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随堂练习题
展开此套题为W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素养评价 六
大气受热过程
(6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2019·扬州高一检测)图甲为小明同学拍摄的扬州市郊某蔬菜大棚的照片。图乙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各种辐射。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各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能量最强部分是红外线
B.②表示大气逆辐射
C.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D.④表示地面辐射
2.该蔬菜大棚在夏季覆盖黑色尼龙网目的是( )
A.增强① B.削弱②
C.增强③D.削弱④
【解析】1选C,2选B。第1题,①是太阳辐射,能量最强部分是可见光;②表示被大气削弱了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④表示大气逆辐射。第2题,蔬菜大棚在夏季覆盖黑色尼龙网,可遮挡太阳辐射,削弱②;不可能增强太阳辐射①;对地面辐射③和大气逆辐射④无影响。
每年冬天,浙江省农业厅专家都要为西湖龙井茶树防冻支招。以下是两种常见的防冻措施:①覆盖防寒(寒潮来前,用网纱等覆盖茶树蓬面,以保护茶树,如图1);②熏烟驱霜(晚霜来前,气温降至2 ℃左右时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如图2)。读图回答3、4题。
3.图1中的网纱在冬季主要能够( )
A.防太阳暴晒
B.阻隔霜冻直接接触叶面
C.防病虫害
D.防洪、防涝
4.图2中的熏烟能够减轻霜冻,是因为烟雾能够( )
A.使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B.使水汽含量增加,太阳辐射增强
C.使地面温度增加,地面辐射增强
D.使大气温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解析】3选B,4选A。第3题,覆盖防寒,即阻断寒潮、霜冻直接接触茶树叶面。第4题,熏烟能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从而起到保温作用。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结合下图完成5、6题。
5.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A.减弱了地面辐射
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6.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秋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
A.减弱地面辐射 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 降低地温
C.反射太阳辐射 增加光效
D.吸收太阳辐射 增加地温
【解析】5选A,6选C。第5题,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减弱了地面辐射造成的热量损失。地膜不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地膜不能改变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第6题,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秋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利于苹果着色。减弱地面辐射不是主要作用,反光膜不能保持地温。
(2019·江阴高一检测)“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刘禹锡《秋词》)。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诗句描写的景色约在( )
A.2月B.5月C.8月D.11月
8.关于“夜来霜”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增强B.②增强
C.③减弱D.④减弱
【解析】7选D,8选D。第7题,由材料“数树深红出浅黄”可判断出树叶变成红色和浅黄色应为秋季11月。第8题, “夜来霜”的成因是夜间大气逆辐射作用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水汽凝结形成的,图中④是大气逆辐射;①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表示地面辐射。
(2019·玉溪高一检测)为了实现对农作物的保温和防晒,绍兴地区部分农民在白色塑料大棚上加一层可收放的黑色尼龙网,如下图所示。完成9、10题。
9.图中塑料薄膜和黑色尼龙网直接影响的辐射分别是( )
A.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
C.太阳辐射、太阳辐射
D.地面辐射、大气辐射
10.若天气晴朗,农民盖上黑色尼龙网的时段多在( )
A.春季晚上B.夏季午后
C.秋季早晨 D.冬季傍晚
【解析】9选A,10选B。第9题,图中塑料薄膜是透明的,对太阳辐射削弱很少;对地面辐射是隔热层,减少地面辐射热量损失,从而起到保温作用,直接影响的是地面辐射。黑色尼龙网直接影响的是太阳辐射,削弱太阳辐射作用明显,对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影响很小。第10题,黑色尼龙网的主要作用是削弱太阳辐射。若天气晴朗,农民盖上黑色尼龙网的时段多在夏季午后,此时段太阳辐射最强,容易将作物晒伤。春季晚上没有太阳辐射。秋季早晨、冬季傍晚太阳辐射弱。
(2019·江阴高一检测)下图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据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的数字代号按顺序依次是
( )
A.①②③④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D.②③④①
12.大气的保温效应主要是由于( )
A.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太阳辐射的红外线,臭氧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而增温
B.大气逆辐射是对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补偿
C.大气中的云层和尘埃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
D.大气热容量大,容易降温
【解析】11选C,12选B。第11题,大气热力作用过程的顺序是: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只有小部分被大气吸收,大部分到达地面,被地面吸收,所以④是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产生地面辐射,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汽等吸收,所以③是地面辐射;大气吸收热量,产生大气辐射,即②,其中一部分热量通过①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第12题,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产生大气辐射,大气辐射的一部分方向向下,弥补地面因辐射而散失的热量,因与地面辐射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所以大气逆辐射是对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补偿,起到保温效果。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太阳辐射吸收很少,主要吸收地面辐射。大气中的云层和尘埃主要是对太阳辐射起反射作用。大气温度变化的快慢主要受下垫面性质的影响,比如陆地上空温度变化比海洋上空快。
(2019·昆明高一检测)上海市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能源供应一直比较紧张。有专家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把上海市两亿平方米的屋顶安装上光伏发电设备,打造屋顶太阳能发电站,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发电。下图示意的是屋顶太阳能发电站。据此完成13、14题。
13.读图,与上海市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发电站”无关的是( )
A.上海缺乏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
B.上海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C.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
D.上海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14.读下列四图,若只考虑昼夜和云量情况,下列气温排序正确的是( )
A.a>b>c>d B.c>d>a>b
C.c>b>d>a D.b>a>c>d
【解析】13选B,14选B。第13题,读图,上海市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发电站”,因为上海缺乏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上海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有利于环境保护。第14题,读四幅图,若只考虑昼夜和云量情况,白天晴天气温高于阴天气温,c>d。夜晚阴天气温高于晴天,a>b。白天有太阳辐射,气温高于夜晚,气温排序是c>d>a>b。
(2019·北京高一检测)2018年12月1日生态环境部发布消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长三角地区北部正在发生一次大气重污染过程。截至11月30日,已有5个城市发布了红色预警、73个城市发布了橙色预警、1个城市发布了黄色预警。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图中序号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 )
A.①—大气辐射B.②—太阳辐射
C.③—大气逆辐射D.④—地面辐射
16.当雾霾出现时( )
A.①增强B.②增强C.④减弱D.⑤不变
【解析】15选B,16选A。第15题,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太阳辐射,③—地面辐射,④—大气逆辐射。第16题,据图中箭头特点可知,出现雾霾时,大气中颗粒物增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太阳辐射减弱,大气逆辐射增强。雾霾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地面升温慢,大气对地面辐射的能量吸收较少,大气射向宇宙空间的能量减少。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17.图甲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乙为“某地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填写图甲中字母所表示的含义:
A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
(2)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量来源是__________ (填字母);全球变暖与_______________(填字母)过程增强有关。
(3)图乙①②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据图甲所示原理说明判断理由。
【解析】第(1)题,根据图甲中箭头指向进行判断即可,根据箭头指向可以判断A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第(2)题,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量来源是地面辐射,对应的是B;全球变暖与大气逆辐射增强有关,对应的是C。第(3)题,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进行分析即可,由图中曲线变化可以判断,阴天昼夜温差小,对应的是曲线②;昼夜温差小的原因是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
答案:(1)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2)B C
(3)② 阴天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比晴天时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强,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气温比晴天时高。
18.(2019·安庆高一检测)读“大气的热力作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4分)
(1)图中甲表示_______________ ,乙表示_______________ ,丙表示_______________,丁表示_______________ 。
(2)冬半年的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请解释原因。
(3)请用地理原理解释“高处不胜寒”。
【解析】第(1)题,据图中箭头特点可知,甲指向地面,表示太阳辐射,乙从地面指出,表示地面辐射,丙从大气辐射指向地面,表示大气逆辐射,丁表示另一种削弱方式即散射。第(2)题,据大气的保温原理可知,晴朗的夜间少云,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气温低,因此出现霜冻。第(3)题,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可知,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量来源是地面,而海拔高的地方,获得的地面辐射少,因此气温低。
答案:(1)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散射
(2)晴朗的夜间少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
(3)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量来源是地面;海拔高,获得的地面辐射少,气温低。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青藏高原上的人习惯穿露一只胳膊的不对称大袍,服饰的特点是宽松的腰部、两只可触及地面的长袖,如图1,图2为大气主要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9、20题。
19.不对称是图1中民族服饰的重要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地理原因是( )
A.山峰多冰川B.昼夜温差大
C.草原面积广D.高原光照强
20.与四川盆地相比,青藏高原受热状况的突出特征是( )
A.②强④弱 B.①弱③强
C.①强②弱 D.③弱④强
【解析】19选B,20选A。第19题,不对称是图1中民族服饰的重要特点,是受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影响形成的,形成这一特点的地理原因是昼夜温差大,中午天热,脱一只袖子;晚上天冷,再穿上。山峰多冰川、草原面积广、高原光照强不是服饰特点的主要成因。第20题,图中①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与四川盆地相比,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受热状况的突出特征是②强④弱。①没有差异。
(2019·北京高一检测)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内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 ℃。据此,完成21、22题。
21.甲箱温度比乙箱温度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22.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的热力运动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解析】21选B,22选D。第21题,甲箱温度比乙箱温度高的原因是地面辐射强弱差异。甲底部放一层土,故土层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即太阳暖大地,大气又吸收地面辐射增温,即大地暖大气,而乙底部没有放土,玻璃反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弱,故大气温度低。原因是地面辐射强弱差异,乙箱温度低。第22题,由题文信息,“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内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 ℃”,由此推断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二、非选择题(共10分)
23.(2019·渭南高一检测)根据材料和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希望中学地理实验小组对某城市四个住宅小区的环境进行观察测算,得到了白天(晴天)6:00至18:00的温升数据并绘制了图1、图2(基准温度取某日平均温度)。
材料一 下表为几种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情况表。
材料二 图1中小区①为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较高的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74;小区②为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较低的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64。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下垫面的吸收率对小区气温上升的影响及原因。
(2)分析该实验小组研究成果对小区建筑规划和设计有何启发。
【解析】本题考查热岛效应的影响及成因。分析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的吸收率对小区温度变化的影响及原因,要抓住植被信息进行分析,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吸收率小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量小,大气增温小。总结是小区建设要防止热岛效应,从建筑材料、增加建筑间风速等方面建设小区。第(1)题,图示小区①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较高,平均吸收率为0.74;小区②为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较低,平均吸收率为0.64;小区①较小区②温度变化大;即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小的小区的温度上升幅度要小于吸收率大的小区。地面辐射是大气增温的主要原因,而吸收率小的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的太阳辐射量较少,因此它通过地面辐射释放到空气中的热量较少,大气增温幅度也就小。第(2)题,实验小组的研究成果对小区建筑规划和设计告诉我们,①吸收率小的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较少,要尽量使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小的建筑材料,避免采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大的沥青、混凝土来铺装全部地面;②绿地和水面比热容大,增加小区的绿地和水面,以增加下垫面热容量(减少地面辐射量);③风速大有助于减弱小区的“热岛效应”,可通过合理布置小区建筑物(建筑密度布局要适当),加强小区的自然通风,从而有效改善小区“热岛效应”。
答案:(1)影响: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小的小区的温度上升幅度要小于吸收率大的小区。
原因:吸收率小的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较少,因此它通过地面辐射释放到空气中的热量较少。
(2)①尽量使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小的建筑材料,避免采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大的沥青、混凝土来铺装全部地面;②增加绿地和水面,以增加下垫面热容量(减少地面辐射量);③通过合理布置小区建筑物(建筑密度布局要适当),加强小区的自然通风,从而有效改善小区“热岛效应”。(答案合理即可)
关闭W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下垫面
道路(沥青)
混凝土
砖
石
吸收率
0.8~0.95
0.65~0.9
0.6~0.8
0.65~0.8
下垫面
土壤
沙漠
草
水
吸收率
0.6~0.95
0.55~0.85
0.74~0.84
0.9~0.97
地理第一节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地理第一节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当堂达标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共16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