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九年级下册2.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2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1.理解和掌握圆的切线的性质;(重点)
2.能运用圆的切线的性质进行相关的计算和证明.(难点)
一、情境导入
约在6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人做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轮子——圆型的木盘,你能设计一个办法测量这个圆形物体的半径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圆的切线的性质
如图,PA为⊙O的切线,A为切点.直线PO与⊙O交于B、C两点,∠P=30°,连接AO、AB、AC.
(1)求证:△ACB≌△APO;
(2)若AP=eq \r(,3),求⊙O的半径.
(1)证明:∵PA为⊙O的切线,A为切点,∴∠OAP=90°.又∵∠P=30°,∴∠AOB=60°,又OA=OB,∴△AOB为等边三角形.∴AB=AO,∠ABO=60°.又∵BC为⊙O的直径,∴∠BAC=90°.在△ACB和△APO中,∠BAC=∠OAP,AB=AO,∠ABO=∠AOB,∴△ACB≌△APO;
(2)解:在Rt△AOP中,∠P=30°,AP=eq \r(,3),∴AO=1,即⊙O的半径为1.
方法总结:已知圆的切线,利用圆的切线性质解题时,一般先要作出过切点的半径,再分析题中的关系,合理解答问题.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4题
探究点二:圆的切线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运用
如图,AB是⊙O的直径,点F、C是⊙O上的两点,且eq \(AF,\s\up8(︵))=eq \(FC,\s\up8(︵))=eq \(CB,\s\up8(︵)),连接AC、AF,过点C作CD⊥AF交AF的延长线于点D.
(1)求证:CD是⊙O的切线;
(2)若CD=2eq \r(3),求⊙O的半径.
解析:(1)连接OC,由弧相等得到相等的圆周角,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推得∠ACD=∠B,再根据等量代换得到∠ACO+∠ACD=90°,从而证明CD是⊙O的切线;(2)由eq \(AF,\s\up8(︵))=eq \(FC,\s\up8(︵))=eq \(CB,\s\up8(︵))推得∠DAC=∠BAC=30°,再根据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求得AB的长,进而求得⊙O的半径.
(1)证明:连接OC,BC.∵eq \(FC,\s\up8(︵))=eq \(CB,\s\up8(︵)),∴∠DAC=∠BAC.∵CD⊥AF,∴∠ADC=90°.∵AB是直径,∴∠ACB=90°.∴∠ACD=∠B.∵BO=OC,∴∠OCB=∠OBC.∵∠ACO+∠OCB=90°,∠OCB=∠OBC,∠ACD=∠ABC,∴∠ACO+∠ACD=90°,即OC⊥CD.又∵OC是⊙O的半径,∴CD是⊙O的切线;
(2)解:∵eq \(AF,\s\up8(︵))=eq \(FC,\s\up8(︵))=eq \(CB,\s\up8(︵)),∴∠DAC=∠BAC=30°.∵CD⊥AF,CD=2eq \r(3),∴AC=4eq \r(3).在Rt△ABC中,∠BAC=30°,AC=4eq \r(,3),∴BC=4,AB=8,∴⊙O的半径为4.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9题
三、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中,强调只要出现切线就要想到半径,就要想到有垂直的关系,要形成一个定式思维.
初中数学湘教版九年级下册2.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公开课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湘教版九年级下册2.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公开课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
初中湘教版2.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精品第1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湘教版2.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精品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3页。
九年级下册2.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九年级下册2.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预习导学,探究展示,知识梳理,当堂检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