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化学新教材人教必修第一册章末综合测评2
展开章末综合测评(二)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物质与H2O反应,H2O作为氧化剂的是( )
A.Na2O B.Na2O2
C.Cl2D.Na
[答案] D
2.下列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先变红后又褪色的是( )
A.HClB.NH3
C.SO2D.Cl2
D [HCl、SO2通入石蕊试液中,只变红,不褪色;NH3通入石蕊试液,变蓝;Cl2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3.下列单位表示的是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的是( )
A.g/L B.ml/L
C.ml D.g/ml
[答案] B
4.下列有关金属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
B.将钠投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水溶液变为红色
C.将一小块钠放在CuSO4溶液中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Na+Cu2+===2Na++Cu
D.将4.6 g Na投入95.4 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8.0%
D [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而不是氧化钠,A项错误;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B项错误;金属钠放入CuSO4溶液中,钠会先与H2O反应,生成的NaOH再与CuSO4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而不是单质铜,C项错误;钠是活泼金属,能与水发生反应:2Na+2H2O===2NaOH+H2↑,所以反应后生成的溶质为NaOH,设4.6 g 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
2Na+2H2O===2NaOH+H2↑
46 80 2
4.6 g x y
则eq \f(46,4.6 g)=eq \f(80,x)=eq \f(2,y),解得x=8.0 g,y=0.2 g。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eq \f(8.0 g,4.6 g+95.4 g-0.2 g)×100%≈8.02%,该值大于8.0%,D项正确。]
5.对于反应:TiCl4+4Na===4NaCl+Ti,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既属于置换反应,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该反应可以用来冶炼金属
C.该反应的条件是四氯化钛为熔融状态或在水溶液中
D.该反应说明钠的金属活动性比钛强
C [钠能从四氯化钛中将钛置换出来,说明钠的金属活泼性比钛强;钠在水溶液中会先与水反应。]
6.下列图示与内容不相吻合的是( )
A.闻氯气的气味
B.用排水法收集氯气
C.盛装液氯的容器
D.证明氯气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
B [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l2,并且进气方向也不正确,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也可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若用B项装置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Cl2,应短管进气,长管出溶液。]
7.下列试剂的保存不正确的是( )
A.漂白粉必须密封保存
B.84消毒液必须密封保存于细口瓶
C.少量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D.新制氯水用无色的广口瓶保存
[答案] D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Cl-和Cl2的性质相同 ②ClO-具有氧化性 ③Cl-比Cl多一个电子 ④盐酸兼有酸性、氧化性、还原性 ⑤Cl-具有酸性 ⑥Cl2的氧化性比MnO2的强 ⑦Cl2只有氧化性而没有还原性
A.①②⑤⑥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②③④⑥
C [①Cl-为阴离子,Cl2为分子,不同的粒子,性质不同,故①错误;②ClO-中氯元素为+1价,具有强氧化性,故②正确;③Cl得到一个电子变成Cl-,故Cl-比Cl多一个电子,故③正确;④盐酸中H+有酸性、氧化性,Cl-有还原性,故④正确;⑤Cl-没有酸性,有还原性,故⑤错误;⑥MnO2和浓盐酸反应生成Cl2,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所以MnO2的氧化性比Cl2的强,故⑥错误;⑦Cl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0价),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故⑦错误。综上,正确的为②③④。]
9.如图所示,两圆圈相交的部分表示圆圈内的物质相互发生的反应。已知钠及其氧化物的物质的量均为0.1 ml,水的质量为100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2O2中阴、阳离子数目之比为1∶1
B.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Na+2H2O===Na++2OH-+H2↑
C.反应③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1 ml
D.①、②、③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①>②>③
C [Na2O2中阴离子是Oeq \\al(2-,2),所以阴、阳离子数目之比为1∶2,A项错误;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B项错误;反应③为,则0.1 ml Na2O2参与反应转移0.1 ml电子,C项正确;Na、Na2O、Na2O2和H2O反应的方程式及溶液增加的质量分别如下:2Na+2H2O===2NaOH+H2↑,溶液增加的质量=m(Na)-m(H2)=2.3 g-0.1 g=2.2 g;Na2O+H2O===2NaOH,溶液增加的质量=m(Na2O)=0.1 ml×62 g/ml=6.2 g;2Na2O2+2H2O===4NaOH+O2↑,溶液增加的质量=m(Na2O2)-m(O2)=0.1 ml×78 g/ml-0.05 ml×32 g/ml=6.2 g;③根据钠原子守恒知,0.1 ml的Na、Na2O、Na2O2分别与水充分反应后所得NaOH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1 ml、0.2 ml、0.2 ml,则0.1 ml的Na、Na2O、Na2O2分别与水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eq \f(4,100+2.2)×100%、eq \f(8,100+6.2)×100%、eq \f(8,100+6.2)×100%,所以①、②、③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②=③>①,D项错误。]
10.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正确的是( )
A.向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l-
B.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SOeq \\al(2-,4)
C.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u2+
D.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生成无色气体,说明原溶液中有COeq \\al(2-,3)
C [A项要先加入稀HNO3,排除COeq \\al(2-,3)等离子的干扰;B项要先加入盐酸,排除COeq \\al(2-,3)、SOeq \\al(2-,3)、Ag+等的干扰;C项蓝色沉淀是Cu(OH)2,则原溶液中含有Cu2+,正确;D项反应产生无色气体,则原溶液中可能含有COeq \\al(2-,3)或HCOeq \\al(-,3)等离子。]
11.下列关于Na2CO3和NaHCO3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焰色均为黄色
B.相同温度下,溶解度:Na2CO3>NaHCO3
C.可以用加热的方法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杂质
D.物质的量相同的两种固体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Na2CO3产生的二氧化碳多
D [Na元素进行焰色试验时,火焰为黄色,A项正确;相同温度下,溶解度:Na2CO3>NaHCO3,B项正确;Na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Na2CO3、CO2和H2O,C项正确;由C原子守恒可知,物质的量相同的两种固体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样多,D项错误]
12.下列各组数据中,前者刚好是后者两倍的是( )
A.2 ml水的摩尔质量和1 ml水的摩尔质量
B.200 mL 1 ml·L-1氯化钙溶液中c(Cl-)和100 mL 2 ml·L-1氯化钾溶液中c(Cl-)
C.64 g二氧化硫中氧原子数和标准状况下22.4 L一氧化碳中氧原子数
D.20% 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和10% 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
C [物质的摩尔质量为定值,与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多少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1 ml·L-1氯化钙溶液中c(Cl-)=2 ml·L-1,与2 ml·L-1氯化钾溶液中c(Cl-)相等,B项不符合题意;64 g二氧化硫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eq \f(64 g,64 g/ml)×2=2 ml,标准状况下22.4 L一氧化碳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eq \f(22.4 L,22.4 L·ml-1)=1 ml,C项符合题意;因20% NaOH溶液的密度(设为ρ1)大于10% NaOH溶液的密度(设为ρ2),则eq \f(c1,c2)=eq \f(\f(20%×1 000ρ1,40),\f(10%×1 000ρ2,40))=eq \f(2ρ1,ρ2)>2,D项不符合题意。]
13.如图所示:若关闭Ⅰ处的弹簧夹,打开Ⅱ处的弹簧夹,让潮湿的氯气经过甲瓶后,通入乙瓶,布条不褪色;若关闭Ⅱ处的弹簧夹打开Ⅰ处的弹簧夹,再通入这种气体,红色布条褪色。甲瓶中所盛的试剂不可能是( )
甲 乙
A.浓硫酸B.NaCl溶液
C.Ba(OH)2溶液D.NaOH溶液
B [由题意可知,关闭Ⅰ处的弹簧夹打开Ⅱ处的弹簧夹时,潮湿的Cl2通过甲瓶进入乙瓶,未湿润的红色布条不褪色,说明甲中盛有浓硫酸吸收H2O(g),或盛有的碱液吸收了氯气。]
14.将0.3 ml MnO2和100 mL 12 ml·L-1的浓盐酸混合后缓慢加热,充分反应后向留下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生成AgCl沉淀的物质的量为(不考虑HCl的挥发)( )
A.等于0.6 ml
B.小于0.6 ml
C.大于0.6 ml,小于1.2 ml
D.以上结论都不正确
C [n(MnO2)=0.3 ml,n(HCl)=0.1 L×12 ml·L-1=1.2 m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eq \(=====,\s\up10(△))MnCl2+Cl2↑+2H2O,根据方程式可知0.3 ml MnO2反应需要HCl为0.3 ml×4=1.2 ml,若MnO2与盐酸能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氯气为1.2 ml×eq \f(1,4)=0.3 ml,溶液剩余Cl-为1.2 ml-0.3 ml×2=0.6 ml,但MnO2只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和氯化锰,随着盐酸浓度的降低,HCl的还原性减弱,反应停止,所以溶液中剩余Cl-大于0.6 ml,则反应完全后向剩余的溶液中加入足量AgNO3溶液生成AgCl沉淀的物质的量大于0.6 ml,小于1.2 ml。]
15.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无水FeCl3,装置连接顺序正确的是( )
A.a-b-c-d-e-f-g-h
B.a-e-d-c-b-h-i-g
C.a-d-e-c-b-h-i-g
D.a-c-b-d-e-h-i-f
B [装置连接顺序:制氯气、除杂(先除HCl后除水蒸气)、反应制备FeCl3、尾气处理,注意洗气瓶中气体应“长进短出”。]
16.如图所示装置,试管中盛有水,气球a盛有干燥的固体过氧化钠颗粒,U形管中注有浅红色的水,已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是放热的。将气球用橡皮筋紧缚在试管口,实验时将气球中的固体颗粒抖落到试管b的水中,将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
A.气球a变大
B.试管b内有气泡冒出
C.U形管内红色褪去
D.U形管水位d高于c
C [反应生成氧气,则气球a变大,故A正确;反应生成气体,则试管b中有气泡冒出,故B正确;由于浅红色的水是在U形管中而非试管中,则试管内溶液不变色,U形管内的红水不褪色,故C错误;产生O2使气球膨胀,该反应放出大量热量,使集气瓶中空气受热膨胀而出现U形管中水位d高于c,故D正确。]
17.节日燃放的五彩缤纷的烟花,与高中化学中的“焰色试验”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焰色试验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B.NaCl与Na2CO3在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
C.焰色试验是化学变化
D.所有金属及其化合物在灼烧时火焰均有颜色
B [只有钾的焰色试验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滤去黄色的光,避免钠的焰色试验对钾的焰色试验产生干扰,A项错误;焰色试验是元素的性质,只要所含的金属元素相同,无论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在灼烧时火焰的颜色都相同,NaCl与Na2CO3在灼烧时火焰的颜色均为黄色,B项正确;焰色试验属于物理变化,C项错误;并不是所有的金属及其化合物在灼烧时火焰都有颜色,D项错误。]
18.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71 g Cl2中含有的Cl2分子数目为NA
B.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4NA
C.标准状况下,22.4 L的CO2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氧原子数为2NA
D.2.1 g O2和2.7 g O3的混合气体所含氧原子数为0.3NA
B [71 g Cl2物质的量为1 ml,所含Cl2分子数为NA,A项正确;标准状况下CCl4呈液态,B项不正确;标准状况下22.4 L的CO2和O2的混合气体即1 ml混合气体,无论是1个CO2还是1个O2中都含有2个O原子,故1 ml混合气体中含氧原子数为2NA,C项正确;2.1 g O2和2.7 g O3的混合气体即共有4.8 g氧原子,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3 ml,故含氧原子数为0.3NA,D项正确。]
19.下列示意图中,白球代表氢原子,黑球代表氦原子,方框代表容器,容器中间有一个可以上下滑动的隔板(其质量可忽略不计)。其中能表示等质量的氢气与氦气的是( )
A B C D
A [等质量的H2与He的物质的量的关系为n(H2)∶n(He)=2∶1,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与体积成正比,所以其体积关系为V(H2)∶V(He)=2∶1,C、D均错误;B中氦气应为单原子分子。]
2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
B.S2和S8的混合物共6.4 g,所含硫原子数为0.2NA
C.等质量的CO与CO2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7︰11
D.98 g H2SO4溶解于500 mL水中,所得溶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l·L-1
B [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 g·ml-1,A项错误; S2和S8的混合物6.4 g,其中含S原子6.4 g,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2 ml,硫原子数为0.2NA,B项正确;据n=m/M,等质量时n与M成反比。N(CO)∶N(CO2)=n(CO)∶n(CO2)=44∶28=11∶7,C项错误; 98 g H2SO4溶解于500 mL水中,所得溶液体积不是500 mL,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2 ml·L-1 ,D项错误。]
21.用NaOH固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称量时,将固体NaOH放在纸片上,放在天平左盘上称量
B.将称量好的固体NaOH放入容量瓶中,加蒸馏水溶解
C.将烧杯中溶解固体NaOH所得溶液,冷却到室温后转移至容量瓶中
D.定容时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用胶头滴管直接吸出多余部分
C [NaOH属于易潮解物质,不能在纸片上称量,应在烧杯中称量,A错误;容量瓶属于定容仪器,不能用于溶解,溶解过程需在烧杯中进行,B错误;因NaOH溶于水放出热量,故需要冷却至室温后转移至容量瓶中,C正确;定容时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需重新配置,D错误。]
22.下列关于含氯消毒剂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室温下,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制得漂白液:Cl2+2OH-===Cl-+ClO-+H2O
B.氯水具有杀菌消毒作用:Cl2+H2O===HCl+HClO
C.氯水应避光保存的原因是:2HClOeq \(=====,\s\up10(光照))H2O+Cl2↑
D.向Ca(ClO)2溶液中通入适量CO2可增强漂白效果:Ca(ClO)2+CO2+H2O===CaCO3↓+2HClO
C [HClO光照分解生成O2即2HClOeq \(=====,\s\up10(光))2HCl+O2↑,C错误。]
23.化学在文物的保护和鉴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知氨水能够清洗壁画表面的污垢,醋酸可以固色。某文物保护单位现用500 mL,容量瓶配制0.1 ml·L-1的氨水,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将标准状况下1.12 L NH3溶于500 mL水中
B.将标准状况下1.12 L NH3溶于水配成500 mL溶液
C.取1 ml·L-1的氨水50 mL,加入500 mL水中
D.取1 ml·L-1的氨水100 mL,配成1 000 mL溶液
B [体积指溶液体积不是溶剂体积,500 mL水溶解氨气后体积增大,溶液的浓度小于0.1 ml·L-1,故A错误;标准状况下1.12 L的氨气的物质的量是0.05 ml,根据c=eq \f(n,V)=eq \f(0.05 ml,0.5 L)=0.1 ml·L-1,故B正确;1 ml·L-1的氨水50 mL与500 mL水混合配成溶液的体积不是500 mL,所以混合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0.1 ml·L-1,故C错误;500 mL容量瓶只能用来配制500 mL溶液,不能配成1 000 mL溶液,故D错误。]
24.在2 L由NaCl、MgCl2、CaCl2组成的混合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大小如图所示,则此溶液中Ca2+的物质的量是( )
A.0.5 mlB.1.0 ml
C.2.0 mlD.3.0 ml
B [由图可知,溶液中n(Na+)=2 L×1.0 ml·L-1=2.0 ml、n(Mg2+)=2 L×0.5 ml·L-1=1.0 ml、n(Cl-)=2 L×3.0 ml·L-1=6.0 ml,溶液呈电中性,根据电荷守恒可得:2n(Ca2+)+n(Na+)+2n(Mg2+)=n(Cl-),即:2n(Ca2+)+2.0 ml+2×1.0 ml=6.0 ml,解得:n(Ca2+)=1.0 ml。]
25.利用硫酸铜晶体(CuSO4·5H2O)来配制1.0 ml·L-1 CuSO4溶液500 mL,假如其他操作均准确无误,下列情况会引起所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是( )
A.称取硫酸铜晶体80.0 g
B.定容时,俯视观察刻度线
C.移液时,对用于溶解硫酸铜晶体的烧杯没有进行洗涤
D.称量时所使用的砝码有残缺
B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体积偏小,浓度偏高。]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
26.(11分)游泳池水中的含氯气量应该控制在0.5~1.0 mg·L-1之间。
(1)写出氯气溶于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后的哪种物质可杀菌消毒________。
(2)如图显示一星期中每天19时游泳池中水的氯气含量,哪几天使用游泳池不安全________。
(3)你认为哪几天的天气炎热、阳光强烈________,说出一种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把一片紫色的花瓣放入氯水中,可观察到现象________________。
(5)小型游泳池通常使用次氯酸钠溶液而非氯气来消毒池水,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工业上如何生产次氯酸钠溶液______________。
[解析] (2)由图中数据可知,星期六和星期日游泳池中氯气含量低于0.5 mg·L-1,池中水未得到有效的杀菌消毒处理,因此使用游泳池不安全。 (3)由图中数据可知,星期四、星期六两天水中氯气含量显著降低,表明这两天天气炎热,阳光强烈,水温高,HClO分解加快。 (4)紫色的花瓣具有与石蕊相似的性质,而氯水中含有盐酸和次氯酸,具有酸性和漂白性,因此能使紫色花瓣先变红后褪色。 (5)工业上用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制取次氯酸钠溶液:Cl2+2NaOH===NaCl+NaClO+H2O。
[答案] (1)Cl2+H2O===HCl+HClO HClO
(2)星期六、星期日 (3)星期四、星期六 天气炎热,阳光强烈,水温升高,HClO分解加快使游泳池水中的含氯量下降快 (4)先变红后褪色 (5)Cl2+2NaOH===NaCl+NaClO+H2O
27.(13分)(Ⅰ)下列图示中,A为一种常见的单质,B、C、D、E是含A元素的常见化合物,它们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
请填写下列空白:
(1)以上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________(填写编号)。
(2)写出A→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B→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某校科学兴趣小组探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是否有氧气生成;设计了下图的实验装置。B中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E为收集氧气装置。
(1)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装置E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有标准状况下3.36 L的氧气生成,此时反应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解析] (Ⅰ)根据题意可知A为Na,B为Na2O2,C为NaOH,D为Na2CO3,E为NaHCO3
(Ⅱ)大理石与盐酸反应生成的CO2中含杂质HCl和H2O(g),用饱和NaHCO3除去HCl,用浓硫酸除去H2O(g)。
n(O2)=eq \f(3.36 L,22.4 L·ml-1)=0.15 ml
n(e-)=0.15 ml×2=0.3 ml
[答案] (Ⅰ)(1)①②③④
(2)2Na+2H2O===2Na++2OH-+H2↑
2Na2O2+2CO2===2Na2CO3+O2
(Ⅱ)(1)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2)E中导气管应短进长出
(3)0.3 ml
28.(14分)(Ⅰ)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用如图装置可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并验证其部分性质。
试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D中所用试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F中NaOH溶液的作用___________。
(Ⅱ)某兴趣小组拟利用如图装置探究验证干燥的Cl2和潮湿的Cl2有无漂白性。
回答下列问题:
(1)按气体从左向右流向将各装置依次连接起来(填接口标号):Cl2接b________。
(2)通入Cl2后,从集气瓶B、C中红色布条的现象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确证是HClO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而非其他成分,现有六种试剂:
①干燥氯气 ②稀硫酸 ③新制氯水 ④有色布条 ⑤稀盐酸 ⑥食盐水,则还需选用________(填试剂序号)进行后续实验。
[解析] (Ⅱ)(1)根据实验目的,从B装置出来的Cl2不干燥,应用D装置干燥Cl2再入C装置中,然后用E装置吸收尾气。
(3)湿润Cl2有色布条褪色,可以是因为含有Cl2、HCl、HClO,根据上述实验已说明Cl2不具有漂白性,要确认HClO的漂白性,必须排除盐酸干扰。
[答案] (Ⅰ)(1)MnO2+4H++2Cl-eq \(=====,\s\up10(△))Mn2++Cl2↑+2H2O
(2)饱和食盐水,浓硫酸
(3)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蓝色
(4)Cl2+2OH-===Cl-+ClO-+H2O
(Ⅱ)(1)cgfedh
(2)干燥Cl2没有漂白性,潮湿Cl2有漂白性
(3)④⑤
29.(12分)实验室配制500 mL 0.5 ml·L-1的氯化钠溶液,有如下操作步骤:
①把称量的氯化钠晶体放入小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
②把①所得溶液小心转入500 mL容量瓶中。
③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底部与刻度线相切。
④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小心转入容量瓶,并轻轻摇匀。
⑤将容量瓶塞塞紧,充分摇匀。
请填写下列空白:
(1)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________(填序号)。
(2)本实验必须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观察液面的情况如图所示,对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4)若出现如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没有进行操作步骤④________;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________。
(5)若实验过程中出现如下情况应如何处理?
①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________;
②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操作步骤②)溶液流到容量瓶外面________。
[解析] (2)为防止仪器的遗漏,可根据步骤进行选取。(3)根据c=eq \f(n,V),V偏小,c偏高。(5)加蒸馏水超过刻度线,V偏大,c偏低,这种情况下配制的溶液浓度不是0.5 ml·L-1,需要重新配制。
[答案] (1)①②④③⑤ (2)5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 (3)偏高 (4)偏低 偏低 (5)①重新配制 ②重新配制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二节 烯烃 炔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二节 烯烃 炔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化学新教材人教必修第一册章末综合测评4: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 第一册全册综合同步训练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eq \\aleq \x,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化学新教材人教必修第一册章末综合测评3: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 第一册全册综合练习,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NOeq \\al,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