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20-2021学年广东省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展开
2020-2021学年广东省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 下列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海水晒盐 B. 粮食酿酒 C. 风力发电 D. 空气液化
2. 下列图标,属于“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
A. B. C. D.
3. 下列化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
A. 2K--2个钾元素 B. Al3+--1个铝离子
C. O3--3个氧原子 D. 2N--2个氮分子
4. 下列对生活常见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扩散得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B. 公园里柳絮纷飞--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 瘪的乒乓球放到热水中会鼓起来--分子间存在间隙
D. 糖甜盐咸−不同的分子具有不同的性质
5. 下列空气中各成分与其用途不对应的是( )
A. 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B. 氧气难溶于水--用于急救病人
C. 干冰容易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
D. 氮气不活泼--用于食品防腐
6. 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液氧、蒸馏水 B. 稀有气体、硬水
C. 氮气、大理石 D. 高锰酸钾、冰水混合物
7. 学习化学以后,我们对水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天然水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后就得到了纯水
B. 用煮沸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 用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D. 自来水厂净水可用氯气消毒
8.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滴加液体
C. 熄灭酒精灯
D. 检查装置气密性
9. 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氧气能支持燃烧,可做燃料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二铁
C.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10. 2019年中国水周的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下列有关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B. 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C. 电解水实验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 农业上大水漫灌农作物
11. 我国科学家最新研制出一种新型石墨烯−铝电池,手机使用这种电池,充电时间短,待机时间长。碳、铝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 碳在地壳中含量最高
C. 铝的原子序数为13 D. 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g
12. 如图为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碘属于非金属元素 B. 碘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53
C. 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 D. 碘属于第7周期元素
13. 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A. 生成物中有2种单质
B.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
C. 该反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14.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探究MnO2的催化作用
验证石蜡中含氧元素
验证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验证石墨具有导电性
实验设计
A. A B. B C. C D. D
15. 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电解水一段时间
B. 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
C. 加热氯酸钾制氧气
D. 实验室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
16. 2019年北京世园会甘肃展区展现了陇原大地浓厚的人文气息和多样化的自然环境。展区内:
(1)临夏紫斑牡丹以及牡丹酿制的美酒沁人心脾,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原因______,牡丹酿制美酒的过程属于______(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2)用岷县产的中药材黄芪切片堆叠而成的架构作品呈现了一种自然和谐之美。黄芪中含有胆碱(化学式为C5H15NO2),胆碱由______种元素组成。
(3)彩绘的敦煌壁画蕴含着甘肃辉煌的历史文化。敦煌壁画以雌黄(三硫化二砷)等为颜料。已知砷元素的元素符号为As,三硫化二砷的化学式为______。
17.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②表示的是______(填“分子”或“原子”)。
(2)如图2是氧、硫、氯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是______,其离子符号是______。
②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③一种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7,该氯原子的中子数______。
(3)氧和硫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______不同。
(4)下列微观示意图中,能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能表示化合物的是______。
18. 如图1为电解水的装置简图。
(1)通电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试管a和试管b中所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试管b中的气体为______。
(2)这个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组成,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是______。
(3)爱护水资源人人有责,下列做法错误的是______(填序号)。
A.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B.农田灌溉,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或滴灌
C.禁止向河水倒入垃圾
D.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4)小张同学制作的简易净水器如图2所示。
①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
②长期饮用硬水易得结石病,生活中采用______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19. 在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常用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如图所示的四种:
请回答问题:
(1)工业上常采用途径丁来制取氧气,这种方法是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以绿色化学的理念,你认为甲、乙、丙三种制取氧气的途径中,______ (填“甲”、“乙”或“丙”)途径更能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2)下列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些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写出 a、b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_.
②实验室采用途径甲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编号),试管口要放______,目的是______,用E装置收集氧气,当______时开始收集,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③采用途径乙制取氧气,如需随时控制生成气体的量并节约药品,发生装置最好选用______(填编号),如用D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④F装置中充满水时,也可以作为氧气的收集装置,则氧气应从______(填“c”或“d”) 端通入.
20. 小雨阅读课外资料得知:氯酸钾的分解可用二氧化锰、氧化铜等物质作催化剂。于是,他对影响氯酸钾分解的因素及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产生了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影响氯酸钾分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呢?
【设计实验】小雨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几组实验。
序号
KClO3的质量
其他物质的质量
温度
氧气的体积
反应所需时间
①
10.0 g
330℃
100 mL
t1
②
10.0 g
CuO 1.5 g
330℃
100 mL
t2
③
10.0 g
MnO2 1.5 g
330℃
100 mL
t3
④
10.0 g
MnO2 ______ g
380℃
100 mL
t4
(1)若t1>t2,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若要确定氧化铜是此反应的催化剂,还需探究反应前后,氧化铜的______和______不变。
(2)写出实验④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3)实验④中MnO2的质量为______g,若t3>t4,则化学反应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是______。
(4)氯酸钾的分解速率可能还与______因素有关。
21. 如图中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在常温下,C、D是气体,A、B是液体,E、F是固体;组成A、B的元素种类相同,物质F为红色金属,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A______。
(2)写出B的一种用途:______。
(3)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A→B: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4)若E为暗红色固体,在C中燃烧的现象: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22. 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多,氮气在高温、高能量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如图是以空气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氮肥(NH4NO3)的工业流程图。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流程中“其它气体”中含有的两种物质______。
(2)用符号表示:NH4NO3中含有的离子符号______(写一个即可)。
(3)写出流程中发生的一个化合反应______(填序号)。
(4)步骤②的生成物氨气(NH3)由分子构成,该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_。
(5)步骤③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
(6)根据图2说明:硝酸铵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填字母)。
A.易溶于水
B.有挥发性
C.受热易分解
(7)根据硝酸铵的化学式计算: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8)根据如图2计算:该化肥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至少是______(结果保留至0.1%)。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海水晒盐是水分蒸发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粮食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风力发电是轮子转动发电,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空气液化只是将其的状态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答案】B
【解析】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节能标志,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节水标志,故选项正确。
C、图中所示标志是回收标志,故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当禁止吸烟,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各标志表示的意义回答本题。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记常见标志的意义。
3.【答案】B
【解析】解:A.当元素符号前面有数字时,只表示微观意义,2K表示2个钾原子,故A错误;
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Al3+表示1个铝离子,故B正确;
C.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3个氧原子可表示为:3O,故C错误;
D.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2N表示2个氧原子,故D错误。
故选:B。
A.根据当元素符号前面有数字时,只表示微观意义进行分析;
B.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进行分析;
D.根据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4.【答案】B
【解析】解:A、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扩散得快,是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B、公园里柳絮纷飞,是宏观物质的运动,不能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故选项解释错误。
C、瘪的乒乓球放到热水中会鼓起来,是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隙,在受热是分子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D、糖甜盐咸,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决定了物质的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析】解:A、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以用稀有气体来作保护气,故正确;
B、氧气可以供给呼吸,用于急救病人,故错误;
C、干冰易升华,吸收大量的热,可以用于人工降雨,故正确;
D、氮气的性质稳定,可以作食品保护气,故正确;
故选:B。
物质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其性质,将物质的性质、用途联系起来分析,找出有因果关系。
本题主要考查了几种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掌握物质的性质以及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6.【答案】C
【解析】解:A、液氧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
B、稀有气体中含有氦气、氖气等物质,是混合物,硬水中含有水和溶于水的钙镁化合物,是混合物;
C、氮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混合液一些杂质,是混合物;
D、高锰酸钾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冰水混合物中含有一种物质水,是纯净物。
故选:C。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种类可以判断物质属于纯净物,还是属于混合物。
7.【答案】A
【解析】解:
A、自来水厂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投药消毒,该过程中主要除去了不溶性杂质和一些可溶性杂质,但处理后的水中还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不是纯水,故错误;
B、生活中降低水硬度的常用方法是煮沸,故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正确;
D、自来水厂净水可用氯气消毒,故正确;
故选:A。
A、根据自来水厂常用净化方法分析解答;
B、根据生活中降低水硬度的常用方法是煮沸解答;
C、依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自来水厂净水可用氯气消毒解答。
掌握净化水的方法、原理及硬水和软水的转化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题。
8.【答案】D
【解析】解:A.在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故A错误;
B.在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也不能碰到试管壁,要悬空滴加,故B错误;
C.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故C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仪器,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倾倒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
B.根据往试管内滴加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
了解一些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了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了解气体验满的方法;了解固体药品取用的注意事项。
9.【答案】C
【解析】解: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做助燃剂,氧气不具有助燃性,不可作燃料,故A说法不正确;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四氧化三铁。不是三氧化二铁,故B说法不正确;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故C说法正确;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白雾,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C。
A、根据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分析;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分析;
C、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分析;
D、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本题所考查的知识属于课本中的基础知识,了解氧气的性质、常见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生成物等即可分析解答。
10.【答案】A
【解析】解:A、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B、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大水漫灌农作物会浪费大量的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论,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大水漫灌农作物会浪费大量的水,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结论、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过滤的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C
【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则碳原子和铝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6、13,碳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最外层上有4个电子;铝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最外层上有3个电子,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选项说法错误。
B、地壳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3,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3,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2.【答案】D
【解析】解:A.由碘元素的汉字名称偏旁“石”字可知,其属于非金属元素,故正确;
B.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碘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3,质子数为53,故正确;
C.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碘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6.9,没有单位g,故正确;
D.由碘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碘原子的核外有5层电子,位于第5周期,故错误;
故选:D。
A、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
B、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C
【解析】解:A.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反应后的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均为单质,故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故正确;
C.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D.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故正确。
故选:C。
根据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写出化学式及反应的方程式,据此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确定物质的分子构成,能够正确写出物质的化学式,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答案】B
【解析】解:A、过程中右边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左边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说明二氧化锰能够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过程中冷碟子底部产生黑色固体,说明产生了碳,不能说明石蜡中含有氧元素,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过程中氢气上升,说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过程中灯泡发光,说明石墨具有导电性,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石蜡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
氢气密度比空气小;
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答案】C
【解析】解:
A、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B、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锰元素的质量不变,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C、加热氯酸钾制氧气,剩余固体的质量不会减小到零,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D、实验室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当双氧水完全分解时不再生成氧气,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故选:C。
该题为图象题,这样的题型往往每个选项考查不同的知识点,在解题时对每个选项认真分析,找准考查的知识点,结合对应的知识迁移解答。
16.【答案】(1)分子在不断运动;化学;
(2)4;
(3)As2S3。
【解析】解:(1)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所以在远处就可闻到美酒的香味;牡丹酿美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故填:分子在不断运动;化学;
(2)由化学式(C5H15NO2)可知,胆碱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故填:4;
(3)由化合物的命名方法与化学式的写法可知,三硫化二砷的化学式为As2S3;故填:As2S3。
(1)根据分子的性质以及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
(2)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
(3)根据化合物的命名方法以及化学式的写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7.【答案】分子 8 Cl− 得到 20 质子数 C B
【解析】解:(1)分析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图可知,①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②原子构成分子,水分子构成水,所以图中②表示的是分子,故填:分子;
(2)①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是第一层排2个电子,第二层排8个电子,最外层排7个电子,容易得一个电子形成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即形成氯离子,则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是8,离子符号为Cl−,故填:8;Cl−;
②分析硫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容易得到电子,故填:得到;
③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为37,则该氯原子的中子数37−17=20,故填:20;
(3)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氧和硫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质子数不同,故填:质子数;
(4)分析微观示意图可知,A、D都是由一种微粒构成,且微粒中含有同种原子,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B是由一种微粒构成,每一个微粒是由两种不同原子构成,则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C是由两种微粒构成,属于混合物,则能表示混合物的是C,能表示化合物的是B,故填:C;B。
(1)依据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图分析;
(2)①依据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分析;
②依据硫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
③依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分析;
(3)依据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分析;
(4)依据微观示意图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常物质的构成和物质的分类,主要是利用微粒结构示意图及微观示意图来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
18.【答案】2:1 氧气 氢元素和氧元素 H2O→通电H2+O2 A 吸附 煮沸
【解析】解:(1)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通电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试管a和试管b中所收集到的气体分别是氢气和氧气,体积比约为2:1。试管b中的气体为氧气。
(2)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是:H2O→通电H2+O2。
(3)A.工业废水直接排放,会污染水体,做法错误;
B.农田灌溉,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或滴灌,能节约用水,做法正确;
C.禁止向河水倒入垃圾,能防止水体污染,做法正确;
D.合理使用化肥、农药,能防止水体污染,做法正确;
(4)①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净水的作用是吸附。
②长期饮用硬水易得结石病,生活中采用煮沸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故答案为:(1)2:1;氧气。
(2)氢元素和氧元素;H2O→通电H2+O2。
(3)A。
(4)①吸附;
②煮沸。
(1)根据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分析回答;
(2)根据电解水的结论和反应分析回答;
(3)根据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分析判断;
(4)①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回答。
②根据生活中降低水硬度的方法分析回答。
本题主要考查了的电解、防治水体污染和水的净化的知识,较为简单,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19.【答案】(1)物理;乙;
(2)①试管;锥形瓶;
②A;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导管口连续均匀放出气泡; 高锰酸钾→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分解反应;
③B;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收集满了;
④d.
【解析】解:(1)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根据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而分离出氧气,所以是物理变化;甲、乙、丙三种制取氧气的途径中,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或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浪费能源,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装置操作简单、安全,不需加热,生成物是水和氧气,无污染,更能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2)①a是试管,b是锥形瓶;
②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选用固体加热型的发生装置A;加热高锰酸钾时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为了收集纯净的氧气,要等气泡连续且均匀冒出时才开始收集;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三种物质的分解反应;
③用注射器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因此随时控制生成气体的量并节约药品,应该选择B装置;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收集满了;
④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因此应该从短管进入,利用气压把水压出,收集到氧气,即从d管进入;
故答案为:(1)物理;乙; (2)①试管;锥形瓶; ②A; 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导管口连续均匀放出气泡; 高锰酸钾→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分解反应; ③B;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收集满了;④d.
本考点主要考查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等,同时也考查了文字表达式的书写,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0.【答案】1.5 化学性质 质量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1.5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接触面积
【解析】解:(1)若要确定氧化铜是此反应的催化剂,还需探究反应前后,氧化铜的化学性质和质量是否概念;故填:化学性质;质量;
(2)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氯酸钾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故填: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3)从图中数据看,实验④中控制MnO2的质量为1.5g,若t3>t4,则化学反应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是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故填:1.5;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4)氯酸钾的分解速率可能还与催化剂的颗粒大小(即接触面积)有关;故填:接触面积。
(1)根据催化剂的概念来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探究反应速率的方法以及控制变量的方法来分析;
(4)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来分析。
本题是对不同催化剂对催化效果的探究,明确催化剂只是改变反应的速率,对反应的生成物及生成物的量都没有影响,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并通过表格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21.【答案】H2O2 灭火 双氧水→催化剂水+氧气 分解反应 产生大量白烟 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解析】解:A、B是液体,组成A、B的元素种类相同,由图示知A能生成B,故A是双氧水,B是水,B能生成CD,且D能生成红色固体铜,所以D是氢气,C是氧气,由A可以生成C,故C是氧气的推断正确。
(1)由分析知A的化学式为:H2O2;
(2)B是水,可用于灭火等;
(3)A→B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双氧水→催化剂水+氧气,该反应的特征是“一变多”,故反应的类型为分解反应;
(4)若E为暗红色固体,则E是红磷,其在C中燃烧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4)D→F的反应是氢气与氧化铜的反应,该过程中氢气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体现了氢气的还原性;
根据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在常温下,C、D是气体,A、B是液体,E,F是固体,组成A、B的元素种类相同,物质F为红色金属,所以F是铜,A转化成的B会转化成C,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B是水,C是氧气,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2.【答案】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 NH4+(或NO3−) ② 在一定条件下氮分子和氢分子分解成氮原子和氢原子,每1个氮原子与三个氢原子构成氨气分子 AC 35% 85.7%
【解析】解:(1)空气中含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它等,分析流程图可知,“其它气体”中含有的两种物质可以是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合理即可),故填: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
(2)NH4NO3是由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则NH4NO3中含有的离子符号NH4+,NO3−,故填:NH4+(或NO3−);
(3)分析流程图中的反应可知,反应②为N2+3H2− 一定条件 2NH3,属于化合反应,故填:②;
(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则步骤②反应的实质为在一定条件下氮分子和氢分子分解成氮原子和氢原子,每1个氮原子与三个氢原子构成氨气分子,故填:一定条件下氮分子和氢分子分解成氮原子和氢原子,每1个氮原子与三个氢原子构成氨气分子;
(5)分析流程图可知,步骤③的符号表达式为NH3+O2 ,故填:NH3+O2 ;
(6)分析图2信息可知,硝酸铵保存的注意事项防潮防晒,隔绝热源,说明硝酸铵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而挥发性是液体物质具备的性质,则硝酸铵应具有的性质是AC,故填:AC;
(7)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4×280×100%=35%。故填:35%;
(8)图2中的含氮量为≥30%,硝酸铵氮元素质量分数为35%,则该化肥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至少为30%35%×100%=85.7%,故填:85.7%。
(1)依据空气的成分和流程图分析;
(2)依据NH4NO3的构成分析;
(3)依据流程图中的反应分析;
(4)依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
(5)依据流程图信息,写出步骤③的符号表达式;
(6)依据图2信息和选项分析;
(7)依据硝酸铵的化学式计算;
(8)依据图2中的含氮量和硝酸铵氮元素质量分数计算。
此题主要考查流程图的分析能力,主要是利用流程图及物质的化学式来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
2020-2021学年广东省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 下列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海水晒盐 B. 粮食酿酒 C. 风力发电 D. 空气液化
2. 下列图标,属于“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
A. B. C. D.
3. 下列化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
A. 2K--2个钾元素 B. Al3+--1个铝离子
C. O3--3个氧原子 D. 2N--2个氮分子
4. 下列对生活常见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扩散得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B. 公园里柳絮纷飞--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 瘪的乒乓球放到热水中会鼓起来--分子间存在间隙
D. 糖甜盐咸−不同的分子具有不同的性质
5. 下列空气中各成分与其用途不对应的是( )
A. 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B. 氧气难溶于水--用于急救病人
C. 干冰容易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
D. 氮气不活泼--用于食品防腐
6. 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液氧、蒸馏水 B. 稀有气体、硬水
C. 氮气、大理石 D. 高锰酸钾、冰水混合物
7. 学习化学以后,我们对水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天然水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后就得到了纯水
B. 用煮沸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 用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D. 自来水厂净水可用氯气消毒
8.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滴加液体
C. 熄灭酒精灯
D. 检查装置气密性
9. 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氧气能支持燃烧,可做燃料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二铁
C.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10. 2019年中国水周的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下列有关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B. 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C. 电解水实验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 农业上大水漫灌农作物
11. 我国科学家最新研制出一种新型石墨烯−铝电池,手机使用这种电池,充电时间短,待机时间长。碳、铝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 碳在地壳中含量最高
C. 铝的原子序数为13 D. 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g
12. 如图为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碘属于非金属元素 B. 碘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53
C. 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 D. 碘属于第7周期元素
13. 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A. 生成物中有2种单质
B.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
C. 该反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14.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探究MnO2的催化作用
验证石蜡中含氧元素
验证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验证石墨具有导电性
实验设计
A. A B. B C. C D. D
15. 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电解水一段时间
B. 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
C. 加热氯酸钾制氧气
D. 实验室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
16. 2019年北京世园会甘肃展区展现了陇原大地浓厚的人文气息和多样化的自然环境。展区内:
(1)临夏紫斑牡丹以及牡丹酿制的美酒沁人心脾,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原因______,牡丹酿制美酒的过程属于______(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2)用岷县产的中药材黄芪切片堆叠而成的架构作品呈现了一种自然和谐之美。黄芪中含有胆碱(化学式为C5H15NO2),胆碱由______种元素组成。
(3)彩绘的敦煌壁画蕴含着甘肃辉煌的历史文化。敦煌壁画以雌黄(三硫化二砷)等为颜料。已知砷元素的元素符号为As,三硫化二砷的化学式为______。
17.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②表示的是______(填“分子”或“原子”)。
(2)如图2是氧、硫、氯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是______,其离子符号是______。
②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③一种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7,该氯原子的中子数______。
(3)氧和硫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______不同。
(4)下列微观示意图中,能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能表示化合物的是______。
18. 如图1为电解水的装置简图。
(1)通电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试管a和试管b中所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试管b中的气体为______。
(2)这个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组成,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是______。
(3)爱护水资源人人有责,下列做法错误的是______(填序号)。
A.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B.农田灌溉,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或滴灌
C.禁止向河水倒入垃圾
D.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4)小张同学制作的简易净水器如图2所示。
①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
②长期饮用硬水易得结石病,生活中采用______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19. 在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常用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如图所示的四种:
请回答问题:
(1)工业上常采用途径丁来制取氧气,这种方法是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以绿色化学的理念,你认为甲、乙、丙三种制取氧气的途径中,______ (填“甲”、“乙”或“丙”)途径更能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2)下列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些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写出 a、b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_.
②实验室采用途径甲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编号),试管口要放______,目的是______,用E装置收集氧气,当______时开始收集,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③采用途径乙制取氧气,如需随时控制生成气体的量并节约药品,发生装置最好选用______(填编号),如用D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④F装置中充满水时,也可以作为氧气的收集装置,则氧气应从______(填“c”或“d”) 端通入.
20. 小雨阅读课外资料得知:氯酸钾的分解可用二氧化锰、氧化铜等物质作催化剂。于是,他对影响氯酸钾分解的因素及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产生了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影响氯酸钾分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呢?
【设计实验】小雨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几组实验。
序号
KClO3的质量
其他物质的质量
温度
氧气的体积
反应所需时间
①
10.0 g
330℃
100 mL
t1
②
10.0 g
CuO 1.5 g
330℃
100 mL
t2
③
10.0 g
MnO2 1.5 g
330℃
100 mL
t3
④
10.0 g
MnO2 ______ g
380℃
100 mL
t4
(1)若t1>t2,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若要确定氧化铜是此反应的催化剂,还需探究反应前后,氧化铜的______和______不变。
(2)写出实验④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3)实验④中MnO2的质量为______g,若t3>t4,则化学反应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是______。
(4)氯酸钾的分解速率可能还与______因素有关。
21. 如图中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在常温下,C、D是气体,A、B是液体,E、F是固体;组成A、B的元素种类相同,物质F为红色金属,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A______。
(2)写出B的一种用途:______。
(3)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A→B: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4)若E为暗红色固体,在C中燃烧的现象: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22. 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多,氮气在高温、高能量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如图是以空气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氮肥(NH4NO3)的工业流程图。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流程中“其它气体”中含有的两种物质______。
(2)用符号表示:NH4NO3中含有的离子符号______(写一个即可)。
(3)写出流程中发生的一个化合反应______(填序号)。
(4)步骤②的生成物氨气(NH3)由分子构成,该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_。
(5)步骤③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
(6)根据图2说明:硝酸铵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填字母)。
A.易溶于水
B.有挥发性
C.受热易分解
(7)根据硝酸铵的化学式计算: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8)根据如图2计算:该化肥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至少是______(结果保留至0.1%)。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海水晒盐是水分蒸发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粮食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风力发电是轮子转动发电,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空气液化只是将其的状态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答案】B
【解析】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节能标志,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节水标志,故选项正确。
C、图中所示标志是回收标志,故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当禁止吸烟,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各标志表示的意义回答本题。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记常见标志的意义。
3.【答案】B
【解析】解:A.当元素符号前面有数字时,只表示微观意义,2K表示2个钾原子,故A错误;
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Al3+表示1个铝离子,故B正确;
C.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3个氧原子可表示为:3O,故C错误;
D.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2N表示2个氧原子,故D错误。
故选:B。
A.根据当元素符号前面有数字时,只表示微观意义进行分析;
B.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进行分析;
D.根据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4.【答案】B
【解析】解:A、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扩散得快,是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B、公园里柳絮纷飞,是宏观物质的运动,不能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故选项解释错误。
C、瘪的乒乓球放到热水中会鼓起来,是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隙,在受热是分子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D、糖甜盐咸,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决定了物质的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析】解:A、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以用稀有气体来作保护气,故正确;
B、氧气可以供给呼吸,用于急救病人,故错误;
C、干冰易升华,吸收大量的热,可以用于人工降雨,故正确;
D、氮气的性质稳定,可以作食品保护气,故正确;
故选:B。
物质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其性质,将物质的性质、用途联系起来分析,找出有因果关系。
本题主要考查了几种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掌握物质的性质以及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6.【答案】C
【解析】解:A、液氧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
B、稀有气体中含有氦气、氖气等物质,是混合物,硬水中含有水和溶于水的钙镁化合物,是混合物;
C、氮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混合液一些杂质,是混合物;
D、高锰酸钾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冰水混合物中含有一种物质水,是纯净物。
故选:C。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种类可以判断物质属于纯净物,还是属于混合物。
7.【答案】A
【解析】解:
A、自来水厂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投药消毒,该过程中主要除去了不溶性杂质和一些可溶性杂质,但处理后的水中还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不是纯水,故错误;
B、生活中降低水硬度的常用方法是煮沸,故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正确;
D、自来水厂净水可用氯气消毒,故正确;
故选:A。
A、根据自来水厂常用净化方法分析解答;
B、根据生活中降低水硬度的常用方法是煮沸解答;
C、依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自来水厂净水可用氯气消毒解答。
掌握净化水的方法、原理及硬水和软水的转化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题。
8.【答案】D
【解析】解:A.在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故A错误;
B.在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也不能碰到试管壁,要悬空滴加,故B错误;
C.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故C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仪器,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倾倒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
B.根据往试管内滴加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
了解一些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了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了解气体验满的方法;了解固体药品取用的注意事项。
9.【答案】C
【解析】解: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做助燃剂,氧气不具有助燃性,不可作燃料,故A说法不正确;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四氧化三铁。不是三氧化二铁,故B说法不正确;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故C说法正确;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白雾,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C。
A、根据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分析;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分析;
C、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分析;
D、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本题所考查的知识属于课本中的基础知识,了解氧气的性质、常见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生成物等即可分析解答。
10.【答案】A
【解析】解:A、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B、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大水漫灌农作物会浪费大量的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论,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大水漫灌农作物会浪费大量的水,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结论、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过滤的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C
【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则碳原子和铝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6、13,碳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最外层上有4个电子;铝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最外层上有3个电子,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选项说法错误。
B、地壳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3,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3,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2.【答案】D
【解析】解:A.由碘元素的汉字名称偏旁“石”字可知,其属于非金属元素,故正确;
B.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碘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3,质子数为53,故正确;
C.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碘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6.9,没有单位g,故正确;
D.由碘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碘原子的核外有5层电子,位于第5周期,故错误;
故选:D。
A、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
B、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C
【解析】解:A.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反应后的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均为单质,故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故正确;
C.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D.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故正确。
故选:C。
根据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写出化学式及反应的方程式,据此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确定物质的分子构成,能够正确写出物质的化学式,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答案】B
【解析】解:A、过程中右边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左边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说明二氧化锰能够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过程中冷碟子底部产生黑色固体,说明产生了碳,不能说明石蜡中含有氧元素,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过程中氢气上升,说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过程中灯泡发光,说明石墨具有导电性,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石蜡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
氢气密度比空气小;
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答案】C
【解析】解:
A、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B、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锰元素的质量不变,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C、加热氯酸钾制氧气,剩余固体的质量不会减小到零,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D、实验室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当双氧水完全分解时不再生成氧气,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故选:C。
该题为图象题,这样的题型往往每个选项考查不同的知识点,在解题时对每个选项认真分析,找准考查的知识点,结合对应的知识迁移解答。
16.【答案】(1)分子在不断运动;化学;
(2)4;
(3)As2S3。
【解析】解:(1)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所以在远处就可闻到美酒的香味;牡丹酿美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故填:分子在不断运动;化学;
(2)由化学式(C5H15NO2)可知,胆碱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故填:4;
(3)由化合物的命名方法与化学式的写法可知,三硫化二砷的化学式为As2S3;故填:As2S3。
(1)根据分子的性质以及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
(2)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
(3)根据化合物的命名方法以及化学式的写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7.【答案】分子 8 Cl− 得到 20 质子数 C B
【解析】解:(1)分析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图可知,①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②原子构成分子,水分子构成水,所以图中②表示的是分子,故填:分子;
(2)①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是第一层排2个电子,第二层排8个电子,最外层排7个电子,容易得一个电子形成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即形成氯离子,则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是8,离子符号为Cl−,故填:8;Cl−;
②分析硫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容易得到电子,故填:得到;
③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为37,则该氯原子的中子数37−17=20,故填:20;
(3)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氧和硫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质子数不同,故填:质子数;
(4)分析微观示意图可知,A、D都是由一种微粒构成,且微粒中含有同种原子,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B是由一种微粒构成,每一个微粒是由两种不同原子构成,则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C是由两种微粒构成,属于混合物,则能表示混合物的是C,能表示化合物的是B,故填:C;B。
(1)依据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图分析;
(2)①依据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分析;
②依据硫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
③依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分析;
(3)依据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分析;
(4)依据微观示意图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常物质的构成和物质的分类,主要是利用微粒结构示意图及微观示意图来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
18.【答案】2:1 氧气 氢元素和氧元素 H2O→通电H2+O2 A 吸附 煮沸
【解析】解:(1)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通电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试管a和试管b中所收集到的气体分别是氢气和氧气,体积比约为2:1。试管b中的气体为氧气。
(2)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是:H2O→通电H2+O2。
(3)A.工业废水直接排放,会污染水体,做法错误;
B.农田灌溉,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或滴灌,能节约用水,做法正确;
C.禁止向河水倒入垃圾,能防止水体污染,做法正确;
D.合理使用化肥、农药,能防止水体污染,做法正确;
(4)①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净水的作用是吸附。
②长期饮用硬水易得结石病,生活中采用煮沸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故答案为:(1)2:1;氧气。
(2)氢元素和氧元素;H2O→通电H2+O2。
(3)A。
(4)①吸附;
②煮沸。
(1)根据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分析回答;
(2)根据电解水的结论和反应分析回答;
(3)根据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分析判断;
(4)①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回答。
②根据生活中降低水硬度的方法分析回答。
本题主要考查了的电解、防治水体污染和水的净化的知识,较为简单,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19.【答案】(1)物理;乙;
(2)①试管;锥形瓶;
②A;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导管口连续均匀放出气泡; 高锰酸钾→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分解反应;
③B;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收集满了;
④d.
【解析】解:(1)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根据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而分离出氧气,所以是物理变化;甲、乙、丙三种制取氧气的途径中,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或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浪费能源,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装置操作简单、安全,不需加热,生成物是水和氧气,无污染,更能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2)①a是试管,b是锥形瓶;
②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选用固体加热型的发生装置A;加热高锰酸钾时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为了收集纯净的氧气,要等气泡连续且均匀冒出时才开始收集;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三种物质的分解反应;
③用注射器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因此随时控制生成气体的量并节约药品,应该选择B装置;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收集满了;
④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因此应该从短管进入,利用气压把水压出,收集到氧气,即从d管进入;
故答案为:(1)物理;乙; (2)①试管;锥形瓶; ②A; 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导管口连续均匀放出气泡; 高锰酸钾→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分解反应; ③B;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收集满了;④d.
本考点主要考查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等,同时也考查了文字表达式的书写,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0.【答案】1.5 化学性质 质量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1.5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接触面积
【解析】解:(1)若要确定氧化铜是此反应的催化剂,还需探究反应前后,氧化铜的化学性质和质量是否概念;故填:化学性质;质量;
(2)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氯酸钾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故填: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3)从图中数据看,实验④中控制MnO2的质量为1.5g,若t3>t4,则化学反应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是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故填:1.5;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4)氯酸钾的分解速率可能还与催化剂的颗粒大小(即接触面积)有关;故填:接触面积。
(1)根据催化剂的概念来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探究反应速率的方法以及控制变量的方法来分析;
(4)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来分析。
本题是对不同催化剂对催化效果的探究,明确催化剂只是改变反应的速率,对反应的生成物及生成物的量都没有影响,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并通过表格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21.【答案】H2O2 灭火 双氧水→催化剂水+氧气 分解反应 产生大量白烟 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解析】解:A、B是液体,组成A、B的元素种类相同,由图示知A能生成B,故A是双氧水,B是水,B能生成CD,且D能生成红色固体铜,所以D是氢气,C是氧气,由A可以生成C,故C是氧气的推断正确。
(1)由分析知A的化学式为:H2O2;
(2)B是水,可用于灭火等;
(3)A→B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双氧水→催化剂水+氧气,该反应的特征是“一变多”,故反应的类型为分解反应;
(4)若E为暗红色固体,则E是红磷,其在C中燃烧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4)D→F的反应是氢气与氧化铜的反应,该过程中氢气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体现了氢气的还原性;
根据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在常温下,C、D是气体,A、B是液体,E,F是固体,组成A、B的元素种类相同,物质F为红色金属,所以F是铜,A转化成的B会转化成C,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B是水,C是氧气,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2.【答案】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 NH4+(或NO3−) ② 在一定条件下氮分子和氢分子分解成氮原子和氢原子,每1个氮原子与三个氢原子构成氨气分子 AC 35% 85.7%
【解析】解:(1)空气中含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它等,分析流程图可知,“其它气体”中含有的两种物质可以是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合理即可),故填: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
(2)NH4NO3是由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则NH4NO3中含有的离子符号NH4+,NO3−,故填:NH4+(或NO3−);
(3)分析流程图中的反应可知,反应②为N2+3H2− 一定条件 2NH3,属于化合反应,故填:②;
(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则步骤②反应的实质为在一定条件下氮分子和氢分子分解成氮原子和氢原子,每1个氮原子与三个氢原子构成氨气分子,故填:一定条件下氮分子和氢分子分解成氮原子和氢原子,每1个氮原子与三个氢原子构成氨气分子;
(5)分析流程图可知,步骤③的符号表达式为NH3+O2 ,故填:NH3+O2 ;
(6)分析图2信息可知,硝酸铵保存的注意事项防潮防晒,隔绝热源,说明硝酸铵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而挥发性是液体物质具备的性质,则硝酸铵应具有的性质是AC,故填:AC;
(7)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4×280×100%=35%。故填:35%;
(8)图2中的含氮量为≥30%,硝酸铵氮元素质量分数为35%,则该化肥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至少为30%35%×100%=85.7%,故填:85.7%。
(1)依据空气的成分和流程图分析;
(2)依据NH4NO3的构成分析;
(3)依据流程图中的反应分析;
(4)依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
(5)依据流程图信息,写出步骤③的符号表达式;
(6)依据图2信息和选项分析;
(7)依据硝酸铵的化学式计算;
(8)依据图2中的含氮量和硝酸铵氮元素质量分数计算。
此题主要考查流程图的分析能力,主要是利用流程图及物质的化学式来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