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教材素养突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课后作业提升十二4.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0326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2020学年新教材素养突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课后作业提升十二4.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0326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2020学年新教材素养突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课后作业提升十二4.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0326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练习题
展开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我国南方某地村落的平面形态示意图,回答1~2题。
1.此村落所在地的地形可能是( )
A.平原 B.高原
C.丘陵山地 D.盆地
2.下列有关形成这种村落分布形态的原因中,不可能的是( )
A.耕地数量少,地块小 B.交通便利,有利联系
C.依山傍水,顺应地势 D.靠近水源,利于农耕
1~2.解析:第1题,从村落形态和规模判断,该地形应为丘陵山地。第2题,此地形经判断是丘陵山地,加上河流的阻挡,故说该地“交通便利,有利联系”是不准确的。
答案:1.C 2.B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3~4题。
3.下列描述与图示地区相符的是( )
A.六月暑天犹着棉,终年多半是寒天
B.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C.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D.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4.历史时期以来,该地大部分聚落逐步向地势较高的地区转移,其主要原因是( )
A.洪水泛滥 B.坡地开发
C.交通线增多 D.荒漠化范围扩大
3~4.解析:第3题,图示为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荒漠广布,风力作用显著。第4题,随着人口的增多,上游水资源利用不当,下游河流枯竭,荒漠化范围扩大,该地大部分聚落逐步向地势较高的地区转移。
答案:3.B 4.D
在下图所示的区域内,准备修建从A城(120.5°E 28°N)到B城的铁路。据此完成5~6题。
5.在上图所示的四条线路备选方案中,最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一般来说,影响现代铁路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因素 B.水文因素
C.气候因素 D.经济因素
5~6.解析:第5题,四条线路中,①②坡度太大,④距离太长,综合考虑,③最合适。第6题,一般来讲,影响现代铁路布局的首要因素应为经济因素。
答案:5.C 6.D
读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图(单位:米)(下图),回答7~9题。
7.高速公路选择在图中所示的地形部位通过,主要原因是( )
A.该部位为山脊,地势较高
B.该部位为山谷,工程量较小
C.该部位为鞍部,地势较低
D.该部位岩层较弱,易于开挖
8.为了防止断面处山体滑坡,下列措施合适的是( )
①植树造林 ②修筑梯田 ③控制车流量 ④整修、加固裸露岩体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9.在山地地区,公路常建造成“之”字形,原因是( )
A.为了降低线路坡度
B.增加线路长度,发展旅游
C.为了通过更多的山村
D.为了增加山区线路密度
7~9.解析:第7题,由等高线的分布特点可知,高速公路通过的地形是鞍部,此处与所经路线间的相对高度较小,施工工程量小。第8题,采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即①④。修筑梯田可防止水土流失,但坡度大的局部地区则不适宜。第9题,山地地区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为了达到降低坡度的要求,所以公路常建成“之”字形。
答案:7.C 8.A 9.A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10~12题。
10.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11.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12.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
10~12.解析:第10题,读图可知,铁路基本上与1 000 m等高线平行,地势平坦开阔,利于修建铁路,故当时铁路选线主要考虑的是地形。第11题,读图可知,铁路线上的两个车站距离图示两个城镇约30 km,距城镇较远,对城市发展的拉动作用较小,乘客乘车不方便,所以该线路不合理的理由可能是距离城镇过远。第12题,兰新铁路主要经过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所以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和水源关系密切,而绿洲地区有丰富的水源,所以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绿洲的分布。
答案:10.D 11.B 12.B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题。
13.图中昆明以西的地区几乎没有铁路,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是该地区( )
A.森林茂密,施工困难
B.保护旅游资源,防止生态破坏
C.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多高山峡谷
D.资源贫乏,人口稀少
解析:昆明以西地处横断山区与云贵高原相接处,河流、高山、峡谷相间,地质条件复杂。
答案:C
二、综合题
14.读图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修建公路和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
材料二 交通线示意图。
(1)与平原比较,山地相对高度比较大,地形崎岖,交通运输________的选择、交通运输________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比较大。
(2)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以________为主,原因是____________。
(3)若该地选择了山地地区主要的交通线,那么从交通线示意图上看,a、b两处的弯曲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a处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b处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交通线绕道经过甲、乙两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2)题,山地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和交通运输线路分布及走向影响较大。第(3)题,公路建设可带动社会经济发展,一般在交通量大的城镇之间尽量采取最短线路,而对于山区公路,一般采取迂回措施减小坡度对交通线路的影响。第(4)题,山区公路选线时要考虑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一般尽量多地经过居民点。
答案:(1)方式 线路
(2)公路 建设成本低、难度小
(3)不合理 地形平坦,通向大城市应选最短线路 合理 陡坡上呈“之”字形弯曲
(4)增加交通运输量,方便甲乙两地的客货集散
15.下图为我国陕西省三大地区示意图,下表为我国陕西省三大地区村落情况对比表。根据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地形区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
(2)A地区聚落形态以团状为主,其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B地区聚落形态以________为主,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图中A处是在地堑基础上形成的河流冲积地貌,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对聚落有很强的吸引力,是聚落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而B处为秦岭山地,山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因而聚落分布比较分散,聚落的密度较小;C处是黄土高原,该处沟壑纵横,聚落的密度小。
答案:(1)渭河平原 秦岭 黄土高原
(2)①自然环境较优越,以平原为主,水源条件较好,聚落集中,密度大,村落人口多;②平原地区以耕作业为主,耕作半径较大;③受传统风俗习惯影响,多群居
(3)散居 地形以山地为主,聚落只能沿山间谷地零散地分布
交通运输干线类型
最大限制坡度
公路
7%~9%
铁路
3%
地区
村落密度(个/平方千米)
村落平均人口(人/个)
A
0.80
300~400
B
0.53
<100
C
0.20
100~200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防灾减灾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防灾减灾同步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二节 地质灾害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节 地质灾害课后测评,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课后作业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