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地理新教材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中图第二册讲义+测试: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阶段综合实践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0257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地理新教材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中图第二册讲义+测试: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阶段综合实践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0257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地理新教材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中图第二册讲义+测试: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阶段综合实践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0257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本章综合与测试测试题
展开
对应学生用书P019
①_____ ②_____ ③_____ ④_____ ⑤_____ ⑥_____ ⑦_____ ⑧_____ ⑨_____ ⑩_____ ⑪_____
答案 ①北半球 ②亚洲 ③地势低平地区 ④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⑤资源承载力 ⑥科学技术 ⑦劳务输出
⑧城镇 ⑨政治因素 ⑩生活水平 ⑪开放程度
综合思维——全面认识人口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人口增长与地理环境
(1)地理环境影响人口增长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主要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变动,即出生人数和死亡人数之差。人口的自然变动是各种地理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有自然灾害、自然环境、年龄性别结构、人体生理因素等;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医疗卫生、人口迁移、人口政策、习俗、战争等。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社会经济因素。
(2)人口增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适度的人口增长会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增加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提供充足的劳动力;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②人口增长过快对地理环境产生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人口增长过快导致资源紧张;人口规模超过环境承载力,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人口过快增长会抵消经济发展的成就;人口过多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2.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
(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优越地区人口稠密
①气候温和湿润的地区人口稠密,过于炎热、过于干燥和过于寒冷的地区人口稀疏。
②地势低平的地区人口稠密,地势高峻的地区人口稀疏。
③水源充足的地区人口稠密,水源短缺的地区人口稀疏。
④土壤肥沃的地区人口稠密,土壤贫瘠的地区人口稀疏。
⑤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人口稠密。
(2)社会经济环境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①生产力的发展与分布决定人口的分布。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导致人口布局的根本性的变化。
③人口分布在一定程度上与人类的开发历史有关,开发历史又与自然环境的优劣有关。
④政治因素也会影响人口的分布。
3.人口结构与地理环境
人口结构是指在人口整体中,具有不同自然的、社会经济的、地域特征的人口之间的比例关系。也就是各特征人口数在人口总数中的百分比。
(1)人口年龄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
人口年龄结构是指一个地区总人口中不同年龄人口的比例关系。
一般可把人口的年龄分为三组:儿童少年组(0~14岁)、劳动力组(15~64岁)、老年组(65岁及以上)。根据这三个组别的人口构成比例可将人口划分为: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三种。
(2)人口性别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
人口的性别结构是指一个地区男女人口数的比例关系。人口的性别结构通常用性别比来表示。性别比就是指每100名女性对应的男性人数。
人口的性别结构对人口自身的增长有着直接的影响,因为人类是依靠两性的结合繁衍后代的,因此两性比例是否平衡,直接影响到结婚率和妇女生育率,并进一步影响人口出生率和人口再生产的速度。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影响人口的性别结构,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地区女性多于男性,经济欠发达地区男性多于女性。人口的性别结构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如许多行业或职业对于劳动者的性别有着不同的要求,如钢铁厂等重工业需要大量的男性职工,纺织厂需要大量的女性职工。
4.人口移动与地理环境
(1)人口移动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人口移动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人口总数的变动和人口自然构成的变化。人口移动的直接后果之一,是使地区人口在短期内发生数量上的明显增加或者减少。这种增减,一方面由移民本身引起,另一方面来自移民的生育行为。人口移动的直接后果之二,是造成移入地和移出地人口的年龄和性别结构的变化。
(2)人口移动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人口移动有利于国家和地区之间物质、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有利于不同种族、民族之间的融合,有助于人口的合理分布,也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是,由于迁入地与迁出地在社会经济上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彼此对立的地区,各方的移动效应差别很大。
对于迁出地而言,利弊兼有。以利而论,首先,人口移出解决了人口过剩和部分人口的就业问题。第二,移民的汇款增加了移出地的收入。第三,迁出人员可以在工作过程中学到新的技术和接受一定的教育,返乡后对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从长远来看,大批劳动人口移出不利于迁出区社会经济发展。首先,移出的人口多为青壮年,且高素质人口较多,他们的移出必然带来人才的流失和抚养、教育费用的损失。第二,大规模劳动力移出造成移出地经济上的依赖性和脆弱性。依靠输出劳动力取得的外汇和其他收益愈多,则对国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愈敏感。
【迁移应用】 读浙江省人口流动柱状图,完成(1)~(2)题。
(1)由图可知( )
A.2000年浙江由人口净迁出省变为人口净迁入省
B.流入浙江的人口数量大增主要是由于浙江生态环境改善
C.流入的人口可能主要来自福建、江西和安徽
D.流出的人口可能是为了求学或经商
(2)关于浙江省省际人口流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促进了浙江省经济发展
B.造成当地青年男女婚配困难
C.为浙江省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D.给浙江省交通带来一定的压力
答案 (1)D (2)B
解析 第(1)题,浙江省1990年为人口净迁出省,2000年为人口净迁入省,但何时变为人口净迁入省不能确定;流入浙江省的人口数量大增主要是由于浙江省经济水平的提高;浙江省流入人口一般来自中西部地区,福建省经济较发达,同样为人口流入地,不是浙江省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地;流出的人口可能是为了求学或经商。第(2)题,省际人口的流动会促进浙江省经济发展;人口迁入为浙江省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但也给交通带来一定的压力;省际人口流动与当地青年婚配问题关系不大。
专题一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读图流程]
1.线状图(曲线图、折线图)
曲线图、折线图是采用曲线或折线的升降、起伏来显示地理数据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的统计图。这种图对分析各种地理事物的动态变化及依存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分析曲线图的一般思路如下图所示。
2.柱状图
该类图形一般把分类项在横坐标上标出,而把数据的大小在纵坐标上标出,这样可以强调数据是随分类项(如时间等)变化的。分析柱状图的一般思路如下:
↓
↓
↓
3.圆形图(扇形图、饼状图等)
圆形图是以圆形的面积大小表示地理数据资料的统计图。这种图在反映总体内部结构时,比柱状图更为清晰。分析圆形图的一般思路如下:
4.二维坐标图
二维坐标图又叫平面直角坐标图,用横、纵坐标表示两种地理事物或现象,坐标图中的点、线等表示两种地理事物或现象间的关系,能够简明地反映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二维坐标图的一般思路如下:
↓
↓
5.三角形图
三角形坐标轴图通常用来表示有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的百分比结构。
(1)读图关键
①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而非绝对数据;②图中每个点都能够读取三个变量,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是100%;③此类图的构成要素只有三个;④三个要素在数轴上比例由低到高的延伸方向一致。
(2)判读方法
①读准三个坐标轴的原点及变化趋势,即如图中的箭头A、B、C所示的方向。
②找到与所判读坐标轴原点相交的另一个坐标轴,称为邻轴。如图中A轴的邻轴是C轴。
③过所求点作平行于邻轴的平行线a、b、c(即转为所判读坐标轴原点处的二维坐标,简称“转三为二”),找出该平行线与坐标轴的交点,读出数据。
图中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数据依次是
④检验三数据之和是否为100%。
【迁移应用1】 读我国某农村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完成(1)~(2)题。
(1)图示反映该村( )
A.位于浙江省沿海地区
B.环境优美,迁入人口多
C.医疗卫生水平高
D.受经济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率高
(2)该村人口现状可能给当地带来的问题有( )
①养老服务难以保障 ②加重就业困难 ③劳动力短缺 ④土地养老杯水车薪 ⑤使环境人口容量降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答案 (1)D (2)B
解析 第(1)题,由图中可以看出该村20~40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极少,说明该村的劳动年龄人口以外出务工为主。第(2)题,由图中可以看出该村少年儿童以及老年人口的比重大,劳动力较少,所以该村人口现状可能给当地带来的问题主要是养老服务难以保障,大量的劳动年龄人口外出务工,说明土地产值较少,土地养老杯水车薪。
专题二 人口类综合题答题模板
[思维建模]
1.人口分布
角度 | 答题术语 |
分布 | 人口分布不均,主要分布于东南部(西北部),人口东多西少(南多北少),东部稠密、西部稀疏 |
人口稀少 的原因 | 自然条件恶劣(气候干旱、水源短缺、海拔高、山区面积广大),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低 |
人口稠密 的原因 | 自然条件优越(平原面积广大,气候温和湿润,水源充足),开发历史早,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水平高 |
2.人口迁移的影响评价
(1)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人口迁移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某些不利的方面,应对其进行辩证分析。
影响 | 迁入地 | 迁出地 |
有利 | ①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②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③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 ①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②缓解人地矛盾;③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
不利 | 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管理的难度,增大生态环境的压力 | 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
(2)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①影响人口年龄结构。一般来说,经济性迁移以青壮年为主,人口迁移往往使迁入区人口性别比上升以及年龄结构年轻化,老龄化延迟,迁出区则相反。
②影响经济、文化发展。促进各民族和各地区的文化交流;调整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劳动力的供求比例,有助于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带动资本的流动。
③改变迁出地和迁入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而影响人口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地理分布。自地理大发现后,大规模的国际人口迁移促进了新大陆资源的开发利用,使人类发展具有了广阔的物质能量保障。如美洲大陆的金矿、银矿、铜矿、石油、铁矿、铝矿等,这些都为世界各个产业部门的发展变化提供了重要条件。
3.我国“民工潮”的特点、成因及影响
【迁移应用2】 四川省是我国人口大省,人口分布不均,以平武至盐源一线为界,东西人口差异悬殊。四川许多地方的小城镇和农村出现“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等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目前“留守儿童”的教育已成为全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试比较川东和川西的人口分布情况。
(2)“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人口流动对流出地有什么影响?
(4)近年来,很多民工从沿海地区返回家乡,你觉得应如何吸收这些劳动力?
答案 (1)川东地区人口稠密,主要分布在盆地;川西地区人口稀疏,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谷地地区。
(2)“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现象是由大量民工外出务工或经商引起的。
(3)有利:促进了流出地与外界的经济和文化交流;缓解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和当地的人地矛盾,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不利:造成人才外流,当地劳动力不足,出现“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现象。
(4)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回乡民工自主创业;发展当地经济,创造就业机会,吸收回乡民工参加工作;政府组织培训民工,提高民工素质;完善基础设施,吸引投资建厂。
解析 第(1)题,结合四川的地形、气候可知,平武至盐源一线以东地区自然条件优越,人口稠密;该线以西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第(2)题,四川经济发展水平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和经商,形成很多“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第(3)题,人口流动对流出地的影响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回答。有利方面主要表现为加强同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加收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不利方面主要表现为人才流失,劳动力减少,出现“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现象。第(4)题,当地政府应通过政策优惠,吸引返乡民工在家乡自主创业;加强对民工的培训;完善基础设施,吸引企业迁入。
社会调查:中国省域人口流动现状调查
1.资料来源
(1)国家统计局网站,国家统计年鉴。
(2)各省级行政区统计年鉴。
(3)各省级行政区统计公报。
2.数据分析
(1)各省级行政区常住人口数量与户籍人口数量的关系。
(2)找出人口流出的省级行政区。
(3)找出人口流入的省级行政区。
(4)找出人口流动方向发生变化的省级行政区。
(5)选择某省级行政区,分析其人口主要流出地或流入地。
[成果展示] 中国人口流动现状调查
1.东部发达地区为主要人口流入地
中国的省级行政区(仅包括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暂不包括港澳台,下同)中,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新疆等人口流入量大。
2.中西部落后地区为主要人口流出地
中国的省级行政区中,广西、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河南等人口流出量大。
3.中国省域人口流动示意图
方向与建议
1.中国省域人口分布的差异。
2.某地人口流动现状调查。
3.人口流动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展示与评价
略。
2020地理新教材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中图第二册讲义+测试:模块综合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本册综合同步练习题,共1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四章 国土开发与保护本章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四章 国土开发与保护本章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共1页。
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章 产业区位选择本章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章 产业区位选择本章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