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课堂检测
展开第三节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课程标准 | 学业质量标准 | 核心素养 |
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 水平1:根据资料,指出城镇化的主要标志,指出城镇化与工业化及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城镇化的意义。 水平2:运用地理资料,说明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应对城镇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水平3:结合资料,说出世界城镇化的特点,对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差异。 水平4:运用地理资料,分析我国城镇化应避免的问题,为我国城镇化进行合理规划。 | 人地协调观: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城镇发展的制约。综合思维:结合资料,分析世界城镇化进程的特点及成因,分析区域城镇化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区域认知:结合资料,对比不同区域城镇化进程的异同。 地理实践力:调查当地城镇化的特点及所处阶段,分析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
01、预习准备区
精心准备 夯实基础
一、城镇化的概念
1.概念:城镇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乡村地域转化为城镇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表现
(1)人口的集中过程。
(2)乡村向城镇的转化过程。
(3)经济结构的变化过程。
3.世界城镇化进程的一般规律
初期阶段→中期阶段→成熟阶段
二、世界不同地区城镇化特点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特点
发达国家 | 1950年后先快后慢,现在速度放缓、已经进入成熟期 |
发展中国家 | 1950年后先慢后快,现在快速发展 |
2.部分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特点
欧美发达国家 |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初步实现了城镇化,现在城镇人口比重已很高;目前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已逐渐减慢或趋于稳定,甚至出现了“逆城市化” |
日本 | 20世纪50~60年代,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目前城镇化率已超过90%,空间上高度集中在东京、大阪和名古屋三大都市圈 |
非洲 | 长期处于较低的经济水平;部分国家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镇人口膨胀,就业岗位不足、导致贫民集聚 |
亚洲东南部 | 城镇化基本特点是人口急剧膨胀,但在经济、社会和制度等多方面还是有乡村的特点。部分国家普遍存在就业岗位不足、基础设施落后、公共设施匮乏和生活环境恶化等问题突出 |
中国 | 目前城镇化快速发展,城镇数量和规模还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城镇化发展的空间依然很大 |
,
1.判断正误。
(1)城镇化过程中,乡村人口必然减少。(×)
(2)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利用类型逐渐发生变化。(√)
(3)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水平普遍较低。(×)
(4)大城镇发展迅速和中小城镇发展缓慢是当今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特点。(√)
2.下列国家中,处于城镇化后期阶段的是( )
A.中国 B.印度
C.美国 D.埃及
答案 C
解析 美国为发达国家,处于城镇化后期阶段;中国、印度和埃及为发展中国家,处于城镇化中期阶段。
3.衡量城镇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提示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城镇化速度最快的阶段是不是城镇化水平最高的时期?
提示 不是。城镇化中期阶段速度最快,城镇化后期阶段水平最高。
三、城镇化的利弊
1.有利影响
(1)创造就业机会、促进产业调整。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人口;促进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2)社会进步、传播文明。城镇文化向乡村广泛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城乡发展差距缩小。
(3)科技进步、生产发展。现代化城镇是主要的科技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
(4)城乡互动、全面发展。
2.阶段性问题
(1)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2)人口问题。城镇人口大量增加,就业压力加大,失业人数上升,导致部分低收入者陷入贫困。
(3)住房问题。城镇面积有限,过多人口造成住房紧张,出现贫民窟和棚户区。
(4)交通问题。车辆数量增加后,交通拥堵、停车困难等。,
1.判断正误。
(1)城镇化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城市中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口增长过快,排放大量污染物导致的。(√)
(3)有人戏称北京为“首堵”,其交通拥挤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低下。(×)
2.下列属于城市环境污染的是( )
A.交通拥挤 B.居住条件差
C.固体垃圾污染 D.失业人数多
答案 C
解析 四个选项中只有固体垃圾污染属于环境污染。
3.目前,我国许多大城市在经历强降水过程中,会暴发“城市洪水”,造成巨大的损失。分析导致“城市洪水”屡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暴雨集中;硬化路面大大减少了雨水的下渗;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等。
任务探究区
思维探究 实践运用
任务探究 城镇化的概念和进程
下图为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刊登的世界部分国家或地区城市人口比重变化图(含预测)。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说明图示时期,印度与美国城镇化特征的差异。
(2)巴西城镇化过程与其经济发展明显不协调,指出这可能给该国带来的问题。
(3)试分析近半个世纪以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速度上的差异和原因。
[成果展示] (1)美国城镇化水平高,印度城镇化水平低;1950~2000年,美国与印度城镇化速度差异不大;2000年以后,印度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
(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环境污染严重。
(3)发展中国家城镇化速度比发达国家快。原因:发达国家由于城镇化水平已经很高,部分大城市开始出现逆城市化;发展中国家由于获得民族独立,经济发展迅速,城镇化加速。
1.城镇化的标志
2.城镇化过程的表现
人口的集中过程 | 人口不断向城镇集中 | 城镇化水平上升;城镇规模扩大 |
乡村向城镇的转化过程 | 土地景观发生较大变化 | 城镇建设用地扩展,农业用地发展为城镇建设用地;功能进一步分化 |
经济结构的变化过程 | 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变 | 产业结构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并伴随着城镇文明向乡村地区扩散 |
3.城镇化的动力机制
从人口迁移来看,推动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来源于推力和拉力。推力是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拉力是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如下图所示:
4.城镇化进程
(1)世界城镇化进程的时间差异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差异
国家类型 | 发达国家 | 发展中国家 | |
起步早晚 | 早晚 | 早(18世纪中叶) | 晚(“二战”之后) |
原因 | 工业化早 | 工业化晚 | |
目前 速度 | 快慢 | 趋缓甚至停滞 | 速度加快 |
原因 | 城镇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的阶段 | 经济发展,城镇人口增长迅速 | |
城镇 化水 平 | 高低 | 高(70%左右) | 低(40%左右) |
原因 | 起步早,经济发展水平高,带动城镇化进程 | 起步晚,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 |
城镇 化与 经济 发展 | 关系 | 相适应 | 不相适应 |
原因 | 农业向现代化发展,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迁移 | 城镇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
5.过度城镇化和滞后城镇化
(1)过度城镇化,是指城市化的速度大大超过工业化的速度,城镇基础设施落后的现象。这种情况在发展中国家比较明显,尤其在拉丁美洲(如巴西、阿根廷)特别明显。
(2)滞后城镇化,是指城镇化水平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现象。这种情况不利于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会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读我国某地城镇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完成(1)~(2)题。
(1)阶段Ⅰ所表示的城镇化阶段是( )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逆城市化阶段 D.再城市化阶段
(2)引起阶段Ⅱ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内部经济的衰退
B.乡村和小城镇发展超过城市
C.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
D.轨道交通的发展
科学思维
城镇化进程的判断方法
第(1)题,由图可知,阶段Ⅰ该地城市由市区向郊区拓展,属于城镇化中期阶段。第(2)题,由图可知,阶段Ⅱ出现城区人口向乡村与小城镇迁移的逆城市化现象,这可能是由于市中心区地价上涨,环境恶化引起的。
[答案] (1)B (2)C
提升运用能力
读下表,完成1~2题。
地区 | 城镇人口/万人 | 乡村人口/万人 |
甲 | 165 | 347 |
乙 | 264 | 396 |
丙 | 512 | 173 |
丁 | 385 | 41 |
1.表格中的四个地区,城镇化水平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D
解析 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地区总人口为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之和。根据表格数据计算可知,丁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最高。
2.与甲地区城镇化特征最为相似的地区是( )
A.东非 B.西欧 C.东亚 D.北美
答案 A
解析 根据表格信息,甲地区城镇化水平约为32%,城镇化水平低。东非社会经济落后,城镇化水平低。
任务探究 城镇化的利弊
2019年2月25日,《中国城镇化质量评估报告》研讨会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举行,来自城市规划与建设、自然资源、人口、环境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荟萃一堂,积极为中国城市的城镇化质量的提升建言献策。《评估报告》选取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城市安全和公共服务五个一级指标,以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PM2.5年均浓度、生命线工程完好率、万人拥有养老床位数等22个二级指标。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评估报告》关注了哪些主要的城镇化问题?
(2)我国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
(3)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成果展示] (1)医疗问题,住房问题,环境问题等。
(2)城市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3)控制城市规模;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城市管理等。
1.城镇化的意义
项目 | 意义 |
促进区域 经济增长 | 推动区域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善产业结构;拉动内需,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
提高资源 利用效率 | 城镇里建筑密集,人口密度和居住密度大,水、电、天然气等设施集中,可提高土地、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
改善城乡 居住环境 | 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提升环境质量;通过平整土地、修建设施、绿化等措施,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
增强区域 社会和谐 | 城镇就业机会多,公共设施完善,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服务;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受教育水平差别不断缩小,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 |
2.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环境问题
| 成因 | 危害 | 整治措施 |
大气 污染 | 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各类交通工具排放出的尾气;城镇居民燃烧化石燃料所排出的烟尘 | 使城镇空气污浊,危害人体健康 | 合理布局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实行集中供暖,扩大绿化面积,建立绿化隔离带 |
水污染 | 城镇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城镇地面径流 | 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 | 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 |
固体废 弃物 污染 | 工业生产和建设、居民生活过程中产生 | 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 | 及时清理,实行分类回收、利用 |
噪声 污染 |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 影响人们休息、工作和交谈,损害身体健康 | 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镇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 |
(2)社会问题
主要表现 | 成因 | 危害 | 整治措施 |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 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 | 造成时间和能源的严重浪费,影响城市环境质量;导致住房紧张,影响居住质量 | 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加快住房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
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加 | 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乡村人口无序迁入 | 造成贫困问题、社会治安问题 | 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
3.解决城镇化问题的途径
“握手楼”是形容两栋楼房间隔距离过小。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南宁市“握手楼”数量逐渐增多,高度不断增高。下图示意南宁市某城中村的“握手楼”。据此完成(1)~(3)题。
(1)南宁市的“握手楼”现象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城市( )
A.人口增加 B.土地紧张
C.环境恶化 D.交通拥堵
(2)“握手楼”集中区域最有可能存在的问题有( )
①车辆通行不便,存在安全隐患 ②建筑通风、采光条件极差 ③建筑质量差,容易倒塌 ④基础设施不完善,卫生条件相对较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解决此现象的根本措施是( )
A.控制人口规模,合理规划城市
B.修建城市立交,改善交通条件
C.增加社会投资,扩大居民就业
D.发展城市新村,扩大居住面积
科学思维
城镇化问题的分析思路
第(1)题,根据材料“握手楼”形容两栋楼房间隔距离过小,且楼层越来越高,说明城市用地紧张,导致住房拥挤。第(2)题,住房拥挤导致无规划乱建造房屋,致使房屋过于密集,通风、采光条件差,基础设施不完善,卫生条件相对较差;房屋密集,道路狭窄,车辆通行不便,存在安全隐患。第(3)题,城市住房拥挤产生的根源在于城市人口过多,所以控制人口规模、合理规划城市是解决此现象的根本措施。
[答案] (1)B (2)B (3)A
提升运用能力
截至2018年年末,我国大陆总人口139 538万人,城镇常住人口83 137万人,城镇化率为59.58%。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意义是( )
A.使城乡居民收入相同
B.改善城乡的产业结构
C.使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D.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答案 B
解析 城镇化可使城乡差别减小,但城乡收入不会相同,A项错误;城镇化有利于促进城乡经济发展,改善城乡的产业结构,B项正确;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属于城镇化的标志,排除C项;城镇化与世界和平无关,排除D项。
2.十九大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该决策的意义有( )
①充分发挥大城市的带动作用 ②促进各等级城市均衡发展 ③促进低端产业向大城市集中 ④吸引人口进入大城市 ⑤加快城乡协调发展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②③⑤
答案 B
解析 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主要是为了发挥大城市的带动作用,合理发展城市等级,促进各等级城市均衡发展,缩小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差距,促进各等级城市均衡发展,因此①②⑤正确。故选B项。
03、综合活动区
释疑教材 拓展视野
图表问题巧点拨
[教材第47页探索]
点拨 从图形景观变化判断这种现象;再结合文字材料和所学知识,梳理引起深圳这种变化的原因。
答案 城镇化。深圳快速城镇化受政策、产业引进和发展、人口迁入等因素共同影响。
[教材第48页思考]
点拨 城镇化发展是人口集中、产业功能区转化和经济结构变化的结果,人口集中需要有更多岗位、就业机会,即当地能有对劳动力需求量大的第二、第三产业,如此才能将分散生活在农村的劳动力、人口集中起来,否则无法实现人口在空间地域上的集中,所以推动城镇化的因素是第二、第三产业的建立和集聚。
答案 第二、第三产业的建立和集聚。
[教材第49页思考]
点拨 根据表格数据,按照年代顺序,梳理某类地区城镇化发展过程,并与另外一类比较,即可得出两类国家城镇化的差异。
答案 发达国家城镇化进程开始早,目前水平高、速度放缓;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晚,目前水平低、速度快。
[教材第51页活动]
点拨 1.按照坐标图中的年代顺序,找出某类国家或中国城镇化曲线,对应左侧城镇化水平的坐标轴,可以看出其城镇化的发展进程;再与另外一类比较,即可得出差异。
2.梳理概括出发展的共同特点。
答案 1.发达国家城镇化开始早,目前城镇化水平高、速度在放缓;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开始晚,目前水平低、速度快;中国20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末城镇化发展快速,之前水平低于发展中国家均值,而后超过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水平均值。
2.城镇化都经历初期起步、中期快速发展,成熟期速度放缓、稳步变化的过程。
[教材第51页思考]
点拨 1.根据图像资料,观察即可得出成都市建成区扩张方向、速度等。
2.从产业发展及结构变化、城市文化和科技传播等方面分析。
答案 1.成都市整体上向外扩张,不同时期扩张的方向上、速度上有差异。
2.成都市扩张后,城市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为城市及周边地区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周边农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化;成都市发展后,其经济、科技、文化向周边地区辐射和传播等。
[教材第52页上思考]
点拨 城市人口增加后,城市社会生产倍增,产生废弃物也大量增加;城市人口增加后,对交通和住房的需求量增大,也会出现住房紧张、交通拥堵等现象。
答案 环境问题、人口问题、住房问题、交通问题等。
[教材第52页下思考]
点拨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中必经的一个阶段,在城镇化进程发展中可能出现诸多问题,最为适宜的是城镇化之初就有科学的完整的规划,包括人口规模、道路等基础设施、各种公共服务功能、污染物处理等,都具有前瞻性;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需要及时整改;从人的角度着想,以人为本;从当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摒弃片面的追求人口规模、建成区面积、经济指标等,建设适合人居的、人地协调的新型城镇。
答案 略。(为开放性问题,回答合理即可。)
[教材第54页思考]
点拨 1.根据材料中德国城市人口规模分析城市的层次性;根据分布图说明德国城市的空间特征;从分布在不同等级城市的人口比例概括城镇化水平高低等。
2.从文字材料中梳理得出德国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特点。
答案 1.大城镇少、小城镇多;分布均匀;城镇化水平高。
2.产业发展、社会资源均衡化;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没有出现过分集中的局面,人口迁移流向呈多向性;农村劳动力转移逐步推进等。
[教材第54~55页作业题]
点拨 1.(1)观察图形,根据图形中的沿海与内陆、东中西部地带、重要交通线等特征描述我国城市群的分布特点。
(2)从经济与交通及对城市形成的影响上,探究城市群与经济发展程度、交通运输线的内在联系。
2.根据图形中数据进行比较,同一时间大、中、小不同等级城市的数目,可以说明大城市作为经济、文化、科技、产业中心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不同时期同一等级规模城市的数目,说明城镇化的发展趋势。
3.梳理教材中对两类国家城镇化的过程、发展及城镇化问题,总结后填表。
答案 1.(1)我国城市群沿海多、内地少,东部多、西部少,集中在高速铁路网络稠密地带。
(2)当今经济的主体是第二、第三产业,第二、第三产业主要依托城市而存在,所以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群众多;城市群需要高速铁路网密切联系在一起,所以在高速铁路网密集地带,城市群也众多。
2.大城市数目少、小城市数目多,这是大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同一等级城市数目持续增加,是经济发展促进了城市的扩张。
3.
类型 | 发达国家 | 发展中国家 |
起步时间 | 早 | 晚 |
城镇化速度 | 目前慢 | 早期慢,现在快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 | 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住房紧张;人口膨胀;失业贫困等 |
地理实践深探索
方向与建议
1.结合所在地区产业结构和城乡人口资料,计算本省的城镇化率。
2.结合本省相关资料,统计所在地区改革开放后,城镇化水平的变化。
3.分析所在地区城镇化的作用。
4.对比所在地区与中国城镇化的异同及其原因。
5.调查所在城市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规划建议。
6.统计所在城镇的社会问题,并分析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
展示与评价
略。
04、课后检测区
夯基固本 练速提能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探究点 | 题号 |
城镇化的概念和进程 | 1,3,4,6,7,8,13 |
城镇化的利弊 | 2,5,9,10,11,12,14 |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下表为我国某地区城市发展情况统计表。读表,回答1~2题。
项目 | 1999年 | 2009年 | 2018年 | |
甲 | 城市数目/个 | 3 | 7 | 9 |
乙 | 工业总产值/万元 | 36 200 | 1 765 000 | 4 213 000 |
丙 | 城镇人口/万人 | 56 | 340 | 620 |
丁 | 城镇人口比例/% | 30.4 | 48.6 | 61.3 |
1.表中数据显示的现象中不能作为城镇化发展的标志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B
解析 城镇化有三个主要标志,即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2.近年来,该地区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
①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②乡村居民收入减少 ③加快乡村人口迁移 ④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会促进城镇发展,增加乡村居民收入,加快乡村人口迁移,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下图为1800~2015年中国城镇化水平与国际比较图。读图,完成3~5题。
3.2015年,我国( )
A.城镇化刚刚起步 B.城镇化快速发展
C.城镇化开始衰退 D.呈现快速逆城镇化
答案 B
解析 图中显示,与英、美、德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城镇化水平仍较低,但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我国城镇化速度很快,说明目前我国处于城镇化的中期加速阶段。
4.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 )
A.城镇化起步晚 B.城镇环境质量好
C.城镇化速度慢 D.城镇化水平高
答案 A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镇化起步晚,速度快,但目前城镇化水平仍低于发达国家。中国城镇化过程中也出现了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
5.2000~2015年,关于图中四个国家城镇化带来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
B.美国城镇环境质量持续恶化
C.中国城镇土地价格普遍上涨
D.德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答案 C
解析 2000~2015年,英国城镇化水平高,第三产业比重增加,A项错误;美国是发达国家,城镇环境质量不断提升,B项错误;中国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土地价格普遍上涨,C项正确;德国城镇化水平超过70%,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D项错误。
下图中箭头表示人口移动状况。读图,回答6~7题。
6.甲图表示的是( )
A.逆城市化 B.城镇化
C.郊区城市化 D.再城市化
答案 C
解析 读图甲,图中箭头方向表示城市中心、乡村或小城镇的人口向城市郊区迁移,城市人口增加,城镇化水平提高,处于郊区城市化阶段,C项正确。
7.乙图表示的是( )
A.逆城市化 B.城镇化
C.郊区城市化 D.再城市化
答案 A
解析 读图乙,图中箭头表示人口由城市中心区、郊区向乡村或小城镇迁移,因为乡村或小城镇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处于逆城市化阶段,A项正确。
2019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山东省调整济南市、莱芜市行政区划(下图),撤销莱芜市,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管辖,设立济南市莱芜区。据此完成8~9题。
8.将莱芜市划归济南市管辖的主要原因是( )
A.两地地域相连
B.两地经济发展互补性强
C.两地风俗相近
D.提升省会城市的首位度
答案 D
解析 结合材料分析可知,山东省将莱芜市划归济南市管辖最主要的原因是提升省会城市的首位度,扩大影响范围,D项正确。
9.此次行政区划调整给山东省带来的好处是( )
①优化济南市城市空间布局 ②推进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 ③构建区域内共赢的产业体系 ④提高山东省在全国的竞争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撤销莱芜市,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管辖,设立济南市莱芜区,将有利于优化济南市城市空间布局、推进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和构建区域内共赢的产业体系,①②③正确;并不能提高山东省在全国的竞争力,④错误。故选A项。
读我国100万以上人口主要的50个城市上班平均花费时间(单位:分钟)排列前五和排列后五的城市资料表,回答10~12题。
城市 | 上班花费时间 | 正常上班时间 | 堵车时间 |
北京 | 52 | 38 | 14 |
广州 | 48 | 36 | 12 |
上海 | 47 | 36 | 11 |
深圳 | 46 | 35 | 11 |
天津 | 40 | 29 | 11 |
南昌 | 23 | 18 | 5 |
东莞 | 22 | 17 | 5 |
银川 | 21 | 18 | 3 |
西宁 | 19 | 17 | 2 |
南宁 | 18 | 18 | 0 |
10.对城市正常上班时间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耗时越长,城区面积越大
B.耗时越短,城市交通越落后
C.耗时越长,城市对交通需求越大
D.耗时越短,城市经济越发达
答案 C
解析 城市正常上班时间耗时长短与城区面积、经济发达程度关系不大,与居住地和工作地的距离、交通的通达度密切相关。耗时越长,说明城市对交通的需求越大。故C项正确。
11.造成北京、广州等城市上班花费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交通建设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城镇化速度快制约了城市交通的发展
C.交通拥堵诱发交通事故,影响出行效率
D.城市交通结构向家用小汽车方向大量转化
答案 A
解析 造成北京、广州等城市上班花费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城市交通建设发展较慢,不能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A项正确。
12.下列措施能有效缩短城市上班花费时间的是( )
A.协调好城镇化,严控私家车数量
B.加强城市规划,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C.增加交警力量,确保城市道路畅通
D.加强环保宣传,积极倡导低碳出行
答案 B
解析 要想有效地缩短城市上班花费时间,需要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52分)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 2017年末,江苏城镇人口5 520.95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68.76%。与2016年末相比,城镇人口增加104.3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04个百分点。下图为江苏省三大区域城镇化统计图。
材料二 江苏省城市布局由三个都市圈(南京、苏锡常、徐州)和五条城镇聚合轴(徐连、宁通、沪宁、新宜、连通)构成。“三圈五轴”以城市为核心、城镇聚合轴为骨架,它将带动促进全省的城镇化,“3小时都市圈”逐渐形成。下图为江苏省城镇化发展示意图。
(1)2020年,江苏省处于城镇化发展________阶段,推测今后几年江苏省城镇化的表现。(8分)
(2)据图说明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的地区差异及其原因。(4分)
(3)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有哪些特点?(6分)
(4)江苏省五条城镇聚合轴是沿________分布的。(2分)
(5)说明江苏省“三圈五轴”城镇化格局的意义。(6分)
答案 (1)后期 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城镇人口数量增加;城镇数量增多;城镇用地规模扩大;城镇化速度减慢。
(2)地区差异:由南向北逐步降低(南高北低)。原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
(3)起点高(起步早);速度快;水平高。
(4)交通线
(5)有利于缩小城镇化发展的地区差异;有利于缩小江苏省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有利于社会和谐和稳定;有利于江苏省社会经济的进一步提高;有利于提高核心城镇的带动力;有利于加强城镇之间的联系。
解析 第(1)题,结合2017年江苏省城镇化率可知,2020年江苏省处于城镇化的后期阶段。从城镇化的标志、速度等方面说明今后几年江苏省城镇化的表现。第(2)题,读图即可判断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的地区差异;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有关,因此其南北差异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造成的。第(3)题,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则大城市较多,经济较为发达,其城镇化进程表现为起点高;速度快;水平高。第(4)题,读图可知,江苏省城镇空间发展轴是沿交通线分布的。第(5)题,从缩小地区差异、推动区域发展、加强区域联系等方面说明。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据统计,1999年以来某大城市机动车保有量以年均19.4%的速度递增,2006年该市的汽车数量年激增近4万辆,具有成本低、无污染、方便等优点的自行车交通快速减少,2006年自行车出行比例已下降至10%左右。与此同时,该城市公交车辆的营运速度从17千米/小时下降到12千米/小时(国家标准为20千米/小时左右),全市空气质量的优级率不断下降,居全省倒数第三,酸雨严重。下图示意NOx排放系数与交通工具的关系。
(1)该市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4分)
(2)结合图中信息,简要说明该市空气质量、酸雨与交通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6分)
(3)简要分析当前我国一些大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4分)
(4)列举城市交通拥堵的危害。(6分)
(5)请你为该市治理交通拥堵提出合理措施。(6分)
答案 (1)大气污染严重,酸雨严重。
(2)车辆的营运速度与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呈负相关;由于交通拥堵,车速下降,氮氧化物排放量增加,全市空气质量下降;氮氧化物排放量增加,酸雨增多。
(3)车辆数量多,车辆流动频繁;道路设施建设滞后。
(4)造成时间浪费,增加燃油消耗,增加车辆损耗(交通事故),城市污染加重。
(5)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解析 第(1)题,材料中的“全市空气质量的优级率不断下降,居全省倒数第三,酸雨严重”是题眼,说明该市面临严重的大气污染和酸雨威胁。第(2)题,正确阅读“车辆行驶速度与氮氧化物排放的关系图”是关键,图中信息显示,车辆行驶速度越慢,氮氧化物的排放量越高,空气质量越差,所以呈负相关。第(3)题,城市交通拥堵原因,主要是人多、车多、路窄。大城市规模大,人口众多,车辆数量众多。城市经济活跃,车辆流动频繁。早期的城市道路设施建设滞后,不能满足交通流量需求。第(4)题,城市交通拥堵,造成时间浪费,车辆跑的慢,增加燃油消耗,增加车辆损耗。影响司机情绪,导致交通事故多。车辆行驶过慢,尾气排放多,导致城市污染加重。第(5)题,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一般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科学规划城市道路,加强和完善管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2020地理新教材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中图第二册讲义+测试:模块综合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本册综合同步练习题,共1页。
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三章 产业区位选择本章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三章 产业区位选择本章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本章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本章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