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堂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堂检测,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大气反射作用影响最大的是,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主要是因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第一课时 大气受热过程
探究一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考向1 削弱作用的方式和特点
受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比大气上界要少。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流层中的臭氧能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
B.平流层中的水汽能吸收太阳红外线辐射
C.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太阳红外线辐射
D.大气通过大量吸收太阳辐射而明显增温
答案 C
解析 平流层中的臭氧能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对流层中的水汽能吸收太阳红外线辐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太阳红外线辐射;近地面大气通过大量吸收地面辐射而明显增温。
2.下列关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都具有选择性
B.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都无选择性
C.吸收和反射作用无选择性,散射作用有选择性
D.吸收和散射有选择性,反射无选择性
答案 D
解析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散射有选择性,反射无选择性,D项正确。
3.对大气反射作用影响最大的是( )
A.空气分子 B.云层
C.微小尘埃 D.较大尘埃
答案 B
解析 对大气反射作用影响最大的是云层。
考向2 削弱作用的应用
地球上很多现象都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有关。据此回答4~6题。
4.多云阴雨的白天,气温较低,主要是因为大气的( )
A.吸收作用强 B.反射作用强
C.散射作用弱 D.保温作用弱
答案 B
解析 多云阴雨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因此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
5.黎明前东方天际先泛起“鱼肚白”是由于大气对太阳光的( )
A.散射作用 B.反射作用
C.吸收作用 D.辐射作用
答案 A
解析 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东、西方天际仍然明亮,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所致。
6.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主要是因为( )
A.大气吸收作用 B.大气反射作用
C.大气散射作用 D.大气折射作用
答案 C
解析 天气晴朗,大气洁净,而太阳光中蓝光容易被散射,因此天空呈蔚蓝色。
探究二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考向1 大气保温作用原理
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完成7~9题。
7.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①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为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地面辐射。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8.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图中所示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C
解析 大气逆辐射把热量传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9.二氧化碳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是因为其能够( )
A.吸收并放射长波辐射
B.吸收短波辐射放射长波辐射
C.吸收并放射短波辐射
D.吸收长波辐射放射短波辐射
答案 A
解析 二氧化碳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能量返还地面,大气逆辐射属于长波辐射。
考向2 大气保温作用与气温
下表为我国2017年10月30日四城市的实测气温数据及该日天气状况。读表,回答10~11题。
10.该日最低气温拉萨比武汉低,主要原因是拉萨( )
A.太阳辐射弱 B.大气削弱作用弱
C.大气保温作用弱 D.地面辐射弱
答案 C
解析 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最低气温比几乎同纬度的武汉低,故C项正确。
11.该日北京比海口的气温日较差大,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 B.白昼长
C.大气吸收能力强 D.天气晴朗
答案 D
解析 读表可知,北京此时为晴天,海口为多云天气。晴天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温度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温度低,昼夜温差大,故D项正确。
考向3 大气保温作用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为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我国农民常进行地膜覆盖。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秋冬季节,我国某些农村地区用人造烟雾防御霜冻。据此完成12~14题。
12.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 A
解析 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作用。春季,我国很多地区气温较低,利用地膜覆盖效果好。
13.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温、保湿、保土作用最显著的是( )
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
答案 D
解析 “地膜覆盖的保温、保湿、保土作用最显著”说明该地区相对干燥且气温偏低、水肥流失严重(如蒸发旺盛),故D项正确。
14.秋冬季节,我国某些农村地区用人造烟雾防御霜冻的原理是烟雾( )
A.比周围空气温度高,阻挡冷空气
B.能反射地面辐射,起保温作用
C.能增强大气逆辐射,起保温作用
D.能阻止地面辐射,起保温作用
答案 C
解析 人造烟雾产生浓烟,释放较多的二氧化碳,使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起保温作用。
1.为了探究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某同学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绘制了下面两图,并设计了探究性问题。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资料一 西安市5月14日和15日气温统计图。
资料二 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1)说明连续两日西安市气温的差异。
(2)推测造成两日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并运用资料二解释西安市两日气温差异的原因。
(3)比较环节①②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成果展示 (1)14日白天气温高,晚上气温低,昼夜温差大;与14日比较,15日白天气温较低,晚上气温较高,昼夜温差小。
(2)造成两日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天气差异。14日为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气温较高;晚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15日为多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低;晚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昼夜温差小。
(3)②少于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2.为了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发挥土地生产优势,我国许多地区发展了冬暖式温室大棚,极大地提高了农民收入,丰富了我国冬季城乡居民的蔬菜供应。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上图为我国北方某城郊一蔬菜大棚示意图,棚顶密封,北面是冬季用以御寒以提高棚内温度的挡风墙,侧面是唯一进出大棚的工作门。在图中用箭头画出工作门打开时温室内外的空气流动状况。
(2)建温室大棚主要是改善农作物生长的________条件,实现这一目的的原理是什么?
(3)冬季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在陕西取得成功,在贵阳附近却失败了。试推测原因。
成果展示 (1)画图略(工作门处,底部箭头从外指向大棚内,上部由大棚内指向外部)。
(2)热量(或温度、气温) 太阳辐射大部分透过大棚被地面吸收,温室中的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多;温室阻隔内外大气的热量交换,起到了保温作用。
(3)贵州位于云贵高原,冬季多阴雨天气,故光热条件不足,不利于温室大棚生产。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读大气层热力作用示意图,回答1~2题。
1.箭头①代表的是( )
A.大气的吸收作用 B.大气的散射作用
C.地面的吸收作用 D.大气的反射作用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①位于对流层大气中,太阳辐射经过①没有到达地面,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故A项正确。
2.A、B两处气温不同,主要原因是( )
A.A处获得地面长波辐射少
B.A处获得地面短波辐射多
C.B处获得地面短波辐射少
D.B处获得地面长波辐射少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A、B两处均位于对流层,A处气温高于B处。对流层大气热量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A处海拔低,获得地面长波辐射多,气温高;B处海拔高,获得地面长波辐射少,气温低。
“阳伞效应”是指人类的生产生活、战争、森林草原火灾、火山爆发等人文与自然的活动,向大气排入大量的烟尘,这些弥漫于大气中的烟尘犹如地球的一把“遮阳伞”。据此完成3~4题。
3.“阳伞效应”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大气的散射作用增强 B.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
C.大气的反射作用增强 D.大气的吸收作用增强
答案 C
解析 据“阳伞效应”的概念可知,受大气中大量烟尘的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这主要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有关。
4.“阳伞效应”可能会造成( )
①减少太阳紫外线伤害 ②降低地面温度 ③降低夜间气温 ④减小昼夜温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D
解析 “阳伞效应”可以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从而减少太阳紫外线伤害,降低地面温度,①②正确;空气中存在大量灰尘,会加强大气逆辐射,从而提高夜间气温,③错误;白天气温降低,夜间气温升高,从而减小昼夜温差,④正确。故选D项。
受温室效应的影响,全球气候正在变暖。在全球变暖的同时,地球还存在“地球变暗”效应。读图,回答5~7题。
5.图甲为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十分钟后,透明玻璃瓶内温度计的读数可能是( )
A.25 ℃ B.12 ℃ C.10 ℃ D.8 ℃
答案 B
解析 根据大气保温作用原理可知,玻璃瓶内的温度计比瓶外温度计读数要稍高。
6.图乙中与全球变暖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D
解析 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吸收具有选择性的特点可知,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从而增强大气逆辐射。
7.图乙中与“地球变暗”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B
解析 云层越厚,大气对太阳辐射反射作用越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少。
读图,回答8~10题。
8.图中a、b、c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答案 D
解析 据图可知,a表示太阳辐射,b表示地面辐射(箭头从地面指向大气),c表示大气逆辐射(箭头方向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
9.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
A.a B.b C.c D.d
答案 B
解析 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
10.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由于( )
A.大气吸收a辐射少 B.大气吸收b辐射少
C.大气吸收c辐射少 D.大气吸收d辐射少
答案 B
解析 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地面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大。但由于空气稀薄,大气吸收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地面辐射散失多,温度较低。
近年来,山东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右图为山东某蔬菜基地塑料大棚生产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 )
A.光照太强 B.热量不足
C.日温差较小 D.年温差较小
答案 C
解析 塑料大棚使得晚上大棚内的温度不会太低,气温日较差相对较小。晚上温度高,蔬菜的呼吸作用比较强,消耗的能量比较多,不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
12.在冬季为了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其原理是( )
A.增强地面辐射
B.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
C.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
D.增强地面保温
答案 C
解析 在大棚内洒水,增加空气湿度,有利于大气吸收更多地面长波辐射。
二、综合题(共52分)
13.读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32分)
(1)指出图中①~④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是____________,属于短波辐射的是________。(12分)
(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是________,直接来源是________。(4分)
(3)运用图示原理,说明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的原因。(8分)
(4)在寒冷的冬天,农民往往在麦田边燃烧大量的湿草来防御冻害。试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其原因。(8分)
答案 (1)①~④的含义分别是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③ ①
(2)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3)沙漠地区天气晴朗,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所以昼夜温差大。
(4)燃烧湿草可产生大量的浓烟,它可以强烈吸收地面辐射,然后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从而使地面辐射热量损失减少,降温减慢,减少冻害造成的损失。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①~④的含义分别是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第(2)题,太阳辐射是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地面辐射是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第(3)题,沙漠地区多晴天,白天时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增温幅度大;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降温幅度大。第(4)题,燃烧湿草可产生大量的浓烟,有利于吸收地面辐射,从而增强大气逆辐射,加强大气的保温作用,有利于减轻冻害的危害。
14.读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冬半年的霜冻灾害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____过程有关。(4分)
(2)多云的白天比晴天气温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____过程相关。(4分)
(3)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____过程有关。(4分)
(4)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全球气温升高,产生温室效应。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其原因。(8分)
答案 (1)晴夜少云,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 丙
(2)白天多云,云层反射作用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甲
(3)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乙
(4)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增强,大气增温幅度大,大气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温室效应增强。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甲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乙表示地面辐射、丙表示大气逆辐射,晴朗的夜间,云量少,大气逆辐射作用弱,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气温低,水汽凝结形成霜冻,与丙有关。第(2)题,多云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比晴天强,气温低,与甲有关。第(3)题,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海拔越高,获得地面辐射越少,气温越低,即与乙有关。第(4)题,二氧化碳增多,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增强,从而使大气逆辐射增强。
城市
纬度
海拔/m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天气
北京
39.8°N
54
14
0
晴天
武汉
29.9°N
24
18
9
晴天
海口
20.0°N
14
25
22
多云
拉萨
29.7°N
3 649
16
-2
晴天
考点分布表
考点
题号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2,3,4,7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5,6,8,9,10,11,12,13,1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鲁教版必修一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同步达标检测题,共5页。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巩固练习,共5页。
这是一份高中湘教版 (2019)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当堂达标检测题,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