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巩固练案:全册综合检测
展开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B )
A.地球 B.水星
C.金星 D.火星
解析:太阳系由行星、彗星、小行星、流星体等物质组成。行星是受太阳吸引、围绕太阳绕转的天体。据目前所知绕太阳运转的行星有八大行星,它们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水星距太阳最近。
2.大气中含量虽很少,却是天气变化重要角色的物质是( C )
A.二氧化碳和臭氧 B.氩和氖
C.水汽和杂质 D.氮和氧
解析:大气中的水汽和固体杂质含量很少,却是天气变化的重要角色。水的相变(气态、液态、固态三者的互相转变),产生了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并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直接影响着地面和大气的温度。固体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的M天体可能是( B )
①月球 ②水星
③金星 ④土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M位于地球与太阳之间,且绕着太阳公转,因此M可能为水星、金星。
4.与地球相比,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C )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水
②没有坚硬的地表
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
④体积和质量很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地球有生命存在的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得地球有适宜的温度保证了液态水的存在;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使得地球周围被大气层层包围着,对生命存在有重要意义;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使得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幅度都不太大。
组成陆地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据此回答5~6题。
5.影响陆地上生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是( A )
A.气候 B.地貌
C.土壤 D.水文
解析:影响陆地上生物分布的因素很多。气候是影响陆地上生物分布,特别是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因为气候决定了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光照、热量和水分条件。
6.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是( A )
A.土壤 B.岩石
C.矿物质 D.成土母质
解析:在提供的四个选项中,只有土壤具有肥力,且能够生长植物。因为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这是土壤的本质属性。所谓土壤肥力就是指土壤能同时并不断地供应和调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下图所示为某天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箭头为地球公转方向。据此回答7~8题。
7.从该日起大约经过4天,在上海能够看到的月相是( B )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解析:月球和地球公转方向都自西向东(在图中为逆时针),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的位置如下图:
新月为初一,上弦月为初七、八,图中月球大致位于新月和上弦月中间,日期为初四。4天后,日期约为初八,因此上海能看到的月相应是上弦月。
8.假设一个月内会发生月食现象,则月球从图示位置开始,到出现月食,大约需要的天数是( C )
A.3天 B.8天
C.12天 D.16天
解析:月食发生在太阳、地球、月球位于同一直线,且地球位于太阳、月球之间时,因此月食一般发生在满月(十五或十六)。图示日期约为初四,距满月(十五或十六)大约还有12天。
9.图中的大圆、中圆和小圆依次所代表的地理概念,正确的是( D )
A.岩石圈、地幔、地壳
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
C.岩石圈、地幔、地核
D.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
解析:地球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幔分上地幔、下地幔,上地幔中有软流层;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下图表示不同地物辐射温度在一天内的变化状况。据此回答10~11题。
10.曲线①~④代表的地物分别可能是( B )
A.沙地、湖泊、林地、草地
B.沙地、草地、林地、湖泊
C.草地、沙地、湖泊、林地
D.草地、林地、沙地、湖泊
解析:沙地的热容量最小、湖水的热容量最大,所以气温日变化最大的是沙地,最小的是湖泊。
11.图中显示( B )
A.日出前各地物间的温差最大
B.日落后地物①的降温速度最快
C.地物③的辐射温度白天夜晚都最低
D.地物④到达最高温度的时间早于其他地物
解析:根据图示曲线变化情况可知,日落后地物①的降温速度最快。
读下图,回答12~13题。
12.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纬度范围是( B )
A.南北纬10°之间 B.南北纬10°~40°
C.南北纬30°~60° D.南北纬50°~80°
解析:本题可以从两方面判断,一是根据图上方的蒸发量和降水量两条折线的数值大小进行分析判断;二是通过径流量图下方的径流量进行判断(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
13.设全球降水量、热带蒸发量、温带径流量最大值所在纬度范围分别为①、②、③,则海洋表层盐度( C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降水量最大值在赤道地区、蒸发量最大值在副热带地区、温带径流量最大值在副极地地区,根据海洋表层盐度从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的纬度分布规律可以判断出②>①>③。
下图是长江口外水域叶绿素含量、水温和盐度垂直分布的某次监测数据合成图。叶绿素含量在水深10米到20米之间先升后降。据此回答14~15题。
14.上图中①②③曲线依次代表( C )
A.盐度、温度、叶绿素含量 B.盐度、叶绿素含量、温度
C.叶绿素含量、盐度、温度 D.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
解析:长江以外海洋水域从垂直方向看,温度曲线应为③,因为水温热量来源于太阳辐射,越往下,吸收的太阳辐射越少,水温也越低,但到了一定深度,太阳光线不能照射到,水温变化很小。叶绿素含量依题意其量在10到20米先升后降,因此应为①曲线。而盐度曲线是②,处于长江口外,由于长江汇入淡水密度小,留在表层,盐度小。
15.从上图中可以看出( B )
A.水深超过10米后,盐度随深度增加持续升高
B.水深超过10米后,水温随深度增加持续降低
C.水深15米处,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值均达到最高
D.水深超过20米后,叶绿素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升高
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水深超过10米后,盐度随深度升高,但到了20米深度时,盐度稳定。水深15米深处,只有叶绿素含量达到最大值。水深超过20米后,叶绿素含量很小。水深超过10米后,水温随深度增加而持续降低。
“雅丹”源于维吾尔语,意为陡峭的山丘。在地质学上,雅丹地貌专指经长期外力作用形成的一系列平行的垄脊和沟槽构成的景观。下图为雅丹地貌景观图。读图回答16~17题。
16.构成图中雅丹地貌的岩石属于( D )
A.变质岩 B.喷出岩
C.侵入岩 D.沉积岩
解析:图中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层理构造为沉积岩的典型特征。
17.塑造雅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C )
A.流水侵蚀作用 B.海浪侵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冰川侵蚀作用
解析:雅丹地貌主要位于干旱地区,塑造雅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侵蚀作用。
18.下图中①②两地貌类型与密西西比河不同河段对应正确的是( A )
A.①—a ②—b B.①—b ②—d
C.①—a ②—c D.①—c ②—d
解析:从图中可知,①为“V”型谷,多分布在河流上游地区;②为山前洪(冲)积扇,多分布在河流的出山口处。a位于密西西比河上游山区,易形成“V”型谷;b位于密西西比河山区和平原的过渡处,易形成洪(冲)积扇。
下图为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某日我国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若图中所示现象同时出现,最有可能发生的季节是( B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0.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较高的地区,形成的灾害性天气分别可能是( B )
A.沙尘暴、寒潮 B.暴雨、高温
C.干旱、台风 D.暴雨、低温
解析:地质灾害指数与限电指数同时出现,说明二者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限电指数高主要与高温天气有关,地质灾害指数高多与暴雨有关,而我国高温多雨的季节是夏季。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下图是不同气候条件下风化壳深度变化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a、b、c三条曲线,a曲线表示蒸发量。(2分)
(2)A、D、E、G四个地带中能形成完整土壤剖面的有E(填写字母)地带;即使增加降水也很难形成完整土壤剖面的是G(填写字母)地带。(2分)
(3)一个发育成熟的土壤剖面一般具有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淋滤层、淀积层和母质层。(2分)
(4)B范围内的气候类型是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对应的地带性植被、土壤类型分别是亚寒带针叶林、灰化土。(3分)
(5)D范围内的植被类型是温带荒漠,开发该地区的关键性制约因素是缺水。(2分)
(6)C、D两个地带不能发育森林植被的共同原因是降水量小于蒸发量;F地带能形成深厚风化壳的原因是高温、多雨、湿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植物茂盛。(2分)
解析:(1)解题时,要注意图中风化壳厚度与气候的关系,确定处于什么纬度范围。(2)气候与植被类型、土壤类型是密切联系的,如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其植被类型为亚寒带针叶林,土壤类型为灰化土。
22.地貌观察有多种方法,看等高线分布是其中之一,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量算图示地区铁路桥至公路桥一段河流的路程。(2分)
(2)写出大青山顶与李村之间的相对高度;站在大青山顶可否看到李村,并简述理由。(4分)
(3)某游客在山区小路游览,在小桥至古庙一段行走感觉轻松,请分析其原因。(2分)
(4)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势特征,并简述其对该地区聚落的影响。(6分)
(5)图示地区开发了以“青山、幽谷、溪流”为主题的旅游项目,若利用暑假时间赴该地区旅游,应注意防范哪些自然灾害?(2分)
答案:(1)600~650米。
(2)250米至350米之间。不能看到,因为两地之间有山脊阻隔视线。
(3)坡度缓;小路走向与等高线大致平行。
(4)地势北高南低。地势低平的地区,聚落规模大;地势较高且起伏较大的地区,聚落规模小。
(5)暴雨、山洪(洪涝、洪水)、滑坡和泥石流等。
解析:第(1)题,参考图中比例尺量算。第(2)题,图中等高距为50米,李村与大青山顶之间相隔有6条等高线,由此计算可知其相对高差。大青山顶与李村之间有山脊,会阻挡视线。第(3)题,行走是否轻松与地面坡度有关。第(4)题,地势高低看等高线数值,地形是否平坦看等高线疏密。第(5)题,联系气候和地形思考解答。
23.读我国西南局部地区主要地质灾害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从地壳运动、气候和灾害成因上的关联性等方面,简述该地区地震、泥石流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6分)
答案:自然原因:该地区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泥石流灾害突发。
(2)简述该地区泥石流频发的人为原因。(3分)
答案:人为原因:人类对植被的破坏。
(3)除地震和泥石流外,危及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还有火山喷发、滑坡等。(2分)
解析: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有各自形成、发展致灾的规律,各灾害之间以及它们与其他因素之间又有一定的关联性。我国西南地区,特别是川、滇、黔交界地带是地质灾害频发地区。地质灾害频发是由于该地区地壳运动强烈,坡度大;气候上看,降水集中,干湿分明;从人为原因上看主要是植被破坏。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水循环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水循环同步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防灾减灾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防灾减灾同步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物质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一节 气象与水文灾害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一节 气象与水文灾害课时作业,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