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1年七年级数学下册5.2.2平行线的判定 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579133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初中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5.2 平行线及其判定5.2.2 平行线的判定教案及反思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5.2 平行线及其判定5.2.2 平行线的判定教案及反思,共3页。
知识点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地说,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注意:(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个顺序不能乱;
(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通过两个角的相等推导出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建立起角度大小关系与两直线位置关系之间的联系.
知识点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地说: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知识点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地说: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考点1:道路拐弯中的角度问题
【例1】 一学员在广场上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
A.先向左拐30°,再向右拐30° B.先向右拐50°,再向左拐30°
C.先向左拐50°,再向右拐130° D.先向右拐50°,再向左拐130°
答案:A
点拨:逐一画图分析,如分析选项A,如图,学员沿D→C驾驶汽车,先向左拐30°,即∠1=30°,至C→A行驶,然后向右拐30°,即∠2=30°,因为∠1=∠2,且∠1与∠2是同位角,所以DC∥AB,且A→B与D→C方向相同.故A正确,同理可分析B、C、D均不正确.
考点2:平行线判定的综合应用
【例2】 如图,已知直线a、b、c、d、e,且∠1=∠2,∠3+∠4=180°,则a与c平行吗?请说明理由.
解:平行.
理由:∵∠1=∠2(已知),∴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4=180°(已知),∴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a∥c.
点拨:由∠1=∠2可得a∥b,由∠3+∠4=180°可得b∥c,所以a∥c.
考点3:角平分线与平行的综合应用
【例3】 如图所示,已知BE平分∠ABC,CF平分∠BCD,∠1=∠2,那么直线AB与CD的位置关系如何?并说明理由.
解:AB∥CD.理由:∵BE平分∠ABC,∴∠ABC=2∠1.∵CF平分∠BCD,∴∠BCD=2∠2.∵∠1=∠2,∴∠ABC=∠BCD,∴AB∥CD.
点拨:根据两条角平分线及∠1=∠2可推得∠ABC=∠BCD,它们是直线AB、CD被BC所截而得的内错角,所以AB∥CD.
相关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2.2 平行线的判定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2.2 平行线的判定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5.2 平行线及其判定5.2.2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5.2 平行线及其判定5.2.2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技巧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5.2.2 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5.2.2 平行线的判定教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