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教材)2019-2020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讲义: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容量

    (新教材)2019-2020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讲义: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容量第1页
    (新教材)2019-2020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讲义: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容量第2页
    (新教材)2019-2020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讲义: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容量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 (2019)第三节 人口容量复习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第三节 人口容量复习练习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1.定义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2.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1)自然资源状况


    ①资源丰富的区域能承载较多的人口。


    ②通常用某一种或某几种资源的承载力作为估算某个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依据。


    (2)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还可能发现新的资源,从而扩大资源环境承载力。


    (3)人均消费水平


    相同的资源环境条件,相对于不同消费水平所供养的人口数量,显然是不同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会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3.三种观点


    (1)乐观者:科学技术具有极大的潜力,可以帮助人类找到新的资源,解决种种难题,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极限值。


    (2)悲观者:目前世界人口太多,已经超过地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3)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一些学者认为,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在100亿左右。


    二、人口合理容量


    1.概念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同时又在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与环境承载力的关系


    人口合理容量是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其数值要小于资源环境承载力。


    3.存在问题


    现代社会已经出现了人口过快增长,由此引发了严重的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


    4.解决措施


    (1)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2)要建立公平的国际秩序,保证人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3)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1.图示法记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制约因素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制约因素有许多,可以借助图示法记忆,如下图所示:





    2.资源是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小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等也影响。因此,在科技发展水平高、地区对外开放程度高的情况下,资源虽然匮乏,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仍可能较大,如日本。


    3.从木桶效应看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1)木桶效应:木桶能容纳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





    (2)理论应用:下图中a、b、c、d、e分别代表某国家或地区不同资源的环境承载力,该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取决于最短板——e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4.人口合理容量提出的背景











    ———————————————[预习效果自测]———————————————


    一、判断题


    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能够持续供养的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


    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 )


    3.一个国家的资源越少,其资源环境承载力也越小。( )


    4.科技水平和人类消费水平的提高,都会使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大。( )


    5.某地的人口合理容量不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


    答案:1.× 2.× 3.× 4.× 5.×


    二、连线题


    6.正确连线。





    答案:





    三、选择题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图,回答7~8题。





    7.某地以耕地、森林、淡水、矿产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单位:人)分别为8 000、6 000、4 500、10 000,则该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取决于( )


    A.耕地 B.森林


    C.淡水 D.矿产


    8.下列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


    A.四川——水力资源


    B.山东——气候资源


    C.黑龙江——矿产资源


    D.福建——耕地资源


    答案:7.C 8.D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读表回答9~10题。





    9.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 )


    A.15亿~16亿 B.15.1亿~16.6亿


    C.8亿~9亿 D.14亿~15亿


    10.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


    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地区开放程度


    C.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


    D.国家人口政策


    答案:9.C 10.D





    地球上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 新疆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存在巨大差异,其中准噶尔盆地南部最大,其次为伊犁河谷、塔里木盆地北部、准噶尔盆地北部、塔里木盆地西部、东疆地区,塔里木盆地南部最小。





    (1)分析准噶尔盆地南部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大的原因。


    (2)为提高塔里木盆地南部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当地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3)在新疆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为32人/km2,目前已达13人/km2,有人认为“为促进该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不宜限制人口”,但对人口环境学颇有研究的赵先生却认为这种看法不妥,试为赵先生的看法提供依据。


    提示:(1)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基础较好;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


    (2)防治土地沙漠化;加速节水工程建设,发展节水农业;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实行农牧结合;发展经济。


    (3)资源环境承载力决定人口的最大容量,如果人口密度达到最大值,不但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新疆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该地区人口增长较快,因此应适当控制人口。














    1.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2.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特性


    一个地区的资源不断变化,这是因为资源的数量和开发利用程度受科技发展水平的影响。











    eq \a\vs4\al()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分析思路


    (1)考虑区域的资源状况


    区域的资源状况包括矿产、水、耕地、气候等方面,一个地区的资源越丰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2)考虑科技、经济等条件


    科技发展水平、人口受教育水平、经济发达程度等条件会影响资源的开发利用。因而一个地区的上述条件好,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大。


    (3)考虑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地区的开放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从其他区域调入资源,提高本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4)考虑区域的消费水平


    区域的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经济发展水平高,消费水平也较高;在资源总量相当的情况下,消费水平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





    (2019·河北博野中学高一期末)下表反映我国土地人口承载力与生活类型的关系。读表回答1~2题。





    1.由上表可以看出( )


    A.土地人口承载力具有相对确定性


    B.土地人口承载力小于土地的人口合理容量


    C.生活消费水平是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


    D.土地人口承载力与生活消费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


    2.提高我国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正确途径是( )


    ①控制人口数量 ②提高资源利用率 ③提高人们消费水平 ④提高对外开放程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第1题,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土地人口承载力具有相对确定性,土地人口承载力不一定小于土地的人口合理容量,资源是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故选A。第2题,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可以提高我国土地人口承载力,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们消费水平不是提高我国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正确途径,故选C。


    答案:1.A 2.C


    (2019·六安高一期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边陲,面积166万km2,约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6,常住人口为21 813 334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人口密度约为全国的1/10。据此回答3~4题。


    3.制约新疆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资源短板是( )


    A.耕地资源 B.草场资源


    C.矿产资源 D.水资源


    4.为提高新疆资源环境承载力,目前下列措施较合理的是( )


    A.调整农业结构,提高灌溉技术


    B.发挥光照优势,扩大水稻种植


    C.出台优惠政策,促进人口的迁入


    D.降低区内人们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解析:第3题,新疆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水资源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最主要限制性因素,而新疆的耕地资源、草场资源和矿产资源相对丰富,所以制约新疆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资源短板是水资源,故选D。第4题,调整农业结构,提高灌溉技术,有利于合理利用水资源,缓解新疆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了制约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短板,也就提高了资源环境承载力,A正确;新疆水资源短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B错误;人口的迁移对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很小,C错误;目前,新疆人民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还需要提高,D错误。


    答案:3.D 4.A


    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 下图是我国某年各省级行政区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人口压力指数是指一个区域现有人口数量与经济人口容量之比,当人口压力指数小于1时人口容量相对富余,说明该地区相对人口压力不大,还有一定人口扩容余地。)





    (1)江苏省是我国人口压力指数最小的地区之一,简述江苏省人口压力指数较小的原因。


    (2)西藏自治区是我国人口压力指数最大的省区之一,据分析研究,西藏人口压力还在不断加大,简述西藏人口压力不断加大的原因。


    (3)减轻我国人口压力,提高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4)我们应如何判断一个地区人口数量与分布是否合理?


    提示:(1)水热条件好、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资源环境承载力大。


    (2)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环境;自然灾害增多;等等。


    (3)①加大经济和科技投入;②控制污染,保护环境;③开源、节流,挖掘资源潜力;④加强地区之间的资源调配。


    (4)判断本地区的人口数量与分布是否合理应考虑该地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是否协调。








    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1)二者的区别





    (2)二者的联系:二者都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制约因素是相同的,由此决定了二者的特性也是相同的,具体如下所示:








    (2019·重庆一中高一期末)资源环境承载力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有学者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据此回答1~2题。


    1.材料表明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是( )


    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C.科技发展水平


    D.蕴藏的资源数量


    2.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 )


    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


    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


    C.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清朝时,中国人口仅4.3亿,却出现了人口危机,资源短缺,而今中国却养活了更多的人,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说明我国现在资源环境承载力比清朝时期变大了。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能够使资源环境承载力上升,但并非材料中反映的主要原因,A排除;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会使资源环境承载力减少,B错;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使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从而提高了资源环境承载力,C对;从1850年至今资源数量逐渐减少,而不是增加,D错。故选C。第2题,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人口合理容量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意义,不是为了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对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没有直接影响,不能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答案:1.C 2.C





    选择题


    (2019·鞍山高一期末)下表是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据此回答完成1~2题。








    1.表中代表我国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数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表中②③④数据值的差异,说明人口合理容量( )


    A.与人口消费水平呈正相关


    B.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C.只受人口消费水平影响


    D.与人口消费水平无关


    解析:第1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将遭到破坏而失去平衡,并最终失去原有的承载能力。据材料可知,我国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数据是16亿,对应的是①。故选A。第2题,消费水平越高,就相当于消耗资源越多,人口合理容量就越小。从表格中可知,②③④数据值逐渐减小,而消费水平逐渐从温饱、小康到富裕,可知人口合理容量与消费水平呈负相关关系,B正确,A、D错误;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科技、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等,C错误。故选B。


    答案:1.A 2.B


    3.(2019·广西钦州港经开区中学高一期中)日本的人口密度约为中国的3倍,且人民的生活水平较高,这说明日本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大,其原因是( )


    ①自然资源缺乏 ②科技发达 ③对外开放程度高


    ④消费水平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日本国土面积狭小,缺乏自然资源,是限制其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①错;科技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资源环境承载力大,②③正确;消费水平越高,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④错。


    4.一般而言,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迁入区的( )


    A.人口密度 B.资源环境承载力


    C.人口构成 D.人口素质


    解析:选B。有组织、大规模的移民过程,一定要考虑迁入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否则迁入区会因人口迁入带来诸如人口压力大、资源紧张、社会治安差等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问题,故选B。


    (2019·吉林高一期末)据广州市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 270.19万人,预计到2020年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 500万以内,这“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读广东省部分地区人口分布图和广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及变化条形图,回答5~6题。








    5.广州提出的“1 500万”被称为“临界点”,“1 500万”是指( )


    A.资源环境承载力


    B.人口合理容量


    C.最低人口数量


    D.土地承载力


    6.下列关于广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及变化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年龄结构是“中间低,两头高”


    B.0~14岁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C.15~64岁人口比重上升最慢


    D.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上升


    解析:第5题,根据材料“‘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也就是最适宜养活的人口数量,为人口合理容量,故选择B。第6题,由图可得15~64岁人口数量最多,年龄结构为“中间高,两头低”,故A错误;0~14岁人口比重有下降的趋势,可得出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也就是该年龄段人口比重上升最慢,故B、C错误;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增加0.7%,有上升的趋势,故D正确。


    答案:5.B 6.D


    (2019·安徽郎溪中学高一期中)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结合下表,回答7~8题。





    7.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导因素是( )


    A.科技水平 B.自然资源


    C.开放程度 D.消费水平


    8.下列关于青海、西藏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资源环境承载力大


    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资源环境承载力小


    ③生态脆弱,资源环境承载力小


    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增大资源环境承载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7题,不同地区年生物量不一样,资源环境承载力不同,生物量越大,可承载人口越多,因此表中信息反映的是自然资源的影响,选择B项。第8题,青海、西藏位于高寒地区,生物量少,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环境承载力小;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可以充分利用以增大资源环境承载力,因此B项正确。


    答案:7.B 8.B


    人口压力指数分为人口经济压力指数和人口资源压力指数。一个地区的人口经济或人口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人均经济或资源指标除以该地区相应人均指标后所得的比值。读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人口经济压力指数和人口资源压力指数统计表,回答9~10题。





    9.关于人口压力指数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人口压力指数大于1,说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富裕


    ②人口压力指数小于1,说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超载


    ③人口压力指数大于1,说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超载


    ④人口压力指数小于1,说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富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针对我国东、中、西部人口压力指数的差异,应采取的措施是( )


    A.中、西部地区控制对东部地区的资源输出


    B.东部地区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技术和资金的输出


    C.采取有效措施限制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D.促进中、西部地区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解析:第9题,人口压力指数大于1,说明环境压力大,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超载,①错、③对。人口压力指数小于1,说明环境压力小,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富裕,②错、④对。第10题,针对我国东、中、西部人口压力指数的差异,应采取的措施是中、西部地区加大对东部地区的资源输出,A错;东部地区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技术和资金的输出,B对;不能限制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C错;促进中、西部地区资源开发等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D错。


    答案:9.D 10.B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结合下表及所学知识回答11~12题。





    11.若a、b、c、d代表该岛国的四类资源在某一时期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且a>b>c>d,则该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是( )


    A.a B.b


    C.c D.d


    12.若2018年该岛国的人口数量用X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Y表示,资源环境承载力用Z表示,则三者的关系是( )


    A.Z>Y>X B.X>Y>Z


    C.Y>Z>X D.Z>X>Y


    解析:第11题,该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取决于资源量最小的那一个,信息显示a>b>c>d,故d是该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第12题,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表中显示为45万人;人口合理容量代表最适宜的人口数量,表中显示为25万人;该国目前实际人口数量为35万人,故三者的关系是Z>X>Y。


    答案:11.D 12.D


    2018年北京市“两会”上,北京市政府提出,要将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2 300万人以内。这一数字是根据北京市水资源等数据测算出来的人口规模“天花板”。据此回答13~15题。


    13.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2 300万以内,这个人口数量是北京市的( )


    A.户籍人口数量 B.外来人口数量


    C.人口合理容量 D.资源环境承载力


    14.有关人口合理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科技的发展,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人口合理容量是无限增大的


    B.人口合理容量主要取决于生存空间的大小


    C.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人口合理容量影响很大


    D.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人口合理容量影响很小


    15.把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2 300万人以内作为长期调控目标,北京市应( )


    ①超出本地区范围过度索取资源,发展生产


    ②建立公平的秩序,使人们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


    ③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保持北京较高的人口增长速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13题,该人口数量是“根据北京市水资源等数据测算出来的人口规模‘天花板’”,因而是北京市能供养人口的最大值,故应为北京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第14题,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很多,在不同时期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人口合理容量影响很大。第15题,超出本地区范围过度索取资源以及保持北京市较高的人口增长速度均不利于北京市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故选B。


    答案:13.D 14.C 15.B


    下表为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据此回答16~17题。





    16.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原因是( )


    ①光照 ②地形 ③土壤 ④热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7.据分析研究,西藏的人口合理容量正在减小,原因可能是( )


    ①消费水平迅速上升


    ②生产活动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环境


    ③青藏铁路的开通,方便了与外界之间的联系


    ④自然灾害的增多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第16题,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大的原因主要是两个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青藏高原地区以山地和高原为主,而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青藏高原海拔较高,热量不足,而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区内,热量充足。因此②④正确。第17题,西藏的人口合理容量正在减小,原因可能是消费水平迅速上升,①对;生产活动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环境,②对;自然灾害的增多,④对。青藏铁路的开通,方便了与外界之间的联系,人口合理容量应增大,③错。


    答案:16.C 17.A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知识导图
    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1.运用综合思维,从综合的角度,分析制约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2.通过对比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数据,树立人口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预测2050年人口数量
    14亿~15亿
    依农业资源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
    15亿~16亿
    依粮食生产能力最多供养的人口数量
    15.1亿~16.6亿
    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
    8亿~9亿
    因素
    相关性
    影响
    资源
    正相关
    是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资源越丰富,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资源越贫乏,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
    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科技水平越高,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科技水平越低,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
    经济发达程度
    正相关
    经济越发达,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经济越不发达,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
    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正相关
    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越高,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反之越小
    人口受教育水平
    正相关
    受教育水平越高,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受教育水平越低,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
    消费水平
    负相关
    消费水平越高,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消费水平越低,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生活类型
    富裕型
    小康型
    宽裕型
    温饱型
    可承载人口(万人)
    85 358
    93 894
    104 330
    117 370
    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
    指标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
    自然资源承载力、经济


    社会发展、合理消费水平
    实质
    最大人口数量
    最适宜人口数量
    意义
    生存
    发展
    数量


    我国环境与人口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①约16亿人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温饱型消费水平
    ②10亿内
    小康型消费水平
    ③8~9亿人
    富裕型消费水平
    ④7亿内
    地区
    年生物量(万吨)
    可承载人口(万人)
    最大可能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东北地区
    105 100
    23 000
    229
    长江中


    下游地区
    88 600
    22 000
    395
    青海、西藏
    10 000
    1 000
    4
    东部
    中部
    西部
    全国
    人口经济压力指数
    0.70
    1.31
    1.58
    1.00
    人口资源压力指数
    1.30
    0.93
    1.01
    1.00
    某岛国2018年


    环境与人口信息
    最多能供养


    的人口数
    最适宜供养


    的人口数
    实际供养


    的人口数
    45万
    25万
    35万
    具体地区
    年生产量(万吨)
    可载人口量
    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长江中下游
    88 600
    22 000
    395
    青藏高原
    10 000
    1 000
    4

    相关其他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本章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本章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常见人口统计图的判读,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课后测评,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什么是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一节 人口分布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一节 人口分布课时练习,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世界人口的分布,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气候湿热区,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