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习题
展开课时分层作业(六)
(建议用时:40分钟)
下图为贵州和江苏2007~2016年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
1.与江苏相比,贵州城镇化进程的特点表现为( )
A.起步晚、水平低、目前速度慢
B.起步早、水平高、目前速度快
C.起步早、水平高、目前速度慢
D.起步晚、水平低、目前速度快
2.导致江苏、贵州两省级行政区城镇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区域发展 B.地域文化
C.资源状况 D.城市布局
1.D 2.A [第1题,江苏是沿海省级行政区,经济发展水平高,贵州经济发展水平低。与江苏相比,贵州城镇化进程的特点表现为起步晚、水平低,2011年后,贵州城镇化速度比江苏快。故D项正确。第2题,江苏是沿海经济发达省级行政区,贵州是内地经济欠发达省级行政区。城镇化水平是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导致江苏、贵州两省级行政区城镇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区域发展水平。地域文化、资源状况不是城镇化水平差异的原因;城镇化水平影响城市布局。故A项正确。]
下图为1800~2015年中国城镇化水平与国际比较图。读图,完成3~5题。
3.2015年,我国( )
A.城镇化刚刚起步 B.城镇化快速发展
C.城镇化开始衰退 D.呈现快速逆城镇化
4.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 )
A.城镇化起步晚 B.城镇环境质量好
C.城镇化速度慢 D.城镇化水平高
5.2000~2015年,下列关于图中四个国家城镇化带来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
B.美国城镇环境质量持续恶化
C.中国城镇土地价格普遍上涨
D.德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3.B 4.A 5.C [第3题,图中显示,与英、美、德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城镇化水平仍较低,但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我国城镇化速度很快,说明目前我国处于城镇化的中期加速阶段。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镇化起步晚,速度快,但目前城镇化水平仍低于发达国家。中国城镇化过程中也出现了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第5题,2000~2015年,英国城镇化水平高,第三产业比重增加,A项错误;美国是发达国家,城镇环境质量不断提升,B项错误;中国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土地价格普遍上涨,C项正确;德国城镇化水平超过70%,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D项错误。]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热岛强度是用城市和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来表示。读北京热岛强度四季平均日变化示意图,完成6~8题。
6.热岛效应最强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7.夏季一天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时间段是( )
A.6:00~8:00 B.10:00~12:00
C.12:00~16:00 D.22:00~4:00
8.减弱北京市热岛效应的主要措施有( )
①增加绿化面积 ②道路铺设渗水砖 ③冬季利用地热采暖 ④机动车限行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6.D 7.D 8.C [第6题,据材料可知,热岛强度是用城市和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来表示,据图可知冬季的热岛强度最大,说明热岛效应最强。第7题,据图可知热岛强度最高值出现在22:00~4:00时间段,也说明这个时段热岛效应最强。第8题,增加绿化面积可有效地降低热岛效应,也可获得清新宜人环境,①正确;道路铺设渗水砖有利于地表水下渗,②错误;冬季利用地热采暖,北京不现实,且会释放热量,③错误;机动车限行可减少热量和温室气体排放,④正确。]
9.读某区域三个发展阶段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阶段Ⅰ,该城镇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阶段Ⅲ,在铁矿产地与煤矿产地间开挖了人工运河,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2)阶段Ⅱ该地区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如果该地区为发达国家的某地区,阶段Ⅲ可能出现的人口迁移现象表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该地区在阶段Ⅲ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阶段Ⅰ城镇主要位于河流的交汇处;开挖运河是为了连接铁矿产地与煤矿产地,因为这两地都可以发展钢铁工业,利用运河运输原料或燃料可以降低运输成本。第(2)题,阶段Ⅱ该地区人口迁移是从乡村到城镇,到阶段Ⅲ,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所以人口迁移的方向也发生了变化。第(3)题,随着经济的发展,该地区交通运输发展呈现出多样化和网络化的特点。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镇问题,二是该地区大规模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
[答案] (1)位于河流交汇处 随着铁矿产地与煤矿产地钢铁工业的发展,运输量增大,为降低运输成本开挖了人工运河。
(2)由农村到城镇 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增多
(3)耕地减少;绿地面积减少;水资源短缺;污染加重,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
城市化过程可以分为景观城市化(即人们所观察到的城市景观,如道路、建筑物、绿地等)与人文城市化(即人的变化,如人口素质提高、生活方式改变等)。读某城市局部区域剖面的景观与人文发展指数分布图,回答10~11题。
10.(易错题)该市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A.甲区域 B.乙区域
C.丙区域 D.丁区域
11.(易错题)下列有关丙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进行合理规划,加强人文城市化的建设
B.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倡导生活方式的转变
C.目前景观发育程度较高,城市规划合理
D.今后需加强道路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
10.D 11.D [不能从图分清人文城市化和景观城市化是错答的主要原因。第10题,根据材料概念,图中丁区域景观与人文发展指数纵坐标值都很高且为正值,景观与人文发展指数纵坐标值基本同步,说明道路、建筑物、绿地等的发展与人的变化是相适应的,丁区域景观城市化与人文城市化水平都较高,故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丁区域。第11题,丙区域的人文城市化水平高于景观城市化水平,故今后要加强城市景观城市化的建设,即今后需加强道路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D选项正确。]
蔡塘村位于厦门岛东南部,原为蔬菜基地,面积1.25 km2,2003年撤村改社区。厦门经济特区成立后,蔡塘建起了工业区,逐渐演变为规模较大的城中村,至2009年常住人口约3.5万人。近些年来,蔡塘社区进行社区改造,提出“全民入股,发展现代服务业”,原来杂乱无章的城中村变成了集居住、商贸、酒店、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商住区,一跃成为“美丽厦门示范社区”,常住人口达6.8万人。据此完成12~13题。
12.城中村往往易发生内涝,原因主要是( )
A.排水设施陈旧落后 B.硬化地面不利下渗
C.住宅密集排水量大 D.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13.针对常住人口的变化,蔡塘社区亟须( )
A.扩大花卉蔬菜种植 B.大力开发旅游景观
C.加强文化教育事业 D.增加食品工业比重
12.A 13.C [ 第12题,相比而言,城中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排水设施等基础设施陈旧落后,所以常常发生内涝,A选项正确;BC选项不是主要原因,且根据材料可知,城中村常住人口相对较少,排水量并不是很大;城中村地区并不一定地势低平,D选项错。第13题,蔡塘社区常住人口大大增加,面对这种变化,社区应加强对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视力度,如新建学校解决新增人口子女上学问题。]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据统计,1999年以来某大城市机动车保有量以年均19.4%的速度递增,2006年该市的汽车数量年激增近4万辆,具有成本低、无污染、方便等优点的自行车交通快速减少,2006年自行车出行比例已下降至10%左右。与此同时,该城市公交车辆的营运速度从17千米/时下降到12千米/时(国家标准为20千米/时左右),全市空气质量的优级率不断下降,居全省倒数第三,酸雨严重。下图示意NOx排放系数与交通工具的关系。
(1)该市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
(2)结合图中信息,简要说明该市空气质量、酸雨与交通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3)简要分析当前我国一些大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
(4)列举城市交通拥堵的危害。
(5)请你为该市治理交通拥堵提出合理措施。
[解析] 第(1)题,材料中的“全市空气质量的优级率不断下降,居全省倒数第三,酸雨严重”是题眼,说明该市面临严重的大气污染和酸雨威胁。第(2)题,正确阅读“车辆行驶速度与氮氧化物排放的关系图”是关键,图中信息显示,车辆行驶速度越慢,氮氧化物的排放量越高,空气质量越差,所以呈负相关。第(3)题,城市交通拥堵原因,主要是人多、车多、路窄。大城市规模大,人口众多,车辆数量众多。城市经济活跃,车辆流动频繁。早期的城市道路设施建设滞后,不能满足交通流量需求。第(4)题,城市交通拥堵,造成时间浪费,车辆跑的慢,增加燃油消耗,增加车辆损耗。影响司机情绪,导致交通事故多。车辆行驶过慢,尾气排放多,导致城市污染加重。第(5)题,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一般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科学规划城市道路,加强和完善管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答案] (1)大气污染严重,酸雨严重。
(2)车辆的营运速度与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呈负相关;由于交通拥堵,车速下降,氮氧化物排放量增加,全市空气质量下降;氮氧化物排放量增加,酸雨增多。
(3)车辆数量多,车辆流动频繁;道路设施建设滞后。
(4)造成时间浪费;增加燃油消耗;增加车辆损耗(交通事故);城市污染加重。
(5)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优秀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优秀课后复习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48-398,14,49,16,69,3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精品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精品课时训练,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C 2,雄安新区的空间布局,图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课后作业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三产业转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