指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如图表示牵张反射的过程,请分析回答:
(1)牵张反射属于____________反射,其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_。
(2)肌肉受牵拉时肌梭兴奋,兴奋以____________的形式沿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兴奋再由α传出神经传至肌肉,引起收缩,α传出神经末梢与肌肉细胞的接头部位类似于突触,兴奋在此部位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同时兴奋也经γ传出神经引起肌梭再兴奋,使肌肉收缩更有力,这种调节机制属于____________调节。
(3)举重运动员在比赛中举起杠铃并维持一定的时间,这主要是由于大脑发出的冲动能作用于α和γ传出神经的结果,这说明____________。
(4)在骨骼肌被过度牵拉时,会引起骨骼肌另一种感受器兴奋,通过脊髓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作用,抑制α传出神经的活动,使相应肌肉____________,其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D 3.A 4.B 5. D 6. B 7. D 8. D 9. C 10. C 11. C 12. C
13. B 14. A 15. C 16. C 17. C 18. D 19. D 20. D 21. A 22. C 23. B
24. B 25. B 26. D 27. C 29. D 30. B 31. B 32. C 33. A 34. D 35. C
36. C 37. A 38. B 39. D 40. B
41. (1)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 (2)化能自养细菌(或硝化细菌等) (3)c a和b (4)动、植物的细胞呼吸以及微生物的分解
42. (1)电信号 化学信号 化学信号 (2)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大脑皮层
(3)兴奋 抑制 (4)大脑皮层无法控制脊髓中的排尿中枢
43. (1)0~e (2)b~c (3)马尾松 山毛榉 环境 (4)不是一成不变的 消失 兴起
44. (1)体液 记忆细胞 (2)抗体 抗原 (3)T(T淋巴)
(4)神经—体液—免疫(缺一不给分)
45. (1)单一变量 对照 (2)杀死土壤微生物,同时避免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 (3)土壤微生物(作用)的有无 落叶的腐烂程度 土壤温度、含水量、pH、落叶的种类和大小等(写出两点即可) (4)腐烂程度小于A组 (5)如图
46. (1)非条件 脊髓
(2)电信号(或神经冲动)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正反馈(或反馈)
(3)高级神经中枢可以调控低级神经中枢
(4)舒张 防止肌肉受到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