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章末综合测评(四)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018年11月7日,我国大部分地区遭受寒潮侵袭,新疆、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省级行政区寒风凛冽、雪花飞扬,对农牧业、电力、供暖、民众出行造成较大影响。据此,完成1~3题。
1.寒潮爆发会造成( )
A.洪涝灾害 B.低温、大风、暴雪天气
C.南方沙尘暴天气 D.水土严重流失
2.寒潮若在春秋季来袭,给华北地区造成的天气有( )
A.大风降温天气 B.高温伏旱天气
C.暴雨洪涝天气 D.干旱天气
3.我国最不易受寒潮影响的地区有( )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海南岛 D.塔里木盆地
1.B 2.A 3.C [第1题,寒潮是冬季侵袭的快速南下的强冷空气,所以A不正确;如果冷空气前缘的暖气团比较干燥,往往形成大风、降温天气,B正确;在北方会出现沙尘天气,南方则不会出现,C错误;水土流失与气温高低无关,D错误。第2题,寒潮无论冬季还是春秋季侵袭都会带来大风降温天气,A正确。第3题,寒潮在南下的时候,受到山脉的层层阻挡及地表摩擦力的影响,势力逐渐减弱,海南岛的纬度位置低,所以很少受到寒潮的影响,C正确。]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读图,完成4~5题。
4.该地形区应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
A.洪涝 B.干旱
C.低温冻害 D.滑坡、泥石流
5.该地形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
A.黄河下游地区 B.长江中游地区
C.云贵高原 D.珠江三角洲
4.A 5.B [图中河流为“地上河”,且湖泊众多,海拔较低,可能为长江中游的荆江河段。荆江河段地势平缓,河流曲折,排水不畅,上游的泥沙易堆积抬升河床,出现洪涝灾害。]
白格滑坡位于金沙江右岸(西岸),2018年10月11日和11月3日,滑坡区岩土体两次发生滑坡,形成的破碎岩体沿河谷西岸斜坡直冲而下,进入金沙江并继续向东岸运动,受到东岸(左岸)山体阻挡,最终依地势停积,堵塞金沙江并形成滑坡坝和堰塞湖。如图为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技术服务中心提供的滑坡发生前的影像数据(左图)和两次滑坡发生后利用无人机航拍获得的影像数据(右图)。据材料和图,完成6~8题。
6.据材料推断滑坡形成的自然因素为( )
①断裂带中的岩体破碎、裂隙发育
②岩性坚硬的岩体
③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形
④工程开挖边坡
⑤暴雨多发或异常的强降雨
⑥人类活动强度大
⑦植被覆盖率低,水土保持差
⑧冻土深厚,冻融频繁
A.①②③⑧ B.①③④⑦
C.②③⑤⑧ D.①③⑤⑦
7.按时间先后,下图中堆积物位置变化的顺序是( )
A.cab B.bac C.abc D.acb
8.滑坡形成的堰塞体,应急处置一般要在堰塞体上人工开挖导流槽(基本与原来河道方向一致),其目的是( )
A.防止滑坡的再次发生
B.主动降低上游堰塞湖溃决风险
C.降低河流的含沙量,防止堰塞湖泥沙淤积
D.平整堰塞体,便于后期进行绿化和整治环境
6.D 7.C 8.B [第6题,一般来说岩性越差,其抗侵蚀强度越低,越容易产生滑坡,岩性坚硬的岩体是不容易发生滑坡的,②错。工程开挖边坡是人为因素,④错。故选D。第7题,按时间先后,图中堆积物位置应是从上往下滑落。从图中可以看出堆积物由上到下变化的顺序是abc,故C正确。第8题,堰塞湖下来的滑坡体是一个土质型堰塞体,对于这么大流量的水量,如果不采取人工的干预措施,只任由堰塞湖发展,几天后它就自然溃决了,会导致下游的洪灾,故B正确。]
下图是某年1月23日郑州天气预报截图,读图,回答9~10题。
9.读图可知此时郑州最有可能经历的天气是( )
A.滑坡 B.洪涝
C.寒潮 D.台风
10. 该天气系统给郑州带来的影响是( )
A.大风加重污染 B.低温造成冻害
C.降雪影响交通 D.浓雾阻碍出行
9.C 10.B [第9题,根据表资料可知,郑州1月23日至1月26日天气晴朗,前期温度低,后期逐渐转暖,最有可能经历寒潮天气。第10题,天气晴朗不会出现降雪影响交通,风力较小不会出现大风加重污染。晴天又有一定风力,一般不会出现浓雾。]
右图所示区域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读图,完成11~12题。
11.从图中可以观察到,高原和山地中的公路线大多穿越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其主要原因是 ( )
A.客货运量大
B.地势相对和缓,工程造价低,难度小
C.水源充足
D.地势低,热量条件好
12.图示区域修建公路应重点防范哪种自然灾害的威胁( )
A.台风 B.寒潮
C.泥石流 D.洪涝
11.B 12.C [第11题,山地地区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修建交通运输干线,不仅成本高,难度也较大,而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地势相对和缓,工程造价低,难度较小。第12题,该区域为我国西南地区,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下表是我国部分时间段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13~14题。
13.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
A.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面积扩大
14.为了减少强沙尘暴次数和减缓土地沙化速度,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载畜量
C.在农牧交错地带,逐步实施退耕还草
D.在干旱地区禁止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13.A 14.C [第13题,我国土地沙化速度不断加快的主要原因是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A对;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是一种结果,不是土地沙化加快的原因,B错;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不是土地沙化,C错;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面积扩大,土地生产能力下降,是土地退化,不是沙化,D错。第14题,为了减少强沙尘暴次数和减缓土地沙化速度,我们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是在农牧交错地带,逐步实施退耕还草,保护生态环境,C对;沙漠地区水资源缺乏,不适宜发展种植业,A错;在干旱地区应合理放牧,限制载畜量,保护生态环境,B错;在干旱地区禁止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会阻碍经济增长,不符合实际,D错。]
我国旱涝灾害频发。易受洪涝影响的省区,如黑龙江、吉林、广西、湖南等,2018年发生了罕见旱情。与此同时,淮河发生了流域性大洪水。据此,回答15~16题。
15.在我国,干旱与洪涝常相伴而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季风活动 B.地面状况
C.太阳辐射 D.海陆位置
16.若下列地区发生的旱灾程度大致相同,则农业生产损失最严重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东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15.A 16.A [第15题,本题考查我国旱涝灾害的成因。我国东部为季风气候,降水主要来自夏季风,而夏季风不稳定,容易导致旱涝灾害。第16题,本题考查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耕地以水田为主,受旱灾的影响最大,农业生产的损失应最严重。]
泥石流多发生在坡角大、降水集中、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读某地重点监测沟谷的参数表,回答17~18题。
17.根据表中参数推测,发生泥石流可能性最小的沟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8.为了准确预警预报泥石流,该地区应密切关注( )
A.空气质量 B.风力强度
C.降水强度 D.光照强度
17.D 18.C [第17题,本题考查泥石流发生的条件。根据表中信息,④沟谷集水面积较小,平均坡角较小,流域落差最小,植被覆盖率最高,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最小。第18题,本题考查防灾减灾措施。强降水是引发泥石流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为了准确预警预报泥石流,该地区应密切关注降水强度。]
2018年8月19日,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遭遇龙卷风袭击,给当地居民造成大量财产损失。下图为1961~2010年我国发生龙卷风次数最多的11个省级行政区统计图。据此,回答19~20题。
19.据图可推测我国龙卷风多发区的共同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 )
A.地形崎岖,植被茂盛
B.地势低平,岩石裸露
C.气候干旱,土地沙化
D.地势平缓,江湖密布
20.相对于台风,龙卷风难以精确预报的主要原因是( )
A.时间尺度很短 B.预报技术落后
C.破坏能力太强 D.发生地区偏远
19.D 20.A [第19题,本题考查我国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图中的11个省级行政区大多位于我国中东部的平原和丘陵地区,地形起伏较小,土层较厚,植被茂密,A、B项错误;图示省级行政区气候湿润,土壤肥沃,多大江大河和湖泊,水域面积较广,D项正确、C项错误。第20题,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预报。龙卷风的突发性较强,且时间尺度较短,故现代科学难以精确预报,A项符合题意;我国现阶段的自然灾害预报系统已经相当发达,B项不符合题意;灾害的破坏能力强弱与预报精确度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图中我国龙卷风发生地多位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D项不符合题意。]
下图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回答21~22题。
21.如人们急功近利,大肆采伐本区林木,则夏季暴雨后最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中,组合正确的是( )
①地震 ②泥石流 ③滑坡 ④沙尘暴
A.①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2.如果发生滑坡,受灾最严重的村落可能是( )
A.甲村 B.乙村
C.丙村 D.丁村
21.B 22.D [第21题,图中显示,该区域北部为山地丘陵地形,又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故一旦植被遭到破坏,就可能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破坏植被不会造成地震;沙尘暴不属于地质灾害。故B选项正确。第22题,图中显示,丁村位于陡崖附近,而陡崖处是最容易发生滑坡的地方,故如果发生滑坡,受灾最严重的村落可能是丁村。]
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等现代化技术在国土整治中具有重要作用。据此,回答23~25题。
23.要对长江流域水灾灾情进行监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 )
A.人工监测 B.遥感技术
C.坐飞机目测 D.水上坐快艇监测
24.要准确快捷地查询各地的灾害信息材料,主要依靠( )
A.传感器 B.遥感技术
C.地理信息系统 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25.为防御台风危害需要研究台风的中心位置及移动方向,对台风中心位置及移动方向信息的准确获取利用了(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D.观测资料
23.B 24.C 25.C [第23题,对长江流域水灾灾情进行监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遥感技术。第24题,要注意关键词语“查询”,故查询各地的灾害信息材料,主要用地理信息系统。第25题,要注意工作对象是中心位置及移动方向,是“点”。故对台风中心位置及移动方向信息的准确获取利用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二、综合题(共50分)
26.(15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
(1)读图,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5分)
(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4分)
(3)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多发的原因。(3分)
(4)说明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3分)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龙卷风多发区位于美国中部平原,形成龙卷风的气团湿热,说明该湿热气团来自低纬度的海洋地区,而大西洋沿岸受山地阻挡,水汽难以深入美国中部,所以其主要源地是墨西哥湾。湿热气团抬升主要是受气温影响,由于气团湿热,气温高,空气受热抬升,抬升时气温降低,水汽凝结放热,进一步带动空气抬升。气流旋转主要是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第(2)题,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其南北纵列分布的平坦地势对气流汇聚和气流旋转速度的削弱作用弱。第(3)题,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主要从春季气温的变化、南北温差对风速的影响、冷暖气流交汇频率等角度作答。第(4)题,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原因,主要从龙卷风的形态、历时长短以及危害性三个方面分析,如龙卷风形态壮观,历时短不易见到,危害性大等。
[答案] (1)主要源地:墨西哥湾。
抬升原因:与北来的冷干气流(气团)交汇,湿热空气抬升;(地处中低纬,太阳辐射较强)下垫面温度较高,(湿热)空气受热抬升;湿热空气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进一步抬升空气。
旋转原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2)地势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摩擦力小);平原南北延伸,面积广大,利于(南北向)冷暖气团交汇。
(3)北美大陆春季中低纬升温快,南北温差加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强烈。
(4)强烈的涡旋,从地面至云端,十分壮观;历时短,局地性强,不易见到;破坏力大,对生命财产构成巨大威胁。
27.(12分)2016年11月新疆阿勒泰地区普降特大暴雪,引发了一系列自然灾害。读下图回答问题。
(1)描述该地暴雪的空间分布特点,并解释其原因。(3分)
(2)概括图中自然灾害类型。(3分)
(3)该地自然灾害在成因上具有关联性,简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4分)
(4)任选该地一种自然灾害,说出应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2分)
[解析] 第(1)题,阿尔泰山和天山的降雪是由于山地抬升,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遇冷凝结形成的。第(2)题,图中显示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水文灾害和地质灾害。第(3)题,气温降低形成降雪,气温回升后积雪融化形成洪水,洪水泛滥引发地质灾害。第(4)题,三个灾害选其一即可。
[答案] (1)主要分布在山区。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遇山地抬升,形成降雪。
(2)气象灾害、水文灾害、地质灾害。
(3)阿勒泰地区由于强冷空气频繁侵入,形成特大暴雪;春季随着气温回升,出现雪崩、融雪性洪水,引发了滑坡、泥石流灾害。
(4)暴雪:启动救灾应急预案;调运御寒衣物,疏通交通。融雪性洪水:疏浚河道,提前谋划春季储水工程,化雪害为水利。滑坡、泥石流:监测易发地段,紧急转移安置居民。(答出1种即可)
28.(10分)读下图,回答问题。
(1)在洪水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在甲图所示的时期,其灾害损失是淹没农田200 km2,毁损房屋20间,死亡人数20人;在乙图所示时期,灾害损失是淹没农田1 000 km2,毁损房屋500间,死亡人数300人。造成这种灾情差异的原因是什么?(6分)
(2)如果你生活在该区,为减轻灾害损失,你会采取哪些措施?(4分)
[解析] 在同样的灾害强度下,人类在自然灾害高风险区的活动强度和范围越大,高风险区的经济密度越大,则灾情越大;反之灾情越小。人类活动有可能导致大灾小害,或者小灾大害。
[答案] (1)①乙图时期河流两岸土地被广泛开垦。②乙图时期河流两岸城镇密集,人口密度增大。③乙图时期水土流失加重等。
(2)在河流两岸的洪水高风险区,不建永久性居住地;修水库、建防洪大堤;加强植被保护,保持水土。
29.(13分)由于灾难事故而死亡的人中,立即死亡者不到1/3,而大部分的死亡者属于“丧失生命机会”的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下面在灾害发生时的做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判断理由。(6分)
(2)结合下图说明地震后被埋压时如何进行自救。(7分)
[解析] 第(1)题,①顺泥石流方向跑;②藏在大石后;③用毛巾掩住口鼻匍匐前进;④离开桥梁;⑤抱头屈膝躲在屋梁下;⑥躲避在墙角,头顶棉被。第(2)题,结合图中内容可知,地震发生后若被埋压,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用木棍支撑、包扎伤口、敲击水管和静卧。
[答案] (1)①不正确。顺着泥石流的方向逃跑会被掩埋。②正确。山崩时躲在巨石背后,以防被乱石击伤。③正确。发生火灾时近地面处可获得氧气,匍匐前行可逃离火场。④正确。洪水来临时应远离河流和桥梁。⑤不正确。屋梁在地震中易倒塌。 ⑥正确。屋角稳定,不易倒塌;头顶棉被,保护头部。
(2)首先,要处理好伤口,以防失血昏迷;其次,用石块敲击掩埋的物体求救;最后,要保存体力,等待救援,不能惊慌失措,大喊大叫。
时间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强沙尘暴次数
5
8
13
14
23
土地沙
化速度(km2/a)
1 560
2 100
2 460
沟谷编号
集水面积(km2)
平均坡角(°)
流域落差(m)
植被覆盖率(%)
①
5.3
24.3
537.2
15.7
②
2.7
30.1
670.3
19.6
③
20.0
40.8
1 353.7
13.2
④
4.5
26.1
384.7
20.5
章末综合测评(四)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018年11月7日,我国大部分地区遭受寒潮侵袭,新疆、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省级行政区寒风凛冽、雪花飞扬,对农牧业、电力、供暖、民众出行造成较大影响。据此,完成1~3题。
1.寒潮爆发会造成( )
A.洪涝灾害 B.低温、大风、暴雪天气
C.南方沙尘暴天气 D.水土严重流失
2.寒潮若在春秋季来袭,给华北地区造成的天气有( )
A.大风降温天气 B.高温伏旱天气
C.暴雨洪涝天气 D.干旱天气
3.我国最不易受寒潮影响的地区有( )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海南岛 D.塔里木盆地
1.B 2.A 3.C [第1题,寒潮是冬季侵袭的快速南下的强冷空气,所以A不正确;如果冷空气前缘的暖气团比较干燥,往往形成大风、降温天气,B正确;在北方会出现沙尘天气,南方则不会出现,C错误;水土流失与气温高低无关,D错误。第2题,寒潮无论冬季还是春秋季侵袭都会带来大风降温天气,A正确。第3题,寒潮在南下的时候,受到山脉的层层阻挡及地表摩擦力的影响,势力逐渐减弱,海南岛的纬度位置低,所以很少受到寒潮的影响,C正确。]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读图,完成4~5题。
4.该地形区应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
A.洪涝 B.干旱
C.低温冻害 D.滑坡、泥石流
5.该地形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
A.黄河下游地区 B.长江中游地区
C.云贵高原 D.珠江三角洲
4.A 5.B [图中河流为“地上河”,且湖泊众多,海拔较低,可能为长江中游的荆江河段。荆江河段地势平缓,河流曲折,排水不畅,上游的泥沙易堆积抬升河床,出现洪涝灾害。]
白格滑坡位于金沙江右岸(西岸),2018年10月11日和11月3日,滑坡区岩土体两次发生滑坡,形成的破碎岩体沿河谷西岸斜坡直冲而下,进入金沙江并继续向东岸运动,受到东岸(左岸)山体阻挡,最终依地势停积,堵塞金沙江并形成滑坡坝和堰塞湖。如图为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技术服务中心提供的滑坡发生前的影像数据(左图)和两次滑坡发生后利用无人机航拍获得的影像数据(右图)。据材料和图,完成6~8题。
6.据材料推断滑坡形成的自然因素为( )
①断裂带中的岩体破碎、裂隙发育
②岩性坚硬的岩体
③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形
④工程开挖边坡
⑤暴雨多发或异常的强降雨
⑥人类活动强度大
⑦植被覆盖率低,水土保持差
⑧冻土深厚,冻融频繁
A.①②③⑧ B.①③④⑦
C.②③⑤⑧ D.①③⑤⑦
7.按时间先后,下图中堆积物位置变化的顺序是( )
A.cab B.bac C.abc D.acb
8.滑坡形成的堰塞体,应急处置一般要在堰塞体上人工开挖导流槽(基本与原来河道方向一致),其目的是( )
A.防止滑坡的再次发生
B.主动降低上游堰塞湖溃决风险
C.降低河流的含沙量,防止堰塞湖泥沙淤积
D.平整堰塞体,便于后期进行绿化和整治环境
6.D 7.C 8.B [第6题,一般来说岩性越差,其抗侵蚀强度越低,越容易产生滑坡,岩性坚硬的岩体是不容易发生滑坡的,②错。工程开挖边坡是人为因素,④错。故选D。第7题,按时间先后,图中堆积物位置应是从上往下滑落。从图中可以看出堆积物由上到下变化的顺序是abc,故C正确。第8题,堰塞湖下来的滑坡体是一个土质型堰塞体,对于这么大流量的水量,如果不采取人工的干预措施,只任由堰塞湖发展,几天后它就自然溃决了,会导致下游的洪灾,故B正确。]
下图是某年1月23日郑州天气预报截图,读图,回答9~10题。
9.读图可知此时郑州最有可能经历的天气是( )
A.滑坡 B.洪涝
C.寒潮 D.台风
10. 该天气系统给郑州带来的影响是( )
A.大风加重污染 B.低温造成冻害
C.降雪影响交通 D.浓雾阻碍出行
9.C 10.B [第9题,根据表资料可知,郑州1月23日至1月26日天气晴朗,前期温度低,后期逐渐转暖,最有可能经历寒潮天气。第10题,天气晴朗不会出现降雪影响交通,风力较小不会出现大风加重污染。晴天又有一定风力,一般不会出现浓雾。]
右图所示区域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读图,完成11~12题。
11.从图中可以观察到,高原和山地中的公路线大多穿越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其主要原因是 ( )
A.客货运量大
B.地势相对和缓,工程造价低,难度小
C.水源充足
D.地势低,热量条件好
12.图示区域修建公路应重点防范哪种自然灾害的威胁( )
A.台风 B.寒潮
C.泥石流 D.洪涝
11.B 12.C [第11题,山地地区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修建交通运输干线,不仅成本高,难度也较大,而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地势相对和缓,工程造价低,难度较小。第12题,该区域为我国西南地区,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下表是我国部分时间段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13~14题。
13.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
A.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面积扩大
14.为了减少强沙尘暴次数和减缓土地沙化速度,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载畜量
C.在农牧交错地带,逐步实施退耕还草
D.在干旱地区禁止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13.A 14.C [第13题,我国土地沙化速度不断加快的主要原因是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A对;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是一种结果,不是土地沙化加快的原因,B错;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不是土地沙化,C错;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面积扩大,土地生产能力下降,是土地退化,不是沙化,D错。第14题,为了减少强沙尘暴次数和减缓土地沙化速度,我们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是在农牧交错地带,逐步实施退耕还草,保护生态环境,C对;沙漠地区水资源缺乏,不适宜发展种植业,A错;在干旱地区应合理放牧,限制载畜量,保护生态环境,B错;在干旱地区禁止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会阻碍经济增长,不符合实际,D错。]
我国旱涝灾害频发。易受洪涝影响的省区,如黑龙江、吉林、广西、湖南等,2018年发生了罕见旱情。与此同时,淮河发生了流域性大洪水。据此,回答15~16题。
15.在我国,干旱与洪涝常相伴而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季风活动 B.地面状况
C.太阳辐射 D.海陆位置
16.若下列地区发生的旱灾程度大致相同,则农业生产损失最严重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东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15.A 16.A [第15题,本题考查我国旱涝灾害的成因。我国东部为季风气候,降水主要来自夏季风,而夏季风不稳定,容易导致旱涝灾害。第16题,本题考查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耕地以水田为主,受旱灾的影响最大,农业生产的损失应最严重。]
泥石流多发生在坡角大、降水集中、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读某地重点监测沟谷的参数表,回答17~18题。
17.根据表中参数推测,发生泥石流可能性最小的沟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8.为了准确预警预报泥石流,该地区应密切关注( )
A.空气质量 B.风力强度
C.降水强度 D.光照强度
17.D 18.C [第17题,本题考查泥石流发生的条件。根据表中信息,④沟谷集水面积较小,平均坡角较小,流域落差最小,植被覆盖率最高,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最小。第18题,本题考查防灾减灾措施。强降水是引发泥石流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为了准确预警预报泥石流,该地区应密切关注降水强度。]
2018年8月19日,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遭遇龙卷风袭击,给当地居民造成大量财产损失。下图为1961~2010年我国发生龙卷风次数最多的11个省级行政区统计图。据此,回答19~20题。
19.据图可推测我国龙卷风多发区的共同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 )
A.地形崎岖,植被茂盛
B.地势低平,岩石裸露
C.气候干旱,土地沙化
D.地势平缓,江湖密布
20.相对于台风,龙卷风难以精确预报的主要原因是( )
A.时间尺度很短 B.预报技术落后
C.破坏能力太强 D.发生地区偏远
19.D 20.A [第19题,本题考查我国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图中的11个省级行政区大多位于我国中东部的平原和丘陵地区,地形起伏较小,土层较厚,植被茂密,A、B项错误;图示省级行政区气候湿润,土壤肥沃,多大江大河和湖泊,水域面积较广,D项正确、C项错误。第20题,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预报。龙卷风的突发性较强,且时间尺度较短,故现代科学难以精确预报,A项符合题意;我国现阶段的自然灾害预报系统已经相当发达,B项不符合题意;灾害的破坏能力强弱与预报精确度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图中我国龙卷风发生地多位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D项不符合题意。]
下图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回答21~22题。
21.如人们急功近利,大肆采伐本区林木,则夏季暴雨后最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中,组合正确的是( )
①地震 ②泥石流 ③滑坡 ④沙尘暴
A.①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2.如果发生滑坡,受灾最严重的村落可能是( )
A.甲村 B.乙村
C.丙村 D.丁村
21.B 22.D [第21题,图中显示,该区域北部为山地丘陵地形,又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故一旦植被遭到破坏,就可能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破坏植被不会造成地震;沙尘暴不属于地质灾害。故B选项正确。第22题,图中显示,丁村位于陡崖附近,而陡崖处是最容易发生滑坡的地方,故如果发生滑坡,受灾最严重的村落可能是丁村。]
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等现代化技术在国土整治中具有重要作用。据此,回答23~25题。
23.要对长江流域水灾灾情进行监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 )
A.人工监测 B.遥感技术
C.坐飞机目测 D.水上坐快艇监测
24.要准确快捷地查询各地的灾害信息材料,主要依靠( )
A.传感器 B.遥感技术
C.地理信息系统 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25.为防御台风危害需要研究台风的中心位置及移动方向,对台风中心位置及移动方向信息的准确获取利用了(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D.观测资料
23.B 24.C 25.C [第23题,对长江流域水灾灾情进行监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遥感技术。第24题,要注意关键词语“查询”,故查询各地的灾害信息材料,主要用地理信息系统。第25题,要注意工作对象是中心位置及移动方向,是“点”。故对台风中心位置及移动方向信息的准确获取利用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二、综合题(共50分)
26.(15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
(1)读图,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5分)
(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4分)
(3)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多发的原因。(3分)
(4)说明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3分)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龙卷风多发区位于美国中部平原,形成龙卷风的气团湿热,说明该湿热气团来自低纬度的海洋地区,而大西洋沿岸受山地阻挡,水汽难以深入美国中部,所以其主要源地是墨西哥湾。湿热气团抬升主要是受气温影响,由于气团湿热,气温高,空气受热抬升,抬升时气温降低,水汽凝结放热,进一步带动空气抬升。气流旋转主要是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第(2)题,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其南北纵列分布的平坦地势对气流汇聚和气流旋转速度的削弱作用弱。第(3)题,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主要从春季气温的变化、南北温差对风速的影响、冷暖气流交汇频率等角度作答。第(4)题,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原因,主要从龙卷风的形态、历时长短以及危害性三个方面分析,如龙卷风形态壮观,历时短不易见到,危害性大等。
[答案] (1)主要源地:墨西哥湾。
抬升原因:与北来的冷干气流(气团)交汇,湿热空气抬升;(地处中低纬,太阳辐射较强)下垫面温度较高,(湿热)空气受热抬升;湿热空气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进一步抬升空气。
旋转原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2)地势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摩擦力小);平原南北延伸,面积广大,利于(南北向)冷暖气团交汇。
(3)北美大陆春季中低纬升温快,南北温差加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强烈。
(4)强烈的涡旋,从地面至云端,十分壮观;历时短,局地性强,不易见到;破坏力大,对生命财产构成巨大威胁。
27.(12分)2016年11月新疆阿勒泰地区普降特大暴雪,引发了一系列自然灾害。读下图回答问题。
(1)描述该地暴雪的空间分布特点,并解释其原因。(3分)
(2)概括图中自然灾害类型。(3分)
(3)该地自然灾害在成因上具有关联性,简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4分)
(4)任选该地一种自然灾害,说出应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2分)
[解析] 第(1)题,阿尔泰山和天山的降雪是由于山地抬升,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遇冷凝结形成的。第(2)题,图中显示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水文灾害和地质灾害。第(3)题,气温降低形成降雪,气温回升后积雪融化形成洪水,洪水泛滥引发地质灾害。第(4)题,三个灾害选其一即可。
[答案] (1)主要分布在山区。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遇山地抬升,形成降雪。
(2)气象灾害、水文灾害、地质灾害。
(3)阿勒泰地区由于强冷空气频繁侵入,形成特大暴雪;春季随着气温回升,出现雪崩、融雪性洪水,引发了滑坡、泥石流灾害。
(4)暴雪:启动救灾应急预案;调运御寒衣物,疏通交通。融雪性洪水:疏浚河道,提前谋划春季储水工程,化雪害为水利。滑坡、泥石流:监测易发地段,紧急转移安置居民。(答出1种即可)
28.(10分)读下图,回答问题。
(1)在洪水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在甲图所示的时期,其灾害损失是淹没农田200 km2,毁损房屋20间,死亡人数20人;在乙图所示时期,灾害损失是淹没农田1 000 km2,毁损房屋500间,死亡人数300人。造成这种灾情差异的原因是什么?(6分)
(2)如果你生活在该区,为减轻灾害损失,你会采取哪些措施?(4分)
[解析] 在同样的灾害强度下,人类在自然灾害高风险区的活动强度和范围越大,高风险区的经济密度越大,则灾情越大;反之灾情越小。人类活动有可能导致大灾小害,或者小灾大害。
[答案] (1)①乙图时期河流两岸土地被广泛开垦。②乙图时期河流两岸城镇密集,人口密度增大。③乙图时期水土流失加重等。
(2)在河流两岸的洪水高风险区,不建永久性居住地;修水库、建防洪大堤;加强植被保护,保持水土。
29.(13分)由于灾难事故而死亡的人中,立即死亡者不到1/3,而大部分的死亡者属于“丧失生命机会”的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下面在灾害发生时的做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判断理由。(6分)
(2)结合下图说明地震后被埋压时如何进行自救。(7分)
[解析] 第(1)题,①顺泥石流方向跑;②藏在大石后;③用毛巾掩住口鼻匍匐前进;④离开桥梁;⑤抱头屈膝躲在屋梁下;⑥躲避在墙角,头顶棉被。第(2)题,结合图中内容可知,地震发生后若被埋压,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用木棍支撑、包扎伤口、敲击水管和静卧。
[答案] (1)①不正确。顺着泥石流的方向逃跑会被掩埋。②正确。山崩时躲在巨石背后,以防被乱石击伤。③正确。发生火灾时近地面处可获得氧气,匍匐前行可逃离火场。④正确。洪水来临时应远离河流和桥梁。⑤不正确。屋梁在地震中易倒塌。 ⑥正确。屋角稳定,不易倒塌;头顶棉被,保护头部。
(2)首先,要处理好伤口,以防失血昏迷;其次,用石块敲击掩埋的物体求救;最后,要保存体力,等待救援,不能惊慌失措,大喊大叫。
时间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强沙尘暴次数
5
8
13
14
23
土地沙
化速度(km2/a)
1 560
2 100
2 460
沟谷编号
集水面积(km2)
平均坡角(°)
流域落差(m)
植被覆盖率(%)
①
5.3
24.3
537.2
15.7
②
2.7
30.1
670.3
19.6
③
20.0
40.8
1 353.7
13.2
④
4.5
26.1
384.7
20.5
相关试卷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章末综合测评含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章末综合测评含答案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本章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本章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