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练习
展开民居建筑的材料、样式和风格等都深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读某地传统民居图,回答1~2题。
1.民居中的正房一般供长辈居住。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图示民居中的正房多位于其庭院式建筑中的( )
A.北面 B.南面
C.东面 D.西面
2.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图示民居所在文化区特征的是( )
A.天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B.种植春小麦、棉花,属于旱作农业
C.属于汉族聚居区,饮食多面食
D.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
解析:第1题,图示传统民居是我国典型的北方民居,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地区。首先,由于正午太阳在南面,为了获得充足的光照,正房位于庭院的北面。其次还受当地文化的影响。第2题,华北地区属于旱作农业,种植冬小麦、棉花。
答案:1.A 2.B
我国以秦岭—淮河一线划分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据此回答3~4题。
3.关于我国南北方农业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B.主要粮食作物:北方玉米,南方小麦
C.主要糖料作物:北方甘蔗,南方甜菜
D.农业生产规模:北方小,南方大
4.下列南北方文化的差异受自然环境影响大的是( )
A.城市功能区的形成
B.民居的屋顶坡度
C.室内装饰
D.夏季服饰
解析:第3题,我国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南方种植水稻、甘蔗等亚热带或热带作物;南方河网密布,耕地地块小,生产规模小。第4题,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量大,传统民居的屋顶坡度大,利于雨季迅速排水;城市功能区、室内装饰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小;夏季我国南北普遍高温,着装差别不大。
答案:3.A 4.B
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流行于徽州(今安徽绩溪县、江西婺源县等)地区。其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它在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如下图)最有特色。马头墙由砖和瓦砌成,一般建在房屋两侧或紧邻的两栋房屋之间,往往高出屋顶1~2米。错落有致,多形似马头,寓意“马到成功,一马当先”。 据此回答5~7题。
5.马头墙建筑群所在地的自然条件是( )
A.以高原为主,夏季多强对流天气
B.地势起伏大,降水丰富而均匀
C.多低山丘陵,降水季节变化大
D.河流众多,结冰期短
6.马头墙不可能具有的功能是( )
A.祈福 B.防火
C.防风 D.防水
7.关于徽派建筑的描述,合理的是( )
A.造型美观独特,适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B.造型美观独特,可以以此发展乡村旅游业
C.墙体厚实,以适应剧烈的气温年变化和日变化
D.房顶坡度较大,主要目的是减少屋顶积雪
解析:第5题,马头墙建筑群所在地位于安徽、江西等地,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 河流众多,无结冰期,A、B、D错,C正确。第6题,该地房屋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一旦着火危及四邻,马头墙可防火;马头墙房屋错落有致,多形似马头,寓意“马到成功,一马当先”,有祈福之用;马头墙本身就可以隔风、防风;该地降水丰富,马头墙并不能防水。D正确。第7题,徽派建筑造型美观独特,为适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而建设,并不一定适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A错;徽派建筑造型美观独特,可以借助建筑景观发展乡村旅游业,B正确;该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没有剧烈的气温年变化和日变化,C错;徽派建筑房顶坡度较大,主要目的是加速雨水的排泄,该地降雪量较少,D错。
答案:5.C 6.D 7.B
读某岛屿地形和景观图,回答8~9题。
8.图示景观是该岛南部特有民居,该民居最可能的朝向是(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9.民居顺势而造,其主要目的是( )
A.节省建筑材料 B.减少占用草地
C.防寒保暖 D.庇荫纳凉
解析:第8题,该地位于南半球盛行西风带(西北风)控制下,为了避风和采光取暖,房屋朝向应为东北方。第9题,该地纬度较高,气温较低,顺势而造,可以防寒保暖。
答案:8.A 9.C
10.山西省旧城区内有一些老式四合院,其房屋的屋顶由外向内单面倾斜,如下图所示。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为的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出( )
A.山西人以勤俭持家出名
B.山西省的水资源较少,居民对水资源十分珍惜
C.山西省自古有发达的灌溉系统
D.山西人对水有特殊的风俗习惯
(2)请说出这种屋顶的形式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__________________。
(3)一般情况下,我国南方的屋脊多呈________式样,这样可以与当地____________的自然条件相适应。
(4)美国的城市,除摩天大楼外,私人住宅多是有草坪的单门独户的单层或两层套房;欧洲城市,住宅多是左右相连的多层楼房。欧美民居与中国民居相比,从外部看上去,它们之间最大的差别是什么?它反映了欧美怎样的社会文化特点?
解析:民居是人类适应、利用自然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民居建筑与当地的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风土民情关系密切。欧美民居多单层或两层楼房,无围墙;而中国传统的民居有围墙。
答案:(1)B
(2)山西省地处内陆,降水量稀少,屋脊呈单面向内倾斜可以收集较多的降水,使降水得到较充分的利用
(3)尖顶(或由屋顶的中间向两边倾斜) 降水较多
(4)欧美民居多单层或两层楼房,没有围墙;而中国的传统民居有围墙。外向、开放、独立性强、自由度高。
[学考等级练]
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对外交通不便,耕地稀少,当地传统的菜肴、民居、戏曲、农业生产等明显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据此回答1~2题。
1.安徽省南部传统特色菜的选料较多采用( )
①海鲜 ②牛羊肉 ③山货 ④腌腊制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下列叙述与安徽省南部地域文化特征相符的是( )
A.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
B.农业以种植茶、竹等为特色
C.评剧、秦腔为传统地方戏曲
D.泥草房和吊脚楼是传统民居
解析:第1题,安徽省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当地不临海,所以海鲜产品较少。当地以种植业为主,牛羊肉较少。当地山货较多,另外根据气候特点可知腌腊制品较多。第2题,闽台地区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评剧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吊脚楼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
答案:1.D 2.B
城市作为一种聚落景观,是人类文明的体现。苏州古城坐落在水网之中,街道依河而建,水陆并行;建筑临水而造,前巷后河,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苏州古城的规划体现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
B.欧洲传统城市的布局与苏州类似
C.苏州古城的建筑格局反映了经济因素对城市的影响
D.苏州的建筑格局与北京类似
4.下列不能体现地域文化对城市影响的是( )
A.苏州古城“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
B.北京皇宫建筑群雄踞城市中心
C.华盛顿以国会大厦为中心
D.工业区不断向城市外缘移动
解析:第3题,欧洲的传统城市多以教堂为中心;苏州古城的建筑布局体现了地域文化和自然环境对城市的影响;北京的城市布局以皇宫建筑群为中心,体现了封建统治者至高无上的权力;华盛顿以国会大厦为中心,并居于高处,体现了这座城市的政治职能。第4题,工业区向城市外缘移动主要是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答案:3.A 4.D
地坑院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已有约四千年历史了。地坑院的构造是在平整的地面上挖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深6~7米,然后在坑的四壁挖若干孔窑洞,其中一孔窑洞凿成斜坡,形成阶梯状弧形通道通向地面,以便人们出行。读图,回答5~6题。
5.地坑院反映的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是( )
A.气候冬暖夏凉 B.木材短缺
C.降水稀少 D.地广人稀
6.图中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的砖墙,主要作用是( )
A.挡风 B.防水
C.阻沙 D.美化
解析:第5题,“地下四合院”是当地人们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建造的传统民居,首要条件是土层深厚,这种建筑冬季能够保暖,夏季能够保持凉爽,说明该地冬季寒冷,夏季炎热,A错误;土地深厚是建设“地下四合院”的基本条件,并不能体现当地木材的丰缺程度,B错误;该民居反映的为北方聚居的生活方式,不能反映地广人稀的特点,D错误;该地位于北方,土层深厚、直立,降水稀少,才适合开凿窑洞,C正确。故本题选C。第6题,该地位于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但是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因此,为了阻挡雨水通过门洞流进家里,人们在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修建了砖墙,故本题选B。
答案:5.C 6.B
北港村是福建平潭的一个小渔村,背山面海,风景秀丽,传统房屋建筑特色突出,入选福建省最美乡村。读北港村景观照片,回答7~8题。
7.北港村传统房屋建筑是( )
A.高大雄伟的宫廷建筑
B.小桥流水的江南楼阁
C.高低错落的石砌房屋
D.利于防御的圆形土楼
8.为实现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北港村适宜的发展方向是( )
A.保持传统的生活方式
B.大力发展海洋捕捞业
C.打造成为国际贸易港
D.发展特色休闲旅游业
解析:第7题,分析图片及放大图可知,北港村传统房屋建筑是高低错落的石砌房屋,故C正确;与高大雄伟的宫廷建筑、小桥流水的江南楼阁和利于防御的圆形土楼不相符,A、B、D错误。第8题,“背山面海,风景秀丽,传统房屋建筑特色突出,入选福建省最美乡村”等信息显示,北港村适宜发展特色休闲旅游业,故D正确。保持传统的生活方式不利于经济发展;受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限制,北港村不适合大力发展海洋捕捞业和打造成为国际贸易港,故A、B、C错误。
答案:7.C 8.D
9.下列四种房屋建筑图,反映了四种不同的建筑文化,也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分布在我国________地区,它反映的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乙分布在我国________地区,它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3)丙分布在我国________地区,它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4)丁分布在我国________地区,它反映了居住者的生产、生活方式以________为主。现在,该地区也出现了定居现象,这说明地域文化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地域的地理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区域内文化的形成,地理环境是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第(1)题,我国南方地区受夏季风影响时间长,雨季较长,降水较多,为便于排水,房屋多为斜顶结构,且倾斜角度较大。第(2)题,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故降水稀少,房屋多为平顶。第(3)题,黄土直立性强,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多开挖窑洞作为居所,窑洞冬暖夏凉,非常适合人们居住。第(4)题,内蒙古高原地区的生产活动以游牧为主,牧民需要不断迁移住所,蒙古包便于拆卸,非常适合牧民居住。出现定居现象说明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答案:(1)南方(江南水乡) 气候湿润,降水丰富
(2)西北 气候干燥少雨,温差较大
(3)黄土高原 气候冬寒夏热,黄土直立性强且干燥
(4)内蒙古高原 游牧 不断发展、变化的
高中地理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一课一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这座城市可能是,该城市中常见的建筑风格是,民居中的正房一般供长辈居住,读图,完成下列各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中图版 (2019)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地理中图版 (2019)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后测评,共6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随堂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的摩天大楼一般分布在,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图示区域为,图中村寨多建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