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 (2019)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课后复习题
展开第一章 第三节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 [练案3]
(时间:30分钟 总分:50分)
一、单项选择题
(2020·湖北天门月考)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层状岩石称为地层,它主要包括沉积岩、火山沉积岩以及由它们经受一定变质的浅变质岩。据此完成1~3题。
1.水平地层( B )
A.下新上老 B.下老上新
C.同时形成 D.陆地缺少
2.地层不能够反映的是( D )
A.生成顺序 B.新老关系
C.发展阶段 D.时间长短
3.下列能确定某地层形成时间的是( C )
A.化石种类和数量
B.组成物质成分和性质
C.岩石的绝对年龄
D.植物化石的埋藏深度
[解析] 第1题,水平地层越深,形成时间越早,呈现下老上新,B正确,A、C错误;常在海洋中缺失,D错误。故选B。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水平地层越深,其形成的时间越早,岩层也就越老,A、B不符合题意;根据水平地层的岩石组成的不同,可判断不同岩层的发展阶段,C不符合题意;地层能判断形成的相对时间,不能精确判断,D符合题意。故选D。第3题,化石种类和数量不能判断地层的形成时间,A错误;不同的地层可能存在相同的组成物质和性质,B错误;通过同位素方法测得的岩石绝对年龄可用于判断地层的形成时间,C正确;地层的深度不能反映地层的形成时间,故植物化石的埋藏深度不能确定地层的形成时间,D错误。故选C。
(2020·天津东丽区四合庄中学月考)蓝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对地球表面从无氧的大气环境变为有氧大气环境起了巨大的作用。蓝藻在生长过程中能黏附海水中细小的沉积物,当沉积物增多,蓝藻需要移动到表层寻找光源进行代谢。这样,沉积物一层一层地堆积,就形成了垫状或垛状的岩石结构,称为叠层石。据此,完成4~5题。
4.蓝藻在地球演化历程中,最大的作用是( A )
A.制造氧气 B.形成叠层石
C.形成煤炭 D.形成铁矿石
5.叠层石的形成条件有( A )
①蓝藻的数量多
②有一定数量的细小沉积颗粒
③水底流速较慢
④岩石增长速度慢于剥蚀速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第4题,据材料信息“蓝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对地球表面从无氧的大气环境变为有氧大气环境起了巨大的作用”判断,蓝藻最大的作用是制造氧气,增加大气中氧气含量,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5题,蓝藻在生长过程中能黏附海水中细小的沉积物,叠层石的形成要有一定数量的细小沉积颗粒,②正确;蓝藻的数量多,黏附的沉积物增多,①正确;水底流速较慢利于沉积物堆积,③正确;蓝藻需要移动到表层寻找光源进行代谢,这样,沉积物一层一层地堆积,就形成了垫状或垛状的岩石结构,称为叠层石,和岩石增长速度关系不大,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20·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阶段性考试)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示意图,完成6~7题。
6.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 D )
A.原核生物 B.爬行动物
C.真核细胞生物 D.无脊椎动物
7.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 C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6题,在生物演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海生无脊椎动物,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正确。第7题,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古生代末期,由两栖动物向爬行动物进化,即③时期,故C正确。从两图中年代确定,①是太古代,②是元古代,④是中生代,A、B、D错误。故选C正确。
(2020·山东潍坊三校联考)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8~10题。
8.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C )
A.爬行类 B.鸟类
C.鱼类 D.两栖类
9.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 C )
A.古生代 B.元古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10.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演化。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 A )
A.哺乳动物时代 B.爬行动物时代
C.海生藻类时代 D.裸子植物时代
[解析] 第8题,图中显示,爬行类出现在古生代后期,鸟类出现在新生代,鱼类出现在古生代早期,两栖类出现在古生代中后期,因此出现最早的是鱼类,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第9题,材料信息表明,动物演化进程图中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图中显示,爬行类动物宽度最宽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选项C符合题意。图中显示,古生代爬行动物开始出现,种类较少,排除A。图中显示,元古代爬行动物还没有出现,排除B。图中显示,新生代爬行动物的种类较少,排除D。故选C。第10题,图中显示,新生代时,表示哺乳类的条带宽度,在各类动物中增长最为速度,哺乳类动物物种丰富且增长迅速,因此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哺乳动物时代,选项A符合题意。图中显示,爬行动物时代在新生代物种较少,排除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生藻类时代是古生代早期,排除C。裸子植物时代是古生代后期和中生代前期,排除D。故选A。
(2020·山东泰安四中月考)读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的CO2、O2含量变化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在地质历史时期,出现最早的是( A )
A.蓝藻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12.地球上生物出现后( B )
A.CO2的含量一直下降
B.O2的含量一直上升
C.O2和CO2含量保持稳定
D.O2和CO2含量变化呈正相关
[解析] 第11题,在不同的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出现的种类、时间是不同的。读图可以看出,横坐标表示距今时间,在地质历史时期,出现最早的是蓝藻,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12题,由图知,二氧化碳的含量先上升后下降,故A错误;读图可知地球上生物出现后氧气的含量上升,故B正确;由图知,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不稳定,故C错误;由图知,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没有相关性,故D错误;故选B。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恐龙曾是地球历史上体型最大的动物,有的恐龙为草食动物,有的恐龙为肉食动物。在6 500万年前,恐龙突然灭绝。结束了长达1.4亿年之久的恐龙时代。
(1)恐龙生活在__中生__代,该时期包括__三叠纪__、__侏罗纪__、__白垩纪__。这一时期被称为“__爬行动物__的时代”。
(2)简要说明恐龙生活的时期生物进化的表现。
(3)在白垩纪,发生了__物种大灭绝__事件,恐龙也从地球上消失,成为__中生代结束__的标志。
(4)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科学家提出了很多猜想,代表性的有“陨星撞击说”“火山爆发说”“气候变化说”等。请从以上几个猜想中任选一个分析恐龙灭绝的原因。
[答案] (2)裸子植物极度兴盛;爬行动物大量繁殖;爬行动物逐渐向鸟类进化;出现小型哺乳动物。
(4)陨星撞击说:陨星是来自地球以外的小行星,如果陨星体积、质量较大,在地球表面会形成巨大的撞击力,产生强烈地震,破坏了恐龙的生存环境。
火山爆发说:大规模、大范围的火山爆发,大量火山熔岩喷出地表,大量火山灰进入大气,不利于生物的生存,破坏了地球恐龙的生存环境,导致恐龙灭亡。
气候变化说:受板块运动等的影响,地球气候发生变化,由温暖湿润的环境逐渐演变为寒冷干燥的环境,导致恐龙灭绝。
[解析] 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恐龙生活在中生代,该时期包括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这一时期爬行动物物种丰富,优势动物是爬行动物,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第(2)题,恐龙生活的时期(中生代)生物进化的表现应从植物界和动物界两方面进行简要说明。中生代植物,以真蕨类和裸子植物最繁盛,到中生代末,被子植物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裸子植物仍占据着重要地位;中生代早、中期在陆地上是爬行动物的天下,但这时原始哺乳动物和原始的鸟类已经出现。第(3)题,中生代末由于环境的变迁,发生了物种大灭绝事件,50%的生物灭绝,包括所有的恐龙。恐龙也从地球上消失,成为中生代结束的标志。第(4)题,陨星撞击说:科学家指出,6 500万年以前,一颗直径10公里的巨大陨石撞击地球,扬起大量烟尘遮蔽天空,地球环境进入“核冬天”,太阳被遮蔽致使气温严寒,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所以缺乏氧气,让一度支配地球的恐龙走向衰亡。
14.(2020·湖北荆州中学月考)阅读下列材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 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个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知识上、物质上的准备工作,如搜集该区岩层等资料,带上地质锤、指南针、记录工具等。
(1)他们应给这次考察命名为:__(古)生物化石__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回答。
①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__沉积__岩;按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__古生__代。
②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__海洋__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应为__陆地__环境,气候、植被特点__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__。
(3)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的考察结论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①地理环境经历了__海洋__环境向__陆地__环境的演变;②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__抬升__(抬升、下降、水平)运动。
[解析] 本题以青藏高原地区考查活动为背景,考查生物化石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第(1)题,据材料分析,1 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说明他们应给这次考察命名为(古)生物化石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第(2)题,①沉积岩层中含有化石,根据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可知,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沉积岩;根据化石的种类可知,按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古生代。②三叶虫具有底栖、游泳、漂浮等各种生活能力,所以它们能够生活在各种海洋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应为陆地环境,该地气候湿润温暖,植被茂盛,有利于恐龙的生存。第(3)题,根据化石的分布顺序可知,青藏高原地区地理环境经历了海洋环境向陆地环境的演变;根据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抬升运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一课一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地层和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对材料中的信息判断合理的是,图示时期灭绝的代表性生物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课堂检测,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恐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课后测评,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