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新教材 高中政治 必修一 第一课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教学设计 教案 25 次下载
- 【精品】新教材 高中政治 必修一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教案 教案 18 次下载
- 【精品】新教材 高中政治 必修一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教学设计 教案 21 次下载
- 【精品】新教材 高中政治 必修一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3.1 伟大的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教案 23 次下载
- 【精品】新教材 高中政治 必修一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教学 教案 教案 21 次下载
高中政治思品人教统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优秀教学设计
展开第一框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国家、阶级等概念;原始社会、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基本条件。
理解:(1)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2)阶级和国家是怎样产生的?(3)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4)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和意义;(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原因;(6)为什么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能力目标】
能运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分析说明阶级和国家是怎样产生的;分析说明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2.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学习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帮助学生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科学精神】
揭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根本动力,弘扬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2)阶级和国家是怎样产生的?(3)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4)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和意义。
教学难点:(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原因;(2)为什么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一)引入新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从根本上讲,我们坚信科学社会主义,是因为淸楚我们从哪儿来,我们现在在哪儿,我们将往哪儿去,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人类社会发展要经历哪些阶段?
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足迹,理解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几个发展阶段后,人类终将经过社会主义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本节课我们要探究我们从哪儿来,领略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二)讲授新课
探究与分享一: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页探究与分享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描绘远古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古人类生活时期长达二三百万年,其中绝大部分时期处于旧石器时代,那时,人们主要靠采集天然食物为生。距今约一万年前,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的生产经验很少,劳动技能和知识水平很低,生产工具极其简陋,劳动对象范围有限,劳动对象最初仅限于植物的果实、根茎,小动物,等等。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使得人类社会的发展极其缓慢。
通过对一些民族生活和民俗的考察,也能了解原始社会的一些情况。下面我们来看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记叙过的一件事。
探究与分享二: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页探究与分享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记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欧洲人来到美洲的火地岛,送给岛上居民一条被子。不料接受赠物的居民把被子撕成一块块布片,分给当地的每一个人。好端端的被子变成没有用的碎布片,这使来访的致洲人大惑不解。其实,这样的举动反映了当地居民仍然保持着平均分配的原始习俗。
联系上述故事,查阅相关资料,说明原始人平均分配劳动产品的原因。
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这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由此可见,原始社会是没有剥削的社会,没有生产资料私有制,人们过着财产公有、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生活;原始社会也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在氏族制度中,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
原始社会是一种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但生产力水平却及端低下。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很贫乏。原始社会还没有摆脱蒙眛野蛮的状态,并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后来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
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私有制的确立。我们应该如何认识私有制呢?
探究与分享三: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页探究与分享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观点一:私有制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
观点二:私有观念的存在,是私有制的产生的根本原因。
观点三:私有观念是人所固有的,所以私有制天然合理,会永远存在。
你如何理解上述观点,并阐明你的理由。
观点一正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打破了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的局面,产生了私有制,是不可避免的。
观点二错误。私有制的产生的根本原因并不是私有观念的存在,而是生产力的发展。
观点三错误。原始社会后期,金属工具出现标志着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个体劳动取代以氏族公社为单位的共同劳动,生产资料也就相应地逐渐转归个体家庭私有。土地私有标志着私有制确立。私有制的产生是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在私有制产生的基础上人们有了最初的私有观念。因此说私有制不是从来就有的,私有观念也不是人所固有的,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私有制将灭亡,并不是天然合理的,私有观念也将随之消亡。
私有制产生后引起什么后果?
私有制的产生,使少数占有较多生产资料和生话资料者成为富人,而大多数氏族成员则日益陷入贫困境地。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
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逐渐形成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前者处于剥削者的地位,后者处于被剥削者的地位。所谓阶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
原始社会解体后,人类社会进入了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社会。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探究与分享四: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页探究与分享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运用上述材料,说明奴隶主与奴隶产生的过程。
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社会生产力和分工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得劳动者能够生产剩余产品,从而使奴役他人变为有利可图的事。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剥削人的形式,即奴隶占有制。最早的奴隶主是原始社会内部分化出来的氏族贵族。最早的奴隶是氏族部落战争中俘虏的外族人。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氏族部落内部贫富分化不断加剧,富裕的氏族贵族对贫困的氏族成员的奴役也日益加深,其主要形式是债务奴役,无力还债的贫困氏族成员往往沦为奴隶。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证“只有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出现阶级;只要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产生阶级。”
原始社会末期,随着金属工具的出现,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开始出现了剩余产品,这才有了产生剥削和阶级的可能,由于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使个体劳动代替了共同劳动,从而引起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使氏族成员的贫富分化加剧,这时人剥削人成为客观需要,阶级的产生也就由可能变为现实。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阶级的出现与生产的发展密切相关。这证明了“只有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出现阶级;只要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产生阶级。”
阶级产生后就会产生国家,为什么?什么是国家?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是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必然遭到奴隶的反抗。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了。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为什么有阶级剥削压迫的奴隶社会代替没有阶级剥削压迫的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
奴隶社会后期,当生产力发展到新的水平时,出现了封建制生产关系。当奴隶制日渐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时,就被封建制生产关系所替代,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探究与分享五: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页探究与分享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比较上述两段材料,说说奴隶制与封建制的生产关系有什么异同。
两种生产关系在本质上都是剥削制度。
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这样,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什么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
在封建社会里,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封建地主阶级正是凭借对土地的占有,使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屈从于地主阶级的奴役。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地租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此外,地主阶级还利用高利贷,强迫农民交纳苛捐杂税、从事各种徭役来剥削农民。
为了维护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为了维护封建国家的统治,地主阶级还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
在封建社会,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是两个基本阶级,这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面对地主阶级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这种斗争,常常由分散的小规模的抗租抗税运动,发展成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
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
探究与分享六: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页探究与分享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结合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分析上述材料,谈谈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表现和特点。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表现:在商品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出现了手工工场和劳动力市场。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与封建社会农民对地主明显的人身依附关系相比较,工人看起来拥有人身自由,但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的条件下,他们不受雇于这个资本家,就得受雇于那个资本家,终归无法摆脱被雇佣、受剥削的命运。相对于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导致农民依附于地主的绳索,资本主义私有制如同看不见的锁链,使工人所谓的人身自由徒有虚名。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什么基本条件?西方资产阶级是如何促使这两个条件形成的?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在历史上,西方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掠夺促使这两个条件形成。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决不是一个田园诗般的过程,而是—个充满侵略、征服、掠夺、残杀和奴役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 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已经显示出很大优势。但是,封建制度的存在使新兴资产阶级的这种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只有推翻封建政权,才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于是,新兴资产阶级和他们的思想家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利用劳动人民的力量,发动了向封建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
探究与分享七: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页探究与分享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后,英国和法国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后,英国和法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2)谈谈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上的巨大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探究与分享八: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页探究与分享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根据上述不同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
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是: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 大批生产企业、商店、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当矛盾尖锐化时,社会生产结构会严重失调,一方面社会生产大规模增长,另一方面工人阶级因资本家的剥削日益贫困化,从而造成社会生产严重过剩。
经济危机难以治愈,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为什么?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并雇佣工人进行生产,为了追逐自身利润最大化,不断加大对工人的剥削;广大工人没有生产资料,在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成为受苦最深的阶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但这些措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的手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教案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教案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讲授,结束新课,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教案及反思,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