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测试题
展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读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1~2题。
1.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图中的( )
A.①吸收B.地面辐射
C.④大气逆辐射D.太阳辐射
2.下列有关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解析第1题,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各箭头的含义。从图中可以看出,①代表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②代表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③代表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④代表大气逆辐射。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辐射,地面辐射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B正确。第2题,臭氧层破坏,会导致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臭氧吸收紫外线)减少。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大气透明度提高,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减少。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出现雾霾天气,会导致大气逆辐射增强。
答案1.B 2.B
特朗勃墙是一种依靠墙体独特的构造设计,无机械动力、无传统能源消耗,仅仅依靠被动式收集太阳能即可为建筑物供暖,下图示意冬季白天的工作原理。据此完成3~4题。
3.冬季白天特朗勃墙向室内供暖的原理是( )
A.室内地面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B.空气隔层的温室效应
C.室内空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D.不同物体的比热容差异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集热墙可能为白色
B.乙气流为下沉气流
C.甲气流为冷气流,流出空气隔层
D.丙气流为暖气流,流进空气隔层
解析第3题,冬季白天特朗勃墙向室内供暖是利用空气隔层的温室效应原理,室内地面的直接热源不是太阳辐射,而是集热墙的热辐射;室内空气的直接热源也是集热墙的热辐射。第4题,白色吸热效果最差,黑色吸热效果好,所以集热墙可能为黑色;乙气流为下沉气流;甲气流为暖气流,流出空气隔层;丙气流为冷气流,流入空气隔层。
答案3.B 4.B
读图,完成5~6题。
5.若图示为热力环流形式,则a地与b地的气压(P)和气温(T)状况是( )
A.Pa>Pb;Ta>TbB.Pa
C.Pa
6.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理论上c、d之间的稳定水平气流方向(风向)为( )
A.东风B.东北风
C.南风D.西南风
解析第5题,由图中垂直气流方向可知,a地气流下沉,b地气流上升,故气压Pa>Pb,气温Ta
答案5.D 6.A
读赤道附近海域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完成7~8题。
7.此时O点的风向更接近于(注:海上摩擦力忽略不计)( )
A.甲B.乙C.丙D.丁
8.O点附近等压面与下图中接近的是( )
解析第7题,赤道上没有地转偏向力,若海上忽略摩擦力,则风向仅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一致,垂直于等压线,由高气压指向低气压,故选A。第8题,材料显示该图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因此应为近地面,排除A。图中显示气压自西向东逐渐增大,等压面应从左到右逐渐升高,故B正确。
答案7.A 8.B
9.读北半球某地区等压线(单位:hPa)图,完成下列各题。
(1)①处的气压范围为 hPa,②处的气压范围为 hPa,①②的气压差范围为 hPa。
(2)在图中标出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的位置。
(3)图中甲地的风向是 风,乙地的风向是 风。
(4)甲地的风力较乙地的风力 ,原因是 。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①处为高压中心,气压范围为1040—1045hPa;②处为低压中心,气压范围为995—1000hPa。①②的气压差范围为40—50hPa。第(2)题,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的为高压中心,中心气压低的为低压中心。第(3)题,判断风向要掌握两点:首先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其次根据地转偏向力确定风向。第(4)题,比较两地风力大小,主要比较等压线疏密程度。从图中看出甲地比乙地等压线稀疏,故风力较乙地小。
答案(1)1 040—1 045 995—1 000 40—50
(2)见下图:
(3)西北 偏南
(4)小 甲地比乙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所以风力小
素养提升
在天气晴朗时,珠峰顶常飘浮着形似旗帜的乳白色烟云,这就是珠峰旗云。旗云是由对流性积云形成,可根据其飘动的位置和高度,来推断峰顶风力的大小。因此,珠峰旗云又有“世界上最高的风向标”之称。读旗云示意图,完成1~2题。
1.峰顶对流运动的直接热源主要依靠的是( )
A.阳坡冰雪带B.阳坡岩石裸露带
C.阴坡冰雪带D.阴坡岩石裸露带
2.产生旗云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当地时间( )
A.8—11时B.11—15时
C.15—18时D.20—24时
解析第1题,冰雪的反射率高,所以绝大部分太阳辐射被反射掉了,不能使峰顶直接升温,故排除A、C;裸露岩石的反射率低,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使峰顶增温,又因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多于阴坡,故选B。第2题,因旗云是对流性积云,地表温度最高的时候,对流运动最强,而一般午后2时左右地表温度最高,即14时左右,故选B。
答案1.B 2.B
2020年1月27日,郑州大雪,雪后寒风凛冽,贾先生于大雪后外出办事随手拍摄到图1、图2的照片。据此完成3~4题。
3.图1中道路上无积冰,但桥面有大量积冰的原因是( )
A.桥面下层与地面隔离,桥体热量散失多,温度低
B.路面下层与地面相连热量散失快
C.桥面吸收大气逆辐射较少
D.路面吸收大气逆辐射较少
4.图2照片显示屋顶西面、北面积雪面积较小且薄,东面、南面积雪面积较大,而当时地面积雪几乎没有融化。屋顶西面、北面积雪面积小且薄的原因是( )
A.太阳照射西、北面的时间长
B.太阳照射西、北面时太阳辐射强
C.西、北面受冬季风吹拂,雪不易存留
D.太阳照射东、南面时太阳高度角小
解析第3题,桥面下层与地面相隔,呈悬空状态,周围空气流动快,散热快,温度下降快;路面下层与地面相连,有地温支撑,降温较慢;路面、桥面获得的大气逆辐射相同。第4题,据材料可知,地面积雪未化,且阳面积雪面积大,说明影响积雪面积和厚度的主要因素不是太阳辐射。郑州冬季风较强,且西面、北面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受冬季风的吹拂,积雪易被吹散不易存留。
答案3.A 4.C
在低层空气中,各高度上的风并不完全相同,其主要原因是空气运动所受的摩擦力随高度升高而减小。因此,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不随高度变化的情况下,离地面越远,风速越大,风与等压线的夹角则越小。据此完成5~6题。
5.假设将某地不同高度上风投影到同一水平面上,则下面图示中能表示北半球从地表到高空的风随高度旋转分布形成的曲线的是( )
6.根据图示信息,高空大气高压可能位于该地的( )
A.东侧B.南侧C.西侧D.北侧
解析第5题,在北半球,随着高度上升,摩擦力减小,风速增大,风向右偏。因此A符合题意。第6题,高空大气的摩擦力较小,风向基本与等压线平行,故判断该地高空吹正西风,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南指向北,所以大气高压位于南侧。
答案5.A 6.B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河水补给占入湖水总量的94.8%,蒸发占出湖水总量的60.45%,但蒸发总量有上升的趋势。湖区水位季节变化很大,但近年有减小的趋势。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为显著(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上午11—12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右。
材料二 博斯腾湖区域图和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
博斯腾湖区域图
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
(1)根据材料,找出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2)概述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比冬半年早的原因。
(3)试分析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对湖陆风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结合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可直接判断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为冬季。结合冬季博斯腾湖与陆地的温差及冬季风的影响分析原因。第(2)题,结合夏半年陆地、湖泊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及温差变化分析原因。第(3)题,结合城市热岛环流判断影响并分析原因。
答案(1)冬季。冬季博斯腾湖水量最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冬季湖面结冰,湖陆温差小;冬季太阳高度小,白昼短,湖区获得的热量少,湖陆温差小;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强劲,湖陆风不显著。
(2)夏季日出较冬季早,陆地升温快;太阳高度较冬季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陆地升温快;湖泊水量较冬季大,湖面升温慢。所以陆风转湖风时间比冬半年早。
(3)使湖风加强,陆风减弱。理由:城市热岛环流在白天增大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晚上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时训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黑气”在图中指的是,该“喷嚏”的影响不包括,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综合与测试精练: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综合与测试精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