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第一节 气象与水文灾害第一课时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洪灾是世界上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国家中,洪灾频率很高的一组是( )
A.印度、孟加拉国 B.加拿大、美国
C.俄罗斯、印度尼西亚 D.泰国、沙特阿拉伯
答案 A
解析 印度、孟加拉国和泰国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量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洪灾频率很高;沙特阿拉伯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基本不会发生洪灾;印度尼西亚和美国洪灾频率较高,加拿大和俄罗斯洪灾频率较低。
2.下列气候区易发生洪灾的是( )
①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②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③温带季风气候区 ④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较少,不易发生洪灾。
我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内水土流失面积达169.8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46.52%,土壤侵蚀类型以水蚀为主,水蚀面积为145.27万平方千米。据此回答3~4题。
3.中国是世界上山洪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这是由于( )
①地处东亚季风区 ②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独有的地貌特征 ③人口与水土资源矛盾突出 ④干旱区面积广大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山洪灾害严重主要原因为降水集中,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势起伏大,人类不合理开发。
4.中国山洪灾害尤以暴雨型山洪灾害发生最为频繁,危害也最为严重,其主要分布区为( )
A.西北内陆 B.青藏高原
C.长江流域 D.华北平原
答案 C
解析 我国长江流域位于季风区,降水集中,多暴雨;流域内地形起伏大。
读1998年6~9月长江城陵矶水文站流量变化趋势图(甲图)、水位变化趋势图(乙图),回答5~7题。
5.1998年城陵矶水文站流量小于历史最大流量,但洪水水位却超过了最高水位,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强降水引发滑坡,泥沙、石块等阻塞河道
B.围湖造田,湖泊蓄洪能力减小
C.植被破坏,森林涵养水源能力减弱
D.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抬高了河床
答案 A
解析 1998年长江流域的洪水属于暴雨洪水,它的发生与人为毁林开荒、围湖造田有关,并非是滑坡造成的。
6.根据图示信息分析,1998年洞庭湖一带洪水的基本特征有( )
①洪水流量大 ②洪水水位高 ③洪水持续时间长 ④水位上涨幅度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甲图纵坐标反映河流流量大,乙图纵坐标反映河流水位高,上涨幅度大,甲、乙两图的横坐标反映洪水持续时间长。
7.“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是洞庭湖现状的真实写照。下列关于该描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洞庭湖水面萎缩,调蓄洪水能力下降
B.洞庭湖水域面积小,但蓄水量多
C.洞庭湖自动调节水量,保持湿地功能稳定
D.用气象卫星监测到的洞庭湖水情
答案 A
解析 “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反映了湖泊淤浅、调蓄洪水能力下降。
2016年3月,受强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越南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遭受了百年来最严重的旱情,湄公河水位降至90年来最低。左图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示意图,右图为湄公河河口附近城市胡志明市气候资料。读图完成8~10题。
8.图示旱灾区位于( )
A.热带季风气候区 B.热带雨林气候区
C.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D.热带草原气候区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图示旱灾区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
9.受此次旱灾影响,越南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地区最主要的生态问题有(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水污染 D.土壤盐碱化
答案 D
解析 湄公河三角洲地区是主要的农业区,旱灾的发生会加大灌溉面积,太阳辐射蒸发土壤水中的水分,导致盐类物质在地表积累,导致土壤盐碱化,D项正确;水土流失发生在山区或丘陵区,A项错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往往发生土壤荒漠化现象,B项错误;水污染是排放污染物引发的,C项错误。
10.受旱灾影响,灾情略轻的农业部门是( )
A.种植业 B.水产业
C.旅游业 D.林业
答案 D
解析 水产和种植业对地表水的需求量较大;林木的抗旱性较强;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与题意不相符。
读图,完成11~12题。
11.该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 )
A.寒潮 B.台风 C.干旱 D.洪涝
答案 C
解析 图中展示的是干涸湖泊的景象,是因长期无降水,湖泊失去补给水源所致。
12.该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是( )
A.吞没城镇、道路和田园
B.人畜饮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
C.交通、输电、输水线路中断
D.作物根部缺氧,造成收成不足
答案 B
解析 干旱使河流、水塘、湖泊干涸,造成人畜饮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
二、综合题(共52分)
13.读我国近几年洪涝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30分)
(1)图示箭头说明我国东南沿海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是什么?(2分)
(2)分析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自然原因。(8分)
(3)东北的松嫩平原春季也会出现洪涝,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4)近些年来,我国洪水分布地区经常发生特大洪涝灾害,除自然因素外,还有人为因素,试分析影响图中洪涝灾害频发的人为因素。(8分)
(5)指出洪涝灾害的危害。(8分)
答案 (1)台风侵袭。
(2)平原面积广,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年际变化大;水系庞大,汇水面积大;河道弯曲,水流速度慢。
(3)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形成春汛。
(4)河流中上游森林的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河水含沙量剧增,泥沙淤积严重,河床抬升,水位上升,加剧洪水危害;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使湖泊面积缩小,使湖泊调洪、蓄洪能力减弱,加重了洪涝灾害的程度。
(5)诱发滑坡、泥石流、山洪等次生灾害;引起水土流失、河道淤塞等生态问题;破坏生产生活设施;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人员伤亡;造成财产损失等。
解析 第(1)题,结合图中风暴潮路径可知,东南沿海受台风侵袭。第(2)题,从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分析。第(3)题,春季洪水的产生主要与积雪融化有关。第(4)题,从植被破坏和围湖造田等方面分析。第(5)题,从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分析。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干旱灾害是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下图反映了我国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1)指出图中显示的我国旱灾的空间分布特点。(6分)
(2)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6分)
(3)分析②③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8分)
(4)说明①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次生灾害。(2分)
答案 (1)种类多;分布广;频率高。
(2)②区。依据:②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或B)、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或C)均最高。
(3)②区: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发旺盛。③区:夏秋季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
(4)森林火灾。
解析 第(1)题,图中显示了我国旱灾的空间分布,除西藏外,各种旱灾类型全国各地都有发生,而且频率较高。第(2)题,理解题目中“旱灾最严重”应是因旱灾损失的粮食和旱灾面积在全国各大区中所占比重最大,即B和C最高;由图中信息可知,②区B为32%,C为51%,均是全国最高。第(3)题,②区位于华北平原,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很快,土壤水分蒸发旺盛,造成②区春旱严重。夏季锋面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③区处于高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天气炎热干燥,形成伏旱。第(4)题,①地区是我国东北地区,这里有全国最大的林区,由于干旱而导致树木缺水、枯枝落叶干燥易燃,很容易引发森林大火。
考点分布表
考点
题号
洪涝灾害
1,2,3,4,5,6,7,13
干旱灾害
8,9,10,11,12,14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气象灾害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气象灾害达标测试,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此次旱灾造成的危害是,影响我国的台风多发生在,台风的危害有,我国受寒潮影响较小的地区有,下列关于寒潮的叙述,正确的是,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气象灾害第二课时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气象灾害第二课时复习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影响我国的台风, 图中表示寒潮路径的是, 台风和寒潮共同的天气特征是, 这种气象灾害最有可能是,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第一节 气象灾害第一课时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第一节 气象灾害第一课时课后测评,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