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本章综合与测试练习
展开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单元素养评价(一)
(第一章)
(9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2020·三明模拟)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四地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中四地自转角速度( )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丙>乙>甲>丁 D.丁=丙=乙=甲
【解析】1选A,2选D。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图中四地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甲地。全球角速度都相等。
昼夜现象使地球表面出现晨昏线(圈),把地球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结合所学晨昏线的有关知识,回答3、4题。
3.在下面四幅图的A、B、C、D四点中,处于黄昏的是( )
4.昼夜更替产生的原因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
①地球自身不发光也不透明
②地球是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
③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
④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公转
A.①④B.②④
C.①③D.②③
【解析】3选B,4选C。第3题,结合地球自转的逆顺时针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进入黑夜的为黄昏。第4题,昼夜更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加上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
5.( 2020·唐山高一检测)下图是两条大河的河口图,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展,最终将与河的哪岸相连( )
A.甲岸、丙岸B.乙岸、丙岸
C.甲岸、丁岸D.乙岸、丁岸
【解析】选C。左图位于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岸泥沙堆积严重;右图位于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左岸泥沙堆积严重。
6.读“‘西北航道’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6月5日的范围),此时,北京时间为( )
A.6月4日8时B.6月5日8时
C.6月5日16时D.6月4日16时
【解析】选B。该图为北极上空俯视图,地球逆时针旋转,图示阴影部分中的90°为东经,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因此北京时间位于阴影区,为6月5日;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有两条,一是国际日界线,另一条是地方时为0:00所在的经线,因此图中0°经线的地方时为0:00,其与120°E相差8小时,因此北京时间为6月5日8时。
春分日,来自仰光(17°N,96°E)的阮先生乘飞机到凯恩斯(17°S,146°E)参加会议。据此完成7、8题。
7.阮先生在仰光日出时起飞,并于当日凯恩斯日落时安全降落,飞机飞行时间为
( )
A.8 小时 40 分 B.9 小时 20 分
C.11 小时 40 分 D.12 小时
8.下列日期中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同时减小的是( )
A.春分日后10天内
B.夏至日前10 天内
C.秋分日后10天内
D.冬至日后10 天内
【解析】7选A,8选B。第7题,春分日阮先生起飞时仰光的时间为 6:00,此时,凯恩斯的地方时为 9:20,到达时凯恩斯正值日落,地方时为 18:00,其飞行时间为 8 小时40 分。第8题,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反之越小。 两地分别位于17°N 和17°S,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同时减小,太阳直射点应位于两地以北(南)并向北(南)移动。 春分日后 10 天内,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移动,仰光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秋分日后 10 天内,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南移动,凯恩斯正午太阳高度增大。 冬至日后 10 天内,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均增大。
(2019·江苏高考)雾灵山位于北京与承德交界处,海拔2 118米,素有“京东第一峰”的美称,是观赏日出和日落的理想之地。下表为“雾灵山部分日期的日出和日落时刻表”。据此回答9、10题。
9.四个日期中,太阳直射点最靠近赤道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10.一游客于7月某日去雾灵山旅游,当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 )
【解析】9选B,10选B。第9题,当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等分,昼长为12个小时,当太阳直射点最靠近赤道的时候,地球上的昼长应当接近12个小时,因此可以计算四个日期的昼长时间,最接近12个小时的即为太阳直射点最靠近赤道的日期。①昼长为9小时36分,②昼长为11小时44分,③昼长为14小时54分,④昼长为9小时27分。第10题,雾灵山位于北半球,7月是北半球夏季,北半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排除C、D。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大于12个小时,因此正确答案选B,本题容易错选A,注意昼长大于12个小时,在该图当中,太阳在正午的时候一定要越过地球的中心点,即位于中心点偏南方向。
(2020·南阳高一检测)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在湖心岛开发的观河景观宾馆示意图,分别有①②③④四种户型。读图完成11、12题。
11.在夏至日当天入住的游客想全方位观看水上落日余晖应选择的户型是( )
A.①B.②C.③D.④
12.某游客在此地体验了“立竿无影”的景观后,对情景久久不能忘怀。此游客如果再想在此体验相同的情景大约需要滞留多长时间( )
A.一个星期B.十天
C.半个月D.一个月
【解析】11选A,12选D。第11题,由图可知,夏至日20°N在东北方向日出,中午在正北方,日落西北方向,结合指向标和纬度位置判断,①户型几乎无遮挡,看落日余晖效果最好。故选A。第12题,在理想情况下游客见到“立竿无影”的情况是太阳直射20°N,两次间隔的最短时间是太阳运行到北回归线之后再回来,大约7个纬度;根据太阳回归运动的时间,大约四天移动一个纬度,需一个月左右。故选D。
(2020·成都高一检测)下表为 6 月 22 日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 13~15题。
13.四地中属于北半球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4.四地所处纬度最低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5.该日,甲地日落的地方时是( )
A.14:15 B.10:15 C.14:30 D.19:30
【解析】13选D,14选C,15选A。第13题,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因此丁地位于北半球。第14题,6月22日,纬度越低,昼夜长短相差越小,因此丙地纬度最低。第15题,甲地昼长为4小时30分,日落时间等于12点加昼长的一半。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读“某日南、北两半球太阳光照图”,回答下列各题。(13分)
(1)甲图是 ____ 半球俯视图。
(2)图中D点所在弧线是________(晨、昏)线;C点在A点的________方向。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B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北京时间是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此时与北京处于同一天的范围约占全球的________。
(4)这一天D点白昼长________小时;该日过后,杭州的昼夜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第(1)题,根据乙图中的经度信息可以确定,乙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故该半球为南半球,所以甲图为北半球俯视图。第(2)题,甲图示意北半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而顺着自转方向,D点由夜进入昼,所以这段弧线为晨线,而C点为赤道与晨线交点,该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由乙图的经度数值变化,可以推断出A点为135°W,再结合光照图,可推断出A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12时;综上可知,C点在A点的西北方。第(3)题,乙图示意南半球,甲图示意北半球,则北极圈内全部为极夜,南极圈内全部为极昼,太阳直射南回归线,135°W地方时为12时,所以直射点为(23.5°S,135°W)。C点地方时为6时,B点比C点晚3小时,所以B点地方时为3时。A点的地方时为12月22日12时,经度为135°W,可推出北京时间为12月23日5时。此时自45°E向东到180°都为23日,因而与北京处于同一天的范围约占全球的135°/360°,即为3/8。第(4)题,由甲图可以明显看出D点所在的纬线圈有1/4属于白昼,因而昼长为6小时;冬至日过后杭州昼短夜长,且昼长在不断增长。
答案:(1)北
(2)晨 西北
(3)(23.5°S,135°W) 3时 12 23 5 3/8
(4)6 昼短夜长,且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至春分日时昼夜等长
17.甲图为某日地球光照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依据甲图所示情形,按要求在乙图中绘制下列内容:晨昏线、用阴影表示夜半球,并将甲图中的A、C两点标在乙图中的正确位置。
(2)甲图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的太阳光照图。
A.6月22日B.12月22日
C.6月1日D.10月1日
(3)根据上题的日期判断,此日,B地地方时____ 时日出,昼长____ 小时。此后,白昼将逐渐变____ (长、短)。
(4)若计划在A、B、C三地均新建住宅小区,小区中的楼房高度均为H,则楼间距最大的是____ 地。
(5)B地位于C地的____ 方向。A、B、C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依次为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画图时注意,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此时150°E是昼半球的中央经线,晨昏线与北极圈相交。第(2)题,图中北极附近的极昼现象发生的范围靠近北极圈,南极附近的极夜现象发生的范围靠近南极圈,可以判断为北半球的夏半年,且在夏至日前或后。第(3)题,C点位于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此刻C点日出的地方时为6:00,日落地方时为18:00;从图中可以看出B与C经度相差30度即2个小时,B在C的西侧,因此,B地日出时刻(地方时)为6:00-2:00=4:00,则日落时间为20:00,故昼长为16小时。根据上题可知此日为6月1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北移,白昼逐渐变长。第(4)题,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楼间距越大,图中A、B、C三点中,B点的纬度位置最高,故楼间距最大。第(5)题,由图中经纬线可知,B位于C的西侧,又位于C的北方,因此,B位于C的西北方向。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变化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也就是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所以,线速度从大到小是C>A>B。
答案:(1)
(2) C
(3) 4 16 长
(4) B
(5)西北 C>A>B
18.下图所示半球为东半球,EF为地轴,GH为赤道,箭头指示太阳直射点位置,角α为12°。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此时正值一年中的________月或________月,北京时间为________,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____ 。
(2)说出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和极夜现象出现的纬度范围。
(3)若此后一段时间α逐渐减小,简述北京和悉尼日出时间的变化状况。
(4)若此后一段时间α逐渐增大,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双选)( )
A.南非地中海气候区进入旱季
B.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雨季
C.南极中山站出现极昼现象
D.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减慢
【解析】第(1)题,结合试题信息材料知G、H所在经线分别是20°W和160°E,即太阳直射经线为160°E,直射纬度为12°N,结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可推知此时正值一年中的5月或8月;此时160°E为12时,据此可知北京时间为9:20。第(2)题,此时太阳直射12°N,全球正午太阳高度从该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极夜则出现在78°S及其以南地区。第(3)题,α逐渐减小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京昼渐短,日出时间越来越晚,而悉尼相反。第(4)题,若α逐渐增大,则说明太阳直射点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雨季,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减慢。
答案:(1)5 8 9:20 (12°N,160°E)
(2)12°N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由12°N向南北两侧递减;极夜现象出现在78°S及其以南地区。
(3)北京的日出时间越来越晚,悉尼的日出时间越来越早。
(4)BD
19.图中OP为昏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太阳直射点地理坐标为________,此时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为________。
(2)下列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所示日期与上图中一致的是( )
(3)在图中画出该日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4)六个月后b点的昼夜情况为________。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OP为昏线可知,北极圈内为极夜,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为12月22日前后,北京昼短夜长;由于O点为昏线与北极圈的切点,其地方时为12时,结合图中经度分布可知,O点经度为60°W,所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23.5°S,60°W)。第(2)题,结合上题结论,题图为冬至日,而光照图A、D反映出北极圈内为极昼,不符合题意;B图反映秋分日的光照图,也不符合题意;C图南极圈内为极昼、北极圈内为极夜,符合题意。第(3)题,冬至日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66.5°,北极圈上正午太阳高度为0°,作图时要准确把握好这两个特殊值,然后用线将这两点连接起来即可。第(4)题,目前为北半球冬至日,六个月后为北半球夏至日,b点位于南半球,则b的昼夜情况为昼短夜长。
答案:(1)(23.5°S,60°W) 昼短夜长
(2)C
(3)见图(准确确定0°、66°34′N两处正午太阳高度的数值,连线正确即可)
(4)昼短夜长
关闭Wrd文档返回原板块日期
日出时刻
日落时刻
①
7:32
17:08
②
6:31
18:15
③
4:45
19:39
④
7:22
16:49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
时间
4 小时
30 分
10 小时
30 分
11 小时
25 分
13 小时
56 分
2020-2021学年地理新教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习题:模块素养评价: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本册综合当堂检测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地形,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洋流精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洋流精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如图所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本章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本章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