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请将各小题唯一正确的答案代码填在下面答案栏相应的空格内)
1.下列诗句描绘的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B.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C.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下列诗句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窗冷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D.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3.某研究小组要进行“初中生生活方式的调查”,采取的措施不当的是( )
A. 调查前应拟好调查提纲
B. 只调查与自己熟悉的同学
C. 利用问卷的形式获取数据
D. 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
4.某研究小组要进行“泰安市市民红绿色盲发病率的调查”,采取的措施不当的是( )
A. 可以选择患红绿色盲的家族作为调査对象
B. 可以随机选取一部分样本进行调查
C. 可以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最后进行汇总
D. 可以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对调査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5.读清代诗人袁枚的优美诗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体会到其中包含的生物特征是( )
A.生物能进行呼吸 B.生物有变异的特性
C.生物都能繁殖 C.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6.在我国北方,梧桐树一到冬天就落叶,说明生物体( )
A.能够生长和发育 B.成熟个体能够繁殖后代
C.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D.能对各种刺激作出反应
7. 病毒属于生物,其主要理由是( )
A.具有细胞结构 B.能使其他生物致病
C.能繁殖后代 D.具有严整的结构
8. 2011年,科学家在火星上首次发现有流动水的痕迹,并推测“火星可能存在生命”。以下有一条概述,可作为支持该推论的理论证据。请找出(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进行呼吸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9.下列各句中与“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所描述的特征不同的是( )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 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C. 虎父无犬子
D. 桂实生桂,桐实生桐
10.下表中有关生物特征的叙述及其实例,不正确的是( )
11.阔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方,针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方。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阳光 B.水 C.温度 D.空气
12.生活中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梨”之说。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依次是( )
A.光和温度 B.温度和水分
C.水分和光 D.土壤和温度
13.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着环境。下列现象能够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大树底下好乘凉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青蛙冬眠 D.南橘北枳
14.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的实例是( )
A.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B.蚯蚓能疏松土壤增加肥力
C.“三北”防护林能防风固沙
D.西双版纳原始森林茂密,气候湿润多雨
1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体现了(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 生物能适应环境
C. 环境能适应生物 D. 环境能影响生物
16.下列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是( )
A.夏天的大树下比较凉快 B.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空气
C.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状 D.蚯蚓能疏松土壤
17.枯叶蝶形态和颜色与周围落叶非常相似,这属于( )
环境影响生物 B. 生物适应环境
C. 生物影响环境 D. 环境制约生物
18. 现实中有许多实例能说明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实例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北方多种树木入冬会自动落叶
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C.部分宠物犬进入盛夏脱毛
D.城市绿化改变了空气质量
19.下列实例中,能体现出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植被丰富的山中空气清新
B.初到高原的人出现高原反应
C.浮水植物的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上表皮
D.水葫芦作为“生物入侵者”影响本地物种的生存
20.下列属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是( )
A.风调雨顺时瓜果获得大丰收
B.沙漠中的仙人掌其叶变成刺状
C.夏天温度升高霉菌繁殖速度加快
D.蚯蚓的粪便可以提高土壤肥力
21.下列各项,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
A.草原中的全部植物
B. 树林中的全部昆虫及它们的食物
C. 农田中的全部庄稼
D. 一个池塘及池塘中的全部生物
22.下列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
A.阳光→草→牛→虎
B.鼠→蛇→鹰
C.鹰→蛇→青蛙→昆虫
D.草→兔→鹰
2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捕食关系,但不构成食物链,根本原因是( )
A.无生产者 B.无分解者
C.无能量流动 D.无物质循环
24.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
B.图中最高等的动物是猫头鹰
C.不同食物链中,猫头鹰的营养级不同
D.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汞污染,则图中蛇体内汞的含量最高
25.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能量沿食物链流动的特点是( )
A.双向流动,逐级递减 B.单向流动,逐级递增
C.循环流动,逐级递增 D.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6.如图表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兔和鼠是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一营养级
B.猫头鹰和蛇既是竞争关系也是捕食关系
C.图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生态系统
D.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草
27.如图依次表示4个不同生态系统的有关数据或关系。①表示各营养级重金属富集后的积累量,②表示各营养级有机物含量,③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④表示能量金字塔。以下据图所绘的食物链,正确的是( )
A.图①:丙→甲→乙→丁 B.图②:丙→乙→甲→丁
C.图③:丁→甲→乙→丙 D.图④:戊→乙→丙→甲→丁
28.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1-2-13乙表示该食物网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B. 图乙中c是生产者,d、a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
C. 如果图乙中包含了鼠,那么a和b的关系是捕食
D. 如果某有毒物质通过该食物网不断积累,则图乙中d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比a少
29.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范围及其定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够生活的地方
B.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C.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的总和
D.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30.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
B.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就是指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
C.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D.草原生态系统调节能力最强
二、非选择题
3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著名词句,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一现象:
(1)蛙鸣是一种求偶行为,但当有人走近时,蛙不再鸣叫,这能体现出的生物的特征是 。
(2)蛙的求偶行为是世代相传的一种性状,这反映了生物具有
的特性。
(3)蛙鸣求偶后所产的卵,经过蝌蚪、幼蛙发育为成蛙。
①幼蛙能够长大,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性。
②长大后的青蛙并不都是一个样子的,这又说明生物的不同后代之间存在着一定的 。
32.下列是小明在校园调查是记录的生物名称:
①狗尾草 ②蚊子 ③桂花树 ④蚂蚁 ⑤铁树 ⑥栀子花树 ⑦蚯蚓 ⑧蜘蛛 ⑨麻雀 ⑩榕树
(1)请你把小明调查到的生物分为两类(甲类) 和(乙类) 。其中,甲类包括 、乙类包括 (只写序号)。
(2)在调查校园生物中,小明正确的做法是 。
A.小明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小明拔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他把它记录下来
C.小明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明决定把它删掉
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
(3)假如你亲临现场,你认为应该注意哪些事项?(至少写一点) 。
33. 某兴趣小组调查一个农田生态系统时,发现有三种生物(以甲、乙、丙表示)构成一条食物链。在同一时间内分别测定甲、乙、丙所含有机物总量,结果如图。请据图回答:
(1)甲、乙、丙之间通过 的关系形成食物链,据能量流动逐级 的特点分析,生产者为生物 ,这条食物链为 。
(2)使用农家肥可提高农田生态效益,因农田中的 者可将农家肥所含有机物转化为 ,供生产者再利用。
(3)在一定时间内,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 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如果人们的活动使丙的数量大量减少,会导致乙的数量 ,从而破坏这种稳定状态,这表明生态系统的 是有限的。
34. 某国家森林公园拥有森林、水域、峡谷等风景区,园区内广泛分布着 松、柏、蕨等植物,野兔、鼠、蛇、布谷鸟、麻雀等动物也常被发现。请分析回答:
(1)该国家森材公园拥有森林、水域、峡谷等不同风景区,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从生态系统类型角度分析,其中的湖泊属于 生态系统。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角度分析,题目列举的生物中没有 ,蕨属于森林公园的 ;蕨多见于棋山的阴暗潮湿处,你认为影响蕨分布的环境因素是 。
(3)在“草→鼠→蛇”这条食物链中,获得能量最少的生物是 ,该食物链体现了各成分可依靠物质循环和 的流动而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4)随着景区级别的晋升,前往该森林公园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这无疑会影响棋山的生态环境。请你为该地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31.(1)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
(2)遗传
(3)生长 变异(或差异)
32.(1)甲类:植物 乙类:动物 甲类包括:①③⑤⑥⑩ 乙类包括:②④⑦⑧⑨
(2)(B)
(3)不要破坏环境
33.(1)吃与被吃(捕食与被捕食) 递减 乙 乙→甲→丙
(2)分解 无机物
(3)比例 减少 自动调节能力
34.(1)生态系统多样性 淡水(或水域)
(2)分解者 生产者 光照和水分
(3)蛇 能量
(4)加强巡防,及时清除塑料袋等垃圾、保护树木,防止偷伐、设置限行区域等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检测题
一、单选题
1.樱桃素有“开春第一果”之称,吃起来酸甜可口。这些酸甜物质主要存在樱桃细胞的( )
A.细胞壁B.细胞质C.液泡D.叶绿体
2.烟草含有的烟碱主要存在于烟草细胞的( )
A.细胞核B.细胞质C.叶绿体D.液泡
3.由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制成的玻片标本叫做( )
A.切片 B.涂片 C.装片 D.模型
4.用显微镜观察时,目镜选10×,物镜选45×,所观察的物体被放大了
A.10倍B.45倍C.55倍D.450倍
5.下列有关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叙述错误的是( )
A.青春期身高突增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有关
B.细胞的生长是细胞的体积增大
C.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加倍
D.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
6.根毛细胞与人口腔上皮细胞相比,特有的结构是 ( )
A.细胞膜 B.细胞核 C.细胞质 D.液泡
7.某种生物体细胞中有2N条染色体,在其进行两次细胞分裂过程中,能正确其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是( )
A. B. C. D.
8.在给显微镜对光时,不需要调节的是( )
A.细准焦螺旋 B.转换器 C.反光镜 D.遮光器
9.骨髓移植能够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因为健康人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能不断产生新的血细胞。图所示过程称为细胞的
A.分裂B.生长C.分化D.癌变
10.下面结构中,植物细胞中有而动物细胞中没有的是( )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
11.小明用放大倍数为100倍和200倍的显微镜观察同一玻片标本的同一部位,他先后看到的现象应该是( )
A.细胞少、细胞大;细胞多、细胞小 B.细胞多、细胞大;细胞少、细胞大
C.细胞少,细胞小;细胞少、细胞大 D.细胞多、细胞小;细胞少、细胞大
12.按照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顺序,从宏观到微观的正确排序是( )
A.①→②→④→③B.③→①→④→②C.②→④→①→③D.④→①→③→②
13.如图四种生物的细胞中都具有的结构是( )
A.细胞壁B.细胞膜C.液泡D.叶绿体
1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
A.酵母菌B.眼虫C.水绵D.衣藻
15.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时,若光线很暗,则选用的光圈和反光镜依次是( )
A.较小的光圈,凹面镜B.较大的光圈,凹面镜
C.较大的光圈,平面镜D.较小的光圈,平面镜
16.下图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立体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⑥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B.⑤对细胞起保护的支持作用
C.④可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D.②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17.用热水烫番茄,很容易在表面撕下一层“皮”,这层“皮”属于
A.营养组织 B.保护组织 C.输导组织 D.分生组织
18.草履虫是由一个细胞组成的,在这个细胞里能完成()
A.自由运动B.呼吸C.消化D.一切生理活动
19.细胞遗传信息主要存在于( )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
20.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不需要用到下列哪一个选项中的材料器具( )
A.载玻片、盖玻片B.镊子、吸水纸
C.清水、稀碘液D.生理盐水、消毒牙签
21.西瓜吃起来甘甜可口,这些糖分存在于西瓜细胞中的哪一部分( )
A.细胞膜B.液泡C.细胞核D.叶绿体
22.自然界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关于下图所示的四种生物,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所示生物都有细胞核
B.图中所示生物都是单细胞生物
C.图中所示生物都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D.霍乱弧菌结构简单,没有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
二、综合题
23.根据“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该操作目的是避免在盖玻片下产生___________。
(2)盖好盖玻片后,进行染色时应将碘液滴在盖玻片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染色后,某同学规范操作,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以下几个视野:
该图中哪个视野倍数大且清晰__________ 。
(4)从A.到C.需要调节显微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显微镜结构名称)。
(5)在视野C.中,细胞内着色较深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上述操作中发现视野中有污物存在。移动装片污物不动;更换目镜后污物不动,这说明污物在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装片”、“物镜”、“目镜”)上。
24.下图所示的四种单细胞生物在结构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它们都能在各自的环境中独立生存。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细胞结构看,将A归为一类B、C、D归为另一类,你的分类依据为_________。
(2)A分布广泛,一是与它靠________生殖有关,二是与利用______度过不良环境有关。
(3)C能进行光合作用,因为其细胞结构中有_________。
(4)蒸出的馒头暄软多孔,是因为有[_______]________参与。
(5)D属于动物,它在细胞的基本结构上与其他三种生物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
25.此图为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的人口腔上皮细胞和某种植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人口腔上皮细胞的是________图。
(2)乙图中结构2的作用是_________细胞
(3)在观察中两种细胞的结构中一层非常薄的膜,即图中[]__________。
(4)如果这位同学在观察两种细胞时,采用的物镜是40×和目镜是10×,那么此时看到的物像比实际放大了_______倍。
(5)图中[6]是乙细胞特有的结构,它是_____________。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B
A
C
D
C
A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C
A
D
C
B
D
C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D
A
B
D
B
B
C
C
C
参考答案
1.C2.D3.C4.D5.C6.D7.D8.A9.C10.A11.D12.C13.B14.C15.B16.D17.B18.D19.D
20.D21.B22.C
23.气泡 一侧 C 细准焦螺旋 细胞核 物镜
24.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分裂 芽孢 叶绿体 B 酵母菌 无细胞壁
25.甲 保护和支持 5细胞膜 400 叶绿体
人教版上学期七年级生物第三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共17题;共34分)
1.下列图示中能正确表示叶片在黑暗环境中二氧化碳和氧气进出情况的是( )
.
A B. C D
2.下列关于图中植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B. ②具有茎和叶,但茎中没有导管
C. ③具有根、茎、叶,体内有输导组织 D. ④和⑤都能结出种子,种子外面都有果皮
3.“杏树”与“银杏树”只是一个字不同,但却不是一类植物,它们最主要的区别是( )
A. 花有没有鲜艳的颜色 B. 果实有没有酸甜的味道
C. 雄性植株结不结果 D. 种子有没有果皮的包被
4.绿色开花植物完成受精作用后,花的各部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下列变化中正确的是( )
A. 子房→种子 B. 胚珠→果实 C. 受精卵→胚 D. 胚→果实
5.黄豆芽的食用部分主要是由( )发育而来.
A. 胚芽 B. 胚轴 C. 胚根 D. 子叶
6.下列关于光合作用意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为绿色植物本身和其他生物提供无机物 B. 只为绿色植物本身提供能量
C. 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D. 提高空气湿度,调节气候
7.下列有关植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也是新植物的幼体 B. 在树木的生长过程中,芽原基会发育成顶芽
C. 移栽树木时,要注意保护根尖 D. 根深才能叶茂,发达的根有利于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8.图是花生果实的部分结构,据此可判断花生属于( )
A. 苔藓植物B. 蕨类植物 C. 裸子植物D. 被子植物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玉米种子和花生种子的共同之处是都有种皮和胚
B. 玉米种子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胚乳组成
C. 花生种子的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里
D. 玉米种子的主要结构是胚乳,花生种子的主要结构是胚
10.关于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氧,维持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B. 生活在淡水、海水中的各种藻类植物是鱼类等水生动物的饵料
C. 许多藻类,特别是海藻,如海带、紫菜等可以食用和药用
D. 形成煤炭
11.在研究植物光合作用产物的实验中,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
A. 不让植物进行呼吸作用B. 加强植物的呼吸作用C. 使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D. 使植物的生命活动减弱
12.如图示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②、③、④、⑤组成胚 B. ①遇碘变蓝色
C. 玉米是单子叶植物 D. ①子叶是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
13.自然界的植物根据生活习性、形态和结构的特征可以分为多个类群。下列部分植物类群代表植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水绵有根茎叶等器官 B. 马尾松有真正的花和果实
C. 桃的受精方式是双受精 D. 贯众用种子繁殖
14.下列选项中的植物与其对应的类别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松树﹣乔木 B. 月季﹣灌木 C. 四叶草﹣草本植物 D. 冬青﹣乔木
15.日常生活中,人们采取的下列措施与其目的不一致的是( )
A. 白天为大棚作物补充二氧化碳——增强光合作用提高产量
B. 适时给农作物施肥——为植物生长提供无机盐
C. 播种小麦前对土壤进行深耕——为种子萌发提供充足的空气
D. 贮存粮食前要晒干——为保证粮食的呼吸作用
16.下列关于单子叶植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茎的节上只有一片叶子的植物 B. 有一片叶子的植物
C. 种子里含有胚乳的植物 D. 种子的胚具有一片子叶的植物
17.在果树开花的季节,如果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常会造成果树减产,原因
A. 气温太低,影响果树生长 B. 气温低、阴雨连绵,开花少
C. 不会造成减产,上述观点弄错了 D. 阴雨连绵,昆虫活动少,传粉不足
二、判断题(共4题;共8分)
18.种子中的主要结构是胚乳。
19.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 ( )
20.小麦、玉米和水稻是人类的主要食物,我们主要食用的是它们的种子部分.(判断对错)
21.导管是植物体内输送有机养料的通道。(判断对错)
三、填空题(共6题;共25分)
22.如果有一天太阳突然消失,地球上首先死亡的将是绿色植物,这是由于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 .
23.绿色植物吸收氧气,将________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发生在所有的活细胞的________中,而光合作用只能发生在含有________的活细胞中,且必须在________下才能进行。
24.取一些新鲜的豆芽,放在烧杯中,保证一定的温度和水分,让其萌发。一份放在阳光下,长成了绿豆芽,一份用黑色材料罩起来,长成了黄豆芽。这实验说明叶绿素的形成需要________ 。
25.有两粒玉米种子已经度过了休眠期,但是A种子被害虫咬坏了胚,B种子被害虫咬坏了一小部分胚乳,在外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这两粒种子萌发状况是A种子________B种子________(填写“萌发”或“不萌发”)
26.根据大豆种子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标号________ 所示部分既是大豆种子的主要部分,又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2)豆芽菜可供食用部分主要由图中标号________ 所示部分发育而来。
(3)大豆种子与玉米、水稻种子的结构相比,大豆种子中没有________ 。
(4)大豆种子萌发时,④主要起________ 作用。大豆种子萌发过程所需的环境条件有:适宜的温度、________ 和充足的空气。
(5)大豆在生长过程中,根尖生长最快的部位是________ 。
(6)如果此大豆种子非常干瘪、瘦弱,将其播种在条件合适的土壤中此种子能萌发吗?________ 为什么?________
(7)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来看,一颗种子属于一个________ 。
27.实验探究:
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杨明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培养皿内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在棉花的上面都放入25粒豌豆种子,然后将它们放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如下表,请回答:
(1)根据杨明同学的实验设计,可以推测,本实验探究了________ 和光照是否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2)实验甲和乙对照,变量是________ ,通过这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根据实验甲组和________ 的实验结果判断,光照不是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请说明理由:________
(4)实验设计中,实验甲组和________ 不能形成对照,原因是有________ 个变量。
(5)甲实验中有2粒种子没有萌发,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
四、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9分)
28.如图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各步骤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实验正确的操作步骤是:B→F→G→________.
(2)在步骤B中,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
(3)在步骤C中,进行叶片的脱色处理,小烧杯内装的液体是________.
(4)在步骤D中,滴加碘液后,变蓝的是叶片________(选填“遮光”或“未遮光”)部分.
(5)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是绿叶制造淀粉的条件.
29.(2013•义乌市)为了探究种子萌发时物质的变化情况,小阳将等量的正在萌发的种子和煮熟冷却至室温的种子分别装在A、B两个玻璃瓶中,如图甲所示,在温暖的地方放置一夜后,进行了实验.
请回答:
(1)小阳取A瓶,按图乙连接适当装置后,打开阀门,取掉漏斗口的棉花,往长颈漏斗内加水,“加水”的目的是________.
(2)乙图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3)小阳同时利用B瓶也做了同样的实验,其作用是________.
(4)本实验中,小阳将A、B两个玻璃瓶在温暖的地方放置了一夜,你认为要放置在“温暖的地方”的理由是________.
五、综合题(共2题;共24分)
30.请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填空:
(1)埋藏在地下的煤等化石燃料主要是由古代的________的遗体形成的。
(2)肥料的作用主要是给植物提供________,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施肥应当以________为主,配合使用________。
(3)植物茎的不断长高主要因为芽中的________组织细胞分裂和分化,而小麦、竹子等还会拔节急剧长高,这主要是它们具有________组织。
(4)木本植物不但表现纵向的长高,还能够长粗,这主要是________细胞不断分裂向外形成________,向内形成________。
(5)“不知细叶谁裁出”,其实万千枝条及其绿叶,都是有________发育成的。根据着生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6)秋天在收获玉米时,常会发现玉米果穗有缺粒的现象,原因是________不足,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可以采用________方法来弥补。
31.如图是桃花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________构成雌蕊;花粉在[________]________中。
(2)雌蕊上接受花粉的结构是________。桃花要靠蜜蜂等昆虫来传粉,像桃花这样的花一般________的特点。
(3)桃花授粉后,________能发育成种子;________被害虫吃掉后子房也不能发育成果实。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B
2.【答案】 D
3.【答案】 D
4.【答案】 C
5.【答案】B
6.【答案】C
7.【答案】B
8.【答案】D
9.【答案】 A
10.【答案】 D
11.【答案】C
12.【答案】D
13.【答案】C
14.【答案】D
15.【答案】 D
16.【答案】D
17.【答案】D
二、判断题
18.【答案】错误
19.【答案】正确
20.【答案】 正确
21.【答案】 正确
三、填空题
22.【答案】光
23.【答案】有机物;线粒体;叶绿体;光
24.【答案】光
25.【答案】 不会萌发;萌发
26.【答案】⑥;①;胚乳;提供营养物质;一定的水;伸长区;不能 ;没有足够的供胚发育的营养储备;器官
27.【答案】水分;水分;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丙组;有光无光种子都能萌发;丁组;两个;种子的胚已死亡或损伤
四、实验探究题
28.【答案】(1)B→F→G→C→A→E→D
(2)把叶片中的淀粉转运和消耗
(3)酒精
(4)未遮光部分
(5)光
29.【答案】(1)将瓶中的气体(二氧化碳)排出
(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对比或对照
(4)种子的萌发要适宜的温度或种子萌发需要温暖的地方
五、综合题
30.【答案】(1) 蕨类植物
(2)无机盐;氮;磷;钾;农家肥
;化肥
(3)分生;居间分生
(4)形成层;韧皮部;木质部
(5)芽;顶芽;侧芽
(6)传粉;人工辅助授粉
31.【答案】(1)①④⑤
;②
;花药
(2)柱头
;鲜艳的颜色,芳香的气味、甜甜的花蜜
(3)⑥
;雌蕊
装置
甲
乙
丙
丁
场所
日光下
日光下
黑暗中
黑暗中
温度
23度
23度
23度
23度
棉花干湿状态
潮湿(含水)
干燥
潮湿(含水)
干燥
种子萌发数量
23
0
24
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2020年中考生物二轮复习单元必刷题(原卷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识图作答题,实验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生物中考专题训练(人教版)+生物和生物圈(四)(选择题)(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B 2,【答案】C 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生物中考专题训练(人教版)+生物和生物圈(三)(选择题)(含答案),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