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同步测试题
展开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测试卷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2题,每小题3分,共66分)
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①地球 ②河外星系 ③天空中飘动的云 ④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⑤陨星 ⑥流星体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⑥
【答案】D
【解析】天体是指宇宙间的物质存在形式,可分为星云、恒星、行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等,北极星、银河系以外的宇宙物质,和人造卫星都是天体.地球是行星,因此属于天体;河外星系是由各种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因此不属于天体;天空中飘动的云,位于地球的大气层内部,不属于天体;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属于天体.;⑤陨星是指降落到地面的流星体,已经成为地球的一部分,不属于天体。故选D项。
2010年10月份发射升空的“嫦娥二号”卫星已于2012年4月15日受控飞向距离地球大约1 000万公里的太阳系空间,择机开展对4179号小行星的探测,为未来的小天体探测积累经验。据此回答2~3题。
2.对“嫦娥二号”的目前身份准确的定位是
A.人造天体 B.地球的人造卫星
C.月球卫星 D.太阳系中的行星
3.右图为“嫦娥二号”探月期间运行示意图,比图中所示天体系统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
A.总星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太阳系
【答案】2.A 3. D
【解析】 第2题,目前“嫦娥二号”运行在太阳系空间中,既不围绕地球转,也不围绕月球转,只是一颗人造天体。第3题,图中天体乙为月球,甲为地球,图示天体系统为地月系,比它高一级的天体系统为太阳系。
美国科幻大片《阿凡达》讲述地球人类试图从遥远的潘多拉星球(离太阳大约4.4亿光年)开采矿产以解决地球的能源危机而与“纳美人”(潘多拉星球上的土著人类)发生一系列矛盾冲突。据此完成4~5题。
4.假如影片中“潘多拉”星球在宇宙中是存在的,那么它不可能属于
A.总星系 B.可见宇宙 C.河外星系 D.太阳系
5.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与地球大气有密切关系的是
A.地球的质量与体积适中 B.地球的昼夜更替周期适中
C.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D.地球自转周期适中
【答案】4.C 5. B
【解析】第4题,银河系的直径约8万光年,而该星球距离地球约4.4亿光年,故说明其位于银河系以外的河外星系和总星系。第5题,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三大金锁链条件为: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和较厚的大气层。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银河系的主体直径是8万光年)。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结合材料回答6~7题。
6.“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7.天文学家推测“水世界”类地行星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A.该行星上没有水 B.该行星距离恒星太近
C.该行星温度太低 D.该行星不存在大气层天文辐射是指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
【答案】6.C 7. D
【解析】第6题,根据其“距地球仅40光年”,距离太阳最远的海王星距离太阳约4.5*109KM,1光年约为9.5*1012KM,说明太阳系的半径远小于1光年,而银河系的半径约4万光年,故判断其位于银河系。第7题,材料反映该行星“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而行星表面的温度由其距离恒星的距离决定。
8.下列能源来自太阳能的是
①核能 ②地热能 ③水能 ④生物能 ⑤煤、石油
A.①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③④
【答案】8.C
【解析】①核能即原子能,是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故不符合题意;②地热能是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故不符合题意;③水能是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故符合题意;④生物能是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故符合题意;⑤煤、石油是地质历史时期储存下来的太阳能,故符合题意.故选:C.
“日凌”现象是指卫星绕地运动过程中,运行到太阳、卫星和地面站的数据接收天线恰好在一条直线上而使卫星受太阳影响最大的现象。据此回答9~10题。
9.2007年10月24日,我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成功发射升空。11月9~10日,“嫦娥一号”成功经受“日凌”干扰考验。下面“日凌”示意图画法正确的是
10. “日凌”对“嫦娥一号”卫星的主要影响是
A.太阳产生的强大电磁波干扰地面站接收卫星信号,可能造成通讯中断
B.太阳色球层的耀斑可能会击穿卫星通讯设备
C.日凌时,卫星温度不会很高因而不会影响正常工作
D.日凌时,卫星的运行轨道将受到严重干扰
【答案】9.A 10. D
【解析】第9题,根据题目提示,“日凌”现象是指卫星绕地运动过程中,运行到太阳、卫星和地面站的数据接收天线恰好在一条直线上,故选A。第10题,卫星信号会受到太阳辐射的强烈干扰,而太阳耀斑并不经常发生,故A正确,B错误;“日凌”时,卫星温度会升高,从而影响卫星正常工作, “日凌”时,月球对卫星的引力基本不变,因此不会影响卫星的运行。
11.地面获得太阳辐射能的多少,与下列要素成正比的是
①太阳高度 ②地理纬度 ③大气厚度 ④大气透明度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11. D
【解析】太阳高度角越大,纬度越低,大气越稀薄,透明度越高,晴天越多,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所以与太阳高度和大气透明度成正比,与地理纬度和大气厚度成反比。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12.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答案】12. A
【解析】地震波速度可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速度快,横波速度慢,纵波可以在三态中传播,横波不能在液体中传播。故本题选A。
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据专家测量,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1.5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亿千瓦的3 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被喻为“绿色聚宝盆”。据此回答13~15题。
13.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
14.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最可能是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地球内部
15.对浅层地能开发利用叙述正确的是
A.浅层地能太分散,根本不可开发利用
B.浅层地能属可再生能源,可循环开发利用
C.浅层地能分布普遍,目前人们已普遍使用
D.浅层地能虽可开发,但由于技术要求高,目前仍处于论证阶段,还未开发利用
【答案】13.A 14. D 15.B
【解析】第13题,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地表以下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浅层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根据地球内部各圈层的深度可知,地壳的平均深度为17千米,故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地壳,A项正确。第14题,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地表以下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浅层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说明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最可能是太阳辐射,故A项正确。第15题,浅层地能属可再生能源,目前在某些地区已得以开发利用。
读秀丽的黄果树景观图,回答16~18题。
16.图示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7.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
A.生物圈 B.水圈 C.岩石圈 D.地壳
18.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
A.瀑布 B.岩石 C.树木花草 D.大气
【答案】16. C 17.B 18. C
【解析】第16题,图示景观体现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四大圈层。第17题该景观的主体要素为瀑布,属于水圈。第18题,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要素是生物圈,故花草树木属于生物圈。
读某地剖面示意图,完成19~20题。
19.图中地层中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20.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 )
A.干燥,冷热多变 B.全球气候分带明显
C.湿润,森林茂密 D.寒冷,冰雪广布
【答案】19. B 20. C
【解析】第19题,动物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演化的。第20题,煤炭是地质时期的森林等植被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由此可推知石炭—二叠纪时期气候湿润、森林茂密。
亚洲象是生活在湿热地区的群居动物,其分布与一定的气候条件相适应。读历史时期亚洲象分布北界的变化示意图,完成21~22题。
21.自3000年前至明代,亚洲象分布的最北界( )
A.不断北移B.不断南移
C.先北移后南移D.先南移后北移
22.图示四个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3000年前全球海平面较低
B.宋代时期热带、亚热带向北扩大
C.明代时期全球冰盖面积较大
D.清代时期全球降水增多
【答案】21. D 22. C
【解析】第21题,读图可知,3000年前至清代,亚洲象分布北界按照甲乙丙丁的顺序排列。在此过程中,亚洲象分布北界先南移(3000年前至明代),后北移(清代),故选D项。第22题,由题中信息可知,亚洲象生活于湿热地区,其分布范围北界可表征湿热气候范围北界。读图可知,明朝明湿热气候范围北界南移,即气候变冷明显,全球冰盖面积较大,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34分)
5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1分)
(1)图中属类地行星的是 (填字母),图中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是 (填字母);从图中离太阳最近的四颗行星的位置推测表面温度高于这颗星球的是 ,低于这颗星球的 。由此可见 ,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得益于 。(每空1分)
(2)图中J表示是 。I表示的是 。(每空1分)
(3)图中信息中能说明地球的普通性的是 。(4分)
【答案】(1)AHGF G AH F 适中的日地距离
(2)小行星带 彗星
(3)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样,按一定的轨道饶日公转,而且公转轨道都近似圆形。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所在的宇宙环境,尤其是考查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52.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示意图及大气上界水平面太阳辐射分布(MJ/m2)表
大气上界水平面太阳辐射的分布(MJ/m2)表
注:图中的横剖面表示的是某一时间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分布情况,纵剖面表示的是某一纬度太阳辐射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表格是为了解读图中信息而设置的辅助资料。
材料二中国行政区划图
(1)下面关于图中M、N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1分)
A.点M表示南纬30度处12月份太阳辐射的状况
B.点N表示北纬30度处12月份太阳辐射的状况
C.点M表示北纬30度处6月份太阳辐射的状况
D.点N表示南纬30度处6月份太阳辐射的状况
(2)全球年太阳辐射的变化幅度是从__________向___________递减;南北半球纬度值相同的地区太阳辐射量随月份变化的规律___________(相同、相反)。(3分)
(3)在A、B、C、D、E、F、G七地中,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是__________(填写字母)地(1分),主要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目前太阳能热水器正在许多城市得到推广使用。请你从能源利用的角度,说明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理由及其局限性。(4分)
【答案】(1)A (2)高纬(两极) 低纬(赤道) 相反
(3)A A地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4)太阳能可再生、无污染,但易受天气影响,能量不稳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 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个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质上、知识上的准备工作。(12分)
(1)考察名称:________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1分)
(2)考察工具准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①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________(1分)岩;按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________代。(1分)
②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________环境(1分);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应为________环境(1分),气候、植被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考察结论: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①地理环境经历了________(1分)环境向________(1分)环境的演变;②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________(1分)(抬升、下降、水平)运动。
【答案】(1)生物化石(2)该区岩层等资料、指南针、地质锤、笔、纸(只要合理即可)(3)①沉积古生②海洋陆地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4)①海洋陆地②抬升
【解析】(1)命名时应突出生物化石这一关键主题。(2)野外考察应有地质锤、指南针、记录工具等,回答合理即可。(3)应熟知地质年代表,知道一些典型化石出现的年代等。(4)结合现在的青藏高原的环境以及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即可。
纬度
0°
10°
20°
23°26′
30°
40°
50°
60°
66°34′
70°
80°
90°
夏半年
6 585
6 970
7 161
7 182
7 157
6 963
6 601
6 118
5 801
5 704
5 519
5 476
冬半年
6 585
6 019
5 288
4 998
4 418
3 443
2 406
1 376
779
556
120
0
年总量
13 170
12 989
12 449
12 180
11 575
10 406
9 007
7 494
6 580
6 260
5 639
5 476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巩固练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巩固练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第二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精练: 这是一份高中第二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精练,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