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19-2020年全国各地区高二上册生物期末试卷
【生物】重庆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重庆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如图是中心法则及其发展的内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的遗传信息就是DNA中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B. 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是表现型实现的基础
C. a、e过程所需的原料相同,b、c所需的原料也相同
D. b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催化,而e过程需要逆转录酶催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A、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如HIV、SARS等,它们的遗传信息储存在RNA的核糖核苷酸序列中,A错误;
B、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是基因表达的过程,是表现型实现的基础,B正确;
C、a表示DNA分子的复制,e表示逆转录过程,产物都是DNA,因此利用的原料均为脱氧核苷酸,b表示转录过程,c表示RNA分子的复制过程,产物都是RNA,利用的原料均为核糖核苷酸,C正确;
D、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催化,而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催化,D正确。
故选A。
2.如图为tRNA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t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为结合氨基酸的部位
B. ④可以是肽链延长的终止信号
C. ③遵循A—T、C—G互补配对原则
D. 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到多种tRNA转运
【答案】D
【解析】
【详解】A、①为结合氨基酸的部位,A错误;
B、④处表示反密码子,可以与mRNA密码子互补配对,肽链延长的终止信号位于mRNA上,B错误;
C、③遵循A-U、C-G互补配对原则,C错误;
D、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多种特定的tRNA来转运,D正确。
故选D。
3.如图表示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示中的物质甲为DNA解旋酶
B. 图示过程主要发生在真核细胞中
C. 氨基酸转运过程中有磷酸生成
D. 核糖体沿着mRNA从左向右移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A、据图可知,图中左侧表示DNA转录形成mRNA的过程,此过程需要的模板为DNA的一条链,原料为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同时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因此甲是RNA聚合酶,A错误;
B、图示过程转录与翻译同时进行,说明此过程发生在原核细胞中,B错误;
C、翻译过程中需要tRNA运输氨基酸,此过程需要ATP的水解供能,而ATP的水解可以产生ADP与磷酸,C正确;
D、根据tRNA的移动方向可知,核糖体沿着mRNA从右向左移动,D错误。
故选C。
4.关于等位基因B和b发生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等位基因B和b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
B. X射线的照射不会影响基因B和基因b的突变率
C. 基因B中的碱基对G―C被碱基对A-T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
D. 在基因b的ATGCC序列中插入碱基C可导致基因b的突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A、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等位基因B和b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A正确;
B、X射线属于物理诱变因子,会提高基因B和基因b的突变率,B错误;
C、基因突变是指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基因B中的碱基对G―C被碱基对A-T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C正确;
D、在基因b的ATGCC序列中插入碱基C,则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即发生了基因突变,D正确。
故选:B。
5.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重组通常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
B.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重组
C. 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D.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可以发生重组
【答案】D
【解析】
【详解】A、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也可以人为导致基因重组,如基因工程,也能发生在少数原核细胞中,如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A正确;
B、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会导致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重组,B正确;
C、基因重组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正确;
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
故选:D。
6.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可能导致基因重组
B. 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C. 造成同卵双生姐妹间性状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
D. 基因A因替换、增添或缺失部分碱基而形成它的等位基因a属于基因重组
【答案】A
【解析】
【详解】A、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A正确;
B、一对等位基因Aa遗传,只会发生基因的分离,不会发生基因的重组,基因重组发生在两对及两对以上基因的遗传,B错误;
C、同卵双生兄弟间的基因型应该相同,所以他们之间性状的差异不是基因重组导致的,可能是突变或环境因素导致的,C错误;
D、基因A因替换、增添或缺失部分碱基而形成它的等位基因a属于基因突变,D错误。
故选:A。
7. 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突变都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B. 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
C. 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
D. 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通常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答案】C
【解析】
【详解】A、基因突变不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
B、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有可能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B错误;
C、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C正确;
D、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是不可见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D错误。
故选C。
8.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组成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中不含减数分裂中能联会的染色体
B. 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
C. 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但单倍体未必只含一个染色体组
D. 人工诱导多倍体唯一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答案】D
【解析】
【详解】A、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而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A正确;
B、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B正确;
C、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称为单倍体,因此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一定是单倍体,但单倍体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如四倍体的单倍体含有2个染色体组,C正确;
D、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是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诱导使染色体数加倍,D错误。
故选D。
9. 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错误的是( )
A. 实验中要用卡诺氏液浸泡根尖,以固定细胞的形态
B. 用卡诺氏液浸泡根尖后,需用清水冲洗2次再制作装片
C. 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和醋酸洋红染液均可使染色体着色
D. 实验原理是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
【答案】B
【解析】
【详解】A、实验中要用卡诺氏液浸泡根尖,以固定细胞的形态,有利观察,A正确;
B、用卡诺氏液浸泡根尖后,需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再制作装片,B错误;
C、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和醋酸洋红以及龙胆紫都是碱性染料,染液均可使染色体着色,C正确;
D、实验原理是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使细胞染色体组加倍,D正确。
故选B。
10.下列有关优生措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家系调查是遗传咨询的重要步骤
B. 遗传病患者都能在体内找到相应的致病基因
C. 禁止近亲结婚是预防遗传病发生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D. 一定程度上可通过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形态来判断某个体是否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答案】B
【解析】
【详解】A、家系调查是遗传咨询的重要步骤,A正确;
B、遗传病患者体内不一定存在致病基因,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猫叫综合征、特纳氏综合征患者,B错误;
C、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因此禁止近亲结婚是预防遗传病发生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C正确;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型,而细胞形态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因此一定程度上可通过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形态来判断某个体是否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D正确。
故选:B。
11.下列有关人类疾病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白化病的直接原因是基因不正常导致合成的酪氨酸酶过多
B. 低血糖患者可通过静脉注射葡萄糖来缓解头晕症状
C. 21三体综合征、猫叫综合征都是染色体异常病
D.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可能会出现肌肉酸痛症状
【答案】A
【解析】
【详解】A、白化病的直接发病原因是酪氨酸酶的结构改变而失活所致,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A错误;
B、低血糖患者能量供应不足,出现头晕等症状,静脉注射葡萄糖可缓解,B正确;
C、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C正确;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症状是红细胞呈现镰刀状,不能正常运输氧气,导致机体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可能会出现肌肉酸痛症状,D正确。
故选:A。
12.如图是科研人员培育矮秆抗病新品种小麦的两种方案。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育种涉及的原理有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B. 过程③通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种子或幼苗
C. 过程④得到的矮秆抗病植株中纯合子占1/3
D. 过程⑤是通过连续自交选种获得新品种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分析可知,图示是通过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获取小麦品种,涉及的育种原理有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A正确;
B、由于单倍体高度不育,所以过程③通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B错误;
C、过程④得到的矮秆抗病植株ddT-中纯合子ddTT占(1/4×1/4)÷(1/4×3/4)=1/3,C正确;
D、过程⑤是通过连续自交获得矮秆抗病植株纯合子过程,D正确。
故选:B。
13. 下列实践活动包含基因工程技术的是
A. 水稻 F1 花药经培养和染色体加倍,获得基因型纯合新品种
B. 抗虫小麦与矮秆小麦杂交,通过基因重组获得抗虫矮秆小麦
C. 将含抗病基因的重组 DNA 导入玉米细胞,经组织培养获得抗病植株
D. 用射线照射大豆使其基因结构发生改变,获得种子性状发生变异的大豆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项属于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B 项属于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C 项属于基因工程,原理是基因重组;D 项属于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
1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B. 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
C. 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 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
【答案】A
【解析】
种群中不同个体含有的基因可能不同,每个个体不会含有该物种的全部基因,A错误;亚洲人和澳洲人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二者婚配后可产生可育后代,不存在生殖隔离,B正确;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正确;生物进化的特点为由简单到复杂,即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D正确。
15.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B. 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增加,生物不发生进化
C. 共生关系的两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可形成适应对方的特征
D. 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C
【解析】
【详解】A、基因突变不能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只能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A错误;
B、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生物周围的环境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对生物不断的进行选择,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故生物也在不断进化,B错误;
C、共生关系的两种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互相选择对方,故可形成适应对方的特征,C正确;
D、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会间接的对人类有益,故属于间接价值,D错误。
故选C。
16.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②③④组成的
B.②中含激素、乳酸、消化液、等物质
C. 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
D. 若该组织为胰岛,则进食后短时间内左侧血液胰岛素的含量低于右侧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人体的内环境由①淋巴、②血浆和③组织液组成,不包括④细胞内液,A错误;
B、消化液位于消化道中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中,消化道与外界相通,②血浆中不含消化液血红蛋白,B错误;
C、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血浆→③组织液→④细胞内液,C正确;
D、若该组织是胰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进入血液循环,进食后短时间内左侧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高于右侧,D错误。
故选:C。
17.根据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模型来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
B. 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C. 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不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
D. 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完全相同
【答案】A
【解析】
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A正确;血浆蛋白和葡萄糖均属于内环境成分,而呼吸酶则分布在细胞中,B错误;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也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C错误;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不完全相同,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错误。
18.如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
B. 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
C. 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
D. 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答案】B
【解析】
【详解】A、结构①位于突触小体中,为生物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而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在突触后膜上,且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不消耗能量,所以结构①不能为其提供能量,A错误;
B、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是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说明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B正确;
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胞吐作用释放至突触间隙,C错误;
D、当兴奋传导到③突触前膜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D错误。
故选:B。
19.下列与人体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缺氧不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
B. 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C. 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D. 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
【答案】A
【解析】
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需要能量;缺氧能通过影响有氧呼吸过程而影响到细胞中能量的产生,A错误。传出神经和其支配的肌肉之间通过突触相连接,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B正确。当兴奋沿轴突传到突触时,突触前膜的电位发生改变,突触小泡就向突触前膜移动,与突触前膜接触融合后就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这样就使兴奋从一个神经元传到另一个神经元,CD正确。
20.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不同神经中枢负责调控的生理功能不同
B. 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
C. 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小脑
D. 成年人有意识地“憋尿”,说明排尿活动只受高级中枢的调控
【答案】A
【解析】
【详解】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不同神经中枢负责调控不同的生理功能,A正确;下丘脑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B错误;语无伦次与语言中枢有关,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故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大脑,C错误;排尿中枢的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成年人有意识地“憋尿”,说明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D错误。故选A。
21.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B. 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C.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D. 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
【答案】C
【解析】
【详解】A、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A错误;
B、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动作电位的基础,B错误;
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下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C正确;
D、神经元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才会释放出来,D错误。
故选C。
22. 关于人体内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肾上腺素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的直接支配
B. 胰岛素的合成需要mRNA和核糖体的参与
C. 肾小管上皮细胞是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之一
D. 血糖调节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互拮抗
【答案】A
【解析】
【详解】A、肾上腺素的分泌活动受神经的直接支配,A错误;
B、胰岛素属于蛋白质,合成需要mRNA和核糖体的参与,B正确;
C、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上皮细胞,促进其对原尿中的水进行重吸收,C正确;
D、胰岛素的作用是降血糖,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升血糖,两者之间相互拮抗,D正确。
故选A。
23.如图是进食后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人体内胰岛素含量先上升后下降餐后时间(小时)
B. 0~0.5小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糖浓度快速升高
C. 1.5~2.5小时,血糖浓度维持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肝糖原分解
D. 参与血糖平衡调节的信号有神经递质、激素、血糖浓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A. 人体进食后的食物的消化吸收导致血糖浓度快速升高,血糖升高导致胰岛素含量先上升后下降餐后时间(小时),A正确;
B. 0~0.5小时,进食后的食物的消化吸收导致血糖浓度快速升高,B错误;
C. 1.5~2.5小时,血糖浓度维持相对稳定,存在激素调节,主要依靠肝糖原分解,C正确;
D. 下丘脑有血糖调节中枢,参与血糖平衡调节的信号有神经递质、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血糖浓度等,D正确。
故选B。
24.如图所示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①②③代表相关激素,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③含量过高导致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增强,使甲状腺分泌③的量减少
B. 激素①②③都必须经过体液运输才能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
C. 由图可以看出③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D. ③的靶器官只有下丘脑和垂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③是由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过多时又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甲状腺分泌③的量减少,A正确;
B、激素调节的特点就是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所以激素①②③扩散到体液中,由血液来运输到相应的靶细胞,B正确;
C、由图可知,机体的体温调节过程包括反馈调节和分级调节,并且在分级调节中,下丘脑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C正确;
D、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其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组织细胞,D错误。
故选:D。
25.冬天刚刚分娩的新生儿,离开母体的温暖环境后,其体温调节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新生儿体内肾上腺素水平不会发生变化
B. 机体通过调节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
C. 新生儿体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加强,产生更多的热能来维持体温恒定
D. 一天后新生儿出现发烧,体温持续在39℃,此时产热量与散热量相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在新生儿刚离开母体后,感受寒冷刺激,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含量会增加,通过促进细胞代谢来维持体温恒定,A错误;
B、在新生儿刚离开母体的温暖环境下,机体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以减少散热,B正确;
C、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后大部分变成热能散失,对维持体温有重要作用,C正确;
D、产热量等于散热量,则体温一直维持在39.5℃,D正确。
故选:A。
26.尿崩症是指由于抗利尿激素不同程度的缺乏或由于多种病变引起肾脏对抗利尿激素敏感性缺陷,使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产生障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患者的尿液渗透压比正常人高
B. 可通过检测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来初步确定病因
C. 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其对水的通透性减小
D. 尿崩症患者表现出多尿,体内缺水导致下丘脑产生渴觉,进而出现多饮的症状
【答案】B
【解析】
【详解】A、尿崩症是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病变,引起抗利尿激素的产生或作用异常,导致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原尿中的水大部分不能重吸收回来,导致患者尿液渗透压通常比正常人的尿液渗透压低,A错误;
B、尿崩症患者抗利尿激素不同程度的缺乏或多种病变引起肾脏对抗利尿激素敏感性缺陷,故其抗利尿激素的含量会降低或升高,可通过检测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来初步确定病因,B正确;
C、抗利尿激素ADH通常由垂体后叶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其对水的通透性增大,促进水分的重吸收,C错误;
D、尿崩症患者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大,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并主动饮水,因此出现“多饮”的症状,D错误。
故选:B。
27. 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
B. 效应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
C.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
D. 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
【答案】D
【解析】
【详解】
在胸腺中发育而成T淋巴细胞,既可参与细胞免疫,也可参与体液免疫,A正确;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可以与靶细胞(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B正确;在人体中淋巴细胞分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它们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发育而来,C正确;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能促进受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少量记忆细胞,D错误。故选D。
28. 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
B. 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唾液、 食物和昆虫传播的
C. HIV 的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D. 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
【答案】A
【解析】
【详解】艾滋病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需要逆转录酶将RNA逆转录成DNA,然后插入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的DNA上潜伏起来,所以可用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来治疗艾滋病;A正确。艾滋病病毒是通过体液接触传播,不是通过唾液、食物或昆虫传播;B错误。HIV的遗传物质是RNA,宿主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不能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必需通过逆转录酶将RNA逆转录成DNA,然后插入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的DNA上潜伏起来;C错误。艾滋病病毒主要寄生在辅助性T淋巴细胞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又参与体液免疫,所以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都会受到影响;D错误。
29.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色氨酸可经一系列反应转变为IAA
B. 激素的含量随植物生长发育而变化
C. 赤霉素对果实的发育有抑制作用
D. 干旱条件下植物能合成较多的脱落酸
【答案】C
【解析】
【详解】IAA是由细胞中色氨酸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形成的,A正确;激素的含量是随着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而不断变化的,B正确;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没有对果实的发育抑制作用,C错误;干旱条件下植物能合成较多的脱落酸,使叶片脱落有利于减少蒸腾作用,D正确。故选C。
30.植物学家温特利用切去尖端的幼苗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实验是为了避免光的干扰
B. ①与④的结果证明琼脂块不含促进幼苗生长的化学物质
C. ②与③的结果证明苗尖端含有促进幼苗生长的化学物质
D. 该实验的成功之处在于将苗尖端的化学物质扩散到琼脂块中再去影响切去尖端的幼苗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实验是为了避免光的干扰,A正确;
B、①与④的结果证明琼脂块不含促进幼苗生长的化学物质,B正确;
C、①②⑤的结果证明苗尖端含有促进幼苗生长的化学物质,②③④⑥的结果证明幼苗弯曲生长是由于化学物质分布不均匀导致的,C错误;
D、该实验的成功之处在于将苗尖端的化学物质扩散到琼脂块中再去影响切去尖端的幼苗,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31.如图10为蛋白质合成过程的部分示意图。请回答下列与遗传和进化有关的问题:
(1)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部分。
(2)图中mRNA的合成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化病患者的白化症状是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引起的,这一事实说明基因可以通过____,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4)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认为新物种产生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提供进化原材料。
(5)果蝇,眼色有红色(A)和白色(a)之分,从分子水平上分析,A与a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不同。果蝇的配子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是___________个。若此配子直接发育成个体,则此个体应被称为___________。
【答案】 (1). 转录 (2). 翻译 (3). DNA、RNA聚合酶、能量、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4). 控制酶的合成 (5). 生殖隔离的形成 (6). 突变和基因重组 (7). 碱基的排列顺序(或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8). 1 (9). 单倍体
【解析】
【详解】(1)蛋白质合成是指生物按照从脱氧核糖核酸(DNA)转录得到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mRNA上的遗传信息再翻译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即包括转录和翻译两部分。
(2)转录的原料为四种核糖核酸(腺嘌呤核糖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胞嘧啶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模板DNA链、RNA聚合酶和ATP(能量)。
(3)由题意可知,白化病是由于相关酶合成异常引起的,这些异常是由基因所控制的,这一事实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4)现代进化理论认为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形成;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5)果蝇是二倍体(2N=8)生物,因此从分子水平上分析,A与a的本质区别是碱基的排列顺序(或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由题意可知,果蝇有八条染色体,两个染色体组,所以果蝇的配子就只有一个染色体组;若此配子直接发育成个体,则此个体应被称为单倍体。
32.为探究两种生长素类似物甲、乙对红薯幼茎插条生根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开展了如下实验:选取生长良好、生理状态相似的红薯苗若干株,将其幼茎切成5cm的插条,将插条在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均匀分组,在不同浓度的甲、乙两种生长素类似物溶液中沾蘸5s,再接种到基本培养基上,在适宜且相同的条件下培养10d后统计插条的生根数,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幼茎插条在分组处理前先在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是为了__________。
(2)据图分析,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甲溶液处理红薯幼茎,会_______(填“促进”“抑制”或“无法确定”)其生长。
(3)根据图中信息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生长素类似物甲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若需确定生长素类似物甲促进红薯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应在___________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浓度梯度进一步进行实验。
【答案】 (1). 除去插条中的内源性激素 (2). 促进 (3). 不能 (4). 图中信息显示生长素类似物甲均促进生根,并没有抑制生根 (5). 10〜100
【解析】
【详解】(1)由于红薯幼茎插条本身能产生激素,为了排除内源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因此在分组处理前先将幼茎插条在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
(2)图中,由于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高于芽,100μmol/L的生长素类似物甲能促进插条生根,所以用100μmol/L的生长素类似物甲溶液处理红薯幼芽,会促进其生长。
(3)由于图中信息显示生长素类似物甲均促进生根,并没有抑制生根,所以根据图中信息不能说明生长素类似物甲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若需确定生长素类似物甲促进红薯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应在10〜100μmol/L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浓度梯度进一步进行实验。
33.如图表示利用二倍体西瓜①、②两个品种培育④、⑥两个新品种的过程。Ⅰ—V表示育种过程,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分析回答:
(1)Ⅲ过程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可能用到秋水仙素的过程有______(用图中Ⅰ~V表示)
(2)图中Ⅰ→Ⅱ获得④的育种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Ⅰ→Ⅲ→Ⅳ获得④的育种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Ⅳ过程的处理对象为Ab植株的________,V过程获得的西瓜为______倍体。
【答案】 (1). 花药离体培养 (2). Ⅳ、Ⅴ (3). 基因重组 (4).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5). 单倍体幼苗 (6). 四
【解析】
【详解】(1)由图中Ⅰ→Ⅲ→Ⅳ获得④过程称为单倍体育种,其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其中Ⅲ表示花药离体培养;图中Ⅳ、Ⅴ过程常用的是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幼苗或种子(单倍体通常没种子)。
(2)由图中Ⅰ→Ⅱ获得④称为杂交育种,其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
(3)由图中Ⅰ→Ⅲ→Ⅳ获得④过程称为单倍体育种,由于获得的单倍体经秋水仙素处理后都是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所以该育种方法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4)Ⅳ是单倍体育种,处理对象为Ab植株的单倍体幼苗;Ⅴ是多倍体育种,二倍体经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加倍,所以品种⑥为四倍体。
34.2019年女排世界杯在日本举行,中国女排十一连胜,蝉联冠军。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赛场上,队员对来球能够做出准确的方位判断,这个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__________(填“单向”“双向”)传导,足量的兴奋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膜的膜外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其机制包含影响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体(GLUT)的数量。葡萄糖转运体有多个成员,其中GLUT1-3分布在全身组织细胞,几乎不受胰岛素的影响,其生理意义在于__________,以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需要。
(3)临近比赛结束,队员挥汗如雨,呼吸加快。下图为血液中分压升高对呼吸运动的调节示意图:
血液中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生命活动的调节因子,呼吸中枢位于__________。由图可知,呼吸运动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调节。
【答案】 (1). 单向 (2). 由正变负 (3). 反射 (4). 维持细胞对葡萄糖的基础转运量 (5). 是 (6). 脑干 (7). 神经-体液
【解析】
【详解】(1)在反射弧中,体内神经元产生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神经元释放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引起钠离子内流,使膜外电位由正电位转变为负电位;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GLUT1-3几乎分布于全身所有组织细胞,它们的生理功能不受胰岛素的影响,其生理意义在于维持细胞对葡萄糖的基础转运量,以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需要。
(3)根据图示:血液中分压升高对呼吸运动的调节过程中,可以判断血液中是生命活动的调节因子第一个空不会;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呼吸加快,刺激呼吸中枢,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