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综合与测试精品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综合与测试精品练习题,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小蒋同学参加中考体育测试,结果最可能达到的是( )
A.实心球成绩为40mB.立定跳远成绩为10m
C.跳绳1s跳100次D.1000m跑步用时4min
【答案】D
【解析】A.中学生掷实心球的成绩在10m左右,不可能达到40m,A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立定跳远的成绩在2m左右,不可能达到10m,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1min跳绳可达180次,1s跳3s左右,C不符合题意;
D.中学生1000m跑的成绩一般在3min40s左右,速度慢的需要4min,D符合题意.
2.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
B.甲、乙两车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C.甲、乙两车都以10 m/s的速度匀速运动
D.甲、乙两车经过5 s通过的路程都是10 m
【答案】D
【解析】A.由图可知,甲车的速度
乙车的速度v乙=2m/s,所以甲车速度等于乙车速度,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甲车是由静止开始运动,乙车开始计时时的速度为2m/s,不是从静止开始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甲的路程逐渐的变大,所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m/s;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乙的速度不变,所以乙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m/s;所以,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经过5s通过的路程
s=vt=2m/s×5s=10m,
故D符合题意.
3.水中游动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1s可跑40m;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1min能飞5km.比较它们速度的大小( )
A.猎豹速度最大B.旗鱼速度最大C.褐海燕速度最大D.三者速度一样大
【答案】C
【解析】旗鱼的速度v1=108km/h=108×13.6m/s=30m/s;
猎豹的速度v2=s2t2=40m1s=40m/s;
褐海燕的速度v3=s3t3=5000m60s≈83.3m/s;
比较可知,褐海燕速度最大。
故选:C。
4.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
A.A与BB.A与CC.C与DD.B与C
【答案】D
【解析】如果是s﹣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因速度不变,s与t成正比,所以图象是过点O的射线,如图C;
如果是v﹣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因速度不变,所以图象是平行于横轴的射线,如图B.
故选D.
5.一列以速度 v 匀速行驶的列车内有一水平桌面,桌面上的 A 处有一小球.若车厢内的旅客突然发现(俯视图)小球沿如图 所示的虚线 A 点运动到 B 点,则由此可以判断列车的运行情况是( )
A.减速行驶,向南转弯 B.减速行驶,向北转弯
C.加速行驶,向南转弯 D.加速行驶,向北转弯
【答案】A
【解析】火车以速度v匀速行驶,球突然向前运动,说明火车正在减速,球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速度,故相对火车前进;球同时相对火车向北运动,说明火车向南加速(向南转弯),球由于惯性在南北方向要保持原来的分速度(为零),故相对与火车向北运动;火车同时参与两个分运动,故A符合题意.
6.图中小球相对于水平桌面静止。小红通过观察,作出如下判断,正确的是( )
A.窗外另一列车相对她不动,则她坐的车一定是对地静止的
B.窗外另一列车相对她向东行驶,则她坐的车一定对地向西行驶
C.小球突然“自动”向东滚动,则她坐的车一定向西启动
D.小球突然“自动”滚动,则她坐的车运动状态一定发生了改变
【答案】D
【解析】A.窗外另一列车相对她不动,可能两车运动状态相同,A错误;
B.窗外另一列车相对她向东行驶,则她坐的车可能对地向西行驶,另一辆车静止不动;或他的车静止不动,而另一辆车向东运动;
C.小球突然“自动”向东滚动,则她坐的车可能向西启动,也可能向东减速,C错误;
D.小球突然“自动”滚动,则她坐的车运动状态一定发生了变化,D正确。
故选D。
7.龟和兔在路程为s0的一段平直赛道上进行赛跑竞技比赛,它们赛跑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龟和兔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龟比兔先到达比赛的终点
C.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兔总是比龟跑得快
D.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兔比龟的平均速度大
【答案】D
【解析】如图为时间---路程的图像,龟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兔子在0—t2和t3—t4时间段内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比乌龟快,在t2—t3时间段内通过的路程为0,处于静止状态.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兔子所用时间比乌龟少,所以兔比龟的平均速度大,故选D.
8.我国研制的“亿航”自动驾驶载人飞行器具有垂直起降、定速巡航、空中悬停等功能.在一次试飞中,试飞员感觉地面“迎”他而来,这时飞机的运动状态是( )
A.垂直起飞B.垂直降落C.定速巡航D.空中悬停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知道,在一次试飞中,飞员感觉地面扑面而来,是感觉地面在向上运动,这是以运动飞机为参照物,并且飞机在垂直降落时感觉,故只有B正确.
9.关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s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大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时间t越大
C.物体运动的速度v和路程s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
D.物体运动的速度v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答案】D
【解析】A、仅知道速度大小,不知道时间大小,无法比较路程大小,故A错;
B、仅知道速度大小,不知道路程大小,无法比较时间大小,故B错;
CD、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速度的大小由v=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故C错误、D正确.
10.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 )
A.甲在乙前面0.6米处B.甲在乙前面1.2米处
C.乙在甲前面0.6米处D.乙在甲前面1.2米处
【答案】A
【解析】由图可得甲的速度为乙的速度为,经过6秒甲运动距离为,乙运动距离,所以甲在乙前面0.6米处,A正确.
二、填空题
11.重庆高速路网全面推行区间测速以来,车辆超速行驶得到了一定遏制.如图所示,一辆小汽车进入测速路段后,乘客发现测速提示牌往后退,他是以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
测速设备测得小汽车在通过9.45 km的测速区间用时270 s,其平均速度为_____ km/h.根据该路段限速100 km/h的规定,该车驾驶员受到了相应处罚.
【答案】汽车(或自己) 126
【解析】[1]提示牌相对于汽车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以汽车为参照物,提示牌是运动的;
[2]270s=0.075h,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12.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___和________;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________
【答案】甲 丙 乙
【解析】由第一个图象可知,路程和时间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射线,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速度是一个定值,当甲运动的路程为20m时,运动的时间是5秒,运动的速度v甲==4m/s;
由第二个图象可知,乙、丙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定值,乙的速度v乙=6m/s,丙的速度v丙=4m/s;
由分析可知:甲和丙的速度是相等的;
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因为乙的速度是最大的,经过5s,乙运动的路程就是最长的,所以乙在最前面;
13.小李同学在百米赛跑时,在前8 s内加速跑完了36 m,接着保持8 m/s的速度跑完全程,则他百米赛跑的成绩是_____s,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 .
【答案】16 6.25
【解析】小李跑完(100﹣36)m=64m所用的时间:,他跑完全程所用时间为:t=t1+t2=8s+8s=16s;他全程的平均速度:.
14.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我国海警在钓鱼岛周边海域巡航的过程中,以航船为参照物,钓鱼岛是__的,若以海警为参照物,航船是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答案】运动 静止
【解析】我国海警在钓鱼岛周边海域巡航的过程中,以航船为参照物,钓鱼岛与航船的位置发生改变,钓鱼岛是运动的;若以海警为参照物,航船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航船是静止的.
15.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其中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如图乙所示的停表示数为________min________s。
【答案】【答题空21-1】1cm 【答题空21-2】31.0 【答题空21-3】3 【答题空21-4】37.5
【解析】[1]由图可知,相邻刻度间为10.0cm,有10个格,每格1cm,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2]测量的起始刻度不是零刻度,而是40.0cm的刻线,物体的末端对着的刻度线为71.0cm,所以物体的长度即为两刻度值差
[3][4]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3min和4min之间,偏过中线;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37.5s,因此停表读数为3min37.5s。
16.如图所示,一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连续拍摄4次“频摩擦闪”照片,频闪的时间间隔为0.02s.从频闪照片可判断,该木块做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2位置的距离是_____cm.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速度为_____m/s.
【答案】匀速 1.80 0.9
【解析】由图示可知,木块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所以说是匀速直线运动;
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2位置的距离是:3.80cm-2.00cm=1.80cm:
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速度为v=s/t=0.0540m/0.06s=0.9m/s.
17.我国古书《套买曜》上记载有:“人在舟中闭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其中“舟行”是以_____为参照物,“人不觉”是以_____为参照物.
【答案】河岸 船
【解析】[1]船在行走,相对于河岸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舟行”是以河岸为参照物的,
[2]人坐在船上,人相对船的位置没有发生相对变化,所以“人不觉”是以船为参照物的.
三、简答题
18.在春秋战国时代,楚国有个人一次乘船出门,途中不小心把宝剑掉进江里去了.一般人在这种情况下总会让船停下来去打捞.可是,这个楚国人与众不同.他并没有 让船夫停船,只是在船帮上宝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个记号,船开到目的地后,他才从刻有记号的地方跳下江去打捞宝剑.这个故事就叫“刻舟求剑”.
请你回答:宝剑是从刻有记号的船帮掉下去的吗?这个人没有捞到宝剑而闹出了笑话,说说这个笑活里包含着的物理道理.
【答案】故事中的记号作为参照物,人和记号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以记号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掉到江里的箭和记号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以记号为参照物,箭是运动的.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得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故事中的记号作为参照物,人和记号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以记号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掉到江里的箭和记号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以记号为参照物,剑是运动的.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得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故宝剑是从刻有记号的船帮掉下玄的;包含着的物理道理是:机械运动具有相对性.
19.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令他吃惊的是,当他抓到这个小东西时,发现它竟是一颗子弹.请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答案】子弹在飞行员脸旁,飞行员能够顺手抓住,说明子弹和飞行员之间保持相对静止,即二者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满足这种情况的条件是子弹和飞机运动的方向相同,并且二者的速度也一样.
【解析】当他抓到这个小东西时,发现它竟是一颗子弹,是因为子弹相对于地面高速运动,而飞行员相对于地面也在高速运动,当两者的飞行速度和方向都相同时,两者相对是静止的,所以飞行员能够顺手抓住子弹.
四、实验题
20.在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l)图中AB段的路程SAB=____Cm,如果测得时问tAB=1. 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似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_____.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40 24 偏小 不正确 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
【解析】(1)小车运动距离sAB=80.0cm-40.0cm=40.0cm,tAB=1.6s,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
(2)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知,平均速度会偏小;
(3)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因此小明的方案不正确.
21.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
(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___________.
(2)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________.(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答案】变速 相同的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距离越来越大 C
【解析】(1)相机拍照间隔的时间是相同的,由图可知:在相等的间隔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距离逐渐变大,小球的运动速度逐渐变大,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2)由照片中小球的运动轨迹可知,小球运动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大,图C符合题意;
五、计算题
22.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2km.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答案】(1)4000m;(2)10m/s
【解析】(1)根据速度公式得;
(2)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2000m的时间,t2=s2/v2=2000m/20m/s=100s
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
答:(1)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为4000m;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10m/s.
23.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答案】(1);(2)600m
【解析】(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
(2)火车过桥时,由得:
24.一列长为600m的火车以30m/s的速度匀速驶过一长直隧道,小雨坐在车内座位上测得自己通过隧道的时间为60s,求:
(1)隧道的长度;
(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所需要的时间.
【答案】(1).(2).
【解析】(1)火车的速度v=30m/s,隧道的长度
.
(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所经过的路程
,
火车完全通过隧道所需要的时间
。
答:(1)隧道的长度是1800m;
(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所需要的时间是80s。
第一章达标检测卷B卷
(100分,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同学们估测教室里讲台桌的高度,结果正确的是( )
A.80 m B.80 dm C.80 cm D.80 mm
2.小妍家新买了型号为20 cm的台州产“苏泊尔”压力锅(俗称高压锅)。妈妈说,家用压力锅有18 cm、20 cm和22 cm等型号。“型号20 cm”指( )
A.锅身的直径是20 cm B.锅身的周长是20 cm
C.锅身的横截面积是20 cm D.锅的容积是20 cm
3.小明同学骑自行车沿新华大街自西向东运动,看到两面的高楼不断向西运动。能正确说明高楼向西运动,是以下面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
A.小明同学的自行车 B.对面驶来的公共汽车
C.新华大街 D.天上飞过的小鸟
(第4题图)
4.你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甲、乙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甲车车厢向乙车车厢观望,如图所示,突然你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乙车的车尾你才发现,实际上甲车还停在站台上,而旁边的乙车却向相反的方向开走了。你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前进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站台 B.甲车
C.乙车 D.自己
5.“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以下列哪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天宫一号”是静止的( )
A.西昌卫星中心的发射塔架 B.“神舟十号”飞船
C.海面上行驶的远洋观测船 D.在“天宫一号”内穿行的航天员
6.短跑运动员5 s跑了50 m,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 m/s,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 km/h,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
A.汽车、羚羊、运动员 B.羚羊、汽车、运动员
C.运动员、汽车、羚羊 D.运动员、羚羊、汽车
7.若采用发光二极管,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灯丝的白炽灯大约快0.5 s,故有助于后车驾驶员提前作出反应,假设后车以50 km/h的车速匀速前进,则在0.5 s的时间内,后车前行的距离大约为( )
A.3 m B.7 m C.12 m D.25 m
8.在研究水滴下落规律的实验中,打开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下落,并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 s拍摄了同一水滴下落时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水滴下落0.3 s内的平均速度是( )
A.150 m/s B.15 m/s C.1.5 m/s D.0.15 m/s
(第8题图) (第9题图)
9.2015年田径世锦赛在北京举行,如图是男子100米决赛冠军博尔特冲线瞬间的照片,照片右上角显示的时间为其成绩,根据这些信息( )
A.可知博尔特跑得最快 B.可排出各选手的最终名次
C.不能求出博尔特全程的平均速度 D.可知博尔特跑完全程用的时间最长
(第10题图)
10.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分析可知( )
A.v甲=0.6 m/s,v乙=0.4 m/s B.经过6 s两小车一定相距6.0 m
C.经过6 s两小车一定相距4.8 m D.经过6 s两小车可能相距2.4 m
(第11题图)
11.如图所示,是一个小球在相同时间间隔里运动情景的物理模型图,对这个小球的运动情景描述正确的是( )
A.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下 B.小球沿斜面上下运动
C.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D.小球从碗边释放滚下
12.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了120 km的路程,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60 km/h,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40 km/h。则汽车行驶这120 km( )
A.所用时间为2.4 h B.所用时间为2.6 h C.平均速度为48 km/h D.平均速度为50 km/h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3.图A中,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图B中,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14.如图所示机械停表的计数是________,合计________s。
15.如图所示的是两种比较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快慢的方法:甲图中让两者运动相同的________,图中________运动的路程长,所以摩托车运动________(填“快”或“慢”)。乙图中让两者运动相同的________,图中__________完成运动所需的时间长,所以自行车运动________(填“快”或“慢”)。
(第15题图)
16.2015年,我国无人驾驶汽车红旗HQ3将再次进行长途测试。之前的测试中,该车的平均车速约90 km/h,合________ m/s;自动行驶过程中,路边树木相对该车是________的。
(第17题图)
17.如图所示,一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连续拍摄4次“频闪”照片,频闪的时间间隔为0.02 s。从频闪照片可判断,该木块做__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2位置的距离是__________ cm。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速度为__________ m/s。
三、实验与探究题(18、19、21题各8分,20题6分,共30分)
18.沿长廊AB方向铺有30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甲。
(第18题图)
(1)小明用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尺测量其中一块地砖长度,如图乙所示,则每块地砖的长度是________m。
(2)小明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A端走到B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图丙所示,他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s。
(3)根据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v=________,算出小明的步行速度为________m/s。
19.某班同学进行“测量纸锥从某一高度下落到地面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你认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
(2)你选用的主要实验器材是:手表、________。
(3)小明所在的兴趣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 s曝光一次,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 cm,则在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________m/s。
(第19题图) (第20题图)
20.小明看到医生在给病人输液时,手指轻弹输液管,有气泡向上运动,但他发现气泡在不同位置上升的快慢是不同的,气泡上升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为了探究气泡运动速度与倾斜角的关系,小明使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测出玻璃管在不同倾斜角下气泡运动的速度,情况如下表:
液体:自来水 液柱长度:30 cm 气泡长度:4.1 mm
根据上述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θ角为0度时,气泡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cm/s;
(2)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乙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画出速度随倾斜角θ变化的图象;
(3)随θ角的减小气泡运动速度是先变______后变________(填“大”或“小”);在θ角为________度时气泡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21.下表是卡车沿直线平稳行驶和电车、机车启动过程中各个不同时刻的速度(从启动一段时间后开始计时),请你比较和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卡车做________________运动。
(2)电车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定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车的速度v与时间t的定量关系是v=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分析电车和机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发现它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相同的。
四、综合应用题(22题8分,23题11分,共19分)
22.汽车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所需要的时间叫反应时间。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过程中,若驾驶员发现前方70 m处有障碍物,采取制动后,汽车行驶60 m刚好停在障碍物前,已知该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5 s,则:
(1)制动前汽车行驶速度为多少米/秒?
(2)请你对安全驾车提一条合理建议。
23.轨道交通具有便捷、运量大、污染低、安全性高等优点,有利于减缓城市交通拥挤、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等。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1号线已建设完成,其部分信息如下表所示:
(1)建造单位长度的1号线地铁,地下比地上的成本要________(填“高”或“低”)。
(2)目前宁波市城区公交车的平均行驶速度约25 km/h,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增加,这一数值可能将更低。1号线一期(线路接近直线)建成前后,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从高桥西到东外环至少可节省多少小时?
(3)1号线全线建成后,预计全程的平均速度可达多少千米/时?
第一章达标检测卷
一、1.C 2.A 3.A 4.C
5.B 点拨:“天宫一号”和“神舟十号”对接后,两者同速同向飞行,相对静止。
6.C 点拨:运动员的速度v1=s1/t1=50 m/5 s=10 m/s,汽车的速度v2=54 km/h=eq \f(54,3.6) m/s=15 m/s。
7.B 点拨:50km/h=eq \f(50,3.6) m/s≈13.89 m/s,汽车前进距离s=vt=13.89 m/s×0.5 s≈7 m。
8.C 点拨:0.3 s内水滴下落的距离是45 cm,则水滴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s/t=0.45 m/0.3 s=1.5 m/s。
9.A
10.D 点拨:A.由图可知,当t=6 s时,甲通过的路程为s甲=3.6 m,乙车通过的路程为s乙=1.2 m,则v甲=eq \f(s甲,t)=eq \f(3.6 m,6 s)=0.6 m/s,v乙=eq \f(s乙,t)=eq \f(1.2 m,6 s)=0.2 m/s,故A错误;由图象可看出:经过6 s,甲车的路程是3.6 m,乙车的路程是1.2 m,若两车运动方向相同,则两车相距3.6 m-1.2 m=2.4 m,若两车运动方向相反,则两车相距3.6 m+1.2 m=4.8 m,故B、C错误,D正确。
11.B
12.C 点拨:汽车行驶120 km所用的时间是t=eq \f(s前半,v前半)+eq \f(s后半,v后半)=eq \f(\f(1,2)×120 km,60 km/h)+eq \f(\f(1,2)×120 km,40 km/h )=2.5 h,
整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eq \f(s,t)=eq \f(120 km,2.5 h)=48 km/h。
二、 cm;22.5
14.3 min 10 s;190 点拨:对停表读数时,先看小表盘,再看大表盘。
15.时间;摩托车;快;路程;自行车;慢
16.25;运动
17.匀速;1.80;0.9 点拨:由于木块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故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示可知,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2位置的距离是3.80 cm-2.00 cm=1.80 cm;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4位置时,频闪3次,故所用的时间t=0.02 s×3=0.06 s;由图可知,木块运动的距离s=7.40 cm-2.00 cm=5.40 cm=0.054 m,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速度v=s/t=0.054 m/0.06 s=0.9 m/s。
三、18.(1)0.600 0 (2)20 (3)eq \f(s,t);0.9
点拨:长度测量读数时,记录结果要记录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9.(1)路程;时间 (2)刻度尺 (3)先变大后不变;0.16
点拨:(1)由v=eq \f(s,t)可知,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路程和时间;(2)测量路程需要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测量时间的工具为手表;(3)纸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先变大,后不变,所以纸锥的运动速度先变大后不变;纸锥的速度:v=eq \f(s,t)=eq \f(0.064 m,2×0.2 s)=0.16 m/s。
20.解:(1)1.2 (2)如图所示。 (3)大;小;45
点拨:(1)v=eq \f(s,t)=eq \f(30 cm,25 s)=1.2 cm/s。(3)根据图象解答。
(第20题图)
21.(1)匀速直线 (2)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
(3)5+0.5t(m/s) (4)在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
点拨:(1)由表格可知,卡车的速度在几个时刻是不变的,卡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2)电车速度依次为5 m/s、7.5 m/s、10 m/s、12.5 m/s、15 m/s,即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3)由表格可知,电车每隔5 s速度增加2.5 m/s,即每秒增加0.5 m/s,故从0时刻开始每过时间t速度增加0.5t(m/s),则有v=5+0.5t(m/s);(4)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电车和机车每隔5 s速度都增加了2.5 m/s,即它们在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是相同的。
四、22.解:(1)从发现障碍物到开始制动的过程中,汽车行驶的路程s=70 m-60 m=10 m,故制动前汽车行驶速度为v=s/t=10 m/0.5 s=20 m/s。 (2)请勿超速行驶。(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23.解:(1)高 (2)公交车从高桥西到东外环的时间t1=s1/v1=eq \f(21.3 km,25 km/h)=0.852 h,
地铁从高桥西到东外环的时间t2=s1/v2=eq \f(21.3 km,33 km/h)≈0.645 h,
可节省的时间t=t1-t2=0.852 h-0.645 h=0.207 h。
(3)地铁由东外环到北仑所用的时间t3=s2/v3=eq \f(23.3 km,42 km/h)≈0.555 h,
全程的平均速度v=s总/t总=(21.3 km+23.3 km)/(0.645 h+0.555 h)≈37.2 km/h。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 分
得 分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度
85
75
65
55
45
35
25
15
5
0
运动时间t/s
32.3
20.0
15.3
12.5
11.6
11.8
12.5
14.5
19.5
25
平均速度v/(cm·s-1)
0.93
1.50
1.96
2.40
2.59
2.54
2.40
2.07
1.54
t/s
v/(m·s-1)
对象
0
5
10
15
20
卡车
20
20
20
20
20
电车
5
7.5
10
12.5
15
机车
12
14.5
17
19.5
22
1号线
起止点
车站(座)
线路长度(km)
投资(亿元)
速度
(km/h)
建设期(年)
总长
地下
地上
一期
高桥西——东外环
19
21.3
14.4
6.9
99.8
33
2009~2014
二期
东外环——北仑
17
23.3
0
23.3
45.0
42
2012~201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达标检测试卷 (解析版+原卷版)期末复习试卷,文件包含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达标检测试卷原卷版doc、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达标检测试卷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