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后测评
展开(答案见后)
一、选择题
1.阅读小明同学绘制的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局部),其中空白处应该是( )
A.夏朝B.商朝
C.战国 D.东汉
2.中国几千年历史凝结有许多成语故事,其中不少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成为传统文化的瑰宝。“围魏救赵”的故事发生在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汉
3.战国时期,社会风雷激荡,战火连天,出现了七个主要的诸侯国,其中位于最南端的是( )
A.秦国B.魏国
C.齐国D.楚国
4.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这些信息反应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
5.某班举行一场辩论会,辩题是:战国争雄的利弊。认为“利大于弊”的主要理由是( )
A.后期战争具有统一性质
B.战争造就了军事家
C.战争破坏性很强
D.战争促使兵器、兵种改进
6.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
A.铁制工具和牛耕的推广B.个体小农的出现
C.百家争鸣的影响 D.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7.《史记》:“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宗室(国君家族)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列入家族名册)。”材料反映的是( )
A.管仲改革B.商鞅变法
C.文景之治D.北魏孝文帝改革
8.据《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这一措施在当时所起的最主要作用是( )
A.沉重打击了旧贵族势力
B.激化了社会矛盾
C.加强了人民的法制观念
D.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9.据《史记》载,商鞅治秦,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商鞅此举( )
A.促进了军事力量的强大
B.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
C.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
D.加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
10.陕西西安栎阳城遗址是“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经考古认定是商鞅变法的发生地。该遗址位于战国时期的( )
A.齐国B.秦国
C.赵国D.楚国
11.商鞅变法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下列措施中对战斗力提升帮助最大的是( )
A.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战
C.推行县制
D.重农抑商
12.战国时期的各国改革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为显著。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获得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B.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C.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D.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愿望
13.(2018·泰安)“工匠精神”指手艺工人对产品精雕细琢、追求极致的理念。战国时期既演绎川西平原富庶的历史画卷,又体现“工匠精神”的著名工程是( )
A.大运河 B.长城
C.都江堰 D.赵州桥
14.如右图所示,都江堰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
①宝瓶口 ②鱼嘴 ③玉垒山 ④飞沙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作家余秋雨曾经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下列历史人物中,主导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
A.大禹 B.李冰
C.商鞅 D.李春
二、综合题
16.战国时期,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大兼并的残酷现实导致了诸侯国之间弱肉强食的残酷竞争格局……在战国七雄的竞争中,秦国一开始并没有表现出胜人一筹的实力,直到商鞅变法后……秦国最终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基础和实力。
材料二: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廖力本业(努力搞好农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极大地调动了民众务农和作战的积极性。
——刘玉峰《商鞅变法农战政策和抑商政策之得失》
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哀怨望者”
材料四:“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富强。”
——李斯《谏逐客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战国时期,“大兼并”是通过战争实现的。请说出这一时期战争的特点以及三次著名的战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变法“调动了民众务农的积极性”,这是基于变法中哪一措施的实施?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的经济主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请你分析“宗室贵戚多哀怨望者”的原因。
(4)结合所学指出这次改革对秦国起到了什么作用?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他带领人们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材料二:他和儿子一起,带领人民在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
材料三:(如图)
材料四: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两位水利专家分别指的谁?
(2)材料二、三反映的是哪一项水利工程?有哪些主要组成部分?有何功能?
(3)根据材料四,想一想,都江堰的建成与周边农业发展有什么关系?
(4)我们可以学习两位水利专家的哪些精神?
参考答案:
1-15 CCDAA ABDCB BCCDB
16.(1)特点: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2)措施: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主张:重视农业生产。
(3)变法废除了贵族的世袭特权。
(4)作用: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17.(1)材料一指的是大禹,材料二指的是李冰。
(2)①都江堰; ②鱼嘴(分水堤)、宝瓶口、飞沙堰;③功能:防洪、灌溉、水运。
(3)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
(4)克己奉公的精神;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民服务的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综合训练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精品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精品复习练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时训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参考答案 富国强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