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测试题
展开课时分层作业(八)
(建议用时:45分钟)
读我国某村落分布图,回答1~2题。
1.影响M地村落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河流 D.湖泊
2.图中所示地区的村落分布特点是( )
A.顺应地势,呈团聚型分布
B.环绕湖泊,呈多边形状分布
C.沿河流呈带状分布
D.沿道路呈带状分布
1.B 2.D [第1题,M地村落位于山谷地带,受地形影响。第2题,图中聚落沿道路呈带状分布。]
下图为我国某乡村聚落地理环境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3.该聚落最有可能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的 ( )
A.青藏高原 B.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北方地区
4.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关于该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聚落建在丘陵北坡地带,多地形雨,坡状尖顶利于排水
B.聚落适应地势特点修建,便于排水
C.位置临近河流,便于取、排水和出行
D.多植被覆盖,利于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3.C 4.A [第3题,南方地区为了适应降水量较大的气候,房屋顶部为坡状尖顶以利于排水。第4题,根据夏季风向,可判定该聚落建在丘陵南坡、迎风地带,多地形雨。]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虚线表示拟建的公路线),完成5~6题。
5.图中干流的流向为( )
A.从西南流向东北 B.从东北流向西南
C.从北流向南 D.从南流向北
6.若在甲、乙两城镇之间修建一条公路,B线方案与A线方案相比,主要优势体现在( )
A.线路比较短,工程量较小
B.坡度较平缓,地质灾害少
C.修建桥梁少,占用耕地少
D.居民点较多,社会效益大
5.A 6.C [第5题,判断河流的流向有两个方法:一是可以根据干支流的夹角为锐角判断,支流应汇入干流后一起向下游流。二是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特点判断,该地地势特征为西高东低,故河流为从西南流向东北。第6题,A线和B线的线路长短相差不大;两线基本上都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坡度都较缓;图中居民点未体现出来;A线跨越的河流多,且经过了稻田地。]
在下图所示的区域内,准备修建从A城(120.5°E,28°N)到B城的铁路。据此,完成7~8题。
7.在上图所示的四条线路备选方案中,最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一般来说,影响现代铁路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因素 B.水文因素
C.气候因素 D.经济因素
7.C 8.D [第7题,据图可知,四条线路中,①②坡度太大,④距离太长,综合考虑③最合适。第8题,一般来讲,影响现代铁路布局的首要因素应为经济因素。]
读某岛屿图,回答9~10题。
9.该岛铁路形状为“环形”,说明其最主要的地形是( )
A.平原 B.山地
C.高原 D.盆地
10.甲和乙之间的铁路没按图中虚线修建,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虚线处是鞍部 B.虚线处是河谷
C.虚线处等高线稀疏 D.虚线处等高线密集
9.B 10.D [第9题,从图中的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分析,该图为日本本州岛的一部分,该岛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铁路围绕该岛呈环状分布,主要是受地形的影响。第10题,没按虚线修建铁路最可能的原因是其地势陡(等高线密集),不适宜铁路选线;如果是鞍部,则该线处地势较低,可以修建铁路线;如果是河谷,其海拔较低,修建铁路线工程量比较小,适合修建铁路线;如果等高线稀疏,则坡度小,也可以修建铁路线。]
11.下图为某地区城市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城市中,最早形成城市的可能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地形条件来分析,图中D城市到B城市之间公路没有修建成直线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示区域山地东、西两侧交通线路密度较大的是__________,导致这种分布的自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图中的图例进行判读,找出A、B、C、D四地之间的地形特征,然后结合地形、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第(1)题,早期形成城市主要靠自然条件(地形、河流),A地地形平坦,有河流经过,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其他城市则没有这种条件。第(2)题,以图中可见 B、D之间有山脉。第(3)题,影响交通线路密度的自然条件是地形、河流。
[答案] (1)A 地形平坦,有河流经过,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2)山地地形的限制
(3)东侧 东侧地形平坦,有河流经过,水源充足;而西侧沙漠广布,且有山脉阻隔
读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2~13题。
12.综合图中信息,制约a城镇发展交通运输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河流 C.地形 D.资源
13.为发展a城镇及附近地区的经济,计划修建由a城镇至c港口城市的公路。图中最合理的选线方案是( )
A.①线路 B.②线路
C.③线路 D.④线路
12.C 13.A [第1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城镇位于小盆地内部,四周山脉的阻挡制约了交通运输的发展。第1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线路沿河谷分布,地形平坦,施工难度小;②、③、④线路都要穿过山地,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
成兰铁路连接四川省成都市和甘肃省兰州市,设计时速200 km/h,全线桥隧比[(桥梁里程+隧道里程)/总里程]86.05%,与成兰公路基本平行且距离很近,2018年2月竣工;京沪高铁设计时速250~300 km/h,全线桥隧比87.7%,已通车。据此完成14~15题。
14.成兰铁路与成兰公路基本平行且距离很近,这样布局( )
①利于共用原有公路桥梁 ②利于修建水陆交通枢纽
③利于铁路建设物资运输 ④地形较平坦,造价较低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5.(易错题)下列关于两条铁路桥隧比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说法正确的是( )
A.隧道比成兰高于京沪 速度
B.桥梁比京沪高于成兰 河流
C.隧道比成兰高于京沪 地形
D.桥梁比京沪高于成兰 生物
14.B 15.C [第14题,两条交通线平行走过,因此不利于共用原有公路桥梁,排除①;在成都市和兰州市之间没有可供通航的大河,排除②;铁路、公路距离靠近,利于铁路建设物资运输,③正确;材料中二者“基本平行且距离很近”说明,在成兰铁路建设过程中利用了在以前成兰公路建设过程中改造的地形,利于减轻工程造价,④正确。故B正确。第15题,本题易错是由于对不同地区桥隧比的影响因素不能正确认识。京沪高铁穿过地形区主要为平原,为了减少对耕地的占用,多以桥代路,因此桥梁比高;成兰高铁穿过地形区从海拔500 m的成都平原上升到海拔3 400 m的青藏高原东缘,沿线地势起伏大,修建隧道多。]
1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属______地形区,如果在东部地区从南(A)向北(B)修建一条平缓的公路,选择的海拔应为( )
A.240~250 m B.250~260 m
C.260~270 m D.270~280 m
(2)在图中A、B间画出此公路,该地区公路主要分布在______。
(3)该地区选择公路作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原因是什么?
(4)乙图为AB间公路所经某处的剖面图,如在该处修一高架桥,桥桩应打在①~④的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形区属江南丘陵,根据选线原则即选建在起伏最小的250~260 m之间平坦地区。第(2)题,从图中可知,公路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第(3)题,山区交通建设成本高、难度大。第(4)题,由①②③④的地质构造可知,应建在④处,背斜顶部遭侵蚀,剩余部分为拱形结构较稳固。
[答案] (1)江南丘陵 B
(2)画图略。 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3)公路建设成本低、难度较小。
(4)④ 背斜地区,拱形结构较稳固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三节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三节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综合训练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三节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三节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同步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湘教版 (2019)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湘教版 (2019)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巩固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海洋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沙袋最主要的作用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