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课时分层作业(十五)
(建议用时:40分钟)
下图为大西洋西部某岛屿略图,该岛人口约2 000人,气候寒湿,为纯牧业区。读图,完成1~2题。
1.该岛居民最担心的环境问题是( )
A.淡水枯竭 B.气候变暖
C.臭氧层破坏 D.酸雨危害
2.近十几年来,岛屿上生物种类呈快速减少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
A.岛屿封闭 B.地形单调
C.人类破坏 D.降水过多
1.B 2.C [第1题,岛屿周边地势低,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会使岛屿面积减小,居住环境受限,故气候变暖是该岛居民最担心的环境问题,B正确。该岛受海洋影响深刻,气候湿润,淡水资源丰富,A错误;臭氧层破坏对两极地区及青藏地区影响深刻,C错误;地域狭小,缺乏现代工业,受酸雨危害程度低,D错误。第2题,近十几年来,岛屿的地形、封闭性及降水量等自然条件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因而生物种类快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破坏。]
低碳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生活习惯。“碳中性”是指生活中不得不排放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通过森林、大海等资源,将这个量抑制到地球可以吸收的程度,保持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吸收量的平衡。2008年2月,联合国副秘书长提出了“碳中性国家”(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的概念之后,挪威、冰岛、新西兰和哥斯达黎加率先响应,为各自实行“碳中性国家”的计划制定年限和措施,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为零的目标。据此完成3~4题。
3.对实行“碳中性国家”不利的条件或现象是( )
A.冰岛具有丰富的地热资源
B.新西兰农业高度机械化
C.挪威有95%的电力来自水力发电
D.哥斯达黎加森林覆盖率高,是世界上人均种植树木最多的国家
4.假如世界大多数国家成为“碳中性国家”,对全球产生的影响是( )
A.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农作物减产
B.全球平均气温与现在相比大大降低
C.海平面上升速度减缓
D.南北半球的温带草原区更干旱
3.B 4.C [第3题,对实行“碳中性国家”不利的条件或现象是那些大量消费矿物能源,释放大量温室气体的人类活动或现象,A、C、D三项均有利于全球变暖的防治,新西兰农业高度机械化会释放大量温室气体。第4题,绝大多数国家成为“碳中性国家”,则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大幅度减少,全球变暖减速,有利于减缓海平面上升速度。]
工业化时代,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环境的变化影响人类的生活。据此完成5~6题。
5.我国云南某地的大理石雕像天长日久变得“面目残破”。此现象的成因与下列哪一现象的成因相同( )
A.瑞典的无鱼湖
B.夏季购买防晒霜的人越来越多
C.目前全球变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D.城市正午空气质量好于清晨时的空气质量
6.为保证城市拥有良好的大气环境,河北省某城市市长调整了下列工业部门,其中不恰当的是( )
A.将化工厂迁至城市的东北远郊
B.将钢铁厂迁至城市的西南远郊
C.将酿造厂迁至城市的东南近郊
D.将火电厂迁至城市的西南近郊
5.A 6.C [第5题,云南某地大理石雕像“面目残破”是酸雨造成的。瑞典的湖泊,鱼类死亡的原因也是由于酸雨造成的。第6题,河北省某城市夏季多吹东南风,把酿造厂迁到城市的东南近郊不合适。]
读我国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成因与危害示意图,完成7~8题。
7.图中所示的某生态环境问题是 ( )
A.土地荒漠化 B.臭氧层空洞
C.水土流失 D.全球气候变暖
8.图示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是 ( )
A.黄土高原 B.塔里木盆地
C.东北平原 D.长江三角洲
7.C 8.A [第7题,从图中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环境问题,可知该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第8题,水土流失问题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
读北美洲大型哺乳动物和鸟类物种数量变化示意图,完成9~10题。
9.人类到达后该地物种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 B.原有栖息地破坏
C.气候变化 D.小行星撞击
10.按环境问题的性质划分,物种锐减属于( )
A.生态破坏问题
B.环境污染问题
C.自然资源枯竭问题
D.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9.B 10.A [第9题,读图可知,人类到达后该地物种锐减。人类过度开垦和捕猎使得该地动物的原有栖息地被破坏,导致物种锐减。第10题,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导致生物物种减少,故物种锐减属于生态破坏。]
1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年来导致A周边地区沙尘暴常有发生的气候原因是__________。
(3)对A周边地区沙尘暴现象的出现应采取哪些治理措施?
(4)B地区酸雨现象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5)图中部分河流水质严重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A地区为我国内蒙古地区,由于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加上人类的不合理开垦及过度放牧,致使土地沙化现象严重。第(2)题,春季降水少且在风力的作用下易产生沙尘暴现象。第(3)题,由于该地区的沙尘暴主要是由于过度放牧产生的,所以应该合理放牧,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第(4)题,B地区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工业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且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易产生酸雨。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长江、黄河、珠江部分河段水质较差,其原因是流域内工农业发达,废水排放量大。
[答案] (1)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垦殖,过度樵采,使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2)降水少,春季风力强
(3)退耕还牧,植树种草。
(4)该地区有色金属冶炼业发达,排出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且降水较丰沛,易形成酸雨。
(5)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到河流中。
“烧芭”属于印度尼西亚的传统农耕方式,放一把火将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烧成“空地”,并利用燃烧的灰烬作为“天然”肥料。除林区农民传统的烧荒种植外,大量棕榈油农场和其他种植园的滥伐滥垦,是造成印尼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的两大主要原因。据此回答12~13题。
12.印尼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
①林区农民烧荒种植 ②大量种植棕榈树的农场和其他种植园的滥伐滥垦 ③气候恶化,频繁发生洪灾,大量原始森林被淹没 ④沿海城市人口激增,大量居民迁居雨林深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印尼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①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 ②珍贵的野生动物遭劫,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沙尘暴急剧增加,风沙危害严重 ④引发世界性的人口流动,该地人口急剧增加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12.A 13.C [第12题,结合材料可知,印尼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林区农民烧荒种植、大量种植棕榈树的农场和其他种植园的滥伐滥垦。第13题,热带雨林被破坏会导致破坏水循环,导致气候异常,旱涝失调,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植被破坏导致雨林物种的大量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①②正确。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破坏,会使沙尘暴增加,风沙危害严重,热带雨林地区降水多,气候湿润;热带雨林区高温多雨,不适宜人类居住,不会产生人口急剧增加现象,③④错误。]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其影响已成为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下表为某时段卫星监测的部分地区PM2.5数值表。读表完成14~15题。
注:朱夫盆地位于撒哈拉沙漠西部。
14.(易错题)朱夫盆地和刚果盆地PM2.5数值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气候 B.气候、植被
C.植被、人类活动 D.人类活动、地形
15.(易错题)四川盆地和塔里木盆地PM2.5数值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植被 B.人类活动
C.气候 D.地形
14.B 15.B [不知道两地之间的区域差异是错答的主要原因。第14题,朱夫盆地位于撒哈拉沙漠西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干燥少雨,植被稀少,PM2.5数值大;刚果盆地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有茂密的热带雨林,PM2.5数值小。故影响朱夫盆地和刚果盆地PM2.5数值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植被。第15题,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工业不发达;四川盆地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该盆地人口稠密,工业发达。故影响四川盆地和塔里木盆地PM2.5数值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
16.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全球气候变化第四次评估报告中指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驱动,全球气候在21世纪将继续变暖。这一评估报告认为,21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可能升高1.1 ℃~6.4 ℃。
材料二 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示意图。
(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下图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简要说明我国CO2排放总量大的原因,并就此谈谈我国控制CO2排放量的合理措施。
(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有可能上升,将会对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产生影响。为了预防海平面上升所产生的危害,可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大量排放CO2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防御措施。
[答案] (1)毁林 燃烧矿物燃料 极冰融化 沿海低地被淹
(2)原因:人口和经济总量大,能源消费总量大;矿物能(煤、石油和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极高。
措施: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温室气体的回收;加强管理与宣传,提高节能意识。
(3)研究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加强城市规划;提高防洪排涝能力、加高加固堤防、整理疏浚河流增加泄洪能力、消除内涝威胁等相应的防御措施和对策;加强监测和预报;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朱夫盆地
刚果盆地
塔里木盆地
四川盆地
PM2.5数值/ (μg·m-3)
45~50
0~10
50~55
75~80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复习练习题,共6页。
中图版 (2019)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练习题: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练习题,共7页。
高中第一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第一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万平方千米,人口总数约为1,A 5,D 10,4∶1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