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学设计二等奖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579318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学设计二等奖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579318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八年级上册16* 昆明的雨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16* 昆明的雨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交流点拨,总结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昆明被称作春城,这里四季如春、繁花似锦,每年的5-9月份,是昆明的雨季,绵绵细雨下下停停,停停下下,明亮、丰满,让人舒服,使人动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昆明的雨季。
PPT: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找出文中叙写的雨季中的景、事、物、人,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重点)
2.通过品读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质朴平淡、生动风趣、诗意雅致的语言风格。(重点)
3.通过了解作者经历,体会其深厚的情思,理解其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难点)
(二)整体感知 初感情味:
通读课文思考:昆明的雨,有哪些特点?除了写“雨”,作者还写了哪些景、物、人、事?这些和昆明的“雨”有什么关系?
【交流点拨】示例:丰满、饱和、旺盛、柔软…··…
【交流点拨】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馆喝酒的事。
【交流点拨】各种各样的菌子在蒙蒙细雨中潜滋暗长,那是盛开在人们舌尖的美味;杨梅在雨的滋润下,又黑又红,甜到人们的心坎里;在雨季的氛围中,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的声音是那样的柔和;缅桂花、木香花在雨的滋润下,沉甸甸的饱满,让人们的心也不自觉的柔软……所有的一切都和雨有关····
【提升】: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我们可以说:雨之精神写不出,以景、物、人、事而写之。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形散神聚”,围绕“昆明的雨”,作者回忆了许多和昆明相关的事。
PPT: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汪曾棋
过渡:本文正是一篇充满美感和诗意的作品,其中有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氛围的美。接下来,让我们品读语言,
(二)读语言 体恰情味:
1.从昆明雨季的菌子、昆明雨季的果子···任选你喜欢的段落,用圈点勾画做批注的方式去研读课文,尝试分析汪曾祺的散文的语言特点。
1.自读自学,圈点勾画作批注(指导)
2.小组交流,互通有无
3.班级展示
【总结提升】
(一)昆明雨季的菌子:
PPT:
()这种东西也能吃?!
(哇)这东西这么好吃?!
①通过比喻写出干巴菌外形的难看,这与后文入口后味道的鲜美形成强烈的对比反差,写出作者对干巴菌美味的惊叹与喜爱。
②一个“?”、“!”语言简洁,读来亲切口语化,凸显出作者的惊叹与喜爱。
③要是在这两句话前各添一个感叹词表达作者的情感,你会加什么?
(咦)这种东西也能吃?!(哇/啊)
3
春暖燕来: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这东西这么好吃?!
④同桌对读,再次揣摩。
(指导诵读体会其语言质朴亲切的特点)
(板书质朴)
(二)昆明雨季的果子:
①用对比和比喻的修辞体现了火炭梅大而甜的特点,既生动形象又亲切质
朴。
(板书生动)
②情景式诵读。师示范:推荐美食干巴菌——生尝试推荐“火炭梅”(交流准备-展示)
③火炭梅让你难忘,我难忘的还有那个卖杨梅的小姑娘,一—“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学生读——师指导——学生展示)小姑娘娇娇的吆喝把人的心都要融化了,昆明的雨季能少了这句极富生活气息极具美感的吆喝吗?不能!
2.拓展汪曾祺其他散文名句,进一步品析汪曾祺的语言特点。
(1)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禅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管得着吗。”
——《人间草木》
(2)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
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端午的鸭蛋》
(3)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冬天》(回扣课文“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板书有诗意)
(学生自由读、展示读、师指导读)
【提升】按照中国人对君子的定位,君子应该像莲花一样“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应该像梅花一样“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栀子花香的太浓郁,香的太咄咄逼人,为文人雅士所不取,于是汪曾棋要为栀子花正名,我请同学来读,(两生读)正是有了万千草木肆意绽放,才有了这异彩纷呈的人间啊,栀子花何错?栀子花何辜?我就是栀子花,我要为栀子花正名!(师范读),同学们,这是汪曾祺语言!
看汪曾祺怎么描写他故乡江苏高邮的咸鸭蛋——请同学来展示(生读)
“滋”的一声,咸鸭蛋里的红油就冒出来,这个咸鸭蛋得是多香多诱人呀!!拟声词用的真好!他仅仅是在怀念故乡的鸭蛋吗?他是在怀念他深以为傲的故乡啊!看,这是我家乡的,你们没有呦!我看有同学口水都流下来了。同学们,这是汪曾祺的语言!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大雪纷
飞、寒风料峭,你和最亲的人最爱的人围坐在一起,连昏黄的灯光都是温馨的,连空气都是香甜芬芳的,我们齐读,(齐读),这是诗一样的语言呀!我们要读出诗的韵味
(再次齐读)同学们,这是汪曾祺的语言!
过渡:品读了静谧恬淡的昆明的雨季,又读了汪曾祺不同散文中的名句,你觉得汪老的语言具有怎样的风格?
PPT:
语言特点1.平淡质朴2.生动风趣3.诗意雅致
(四)知人论世 感悟情怀
诗言志,文传情,都需要依托语言,通过品读这些文字,我们就特别好奇,作者到底要言什么情?请看PPI
补充汪曾祺简介以及在昆明的经历:
PPT:汪曾祺,江苏高邮人,现当代作家、散文家。1937年,日本人占领了江南。1939年,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后又在一所中学当教师直到七年后年离开昆明。据作者回忆,当时战机随时轰炸,仓皇逃命是常事,吃了上顿没下顿也是常事,尽管如此,汪曾棋昆明在遇见了影响他一生的恩师沈从文、挚友朱德熙,后来还在那里结识了伴侣施松卿,昆明给了他许多美好的回忆,他也用文字记下了昆明生活的点点滴滴,更记下了他对昆明往事的怀念之情。
(过渡):同学们,汪曾祺是个长情的人,对于昆明,他有着很深的情感,他的青春岁月,他的美好年华,都和昆明联系在一起,我们也就不能理解他对昆明深深的眷恋和怀念了。文章中有两处出现了同一句话且都是独立成段,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昆明的思念,让我们来读读这句话——我想念昆明的雨。
请同学们回到文本,跳读相关段落或者句子,除了表达对昆明的怀念,你还读出了作者的哪些情怀?(学生跳读课文,思考并展示)
(板书一爱家爱国爱生活 大爱 至美)【预设】
①有淳朴的人情。送花的房东,挚友德熙,人和人之间简单淳朴美好的关系。
②有乡愁有家国情怀。作者在昆明求学,家乡高邮已沦陷,雨,引起作者对故乡的无限愁思。作者后定居北京,写这篇文章时已逾花甲之年,对出生地高邮,对奉献了青春的昆明,怎能没有无限乡愁?
③对太平生活的向往之情。40年代的中国不太平。在雨天,作者和同学在小酒店,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是多么悠然又闲适的生活。“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就这样希望时间停留。
④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雨中的鸡,雨中的木香花,寻常人家,都是寻常生活,在作者眼里笔下变得如此诗意,正是一颗热爱生活之心的体现。
【总结提升】作者背井离乡在战乱中来到南迁的西南联大,当时的生活穷困潦倒到了极点,但他笔下的昆明雨季是如此饱满,如此明亮,没有一丝悲戚!同学们,明亮的是什么?明亮的不只是昆明的雨季、昆明的生活,是作者的青春,是作者的生命中那些即使苦难依然美好的岁月,更是作者在困厄中拥有的恬淡美好的心灵,以及诗意的情怀
(五)同学们,一场雨,把我们带到了昆明,文中两次写道:“我想念昆明的雨”,表达了作者对昆明无限眷恋之情。我们也尝试一下,以“我想念昆明的雨,就是想念——”说一句富有诗意的话。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我想念昆明的雨,就是想念——
浓绿的仙人掌
鲜美的牛肝菌
黑红的火炭梅
带着露珠的缅桂花
被雨打湿的木香树
我想念昆明的雨,就是想念——
卖杨梅的姑娘
送花的房东
一起小酌的朋友
我想念昆明的雨,就是想念——
淳朴的人情
平淡的生活
过往的岁且
诗意的人生
PPT:
人,是美的,是诗意的。你很辛苦,很累了,那么坐下来歇一会儿,喝一杯不凉不烫的清茶。不纠结、少俗虑,随遇而安,以一颗初心,安静地慢煮生活。
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机心,少俗虑,兴致盎然地生活。
——汪曾
(六)推荐阅读:
《翠湖心影》《故乡的食物》《我的家乡》《胡同文化》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感知情味,品读语言,体悟情味,知人论世,感悟情怀,总结提升,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昆明的雨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整体感知,说“平常”,细读文本,品“平淡”,由文及人,悟“有味”,自主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