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物质的量第三课时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物质的量第三课时导学案,共6页。
第三课时 物质的量浓度
1.某学生血液化验单中“葡萄糖”的结果为5.04×10-3 ml·L-1。这里的“5.04×10-3 ml·L-1”表示葡萄糖的( )
A.物质的量 B.摩尔质量
C.质量分数 D.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 D
解析 根据单位可确定“5.04×10-3 ml·L-1”表示葡萄糖的物质的量浓度。
2.下列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
A.1 L H2SO4溶液中含98 g H2SO4
B.0.5 L含49 g H2SO4的溶液
C.98 g H2SO4溶于水配成2 L溶液
D.0.1 L含24.5 g H2SO4的溶液
答案 D
解析 A、B、C、D四项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1 ml/L、1 ml/L、0.5 ml/L、2.5 ml/L。
3.从500 mL 1.0 ml·L-1 NaCl溶液中取出100 mL溶液,下列对这100 mL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的量浓度为1.0 ml·L-1
B.溶液中含1 ml NaCl
C.溶液中含29.25 g NaCl
D.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l·L-1
答案 A
解析 A项,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物质的量浓度不变。B项,溶液中含NaCl的物质的量为1.0 ml·L-1×0.1 L=0.1 ml。C项,溶液中含NaCl的质量为58.5 g·ml-1×0.1 ml=5.85 g。D项,物质的量浓度不变,仍为1.0 ml·L-1。
4.下列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为1 ml/L的是( )
A.将40 g NaOH溶解在1 L水中
B.将22.4 L HCl气体溶于水配成1 L溶液
C.将1 L 10 ml/L浓盐酸加入9 L水中
D.将10 g NaOH溶解在少量水中,再加蒸馏水直到溶液体积为250 mL
答案 D
解析 根据公式c=eq \f(n,V)判断,n为溶质的物质的量,V为溶液的体积。A项,溶液的体积不等于1 L;B项,未指明在标准状况下,22.4 L HCl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 ml;C项,盐酸与水混合后,溶液体积不是10 L;D项,n(NaOH)=0.25 ml,V[NaOH(aq)]=0.25 L,c(NaOH)=1 ml/L。
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方法
(1)正确判断溶液的溶质并确定其物质的量
①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的新的物质为溶质,如Na、Na2O、Na2O2eq \(――→,\s\up7(水))NaOH,SO3eq \(――→,\s\up7(水))H2SO4等。
②含结晶水的物质如CuSO4·5H2O溶于水,CuSO4为溶质。
③特殊物质:如NH3溶于水后溶质为NH3·H2O,但计算浓度时是以NH3分子作为溶质。
(2)正确确定溶液的体积
①物质的量浓度表达式中,V代表溶液体积,而不代表溶剂体积。
②在用物质的量浓度进行计算时要注意V的单位为L。
③浓度较大的溶液与水混合,所得溶液的体积不是水和原溶液的体积之和。
5.在容量瓶上没有标记的是( )
A.刻度线 B.温度
C.物质的量浓度 D.溶液体积
答案 C
解析 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容积和刻度线,没有标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6.用固体样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下列图示对应的有关操作规范的是( )
答案 B
解析 托盘天平称量时应该是左物右码,A错误;转移溶液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C错误;定容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容量瓶中,D错误。
7.实验室中需要0.2 ml·L-1的CuSO4溶液950 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胆矾晶体(CuSO4·5H2O)的质量分别是( )
A.950 mL 30.4 g B.950 mL 47.5 g
C.1000 mL 50.0 g D.1000 mL 32.0 g
答案 C
解析 实验室中需要0.2 ml·L-1的CuSO4溶液950 mL,配制时应选用1000 mL的容量瓶,所需胆矾晶体的质量为m=n·M=c·V·M=0.2 ml·L-1×1 L×250 g·ml-1=50.0 g。
容量瓶的使用——“一查五忌一原则”
一查:使用前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检验程序:
注水→盖塞→倒立→观察→正立→塞旋180°→倒立→观察。
五忌:一忌用容量瓶溶解固体;二忌用容量瓶稀释浓溶液;三忌给容量瓶加热;四忌把容量瓶当作反应容器;五忌用容量瓶长期存放溶液。
一原则:选择容量瓶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例如配制950 mL 1 ml·L-1 NaCl溶液,应选择1000 mL的容量瓶,计算NaCl的质量时也应按1000 mL溶液计算。
8.用NaCl固体配制0.1 ml·L-1的NaCl溶液,下列操作或说法正确的是( )
A.称量时,将固体NaCl直接放在天平左盘上
B.若在移液过程中,溶液溅出容量瓶,则应重新配制溶液
C.固体直接转移到容量瓶中,并加水稀释到刻度线
D.将5.85 g NaCl固体溶于1 L水中可配成0.1 ml·L-1的NaCl溶液
答案 B
解析 A项,NaCl固体需放在纸上称量,不能直接放托盘上。B项,溶液溅出,导致溶液浓度偏低,为了保证配制的溶液浓度准确,需重新配制。C项,固体物质在烧杯中溶解并冷却至室温后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D项,溶液体积不等于1 L,c(NaCl)不等于0.1 ml·L-1。
9.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下列操作会使所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是( )
A.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B.定容时凹液面最低处低于刻度线
C.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干净后没有干燥就移入所配制溶液
D.转移过程中有少量溶液溅出
答案 B
解析 A项,溶质损失,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低。B项,溶液体积偏小,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C项,容量瓶是否干燥,对所配溶液浓度无影响。D项,溶质损失,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
(1)由c=eq \f(n,V)可进行误差分析:若n偏小,V准确,则c偏小;若n准确,V偏小,则c偏大;若n偏大,V准确,则c偏大;若n准确,V偏大,则c偏小。
(2)定容时仰视、俯视对结果的影响(如下图)
所以仰视会使V偏大,c偏小;俯视会使V偏小,c偏大。
10.用NaOH固体配制1.0 ml·L-1的NaOH溶液220 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首先称取NaOH固体8.8 g
B.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会使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
C.定容后将溶液振荡均匀,静置时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于是又加少量水至刻度线
D.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没有影响
答案 D
解析 220 mL 1.0 ml·L-1的NaOH溶液,要用250 mL容量瓶来配制,则需要NaOH固体10.0 g,A错误;B、C项中的操作都会使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错误。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不能用胶头滴管吸出过量水的方式进行弥补,而要重新配制。
(2)容量瓶不能用来配制任意体积的溶液,选择容量瓶时,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
(3)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固体药品或稀释浓溶液。
(4)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前要冷却至室温。
(5)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用玻璃棒引流。
(6)液面接近刻度线1~2 cm时,应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
(7)称量NaOH固体时,应把NaOH样品放在小烧杯中称量。
11.(1)物质的量浓度为2 ml·L-1的H2SO4溶液250 mL,含H2SO4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2)已知75 mL 2 ml·L-1的NaOH溶液的质量为80 g,则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答案 (1)0.5 ml (2)7.5%
解析 (1)n=c·V=2 ml·L-1×250×10-3 L=0.5 ml。
(2)n(NaOH)=2 ml·L-1×75×10-3 L=0.15 ml,
m(NaOH)=0.15 ml×40 g·ml-1=6.0 g,
w(NaOH)=eq \f(6 g,80 g)×100%=7.5%。
12.Ⅰ.实验室需要0.1 ml/L NaOH溶液500 mL。根据溶液的配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在如图所示仪器中,配制上述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________(填序号),除图中已有仪器外,配制上述溶液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
(2)配制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用字母表示,每个操作只用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用少量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在盛有NaOH固体的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溶解
C.将烧杯中已冷却的溶液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1~2 cm处
(3)实验两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先用于________、后用于________。
(4)关于容量瓶的四种叙述:①是配制准确浓度溶液的仪器;②不宜贮存溶液;③不能用来加热;④使用之前要检查是否漏水,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5)根据计算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 g。
Ⅱ.若配制1 ml/L的稀硫酸500 mL。
(6)则需要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 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如果实验室有10 mL、25 mL、50 mL量筒,应选用________ mL规格的量筒最好。
(7)下面操作造成所配稀硫酸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溶解后溶液没有冷却到室温就转移
B.转移时没有洗涤烧杯、玻璃棒
C.向容量瓶加水定容时眼睛俯视液面
D.用量筒量取浓硫酸后洗涤量筒并把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
E.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答案 Ⅰ.(1)bd 5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B→C→A→F→E→D
(3)搅拌 引流 (4)A (5)2.0
Ⅱ.(6)27.2 50 (7)ACD
解析 Ⅰ.(1)实验室需要0.1 ml/L NaOH溶液500 mL。配制过程需要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500 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则不需要的是分液漏斗和漏斗。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过程一般是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振荡、定容和摇匀等。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C→A→F→E→D。
(3)实验两次用到玻璃棒,溶解时起搅拌作用,转移时起引流作用。
(4)①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正确;②容量瓶不宜贮存溶液,正确;③容量瓶不能用来加热,正确;④容量瓶使用之前要检查是否漏水,正确。
(5)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固体的质量为0.5 L×0.1 ml/L×40 g/ml=2.0 g。
Ⅱ.(6)若配制1 ml/L的稀硫酸500 mL,则需要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5 ml,质量是49 g,因此需要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的体积为eq \f(49 g,98%×1.84 g·cm-3)≈27.2 mL,因此选择50 mL量筒最好。
(7)A项,溶解后溶液没有冷却到室温就转移,则冷却后溶液体积减少,所配溶液浓度偏高;B项,转移时没有洗涤烧杯、玻璃棒,溶质减少,所配溶液浓度偏低;C项,向容量瓶加水定容时眼睛俯视液面,则溶液体积减少,所配溶液浓度偏高;D项,用量筒量取浓硫酸后洗涤量筒并把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则溶质增加,所配溶液浓度偏高;E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蒸馏水至刻度线,溶液体积增加,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物质的量第3课时学案及答案,共8页。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三节 物质的量第3课时学案设计,共13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物质的量第3课时学案及答案,共1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有效成分,质量分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