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展开
2020-2021学年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下列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冰雪融化 B. 汽油挥发 C. 大米酿酒 D. 玻璃破碎
- 下列物质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二氧化氮
- 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
A. B. C. D.
- 下列不属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是
A. 放出热量 B. 产生白雾 C. 火星四射 D. 生成黑色固体
- 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
A. B. C. D.
- 下列应用,利用了氧气物理性质的是
A. 工业上用空气制氧气 B. 氧气用于航天
C. 氧气供潜水员呼吸 D. 氧气用于炼钢
- 氯化钯可用于检测中Pd的化合价为
A. B. C. D.
- “加铁酱油”“高锌奶粉”“富硒茶叶”中,“铁、锌、硒”指的是
A. 单质 B. 元素 C. 金属 D. 维生素
- 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可制成电光源
B. 空气中的氧气用于食品包装中防腐
C.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D. 空气中氮气的化学性质比氧气活泼
- 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盐汽水 B. 矿泉水 C. 自来水 D. 蒸馏水
-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B. C. D.
- 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
A. 熄灭酒精灯
B. 倾倒液体
C. 加热液体
D. 取出粉状药品
-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 He B. C. Fe D. NaCl
- 下列氧化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 动植物呼吸 B. 食物的腐败 C. 红磷燃烧 D. 酒的酿造
- 黑火药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钾、木炭粉、硫磺粉等,点燃时发生爆炸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X的化学式是
A. B. C. NO D.
-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用化学用语填空。
钙的元素符号______;
表示两个氢原子______;
保持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______;
由氧和铝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 - 水是生活生产中应用最多的物质。
用如图所示的简易装置净化水时,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和膨松棉都能起______作用,其中活性炭还能______色素和异味。
净化后的水中若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叫______;可用______检验;生活中通过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二氧化氯是安全消毒剂,杀菌能力优于,可由与反应生成二氧化氯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模型认知是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法。如图为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和氧原子结构示意图。
硅原子核外电子数为______,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氧原子核内x的数值为______,最外层有______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电子。
硅元素化合价为价和氧元素形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 乙炔化学式为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生的氧炔焰温度达到可用于焊接和切割金属。计算乙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为______,元素质量比为______,碳元素质量分数为______计算结果保留到。
-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
镁条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
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______、______;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______。 - 宏观辨析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素养的核心之一。依据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Ⅰ | 实验Ⅱ |
| |
实验Ⅰ的目的是探究水的组成,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从微观角度解释实验Ⅰ和实验Ⅱ变化的本质区别的原因______。
- 如图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
写出图中的仪器名称______。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下同,该装置的缺陷是______。
使用A装置制取气体需满足的条件是______。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用此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______。 - 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实验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反应物需满足的条件是______。红磷燃烧停止后,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
实验是探究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观察到火焰分别是______,产生现象不同的原因是______。
、B实验中,集气瓶底部都放入少量的水,分别说明使用水的目的______。 -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白磷燃烧的主要现象是______,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
实验过程中将锥形瓶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发现指针略微向右偏转,分析产生偏转的原因______。
实验后,天平指针没有发生变化。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原因______。
- 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共收集到氧气。计算:
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
剩余氯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占剩余固体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大米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玻璃破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D
【解析】解:A、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B、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排放含量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但现阶段不把二氧化碳当做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氮属于空气的污染物之一,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空气的污染物是主要有害气体和可吸入颗粒物,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空气的污染问题,解答本题时要注意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但排放含量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
3.【答案】C
【解析】解:A、氢、硫分别带“气”字头、带“石”字旁,均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B、磷、氧分别带“石”字旁、“气”字头,均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C、银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是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故选项正确。
D、氢、氧均带“气”字头,均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C。
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据此进行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元素的简单分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B
【解析】解: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产生白雾不属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
故选:B。
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5.【答案】A
【解析】解:A、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B、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C、是由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D、是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空气中含有氧气,含有氧分子的物质为氧气或空气;化合物中都不含氧分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化合物中都不含氧分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A
【解析】解:A、工业上用空气制氧气,利用的是液态氮和液态氧沸点的不同,是利用了氧气的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B、氧气用于航天,利用的是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是利用了氧气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氧气供潜水员呼吸,利用的是氧气能供给呼吸的性质,是利用了氧气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氧气用于炼钢,利用的是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是利用了氧气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根据工业上制取氧气的原理、氧气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工业上制取氧气的原理、氧气的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B
【解析】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氯元素显价,设Pd元素的化合价是x,则:,则。
故选:B。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物质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能力。
8.【答案】B
【解析】解:“加铁酱油”、“高锌奶粉”、“富硒茶叶”中,“这里的“铁、锌、硒”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锌、硒”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B。
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铁、锌、硒”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9.【答案】A
【解析】解:A、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有色的光,它们可以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故说法正确;
B、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能与食品,发生化学反应,故说法错误;
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其体积大约占总体积的,故说法错误;
D、空气中的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而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有色的光分析;
B、根据氧气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分析;
C、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析;
D、根据氧气和氮气的化学性质分析。
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在中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考查空气的组成和含量、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等,难度较小。
10.【答案】D
【解析】
【分析】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与生活实际联系比较密切。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
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解答】
A.盐汽水中有盐、碳酸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A错误;
B.矿泉水中有矿物质和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B错误;
C.自来水中有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C错误;
D.蒸馏水中只有水分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D正确。
故选D。
11.【答案】B
【解析】解:A中只有一种元素,属于单质,故A错误。
B中有两种元素,其一为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B正确。
C中有三种元素,也含氧元素,但不属于氧化物,属于盐,故C错误。
D中有三种元素,也含氧元素,但不属于氧化物,属于碱,故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氧化物的识别,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且必须有氧元素。
本题较简单,主要从概念上来抓住判断的关键点,两个关键点缺一不可,要同时具备。
12.【答案】B
【解析】解:A、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图中操作正确;
B、取用液体时: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图中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取用的液体的用量不能超过试管溶积的三分之一,要外焰加热,试管夹夹在中上部,图中操作正确;
D、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图中操作正确.
故选B.
A、根据酒精灯的熄灭方法考虑;
B、取用液体时: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正确操作方法分析;
D、根据取用粉状药品的原则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实验操作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理解各种操作的规范性,如果操作不当,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13.【答案】D
【解析】解:A、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氨气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氨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C
【解析】解:A、动物的呼吸是体内有机物在酶的作用下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则包含缓慢氧化,故A错误;
B、食物的腐烂是食物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的结果,则包含缓慢氧化,故B错误;
C、红磷燃烧,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故C正确。
D、酒的酿造,是粮食与空气中的氧气、水等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D错误。
故选:C。
根据缓慢氧化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缓慢氧化是指反应进行的很缓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缓慢氧化的概念、特征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5.【答案】A
【解析】解:由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个数相等,
K、O、C、S的原子个数前后相等,
而反应物中有N元素,生成物中应一定有N元素,
则X中只含有N元素,
反应前共2个N原子,则x中共2个N原子
又X的化学计量数为1,则X的化学式为。
故选:A。
根据化学方程式为,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利用化学方程式来确定某物质的化学式,学生应能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元素守恒、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注意守恒思想在解题中的重要应用.
16.【答案】Ca 2H
【解析】解: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钙的元素符号是Ca。
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氢原子表示为:2H。
二氧化硫是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的,保持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硫分子,其分子符号为。
由氧和铝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铝,氧化铝中铝元素显价,氧元素显价,其化学式为:。
故答案为:
;
;
;
。
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由氧和铝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铝。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7.【答案】过滤 吸附 硬水 肥皂水 煮沸
【解析】解: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小卵石、石英砂、膨松棉的作用是过滤其中的某些不溶性杂质,作用是过滤;
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而软水是指不含或少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硬水中的杂质离子在煮沸后会生成氢氧化镁及碳酸钙的沉淀,形成水垢从而降低其硬度;硬水加入肥皂水后产生较少的泡沫,软水加入肥皂水后产生较多的泡沫,所以可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
亚氯酸钠与氯气反应反应,生成二氧化氯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过滤;吸附;
硬水;肥皂水;煮沸;
。
根据活性炭的特点以及过滤的原理分析;
硬水中的杂质离子在煮沸后会生成沉淀降低其硬度;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
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依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
本题为涉及水的净化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基础知识,题目难点不大但涉及面较广,耐心审题、沉着作答。
18.【答案】14 8 6 得到
【解析】解:硅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4,相对原子质量为;
氧原子核内x的数值为:,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硅元素化合价为价和氧元素形成的氧化物中,氧元素化合价是,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氧化物化学式为。
故答案为:。
。
。
。
得到。
。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
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19.【答案】26 1:1 12:1
【解析】解:乙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2::1;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碳元素质量分数为。
故答案为:26;1:1; 12:1;。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根据1个乙炔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应原子个数的乘积比进行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答案】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解析】解: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再根据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判定反应类型的能力,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写、配、注、等、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21.【答案】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实验Ⅰ通电条件下,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变化中分子发生改变;
实验Ⅱ加热时,水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分子间间隔变大,变化中分子没有改变
【解析】解: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得到的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故填:;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实验Ⅰ和实验Ⅱ变化的本质区别的原因:实验Ⅰ通电条件下,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变化中分子发生改变;
实验Ⅱ加热时,水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分子间间隔变大,变化中分子没有改变。
故填:实验Ⅰ通电条件下,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变化中分子发生改变;
实验Ⅱ加热时,水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分子间间隔变大,变化中分子没有改变。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
化学变化时,分子改变,物理变化时,分子不变。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22.【答案】集气瓶 B 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 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 C 氧气不易溶于水
【解析】解:图中的仪器名称是集气瓶。
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属于固体加热型,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该装置的缺陷是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会导致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使用A装置制取气体需满足的条件是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
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氧气不易溶于水,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C。
故答案为:
集气瓶;
;B;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
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C;氧气不易溶于水。
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结合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A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答案】红磷过量 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淡蓝色、蓝紫色 氧气浓度不同 吸热降温和吸收五氧化二磷、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解析】解:实验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反应物需满足的条件是红磷过量;
红磷燃烧停止后,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故填:红磷过量;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实验是探究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观察到火焰分别是淡蓝色、蓝紫色,产生现象不同的原因是氧气浓度不同。
故填:淡蓝色、蓝紫色;氧气浓度不同。
、B实验中,集气瓶底部都放入少量的水,使用水的目的是吸热降温和吸收五氧化二磷、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故填:吸热降温和吸收五氧化二磷、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为了使集气瓶中的氧气完全反应,红磷应该过量;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水能够吸热降温,吸收五氧化二磷和二氧化硫。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4.【答案】燃烧,产生白烟,放热 平衡装置内外压强,防止瓶内压强过大,导致瓶塞弹起 白磷燃烧放热,气球膨胀导致向上的浮力增大 参加反应的磷和氧气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解析】解:白磷燃烧的主要现象是燃烧,产生白烟,放热,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平衡装置内外压强,防止瓶内压强过大,导致瓶塞弹起。
故填:燃烧,产生白烟,放热;平衡装置内外压强,防止瓶内压强过大,导致瓶塞弹起。
实验过程中将锥形瓶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发现指针略微向右偏转,产生偏转的原因:白磷燃烧放热,气球膨胀导致向上的浮力增大。
故填:白磷燃烧放热,气球膨胀导致向上的浮力增大。
实验后,天平指针没有发生变化,是因为参加反应的磷和氧气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故填:参加反应的磷和氧气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25.【答案】解:设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x。
245 96
x
g
答: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 g;
剩余固体的质量: g
剩余氯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 g
剩余氯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占剩余固体的质量分数:
答:剩余氯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占剩余固体的质量分数是。
【解析】利用氯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和生成氧气的质量,列出比例式,就可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
根据元素质量守恒,先求出氯酸钾中总的氧元素的质量,再减去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得到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再除以剩余混合物的质量即可。
此题主要考查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通过认真分析题干,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可直接得到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再除以混合物的质量可轻松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