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水循环精练
展开1、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三大类水循环都必不可少的环节除降水外,还有( )
A.水汽输送B.地表径流C.地下径流D.蒸发
2.若甲地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则下列水循环环节水量可能增加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读地球上大陆和海洋各纬度带的水平衡(降水量减去蒸发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影响全球水平衡的根本因素是( )
A.太阳辐射B.海陆分布C.生物D.下垫面
2.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
A.中纬度地区,大陆上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B.低纬度地区,海洋上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C.南纬55°附近,降水量出现峰值
D.南、北极地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3、20世纪90年代以前,第聂伯河夏、秋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24% ,冬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後流量的15%。20世纪90年代以后,该河夏、秋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32%,冬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30%,但总径流量变化较小。下图为第聂伯河部分流域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20世纪90年代以前,第聂伯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
A.冰川融水补给B.雨水补给
C.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D.地下水补给
2.20世纪90年代以后,第聂伯河径流量的季节分配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A.流域降水量增加B.全球气候变暖
C.农业灌溉面积减少D.大量修建水库
4、读下面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历史上南唐后主李煜曾在《虞美人》中写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江春水向东流”指的是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有关水循环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塑造地形地貌②促进海陆间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③使地球上各种水体不断更新④促使全球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趋于平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
A.海洋蒸发 B.地表径流 C.水汽输送 D.凝结降水
5、“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件”,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是我国西北某城市依“海绵城市”原理建设的道路绿化带。据此完成问题。
1.下列对图中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的评价,正确的是( )
A.绿化带高度过低,不能发挥隔离车辆作用
B.下凹式绿化带利于雨水收集,减少内涝
C.裸露地面铺设砂石易造成扬沙天气并堵塞下水道
D.绿化带面积过大,易发生城市内涝
2.“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的是( )
①调节地表径流
②调节水汽输送
③增加大气降水
④增加下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下图为“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
1.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A.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强
D.地下水位上升
2.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城市热岛效应
D.降水下渗量减少
7、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中的( )
A.a减弱B.b增加C.c增强D.d减小
2.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城市河流( )
A.年径流量增大B.流速加快
C.丰水期水位上升D.枯水期水位上升
8、下图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题。从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看,伏尔加河( )
①流域内总体上蒸发旺盛
②流域的部分降水源自西风带
③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
④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高低不平
⑤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⑤D.②④⑤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1.D; 2.A
解析:1.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可分为海上内循环、 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包括:蒸发、降水;陆地内循环包括:蒸发、植物蒸腾、降水;海陆间循环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三类水循环都有的环节是蒸发和降水。D项正确。
2.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甲地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导致下渗量减少,在降雨量相同的情况下,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多。故选A项。
2答案及解析:
答案:1.A; 2.B
解析:1.全球的水平衡受降水量和蒸发量制约,而影响降水量与蒸发量的根本因素是太阳辐射。
2.从图中可以看出,中纬度地区大陆上的水平衡为正值,即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A项错误;低纬度地区海洋上的水平衡为负值,即降水量小于蒸发量,B项正确;从图中只能判断出南纬55°附近降水量与蒸发量之差达到峰值,并不能说明降水量也出现峰值,C项错误;南、北极地区,水平衡均为正值,即降水量大于蒸发量,D项错误。
3答案及解析:
答案:1.C; 2.D
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前,第聂伯河的春手径流量在一年中比重最大,约61%,且由图中纬度可知,该河流经地区纬度高,气温较低,冬季有积雪。春季积雪融化,故其主要补给类型应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C项正确。
2.20世纪90年代以后,第聂伯河径流量的季节分配差异减小,原因可能是大量修建水库,调节径流的季节分配, D项正确„流域降水量不会在20世纪90年代突然发生明显变化,A项错误。全球气候变暖不影响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分配, B项错误。农业发展,灌溉面积可能增加,C项错误。
4答案及解析:
答案:1.D;2.A;3.B
解析:1.“一江春水向东流”指的是图中的④地表径流,D对。图中①是海水蒸发,A错误。②是水汽输送,是由海洋上空输送到陆地上空,B错误。③是降水环节,C错误。
2.水循环的意义是塑造地表的地形地貌,①正确。促进海陆间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②正确。使地球上各种水体不断更新,③对。不能使全球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趋于平衡,水资源分布不均衡,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
3.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地表径流,主要通过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影响,B正确。人类活动对海洋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的影响小,A、C、D
5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B
解析:1.下凹式绿化带地势较低,利于雨水收集,可以减少地表径流的积累,不易发生城市内涝。
2.海绵城市通过截留水分和增加水的下渗量来调节城市的水循环,主要是影响地表径流和下渗两个环节。
6答案及解析:
答案:1.A;2.D
解析:1.根据两图城市建设前后比较,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增加,导致当地汛期洪峰流量加大,A正确。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加快,B错误。根据图示数值,蒸发量减少,C错误。地下径流减少,说明地下水位下降,D 错误。
2.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表硬化,降水下渗量减少,D正确。生活用水量增加、植被覆盖率增加,城市地面径流量比重应减小,A、B错误。城市热岛效应可能导致地区降水增加,不是地面径流所占比重增大的主要原因,C错误。
7答案及解析:
答案:1.C; 2.D
解析:1.本题考查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的影响。a是蒸发.b是地表径流.c是下渗.d是地下径流。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中的下渗增强,C正确;蒸发增强,A错误;地表径流减小,B错误;地下径流增加.D错误。
2.本题考查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的影响。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決沟收集雨水.增加下渗.最终减少雨涝现象。修建植被浅沟.通过减少地表径流,城市河流年径流量减小,A错误:流量减少,流速减慢,B错误;丰水期水位下降,C错误;同时枯水期,下滲的地下水能补给城市河流,河流水位上升,D正确。
8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伏尔加河流域纬度较高,总体上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排除①;伏尔加河流域大部分地处内陆,西部无高大山脉阻挡,西风仍能给该地区带来降水,②正确;伏尔加河注入里海,为内流河,因此参与陆地内循环;流水等外力作用总体上是削高填洼,使地表趋于平坦,故排除④;注入里海的河水来自较高纬度地区,水温较低,有利于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⑤正确。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防灾减灾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防灾减灾课后复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灾前准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第二节 地质灾害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第二节 地质灾害课堂检测,共8页。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一节 气象与水文灾害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一节 气象与水文灾害达标测试,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月B.甲——3,图示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