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青岛即墨化学(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79019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青岛即墨化学(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79019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青岛即墨化学(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79019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青岛即墨化学(含答案)
展开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性测试
九年级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70分钟 满分:80分)
友情提示:亲爱的同学们,请你认真审题,祝你答题成功!
1.本试题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1卷22道选择题,共28分;第Ⅱ卷9道非选择题,共52分。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P-31,Ca-40
第I卷(选择题共28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各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题共16道小题,每题1分,共16分)
1.下列家庭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清洗葡萄 B.把葡萄捣碎 C.葡萄发酵成酒 D.装瓶保存
2.豆类、海蛎子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
A.原子 B.离子 C.单质 D.元素
3.物质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A.微粒质量发生变化 B.变成了新微粒 C.微粒大小发生变化 D.微粒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4.将下列调味品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 B.糖 C.花生油 D.氢氧化钠
5.从100mL10%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取出10mL,这10m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A.10% B.1% C.0.1% D.9%
6氧化铟(In2O3)是创造触摸屏的主要材料。其中钢元素的化合价是
A.+1 B.+2 C.+3 D.+6
7.下列是实验室给某固体样品加热过程,其中操作正确的步骤是
A.取样 B.加药 C.加热 D.熄灭
8.即墨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秀丽,因靠近墨水河而得名。下列现象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
A.初春的墨水河边柳絮飞扬 B.盛夏的墨河公园百花争艳、蜂飞蝶舞
C.深秋的广场桂花盛开、花香四溢 D.寒冬的墨河公园天空飞雪飘扬
9.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提醒人们尊重自然、保护环境,践行绿色生活。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夏天多开空调 B.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C.出行时少开车,多做公交 D.充分利用太阳能等新型能源
10.形成化学观念是化学学习的任务之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实质上是微粒不断运动的结果
C.化学变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D.水的三态变化中,分子的能量、运动速率不变
11.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1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B.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
C.澄清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饱和溶液一定不能再继续溶解溶质
13.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
A.工业上获取氧气的过程发生化学变化 B.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C.氧气具有可燃性,可做燃料 D.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14.甲同学发现家中长期使用的自来水龙头上出现大量水垢,由此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同学家使用的自来水可能是硬水
B.在家中加入肥皂水检验自来水是否为硬水
C.使用过滤法不能将硬水软化
D.生活中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对自来水进行软化
1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中,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D.将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两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则这两种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若两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则这两种粒了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若两种粒子属于同一种元素,则这两种粒子的质子数一定相等
D.若两种粒子属于同一种元素,则这两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相等
二、选择题:每题各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7.下列是A同学在整理错题时的笔记内容,其中有错误的是
A.洗涤剂清洗油污时起到溶解作用
B.CH4表示一个甲烷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
C.Fe2+表示一个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D.相同质量的水和二氧化碳中,水分子个数比二氧化碳分子数多
18.下列依据实验目的进行的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A | 从空气中获取纯净的氮气 | 用碳燃烧除去空气中的氧气 |
B | 从海水中获得食盐 | 采用蒸馏的方法 |
C | 分离蔗糖和食盐的混合物 | 采用溶解过滤的方法 |
D | 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固体 | 加适量的水溶解,测量前后温度变化 |
19.分析图像并从图像获得信息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技能。下列有关化学过程的图像正确的是
A.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
B.一定温度下,向已经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钾固体
C.向一定量的食盐溶液中不断加水
D.实验室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在反应体系中所占质量分数的变化
20.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稀有气体可作保护气,可作保护气的一定是稀有气体
C.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D.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但是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21.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如下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 ① | ② | ③ | ④ |
X | 水 | 水 | 水 | 双氧水 |
Y | 氯化钠 | 氢氧化钠 | 硝酸铵 | 二氧化锰 |
A.① B.③ C.②③ D.②④
22.“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探究方法。下列各组对比实验,能得到相应结论的是
| 实验方案 | 实验结论 | |
实验① | 实验② | ||
A |
人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 ||
B |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 ||
C | 气体的分子间隔较大,易于压缩 | ||
D | 二氧化锰能加快该反应的速率
|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三、非选择题
23.(4分)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请根据题意选择合适的物质序号填空。
①干冰 ②二氧化氮 ③稀有气体 ④二氧化硫 ⑤明矾 ⑥活性炭
(1)能形成硫酸型酸雨的空气污染物是__________________。
(2)可以放在冰箱里用于除异味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于制作霓虹灯的物质_______________。
(4)能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
24.(3分)如图是自来水公司提供给小刚同学家的生活用水水费单:
(1)看到这张水费单子后,除了一些数据外,你还注意到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的城市已经开始实“阶梯水价”,有人为此画了上面右侧的宣传画,请回答下列问题:实施阶梯水价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你的一种符合该主题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5分)氟,镁两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分别表示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原有元素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填一种);其阳离子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_;
(3)第11号元素与第17号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26.(12分)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控制反应速率和节约药品的角度考虑,发生装置最好选择_______________(选填装置序号),实验室选择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完后,欲分离反应后混合物中二氧化锰,可采用____________的方法(填操作名称).
(3)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利用装置_________________(选填装置序号)收集,如果要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用这种装置收集氧气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收集满氧气后,集气瓶的放置方法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3分)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实验装置图。请根据装置回答问题。
(1)装置A是用铜粉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通过该实验可得结论:空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装置B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发现烧杯中的水延中导管进入广口瓶,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C收集氧气,氧气应该从_____________(选填a或b)端通入.
28,(7分)下图是某同学配制10g质量分数为9.5%的食盐水过程图。
(1)请改正图中的错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操作正确,配制时需量取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mL(水的密度为1.0g/mL)
(3)配制过程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顺序表示)
(4)①下列仪器在配制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胶头滴管 B.漏斗 C药匙 D.量筒 E.酒精灯 F托盘天平
②应选用的量筒的规格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 100mL B. 20mL C. 50mL D. 200mL
(5)如果配制的食盐水中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小于9.5%,那么可能造成误差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29.(12分)“归纳与演绎”是两种重要的推理思维方式,也是解决某些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如图为电解水和氢气燃烧的微观过程示意图。
【事实归纳】由上述微观过程可以看出,在化学反应前后:
① 宏观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变;
② 微观上,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质量均不变,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实验演绎】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② 分子、原子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假若上述两个反应均在密闭环境中进行,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________________(选填“改变”或“不改变”),即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知识应用】
① 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_________元素和__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_元素。
② 将16g物质A和足量B混合加热,A与B发生化学反应,16gA完全反应后生成12gC和8gD,则参加化学反应的B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O”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反应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0.(3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一种名为瑞德西韦(化学式:C27H35N6O8P)的新药用于治疗新冠肺炎三期临床试验,获得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总局加速审批通过。据此回答:
(1)瑞德西韦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1204mg瑞德西韦中含有磷元素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快速指南》,阻抗传染性疫情,必须依靠科学知识和措施。请列举一条合理的预防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3分)将200g25%NaCl溶液进行如图处理,根据图中信息,计算加入水的质量是多少?(写明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