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导学案
展开eq \(\s\up17(),\s\d15(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
课时作业
第一课时 活泼的金属单质——钠
1.下列有关钠的物理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银白色金属 ②质软,可以用小刀切 ③熔点低于100 ℃ ④密度比水小 ⑤热和电的良导体
A.仅①②④⑤ B.仅①②③④
C.仅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 D
解析 钠为具有银白色光泽的金属,质软,熔点低,密度比水小,为热和电的良导体。
2.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①金属钠先熔化 ②在空气中燃烧,放出黄色火花 ③燃烧后得到白色固体 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 ⑤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物质
A.仅①② B.仅①②③ C.仅①④⑤ D.仅④⑤
答案 C
解析 金属钠的熔点低,放在燃烧匙里加热,先熔化为小球,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燃烧后生成淡黄色的Na2O2。
3.等质量的两块钠,第一块在足量氧气中加热,第二块在足量氧气(常温)中充分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块钠消耗的氧气多
B.两块钠消耗的氧气一样多
C.第二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大
D.两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一样大
答案 A
解析 第一块钠在加热的条件下与足量O2反应的产物是Na2O2,第二块钠在常温下与足量O2反应的产物是Na2O。故第一块钠消耗的O2多,产物质量大。
钠与氧气反应的条件不同,则反应产物不同。钠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
4.2.3 g钠在干燥的空气中与O2反应后,可得3.5 g固体,据此可判断其生成物为( )
A.只有Na2O2 B.只有Na2O
C.Na2O2和Na2O D.无法确定
答案 C
解析 采用极值法。若Na全部生成Na2O,则:
4Na+O2===2Na2O
4×23 2×62
2.3 g m(Na2O)
则m(Na2O)=3.1 g;
若Na全部生成Na2O2,则:
2Na+O2===Na2O2
2×23 78
2.3 g m(Na2O2)
m(Na2O2)=3.9 g,因3.1 g<3.5 g<3.9 g,故所得固体为Na2O、Na2O2的混合物。
5.下列关于钠跟水反应的现象叙述完全且正确的是( )
A.钠浮在水面上,反应很快停止
B.钠浮在水面上剧烈燃烧,火焰呈黄色
C.钠熔化成闪亮小球浮在水面上,不断游动,嘶嘶作响
D.钠熔化成闪亮小球,沉在水底,并有气泡产生
答案 C
解析 钠遇到水后,立即与水发生反应,因为钠的密度小于水,故钠浮在水面上;因为钠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而钠本身的熔点是97.81 ℃,故与水剧烈反应,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因为产生氢气,故发出嘶嘶声响;由于气体是在小球与水面接触点产生,故产生的气体推动小球在水面游动。
6.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和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
A.钠的熔点较低 B.钠的密度小于水
C.钠的硬度较小 D.钠的还原性强
答案 C
解析 因钠与水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所以能观察到钠熔化成光亮的小球;钠的密度比水小,所以钠浮在水面上;硬度大小与所产生的反应现象无关;因钠的还原性强,所以与水反应剧烈。
7.钠与水反应时产生如下现象,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钠浮在水面上 ②钠沉在水底 ③钠熔化成小球 ④小球迅速游动并逐渐变小,最后消失 ⑤发出嘶嘶的响声 ⑥滴入酚酞后溶液显红色
A.①②③④⑤ B.全部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⑥
答案 C
解析 钠的密度比水小,钠浮在水面上,①正确,②错误;钠与水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因此钠熔化成小球,③正确;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氢气,因此小球逐渐变小,发出嘶嘶的响声,滴入酚酞后溶液变红,④⑤⑥正确。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向盛水的烧杯中投入小拇指头大小的钠块,观察现象
B.实验后剩余的钠不能放回原试剂瓶
C.将一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
D.用手掰开一块金属钠,观察钠的颜色
答案 C
解析 钠与水反应时,钠块太大易出现危险;在实验室中一般从试剂瓶中取出试剂,用完后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中,但有些特殊的试剂是要及时送回或处理掉的,目的是防止火灾或避免引起其他危害等,如实验室取用钠时,多余的钠应及时放回原试剂瓶中;钠与手指上的水反应生成NaOH腐蚀手,故不能用手掰开金属钠。
钠的使用注意事项
(1)钠易与水蒸气反应生成NaOH,NaOH有强烈的腐蚀性,取用金属钠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直接拿取。
(2)实验时切取钠不宜太多,一般有黄豆粒大小即可。
(3)切完剩余的钠要放回原瓶,不得随意乱丢。
9.在烧杯中加水和苯(苯的密度为0.88 g·cm-3,与水互不相溶,且不与钠反应)各50 mL,将一小粒金属钠(密度为0.97 g·cm-3)投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为( )
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
B.钠停留在苯层中不发生反应
C.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
D.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上下跳动
答案 D
解析 钠的密度介于水和苯之间,将一小粒金属钠投入烧杯中,钠开始时在苯与水的界面处,钠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气,氢气推动钠球上升,H2逸出后钠又回到水面反应。
10.将一块金属钠投入足量的下列溶液中,既能生成气体,又能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
A.稀盐酸 B.Ba(OH)2稀溶液
C.MgCl2溶液 D.CuSO4溶液
答案 C
解析 Na投入稀盐酸、Ba(OH)2稀溶液中,只有气体产生;Na投入MgCl2溶液中,发生反应:2Na+2H2O===2NaOH+H2↑,MgCl2+2NaOH===Mg(OH)2↓+2NaCl,Mg(OH)2为白色沉淀;Na投入CuSO4溶液中,发生反应:2Na+2H2O===2NaOH+H2↑,CuSO4+2NaOH===Cu(OH)2↓+Na2SO4,Cu(OH)2为蓝色沉淀。
11.甲、乙两同学分别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先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点燃钠,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钠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的变化情况。
(1)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实验中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eq \f(1,5),乙同学实验中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eq \f(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甲同学可能使用的钠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b.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钠熄灭冷却后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c.乙同学可能没有夹紧弹簧夹,钠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口逸出
d.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答案 (1)2Na+O2eq \(=====,\s\up17(点燃))Na2O2 (2)abcd
解析 (2)a项,若钠的量不足,则氧气消耗不完,造成进入广口瓶内的水量少于容器容积的eq \f(1,5),结果偏低,合理。b项,若瓶塞未塞紧,钠熄灭冷却后,瓶内气体收缩,外面的空气会进入瓶内,使气体得到补充,造成结果偏低,合理。c项,若弹簧夹未夹紧,钠燃烧时瓶内气体膨胀,使部分气体从导管口逸出,造成结果偏高,合理。d项,若插入燃烧匙太慢,钠燃烧时瓶内气体膨胀,在塞紧瓶塞前,瓶内部分气体从瓶口逸出,造成结果偏高,合理。
12.如图是有关钠与水反应及产物检验的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先向管内加入滴有酚酞的水,使水位达到B端管口,然后迅速塞紧橡胶塞并拔掉大头针,此时Na掉入水中。回答下列问题:
(1)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很多,不同的现象证明不同的性质。
①能证明钠的密度比水小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能证明钠的熔点低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能证明有氢氧化钠生成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能证明有气体产生的现象是A端液面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下同),B端液面________。
答案 (1)2Na+2H2O===2NaOH+H2↑
(2)①钠浮在水面上 ②钠熔化为光亮的小球 ③溶液呈红色 ④上升 下降
解析 (2)④B端压强增大,液面下降,A端液面上升,证明有气体生成。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学案设计,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钠元素的存在,钠的物理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学案及答案,共9页。
化学人教版 (2019)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导学案: 这是一份化学人教版 (2019)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导学案,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