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中考化学重点知识强化训练——专题七:燃料及其利用
展开备战2021中考化学重点知识强化训练——专题七:燃料及其利用
【专题一:燃烧的条件】
【例1】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五氧化二磷能污染空气,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在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课堂上,老师用甲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红磷 ,水中的白磷 ,铜片上的白磷 。(均填“燃烧”或“不燃烧”)
(2)小明同学设计了乙、丙两个对比实验,完成了探究过程。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入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入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的事实是 (填序号);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填序号)。
(3) 结合老师与小明设计的实验,小强设计了实验装置丁。与老师设计的实验相比,小明与小强的实验都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 。
【强化训练】
1.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是(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2.木星是一颗气态行星,大气中氢气含量高达90%。科幻片《流浪地球》中为了防止地球被木星吸引而导致解体,小伙伴们利用点燃木星上的气体混合物后发生爆炸产生的冲击力,反推地球脱离木星引力。下列关于“木星爆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B.被木星吸引的地球大气层中的氧气为燃烧提供了可燃物
C.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
D.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水
【专题二:灭火原理】
【例2】.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发生燃爆后体系的温度升高,氧气耗尽蜡烛熄灭
B.蜡烛熄灭是因为蜡烛的着火点改变了
C.在有限的作业空间,要谨防可燃性粉尘发生燃爆
D.实验时的容器可用废旧矿泉水瓶,但不能用玻璃瓶
【强化训练】
1.用电设备发生火灾时,可用装有液态四氯化碳的“灭火弹”扑灭灭火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据此推测四氯化碳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 能导电 B. 不易燃烧 C. 不易汽化 D. 密度比空气小
2.冬日里的一天,某学校五楼学生寝室中一名同学违规使用电褥子,因短路引发棉被着火。就此事件请你回答:
(1)从物质燃烧条件上看,棉被是 。
(2)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大声呼救,导致火势迅速扩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3)同寝室的同学在睡梦中惊醒,此时他们自救逃生的措施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②低下身子沿墙壁跑出火灾区
③立即跳楼逃生 ④藏在衣柜里或桌子底下等待救援
(4)消防队员赶到现场,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能灭火的原因是 。
【专题三: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例3】南海油气资源丰富,石油加工可得到石油液化气,假设某石油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为C4H10,写出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小明家欲将石油液气灶改为天然气(主要成分CH4)灶具,他应将空气管口 (填“增大”或“减小”);CH4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南海海底埋藏着丰富的“可燃冰”,“可燃冰”主要为甲烷的水合物,是未来重要的能源,甲烷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强化训练】
1.如图表示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 含有氢、硫等元素
B. 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
C. 家用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
D. 煤、石油、天然气和氢气都是化石燃料
2.下图是碳资源的转化与循环利用示意图。下列做法与该图体现的理念不符的是( )
A.将秸秆加工转化为酒精燃料
B.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生产尿素
C.过度开采煤、石油作为燃料
D.将石油精炼,制备合成材料
【达标测练】
1.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才能事业有成;燃烧木柴需要架空,才能燃烧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A. 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 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2.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如下图所示。下图所示的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的是( )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3.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水沸腾,水分子质量和体积增大
B.P处水蒸气的作用是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
C. 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
D. 火柴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
4.车用乙醇汽油的使用,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
A. A
B. B
C. C
D. D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②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③燃料作为重要的能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
④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燃烧都会发生爆炸
⑤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A. ①③
B. ②③
C. ④⑤
D. ②⑤
6.“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要减少能量消耗,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做法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A. 大量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B. 汽车使用乙醇等清洁燃料
C. 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D. 广泛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
7.掌握一些安全知识和紧急灭火措施,能减少或避免火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
B. 沼气池清理作业前进行灯火试验
C. 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 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开灯进行检查
8.下列关于火灾、灭火和逃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
B. 着火时,只能用水灭火
C. 高楼发生火灾可以跳楼逃生
D.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
9.用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盛有质量分数约为70%的酒精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如图所示)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
A. 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 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C. 手帕上的水和酒精的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D. 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
10.氢氧化铝作为阻燃剂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大量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 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C. 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
D. 反应能够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
11.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消防队员常用高压水枪灭火,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12.化学在交通“节能减排”中发挥重要作用。
(1)液化天然气(LNG)是我市正在推广的公交车燃料,它具有燃烧效率高、污染小的优点。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汽车尾气中NO与C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CO2和一种无污染的单质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氢化镁(MgH2)固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可为氢动力汽车提供能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我市倡导自行车“低碳出行”.采用碳纤维材料的自行车轻便、机械强度大,这应用了碳纤维的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自行车采用铝合金材料,金属铝具有较强抗腐蚀性的原因: 。
备战2021中考化学重点知识强化训练——专题七:燃料及其利用参考答案
【专题一:燃烧的条件】
【例1】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五氧化二磷能污染空气,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在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课堂上,老师用甲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红磷 ,水中的白磷 ,铜片上的白磷 。(均填“燃烧”或“不燃烧”)
(2)小明同学设计了乙、丙两个对比实验,完成了探究过程。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入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入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的事实是 (填序号);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填序号)。
(3) 结合老师与小明设计的实验,小强设计了实验装置丁。与老师设计的实验相比,小明与小强的实验都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 。
【答案】不燃烧 不燃烧 燃烧 ②④ ③④ 能防止污染空气
【强化训练】
1.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是(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D
2.木星是一颗气态行星,大气中氢气含量高达90%。科幻片《流浪地球》中为了防止地球被木星吸引而导致解体,小伙伴们利用点燃木星上的气体混合物后发生爆炸产生的冲击力,反推地球脱离木星引力。下列关于“木星爆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B.被木星吸引的地球大气层中的氧气为燃烧提供了可燃物
C.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
D.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水
【答案】.B【解析】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A正确;氧气不是可燃物,故B错误;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热,故C正确;氢气燃烧生成水,故D正确。
【专题二:灭火原理】
【例2】.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发生燃爆后体系的温度升高,氧气耗尽蜡烛熄灭
B.蜡烛熄灭是因为蜡烛的着火点改变了
C.在有限的作业空间,要谨防可燃性粉尘发生燃爆
D.实验时的容器可用废旧矿泉水瓶,但不能用玻璃瓶
【答案】B【解析】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一般不会降低,故B错误。
【强化训练】
1.用电设备发生火灾时,可用装有液态四氯化碳的“灭火弹”扑灭灭火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据此推测四氯化碳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 能导电 B. 不易燃烧 C. 不易汽化 D. 密度比空气小
【答案】B
【解析】解:A、根据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用电设备火焰上灭火可知,说明四氯化碳不能导电,故错误;
B、四氯化碳能够用于灭火,说明不支持燃烧,不燃烧,故正确;
C、灭火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说明四氯化碳容易汽化,故错误;
D、灭火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说明四氯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错误;
故选:B。
2.冬日里的一天,某学校五楼学生寝室中一名同学违规使用电褥子,因短路引发棉被着火。就此事件请你回答:
(1)从物质燃烧条件上看,棉被是 。
(2)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大声呼救,导致火势迅速扩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3)同寝室的同学在睡梦中惊醒,此时他们自救逃生的措施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②低下身子沿墙壁跑出火灾区
③立即跳楼逃生 ④藏在衣柜里或桌子底下等待救援
(4)消防队员赶到现场,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能灭火的原因是 。
【答案】可燃物 空气进入房间,氧气浓度增大,使燃烧更剧烈 ①② 水蒸发吸热,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专题三: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例3】南海油气资源丰富,石油加工可得到石油液化气,假设某石油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为C4H10,写出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小明家欲将石油液气灶改为天然气(主要成分CH4)灶具,他应将空气管口 (填“增大”或“减小”);CH4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南海海底埋藏着丰富的“可燃冰”,“可燃冰”主要为甲烷的水合物,是未来重要的能源,甲烷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 减小 有机物
【强化训练】
1.如图表示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 含有氢、硫等元素
B. 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
C. 家用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
D. 煤、石油、天然气和氢气都是化石燃料
【答案】D
【解析】解:A、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 含有氢、硫等元素,故A正确;
B、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故B正确;
C、家用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故C正确;
D、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氢气不属于化石燃料,故D错误.
故选D.
2.下图是碳资源的转化与循环利用示意图。下列做法与该图体现的理念不符的是( )
A.将秸秆加工转化为酒精燃料
B.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生产尿素
C.过度开采煤、石油作为燃料
D.将石油精炼,制备合成材料
【答案】C【解析】A项,将秸秆加工转化为酒精燃料,既解决了环境问题,又解决了能源问题,不符合题意;B项,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生产尿素,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有效缓解温室效应,不符合题意;C项,过度开采煤、石油作为燃料,既浪费资源与能源,又造成环境污染,符合题意;D项,将石油精炼,制备合成材料,可加强对资源的综合利用,不符合题意。
【达标测练】
1.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才能事业有成;燃烧木柴需要架空,才能燃烧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A. 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 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D
【解析】燃烧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火要虚”是使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增大,燃烧变得更剧烈。
2.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如下图所示。下图所示的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的是( )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A.②中白磷没有燃烧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④中白磷燃烧因为温度达到了着火点,②④对比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B.②中白磷没有燃烧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③中白磷虽然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没有燃烧,所以②③不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 C.①中白磷不燃烧有两个原因: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也没有与氧气接触,③③中白磷也没燃烧,①③不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 D.①中白磷不燃烧有两个原因: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也没有与氧气接触,①④对比不能充分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
故选择A。
3.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水沸腾,水分子质量和体积增大
B.P处水蒸气的作用是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
C. 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
D. 火柴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A
【解析】A.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物质的体积就变大,遇冷时缩小,物质的体积就变小。所以,水的沸腾现象是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在这一变化中,分子的体积、质量、分子本身都没有变化,故错误;
B.水蒸气从铜管中冒出时温度较高能够使火柴达到着火点,故正确;
C.在铜管口水蒸气多,而氧气少,所以移离蒸气是为了有充足的氧气,从而燃烧,故正确;
D.火柴中含有碳、氢元素,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故正确。
4.车用乙醇汽油的使用,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乙醇具有可燃性,并且是液体。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②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③燃料作为重要的能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
④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燃烧都会发生爆炸
⑤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A. ①③
B. ②③
C. ④⑤
D. ②⑤
【答案】A
【解析】②人类利用的能量不一定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的利用等,④可燃物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燃烧都会发生爆炸,如氢气爆炸是有爆炸极限的,
⑤化学反应过程中不只发生放热现象,也会发生吸热现象。
6.“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要减少能量消耗,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做法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A. 大量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B. 汽车使用乙醇等清洁燃料
C. 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D. 广泛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
【答案】C
【解析】根据“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要减少能量消耗,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A选项大量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是低碳生活;B选项汽车使用乙醇等清洁燃料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低碳生活;C选项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与低碳生活无关;D选项广泛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低碳生活,故答案选择C。
7.掌握一些安全知识和紧急灭火措施,能减少或避免火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
B. 沼气池清理作业前进行灯火试验
C. 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 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开灯进行检查
【答案】A
【解析】A.为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故正确;
B.沼气是可燃性气体,掏空沼气池前进行灯火试验可能会引起爆炸.故错误;
C.室内起火时马上打开门窗通风会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所以室内着火不要着急打开门窗,故错误;
D.液化气具有可燃性,一旦泄漏,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不能开灯。故错误。
8.下列关于火灾、灭火和逃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
B. 着火时,只能用水灭火
C. 高楼发生火灾可以跳楼逃生
D.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
【答案】D
【解析】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A错;着火时,可以有多种方法灭火,要根据具体情况,用水灭火只是一种灭火的方法,所以B是错误的;高楼发生火灾跳楼可能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所以不合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避免浓烟吸入口鼻,D是合理的,正确。
9.用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盛有质量分数约为70%的酒精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如图所示)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
A. 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 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C. 手帕上的水和酒精的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D. 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
【答案】C
【解析】棉布手帕浸泡在70%的酒精溶液中,手帕也带了一定量的水,当燃烧时手帕完好无损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不是魔术,这是科学道理,A错;酒精燃烧产生的火焰温度可达几百度,火焰的温度高于棉布的着火点,B错;C是正确的;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能改变.所以D也是错误的。
10.氢氧化铝作为阻燃剂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大量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 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C. 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
D. 反应能够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
【答案】A
【解析】着火点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不能随着时间、地点、外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11.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消防队员常用高压水枪灭火,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答案】CH4+ 2O2CO2+ 2H2O 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产物不污染环境(或燃烧热值高等)
【解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甲烷燃烧的实质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热量,化学方程式这:CH4+ 2O2CO2+ 2H2O,高压水枪灭火,是把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氢气燃烧的产物只有水,最大的优点就是不污染环境。
12.化学在交通“节能减排”中发挥重要作用。
(1)液化天然气(LNG)是我市正在推广的公交车燃料,它具有燃烧效率高、污染小的优点。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汽车尾气中NO与C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CO2和一种无污染的单质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氢化镁(MgH2)固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可为氢动力汽车提供能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我市倡导自行车“低碳出行”.采用碳纤维材料的自行车轻便、机械强度大,这应用了碳纤维的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自行车采用铝合金材料,金属铝具有较强抗腐蚀性的原因: 。
【答案】(1)CH4+2O2CO2+2H2O
(2)2NO+2CO2CO2+N2
(3)MgH2+2H2O═Mg(OH)2+2H2↑
(4)物理;表面容易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
【解析】(1)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据此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O与C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CO2和N2,据此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氢化镁固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据此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4)碳纤维材料的自行车轻便、机械强度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这应用了碳纤维的物理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