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湖南省株洲市茶陵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学考)试卷
展开湖南省株洲市茶陵三中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学考)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60分,每题2分)
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释放神经递质的结构是
A.突触间隙 B.线粒体 C.突触前膜 D.突触后膜
2.某种群进入一个适合其生长和繁殖的环境中,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时间和空间内该种群的增长曲线最终可能为
A.B.
C. D.
3.艾滋病病毒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 )
A.T淋巴细胞 B.造血于细胞
C.B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
4.下列不属于激素调节特点的是
A.微量而高效 B.通过体液运输
C.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D.光合作用增强
5.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能演替为森林。在此过程中
A.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B.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C.群落的优势种未发生明显变化 D.草本植物在森林形成后逐渐消失
6.糖尿病在现代社会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某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注射能降低血糖水平的激素进行治疗,该激素为( )
A.胰岛素 B.生长激素 C.胸腺激素 D.雄性激素
7.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
A.维持体温处于较低水平
B.使体内各处pH保持相同
C.保持体内渗透压绝对不变
D.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8.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神经纤维进行传导的,该信号称为( )
A.静息电位 B.反射 C.神经冲动 D.反射弧
9.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对植物体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下列不属于植物激素的是
A.赤霉素 B.细胞分裂素 C.脱落酸 D.2,4-D
10.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
A.唾液 B.组织液 C.血浆 D.淋巴
11.下图是神经细胞的膜电位变化示意图。据图可判断,神经纤维受刺激后可产生( )
A.神经反射 B.神经递质 C.静息电位 D.局部电流
12.俗话说:“酒后吐真言”,说明过量饮酒影响了下列何种结构的活动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13.在白喉患者的体内检测到抗白喉杆菌毒素的抗体,能大量分泌这种抗体的免疫细胞是( )
A.巨噬细胞
B.浆细胞
C.T淋巴细胞
D.B淋巴细胞
14.青霉素需稀释到生理盐水中才能用于人体注射,这是因为生理盐水(0.9%NaCl溶液)具有与人体内环境相近的
A.渗透压 B.黏度 C.温度 D.Ca2+
15.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是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
②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
③每隔10米种植一棵杨树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④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⑤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
⑥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⑦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某些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A.①③⑤⑥ B.②③⑤⑥⑦ C.②⑤⑥⑦ D.②④⑤⑥⑦
16.抗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活性物质。下列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A.B细胞 B.浆细胞 C.T细胞 D.吞噬细胞
17.如图所示,如果茎a侧生长素在B点以下的浓度范围内,下列对b侧生长素浓度范围的描述哪项较为准确 ( )
A.在OA段范围内 B.在BC段范围内
C.在BD段范围内 D.在BA段范围内
18.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不同。下列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 )
A.北极苔原 B.温带草原 C.高山草甸 D.热带雨林
19.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依据是
A.年龄组成 B.出生率和死亡率
C.种群密度 D.性别比例
20.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C.迁入率和迁出率 D.出生率和死亡率
21.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依次是
A.大脑、脊髓、下丘脑 B.大脑、脑干、脊髓
C.脑干、小脑、大脑 D.大脑、小脑、脑干
22.汶川大地震使近三成的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目前保护大熊猫最有效的措施为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消灭大熊猫的天敌
C.加强医疗护理 D.适当控制数量
23.下图中能合理表示狼和羊之间关系的曲线是
24.下列群落演替中,属于原生演替的是( )
A.从火山岩(裸岩)开始的演替
B.从过量砍伐的森林开始的演替
C.从弃耕荒废的农田开始的演替
D.从火灾过后的草原开始的演替
25.要使芦苇的纤维长度较原来增加50%左右,需在芦苇的生长期喷施的植物激素是
A.乙烯 B.脱落酸 C.细胞分裂素 D.赤霉素
26.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
A.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B.能量循环、物质流动和信息传递
C.能量积累、物质合成和信息流动
D.能量释放、物质分解和信息流动
27.盐城沿海滩涂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高层芦苇茂密,中、低层绿草如茵,大量的禽鸟齐聚其中,水面还分布着大量的文蛤、小蟹和鱼虾;同是水面因芦苇密集度不同,里面的生物种类也相差很大。这表明该地生物群落( )
A.有垂直结构而无水平结构 B.有一定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C.群落中的生物食性复杂 D.不同地段种群密度的大小是一样的
28.诗人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诗中写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奇观主要是该处环境中什么因素的影响? ( )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营养信息
29.下图为甲、乙、丙三个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按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速度由快到慢顺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甲>乙
30.下图是某种动物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的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增长曲线
B.图中d点表示环境的最大容纳量
C.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是a点
D.第8年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主要是因为食物减少,天敌增加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如图所示是突触传递信息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②是___________,③是_________________,①是 。
(2)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突触小泡释放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时,突触后膜两侧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_____________(单向/双向)的,整个过程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 →__________→电信号。
32.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含有___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鹰属于___________营养级。
(2)草原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除了生产者、消费者以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草→兔→鹰的食物链中,如鹰体内的能量增加1.6×105kJ,按能量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10%计算,则需要多消耗草体内的能量是___________kJ。
(4)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碳元素主要以___________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进行循环。
33.下图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回答:
(1)图中只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成分中的两种,未体现的另两种成分是 。
(2)该食物网中,蛇和鼠的关系是 。
(3)在对植物进行种群密度取样调查时,常采用 。
(4)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___ 。
34.请回答生态系统的有关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 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是 ,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除未被捕食的外,一部分通过 散失,一部分成为 而不能进入下一营养级。
(3)桑基鱼塘生产方式:利用桑叶养蚕,蚕粪养鱼,塘泥肥桑。其设计理念是从人类所需出发,通过能量的 利用,提高生产效益。
(4)草原在遭到严重火灾或极度放牧后,恢复过程中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与间接价值相比,直接价值较 (“大”或“小”)。
35.如图为人体部分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若该分泌细胞分泌的物质是抗体,该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抗体进行的免疫方式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________免疫。
(2)饭后30分钟血糖浓度会升高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分泌胰岛素的是胰岛此时胰岛素分泌量将______细胞。
(3)若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将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调节。
参考答案
1.C
【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A、B、D均错误,C正确。
2.D
【解析】
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无限、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因此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由于该种群进入了一个适合其生长和繁殖的环境中,且环境条件不受破坏,属于相对理想状态。但由于空间一定,因此,该种群在一定空间内增长曲线可能为“S”型增长。
故选D。
3.A
【解析】
艾滋病病毒侵入机体后,主要攻击人体的T淋巴细胞,使免疫功能丧失,进而导致人死亡.
艾滋病病毒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T淋巴细胞.故选:A.
4.D
【解析】
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在激素同受体结合后,激素原本的结构发生了改变,不再具有原来激素具有的生物学效应,就叫做灭活,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①微量和高效;②通过体液运输;③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调节由内分泌腺分泌激素到内环境,经运输,到器官起作用,所经历的时间长,但比较持久,神经调节从中枢发出神经冲动快,但持续的时间很短。
根据分析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而高效、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通过体液运输,ABC属于其特点,故选D。
5.A
【解析】
弃耕的农田演替成森林的过程中,生物种类逐渐增多,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A正确;弃耕的农田含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群落演替的过程中,草本逐渐取代苔藓、灌木逐渐取代草本、乔木逐渐取代灌木,由此可见,群落的优势物种发生了明显变化,C错误;苔藓和草本植物在森林形成并没有消失,D错误。
6.A
【解析】
试题分析:胰岛素是生物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其具体作用是: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同时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糖尿病患者是由于血糖含量过高,随尿液排出而得名的.因此,该类患者需要定期注射胰岛素药物.
故选:A.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7.D
【解析】
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各项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故D正确。
8.C
【解析】
试题分析:神经冲动是指沿神经纤维传导着的兴奋。故选C。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
反射:指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应。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神经冲动的概念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理解基本概念
9.D
【解析】
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对植物体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常见的植物激素种类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都是植物激素,故A、B、C不符合题意;2,4-D是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生长素的类似物,不属于植物激素,D符合题意。
10.B
【解析】
内环境指体内细胞所生活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面的液体,所以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是组织液,B正确。
故选B。
【点睛】
内环境指体内细胞所生活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但凡属于细胞内液及细胞膜的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载体蛋白等)、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体腔液等中的成分)均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11.D
【解析】
神经细胞静息时,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该电位的形成与钾离子的外流钠离子的内流有关。而在神经纤维受刺激后,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故选D。
12.A
【解析】
“酒后吐真言”,说明过量饮酒影响了大脑皮层言语区的活动,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
13.B
【解析】
试题分析:在体液免疫中,只有浆细胞能分泌抗体,故B正确。
14.A
【解析】
渗透压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青霉素需稀释到生理盐水中才能用于人体注射,这是因为生理盐水(0.9%NaCl溶液)具有与人体内环境相近的渗透压,故A正确;
15.D
【解析】
试题分析:①种群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内蒙古草原上有多种牛,全部的牛不止一个种群,①错误;
②种群是繁殖的基本单位,则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②正确;
③每隔10米种植一颗杨树为均匀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③错误;
④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稳定性和衰退型,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④正确;
⑤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的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⑤正确;
⑥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当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当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减小,⑥正确;
⑦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当出迁入大于迁出率,种群密度增加,当出迁入小于迁出率,种群密度减小,当迁入率等于迁出率,种群密度基本不变,⑦正确.
故选:D.
考点:种群的特征.
16.B
【解析】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B正确,A、C、D均错误。
17.C
【解析】
不同的植物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为敏感,其次是芽,茎最不敏感。据图分析,b侧生长得快,a侧生长得慢,说明b侧生长素浓度高于a侧,若a侧生长素在曲线B点以下,则b侧生长素对应的浓度范围应在BD段范围内,故选C。
18.D
【解析】
北极苔原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弱,A错误;温带草原动植物种类较少,抵抗力稳定性较弱,B错误;高山草甸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弱,C错误;热带雨林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非常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最强,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D。
19.A
【解析】种群的年龄组成可以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A项正确;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变化,B项错误;种群密度反应种群数量的大小,不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C项错误;性别比例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但不能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D项错误。
20.A
【解析】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A正确,B、C、D错误。
21.D
【解析】语无伦次与语言中枢有关,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故语无伦次与大脑有关;小脑有维持平衡、协调运动的功能,走路不稳即与小脑的麻醉有关;呼吸急促与呼吸中枢有关,呼吸中枢位于脑干,故呼吸急促与脑干有关;
答案选D。
22.A
【解析】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
23.B
【解析】
狼和羊为捕食关系,狼的数量随着羊的数量增加而增加,随着羊的数量减少而减少,选B。
24.A
【解析】
由题意分析可知,从火山岩(裸岩)开始的演替,属于原生演替,A项正确;从过量砍伐的森林开始的演替,不属于原生演替,B项错误;从弃耕荒废的农田开始的演替,不属于原生演替,C项错误;从火灾过后的草原开始的演替,不属于原生演替,D项错误。
考点:群落的演替
25.D
【解析】乙烯促进果实成熟,A错误。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B错误。细胞分裂素的作用为促进细胞分裂,C错误。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D正确;
26.A
【解析】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有三个: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选A。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27.B
【解析】
在群落中,由于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从而使群落形成了一定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两个方面,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
28.A
【解析】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是由于温度高低不同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属于物理信息。 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信息传递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9.C
【解析】1、甲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属于增长型.
2、乙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属于衰退型.
3、丙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数目接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属于稳定型.
4、按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速度由快到慢排序:乙>丙>甲.
30.C
【解析】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知道:图中的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增长曲线,A项正确;图中d点表示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也就是K值;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是b点(K/2),C项错误;第8年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主要是因为食物减少,天敌增加等因素,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31.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神经递质 外负内正 单向的 化学信号
【解析】试题分析: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据此分析图示并明辨数字所示结构名称,围绕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
(1)分析图示可知:②是突触前膜,③是突触间隙。
(2) 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突触小泡释放[①]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时,突触后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3)因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整个过程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2.5 第三、第四 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1.6×107 CO2
【解析】
(1)图中食物链包括: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共含有5条食物链,其中鹰属于第三、四营养级。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除了生产者、消费者以外,还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在草→兔→鹰的食物链中,如鹰体内的能量增加1.6×105kJ,按能量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10%计算,需要多消耗草体内的能量是1.6×105÷10%÷10%=1.6×107kJ。
(4)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被生产者同化,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即碳元素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进行循环。
33.(1)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 捕食和竞争 (3) 样方法
(4)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解析】
34.(1)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食物链(网) 呼吸作用(热能) 排出物、残枝败叶或残骸
(3)多级
(4)增加(先增加后稳定) 小
【解析】
(1)生态系统有四种组成成分,其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均可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网),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除未被捕食的外,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散失,一部分成为遗体、残骸、排出物、残落物等而不能进入下一营养级。
(3)桑基鱼塘的设计理念是从人类所需出发,通过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生产效益。
(4)草原在遭到严重火灾或极度放牧后,恢复过程中生态系统生物数量和种类增多,所以总能量增加。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与间接价值相比,由于直接价值需要在间接生态价值基础上才可能体现,所以直接价值较小。
考点: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等,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35.浆 体液 增加 B (负)反馈
【解析】
(1)浆细胞能合成和分泌抗体,由抗体参与的免疫调节属于体液免疫。
(2)饭后30分钟血糖的含量升高,胰岛素分泌量增加,加快血糖的转化和氧化分解,来降低血糖,分泌胰岛素的细胞是胰岛B细胞。
(3)若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将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反馈调节。
【点睛】
本题考查体液调节、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等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识记和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