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教学设计(表格式) 教案 30 次下载
- 17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教学设计(表格式) 教案 30 次下载
- 19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教学设计(表格式) 教案 30 次下载
- 20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教学设计(表格式) 教案 30 次下载
- 21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教学设计(表格式) 教案 29 次下载
高中历史第21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表格教案
展开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教学设计
板 书 设 计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冷战的背景
冷战与两极格局
两极格局的形成
冷战的发展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多极力量的成长
20世纪70年代后的美苏关系
两极格局的瓦解 瓦解标志
影响
科目
历史
课题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时
1课时
教学
目标
与
核心
素养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及其发展;
2、认识20世纪50年代中期世界多极力量的成长。
3、掌握两极格局瓦解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的学习,了解美苏冷战的发展及这一时期世界格局的总体发展趋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1.两极格局的形成、发展与瓦解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教学难点:1.两极格局
2.世界多极化
课前
准备
教具:多媒体、黑板、粉笔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师】PPT展示美苏分区占领德国和柏林示意图。
【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和柏林市被美国、苏联、英国和法国分区占领,以后美英法的占领区合并为西占区。
【师】1948年6月,柏林西占区单独实行币制改革,引发苏联不满。苏联封锁了西柏林与外界的水、陆交通,切断了对西柏林的电、煤、食品等供应。美国通过空中走廊向西柏林的居民提供生活必需品。这是美苏在冷战中的第一次严重对峙,即第一次柏林危机。德国的分裂已不可避免。上图为美苏英法分区占领德国和柏林示意图。
新课讲授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1、冷战
【师】冷战的概念及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1)背景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
②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急剧膨胀,在全球进行扩张,将社会主义的苏联视为其建立世界霸权的最大障碍。
③为确保东欧国家对苏友好,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东欧的影响,与美国发生了尖锐矛盾。
④美国在反对“共产主义扩张”的旗号下,对苏联实行遏制政策,率先对苏联发动了冷战。苏联予以反击。
2、两极格局
(1)表现
美国
苏联
政治
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两个对立的营垒。是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 。
为应对美国的挑战,同年9 月,苏联和波兰等东欧国家成立 ,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帝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两个相互敌对与斗争的阵营。
经济
美国实施 ,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
苏联则与东欧各国成立 ,形成了以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
军事
1949 年4 月,美国和英法等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 。1955 年5 月,北约接纳联邦德国为成员。
随即成立包括东德和其他东欧国家在内的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地缘政治
第一次 直接导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相继成立,德国分裂。
【师】请同学们填写上面的表格。之后进行讲述。
(2)形成:到20 世纪50 年代中期,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终于形成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师】请同学们评价一下两极格局。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冷战的发展
表现
①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也有激烈的冷战对抗。
②在美、苏开展对话的同时,出现了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
(2)评价:这两次危机虽然没有达到局部热战的程度,但它们所带来的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风险是空前严重的。
2、多极力量的成长
(1)表现
①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
②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 的追求;
③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④第三世界的兴起和发展。
【师】第三世界兴起和发展的表现是?
(2)作用:国际关系的这些变化,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了有力冲击。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
1、20世界70年代后的美苏关系:
(1)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再次加强对苏联的遏制,同时大搞军备竞赛,提出并着手实施“战略防御计划”,企图拖垮苏联。
(2)1985年以后,美苏关系走向缓和。
①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建立了多层次对话机制;
②1987 年美苏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1991年两国签订《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裁军取得重要进展;
③苏联实行战略收缩:从阿富汗撤军,宣布不再干涉东欧事务,同意德国统一;
④苏联与中国关系正常化。
2、标志: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师】苏联解体的影响是?
学生阅读课本并回答:
概念:所谓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根本原因:美国全球扩张战略和苏联保障国家安全战略之间发生激烈碰撞,成为冷战发生的根本原因。
学生根据课本回答:两极格局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和它的盟国。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集团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
学生回答:
(1)万隆会议:1955 年,29 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下举行了万隆会议,由此诞生了体现和平共处原则的“万隆精神”。
(2)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
学生思考并在课本中寻找答案:作为一个超级大国,苏联以自行坍塌的方式消失,导致两极格局崩溃,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也随之结束。两极格局中出现的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探讨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的相关史实,同时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师】这就是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我们来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这一部分两极格局和世界多极化的趋势要求同学们重点记忆,这也是今天学习的难点,希望大家认真理解并掌握。有不懂的课下咨询老师。
作业
布置
把同步练习做完,并记忆书中勾画的知识点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设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表格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表格教案,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共1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天有二日,山雨欲来,天崩地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