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生物】新疆昌吉市教育共同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生物】新疆昌吉市教育共同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第1页
    【生物】新疆昌吉市教育共同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第2页
    【生物】新疆昌吉市教育共同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生物】新疆昌吉市教育共同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新疆昌吉市教育共同体2019-2020学年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
    1.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B. 甲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C. 甲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D. 甲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甲中幼年个体明显多于老年个体,即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因此该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由以上分析可知,t1时期种群的增长率最大,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而t2时期种群的增长率为0,此时年龄组成为稳定性。因此,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人的体细胞中共有46条染色体,在四分体时期,每个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四分体、姐妹染色单体的数目依次为( )
    A. 23对、46个、92条 B. 23对、23个、92条
    C. 46条、46个、92条 D. 46条、23个、46条
    【答案】B
    【解析】
    【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同源染色体彼此配对,此时细胞中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是由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的,即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因此此时细胞中含有23个四分体;四分体时期,细胞中含有23个四分体,每个四分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因此此时细胞中含有92条染色单体。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能代表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 DNA 含量变化的曲线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图A中含量变化为2N→4N→2N→N,可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规律,A正确;
    B.图B中含量变化为2N→4N→2N,可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规律,B错误;
    C.图C中含量变化为2N→4N→2N,可表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C错误;
    D.图D中含量变化为2N→N→2N→N,可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D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选A。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成分叙述,正确的是( )
    A. 绝大多数动物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
    B. 细菌都属于分解者
    C. 自养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 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
    【答案】A
    【解析】
    【详解】A、绝大多数动物属于消费者,有的动物属于分解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A正确;
    B、除少部分细菌是生产者外,大部分细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就是生产者,B错误;
    C、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自养生物是指可以将大自然中的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来供应自身的营养的生物,大多数植物都是自养生物,它们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但是还有少部分微生物也是自养生物,它们通过化能合成作用产生有机物,C错误;
    D、一种生物不是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例如肉食性植物,既属于生产者,又属于消费者,D错误。
    故选A。
    5.下列为某一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只有②③
    B 动物睾丸中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C. ①③所示过程都不含姐妹染色单体
    D. ①②③均有8个染色单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同源染色体是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形态和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由此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①②③,A错误;
    B、生殖器官中的原始生殖细胞可同时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所以动物睾丸中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B正确;
    C、由图可以看出,③所示的细胞含有姐妹染色单体,C错误;
    D、据图分析①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D错误。
    故选B。
    6.如图为某生态农场的部分物质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生态农场的食物链为:农作物→鸡→猪
    B. 猪和人的粪便提供给农作物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
    C. 图中鸡、猪、人处于同一营养级
    D. 农业生态系统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
    【答案】D
    【解析】
    【详解】A、食物链的上下营养级之间的关系为捕食关系,而鸡和猪都以农作物为食物,为同一营养级,因此食物链书写错误,该生态农场的食物链为,A错误;
    B、猪和人的粪便提供给农作物是粪便被分解者分解后产生无机盐和CO2,无机盐被植物吸收,CO2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而不是为植物提供能量,B错误;
    C、图中鸡和猪可以处于第二营养级,人处于第二、第三营养级,C错误;
    D、由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该农业生态系统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维持其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D。
    7.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单因子杂交实 验中,F1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1:1反映的是
    A. F1的基因型比例
    B. F1的表现型比例
    C. F1产生的两种基因型的配子比例
    D. F1产生的雌配子与雄配子的比例
    【答案】C
    【解析】
    【详解】F1产生两种比值相等的配子,一种含有显性基因,另一种含有隐性基因;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配子。F1与隐性纯合子交配,由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导致F1测交后代中的杂合子∶隐性纯合子=1∶1。综上分析,F1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1∶1反映的是F1产生的两种基因型的配子比例。
    故选C。
    8.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下表是关颜色的3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实验组
    亲本表现型
    F1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红果
    黄果
    1
    红果×黄果
    492
    504
    2
    红果×黄果
    997
    0
    3
    红果×红果
    1511
    508
    A. 番茄的果色中,黄色为显性性状
    B. 实验1的亲本基因型:红果为AA,黄果为aa
    C. 实验2的后代红果番茄均为杂合子
    D. 实验3的后代中黄果番茄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组合3知,双亲表现型相同,子代出现红果:黄果≈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红果为显性性状,A错误;
    B、组合1的子代表现型红果:黄果≈1∶1,故亲本基因型分别为红果Aa、黄果为aa,B错误;
    C、实验2后代均为红果,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子代红果番茄的基因型为Aa,属于杂合子,C正确;
    D、实验3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子一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因此子代中黄果的基因型为aa,D错误。
    故选C。
    9.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 )
    A. 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为9:3:3:1
    B. 子二代出现与亲本性状不同的新类型
    C. 测交后代的分离比为1:1:1:1
    D. 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答案】D
    【解析】
    【详解】A、决定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如果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其杂合子自交,后代符合 9:3:3:1,是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不是实质,A错误;
    B、子二代出现与亲本性状不同的新类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不是实质,B错误;
    C、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通过测交实验,测交后代的分离比为1:1:1:1,说明杂种子一代产生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数目相等的4种配子,C错误;
    D、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正确。
    故选D。
    10.现让基因型为DdRr的水稻和基因型为Ddrr的水稻杂交得F1,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所得F1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高秆和矮秆分别由D、d基因控制
    B. F1中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C. F1中四种表现型的比例是3:1:3:1
    D. 结果表明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于后代中高秆:矮杆=3:1,说明亲本中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均为杂合子,即高秆和矮秆分别由D、d基因控制,A正确;
    B、基因型为DdRr的水稻和Ddrr的水稻杂交产生的子代基因型有3×2=6种、表现型有2×2=4种,B错误;
    C、基因型为DdRr的水稻和Ddrr的水稻杂交,F1中四种表现型的比例是(3:1)×(1:1)=3:1:3:1,C正确;
    D、根据题图信息可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说明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
    故选B。
    11.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叙述正确的( )
    A. 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
    B. 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细胞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C.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可以自由组合
    D. F2中杂合子占总数的7/8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可知,F1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A正确;
    B、精子的数量远远多于卵细胞,B错误;
    C、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C错误;
    D、F2中杂合子占总数的3/4,D错误。
    故选A。
    12.根据下图,下列选项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A和a、D和d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A和a、B和b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
    C、A和a、C和c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
    D、C和c、D和d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
    故选A。
    13.如图甲、乙、丙、丁表示四株豌豆的体细胞中控制种子的圆粒与皱粒(R、r)及子叶的黄色与绿色(Y、y)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甲、乙豌豆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 3 : 3 : 1
    B. 乙、丙豌豆杂交后代有4种基因型、1种表现型
    C. 甲、丁豌豆杂交后代有6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D. 甲、丙豌豆杂交后代的表现型的比为1:2:1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甲、乙豌豆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1=3:1,A错误;
    B. 乙、丙豌豆杂交后代有2种基因型、1种表现型,B错误;
    C. 甲、丁豌豆杂交后代的有3×2=6种基因型、2×2=4种表现型,C正确;
    D. 甲、丙豌豆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1)=1:1,D错误。
    14.小鼠毛皮中黑色素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当显性基因R、C(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都存在时,才能产生黑色素,如图所示。现将黑色纯种和白色纯种小鼠进行杂交,F1雌雄交配,则F2的表现型比例为(  )

    A. 黑色∶白色=2∶1 B. 黑色∶棕色∶白色=1∶2∶1
    C. 黑色∶棕色∶白色=9∶6∶1 D. 黑色∶棕色∶白色=9∶3∶4
    【答案】D
    【解析】
    【详解】将黑色纯种(CCRR)和白色纯种(ccrr)小鼠进行杂交得到F1,F1的基因型为CcRr,F1雌雄个体交配,则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1CCRR、2CcRR、2CCRr、4CcRr):棕色(1CCrr、2Ccrr):白色(1ccRR、2ccRr、1ccrr)=9:3:4,故D正确,ABC错误。
    15.香豌豆的花色有紫花和白花两种表现,显性基因C和P同时存在时开紫花。两个纯合白花品种杂交,F1开紫花,F1自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花:白花=9:7。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两个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ccPP与CCpp
    B. F2中白花的基因型有5种
    C. F2紫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 9
    D. F1测交结果紫花与白花的比例为1:1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题干可知,F2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花:白花=9:7,是9:3:3:1的变形,说明C/c、P/p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知F1基因型为CcPp,亲本表现为白花且为纯合子,亲本基因型为CCpp和ccPP,故A正确;F2中白花的基因型有C_pp、ccP_、ccpp,共5种,B正确;F2紫花为9/16,纯合子为1/16,故紫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9,C正确;F1测交结果紫花与白花的比例为应是1:1:1:1的变形为1:3,D错误。
    16.人类的多指(T)对正常指(t)为显性,白化(a)对正常肤色(A)为隐性,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一个家庭中父亲多指,母亲手指正常,他们有一个患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儿子,则他们再生一个同时患这两种病的孩子的概率为( )
    A. 1/4 B. 2/3 C. 1/2 D. 1/8
    【答案】D
    【解析】
    【详解】多指由T基因控制,白化病由a基因控制,父亲多指、母亲正常的基因型分别是A_T_,A_tt。他们有一个患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aatt),因此这对夫妻的基因型为:AaTt和Aatt,他们再生一个同时患这两种病的孩子的概率为1/4×1/2=1/8。
    故选D。
    17.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为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则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现在有基因型为WwYy个体自交,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 )
    A. 4种,9︰3︰3︰1 B. 2种,13︰3
    C. 3种,3︰1︰1 D. 3种,12︰3︰1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分析可知,基因型为WwYy的个体自交,后代中表现型有白、黄、绿3种,比例为12∶3∶1。D正确。故选D。
    18.如图是一个白化病家族的遗传系谱图,请写出Ⅰ1、Ⅰ3 的基因型和Ⅲ为白化病患者的概率

    A. AA、Aa 和 1/16 B. Aa、Aa 和 1/9
    C. Aa、AA 和 1/4 D. Aa、Aa 和 1/64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于Ⅰ1、Ⅰ3正常,而其后代都有患病个体,所以其基因型都是Aa。由于第一代都是杂合体,所以Ⅱ2、Ⅱ3的基因型都是AA或Aa,比例为1:2.因此,Ⅲ1为白化病患者的概率是2/3×2/3×1/4=1/9。故选B。
    19.将具有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逐代自交3次,在F3代中显性纯合体比例为( )
    A. 1/8 B. 7/8 C. 7/16 D. 9/16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将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逐代自交3次,在F3代中显性纯合体所占的比例=1/2 ×[1-(1/2 )3]=7/16 。故选C。
    20.有一群自由生活的果蝇,Aa基因型占2/3,AA基因型占1/3,假设该群体中的雌雄个体间能随机交配,后代存活率相同且无基因致死现象。试问以该群果蝇为亲代,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子代中Aa基因型所占的比例为
    A. 1/9 B. 2/9 C. 1/3 D. 4/9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题干信息可知,Aa基因型占,AA基因型占,可知A基因频率为=AA+=,a基因频率为,该群体中的雌雄个体间能随机自由交配,后代存活率相同且无基因致死现象,符合遗传平衡定律,所以子代Aa个体比例为2××=。故选D。
    二、填空题
    21.图Ⅰ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Ⅱ为该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图Ⅰ中构成生物群落的是________,与 CO2 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有关的生理活动主要是[ ] ___。其中①过程表示________作用,大气中CO2 的来源除了图中所示之外,还可来自于_________,该途径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
    (2)图Ⅱ中有_____条食物链,处于最高营养级的是_______。丙和丁的关系是________。该食物网中,若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 1×108kJ,能量传递效率按 10%~20%计算,则最高营养级至少能获得________kJ的能量。
    (3)若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Ⅰ中某种绿色植物的数量锐减,该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数量发生了 较大波动后又逐渐趋于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通过________调节来实现的。
    【答案】 (1). ABDE (2). ④光合作用 (3). 分解者的分解 (4). 化石燃料的燃烧 (5). 4 (6). 戊 (7). 捕食和竞争 (8). 1×104 (9). 自我调节 (10). 负反馈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Ⅰ:A和C之间是双箭头,而且BDE都有指向C的箭头,故C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A是生产者,D是初级消费者,E是次级消费者,B是分解者。图Ⅱ中共有四条食物链:甲→乙→丁→戊,甲→乙→丁→丙→戊、甲→乙→丙→戊、甲→丙→戊。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详解:(1)根据试题分析:图Ⅰ中A是生产者,D是初级消费者,E是次级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构成生物群落的是ABDE,与CO2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有关的生理活动主要是④光合作用,其中①过程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大气中CO2的来源除了图中所示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之外,还可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
    (2)根据试题分析:图Ⅱ中有4条食物链,处于最高营养级的是戊,丙和丁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最高营养级至少能获得的能量,按最长食物链,10%的传递效率来算,即:甲→乙→丁→丙→戊,若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1×108kJ,则戊至少能获得的能量为:1×108×10%×10%×10%×10%=1×104kJ。
    (3)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主要通过负反馈调节。若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了某种绿色植物的数量锐减,而其他生物数量发生较大波动后又逐渐趋于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22.如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某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

    (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2中属于减数分裂时期细胞图的是_______________。
    (2)图2中甲细胞处于图1中的______段,乙细胞处于图1中______段。
    (3)图2中乙细胞含有______条染色体,______个DNA分子,______条姐妹染色单体,可推测该动物体细胞含有______条染色体,它分裂之后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___。
    (4)图2中丙细胞所处的时期是_______分裂_________期,有同源染色体______对。
    【答案】(1). DNA复制 (2). 乙丙 (3). DE (4). BC (5). 4 (6). 8 (7). 8 (8). 4 (9). 第一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 (10). 减数第二次分裂 (11). 中期 (12). 0
    【解析】
    【详解】(1)图1中AB段形成原因是DNA复制,图2处于减数分裂时期的有乙丙。
    (2)图2中甲细胞着丝点已经分裂,处于图1中的DE段;乙细胞DNA复制已完成处于图1中的BC段。
    (3)图2中乙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8条姐妹染色单体,推测该动物正常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其分裂后的子细胞有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4)图2中丙细胞所处的时期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不含同源染色体。
    23.已知豌豆种子子叶的黄色与绿色由一对等位基因Y、y控制,某同学用豌豆进行下列遗传实验,其实验方案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1)上述两个遗传实验中,根据实验__________________可判断子叶颜色这一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其中___________子叶是显性性状。
    (2)在实验一中,F1代出现黄色子叶与绿色子叶的比例为1:1,其主要原因是亲本甲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
    (3)在实验二中,亲本黄色子叶(丁)自交,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___________。
    (4)实验二中F1代黄色子叶(戊)的某因型为___________,其中能稳定遗传的黄色子叶种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
    【答案】 (1). 实验二 (2). 黄色子叶 (3). Y:y=1:1 (4). 性状分离 (5). YY、Yy (6). 1/3
    【解析】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由实验二可判断这对相对性状中,黄色子叶是显性性状。
    (2)实验一子代中出现黄色子叶与绿色子叶的比例为1:1,为测交,其主要原因是黄色子叶甲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Y:y=1:1。
    (3)实验二中,亲本黄色子叶(丁)自交,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性状分离。
    (4)实验二中亲本黄色的基因型为Yy,子代黄色的基因型为YY和Yy,且比例为1:2,其中能稳定遗传的纯合子种子所占的比例为1/3。
    24.小麦的高秆 (D) 对矮秆 (d) 为显性,抗锈病 (T) 对不抗锈病 (t) 为显性。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有人做了如下实验:让高秆抗锈病与矮秆不抗锈病的两个品种杂交, F1全为高秆抗锈病, F1自交得 F2419 株,其中高秆抗锈病为 236 株、高秆不抗锈病为 78 株、矮秆抗锈病 79 株、矮秆不抗锈病为 26 株。试分析回答:
    (1) 通过后代表现型的数量关系可知,此遗传遵循____规律。
    (2) 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 F1的基因型为___。
    (3)F2中纯合子占_____;F2高秆抗锈病中杂合子占_____。
    (4) F2中新出现的类型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新类型的比例为 ___。
    (5) 哪一种基因类型是人们所需要的____(写基因型)。
    【答案】 (1). 自由组合 (2). DDTT、ddtt ; (3). DdTt (4). 1/4,(105株) (5). 8/9,(210株) (6). 1/3 (7). ddTT
    【解析】
    【详解】(1)F2表现型的比例为236:78:79:26≈9:3:3:1,可以看出此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F2中高杆:矮杆=3:1,抗病:不抗病=3:1,可推出F1的基因型为DdTt,则亲本的基因型为DDTT和ddtt。
    (3)F2表现型的比例为236:78:79:26≈9:3:3:1,其中纯合子占1/4;F2高秆抗锈病占9/16,其中杂合子占8/9。
    (4)F2中新出现的类型为D_tt和ddT_(占6/16),其中纯合子为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基因型为DDtt和ddTT(占2/16)因此,能稳定遗传的占新类型的比例为1/3。
    (5)矮秆抗锈病类型是人们所需的,基因型为ddTT。
    25. 某植物的花色性状的遗传受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D、d)的控制,花色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请回答问题:
    表现型
    白花
    乳白花
    黄花
    金黄花
    基因型
    AA_______
    Aa______
    aaB____、aabbD__
    aabbdd
    (1)白花(AABBDD)×黄花(aabbDD),F1基因型是__________,F1产生的所有配子类型有_______,这种现象符合________________定律。
    (2)黄花(aaBBDD)×金黄花(aabbdd),F1自交,F2中,黄花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金黄花有50株,则F2共有约_________株,F2黄花中的纯合子约有________株。
    【答案】 (1). AaBbDD (2). ABD、AbD、aBD、abD (3). 自由组合 (4). 8 (5). 750 (6). 150
    【解析】
    【详解】(1)白花(AABBDD)×黄花(aabbDD),F1基因型是AaBbDD,F1可以产生ABD、AbD、aBD和abD四种配子,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黄花(aaBBDD)×金黄花(aabbdd),F1基因型aaBbDd,进行自交F2黄花的基因型有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共8种基因型;金黄花的基因型是aabbdd,所占比例为1/4×1/4=1/16,共50株,则F2中共有植株50÷1/16=800株,黄花占总数的15/16,黄花共有800×15/16=750株;而纯合子有aaBBDD、aaBBdd、aabbDD共3种,所以纯合子共750×1/5=150株。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