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章 区域发展本章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
展开(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城市群空间晶体结构是指城市群空间扩展过程中,城市群形成的节点网络结构类似于晶体结构,存在着分等级、分层级的有机组合规律,形成立面晶体结构组合图谱和平面晶体结构组合图谱。下图为城市群空间结构组合类型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核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由大到小的是( )
A.单中心组合城市群、多中心组合城市群、双中心组合城市群
B.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多中心组合城市群、单中心组合城市群
C.多中心组合城市群、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单中心组合城市群
D.单中心组合城市群、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多中心组合城市群
2.下列城市群中核心城市等级最高的是( )
A.京津冀城市群
B.山东半岛城市群
C.辽中南城市群
D.长江中游城市群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从单中心组合城市群到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再到多中心组合城市群,核心城市逐渐增多,核心城市的腹地范围逐渐重叠,对节点城市的单一辐射作用逐渐降低,故选D项。第2题,京津冀城市群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山东半岛城市群,以济南、青岛为中心;辽中南城市群以沈阳、大连为中心;长江中游城市群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北京为我国的首都,城市等级最高,故选A项。
答案1.D 2.A
截至2017年3月底,我国已形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哈长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共12个国家级城市群。其中京津冀、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成渝、珠江三角洲五大城市群2015年GDP已占到全国的一半。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我国已形成的城市群中,作为国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的是( )
A.京津冀城市群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B.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C.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
D.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
4.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方面,首位城市应重点发展的产业是( )
①国际金融 ②进出口贸易 ③机械制造 ④文化创意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第3题,国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是经济相对欠发达、劳动力密集地区,对比图中我国已形成的五大城市群中,位于内陆地区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经济相对其他3个城市群欠发达,所以是国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第4题,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首位城市是上海,在产业分工协作方面,上海应重点发展国际金融、进出口贸易和文化创意等第三产业,所以选C项。
答案3.D 4.C
2017年9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根据规划,北京将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形成“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布局,促进主副结合发展、内外联动发展、南北均衡发展、山区和平原地区互补发展。下图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北京城市规划中布局“多点”的首要目的是( )
A.加快城镇化进程
B.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C.疏解北京非首都职能
D.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6.在构建以首都为核心的京津冀城市群体系的过程中,北京加强区域协作的主导方向是( )
A.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区
B.聚焦京津、京保石、京唐秦等主要发展轴
C.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发展涵养区
D.加快北京新机场建设、提升国际交往功能
解析第5题,北京将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形成“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布局,其城市规划中布局“多点”的首要目的是疏解北京非首都职能,减轻城镇化问题,C项对。加快城镇化进程、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不是布局“多点”的首要目的,A、B、D三项错。第6题,结合图中箭头表示的几个发展轴,在构建以首都为核心的京津冀城市群体系的过程中,北京加强区域协作的主导方向是聚焦京津、京保石、京唐秦等主要发展轴,B项对。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发展涵养区,不能体现区域协作的主导方向,A、C两项错;京津冀城市群体系协作发展,不能提升国际交往功能,D项错。
答案5.C 6.B
清朝时武汉市就建立了汉阳铁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钢铁产业成为武汉市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武汉的钢铁产业不断转型发展。读19世纪末湖北省局部区域示意图,完成7~8题。
7.19世纪时,与大冶相比,汉阳建设铁厂的优势条件有( )
①近原料地 ②水运便利 ③近市场地 ④水源充足
⑤技术人才优势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②③⑤D.③④⑤
8.下列措施中,既能提高武汉钢铁产业的经济效益,又符合转型要求的是( )
A.严格执法,减少污染物排放
B.自建电厂,减少电力费用
C.调整布局,钢铁厂迁往沿海
D.兼并房企,增加收入来源
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汉阳与大冶相比离主要水运航线近,建设铁厂水运便利,②正确;汉阳有枪炮厂,建设铁厂近市场地,③正确;汉阳离武昌近,建设铁厂有技术人才优势,⑤正确;大冶有铁矿,更接近原料地,①错误;两地都有丰富的水源,④错误。故选C项。第8题,调整布局,钢铁厂迁往沿海,既便于运输铁矿石、煤炭以及成品出口,面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提高武汉钢铁产业的经济效益,又能转移传统产业,利于产业转型,C项正确;严格执法,减少污染物排放,不能提高武汉钢铁产业的经济效益,A项错误;自建电厂,减少电力费用,污染增加,且钢铁、电力都属于传统产业,不符合转型要求,B项错误;兼并房企,增加收入来源,短时间内可以提高武汉钢铁产业的经济效益,但向房地产转型具有不可持续性,D项错误。故选C项。
答案7.C 8.C
下图示意我国代表性煤炭城市就业结构和全国平均状况的对比。读图,完成9~10题。
9.煤炭型城市第一、二、三产业的人口分布特点是( )
A.就业结构总体上呈现“三、二、一”特征
B.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普遍高于全国水平
C.第二产业就业平均比重高于全国水平
D.第二产业就业平均比重低于全国水平
10.①②③④四个煤炭城市( )
A.①处于开采的中幼年时期
B.②可能是转型较为成功的城市
C.③是传统的农业区发展而来
D.④失业率受煤炭经济波动影响最为明显
解析第9题,据图可知,就业结构总体上呈现“二、三、一”特征,故A项错误;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普遍低于全国水平,故B项错误;第二产业就业平均比重高于全国水平,故C项正确,D项错误。第10题,对比四个煤炭城市的产业结构可知,①城市的采矿业比重较大,说明处于开采的中幼年时期,故A项正确;④城市的第三产业比重较大,说明可能是转型较为成功的城市,失业率受煤炭经济波动影响最小,故B、D两项错误;由传统农业区发展而来的煤炭城市的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应较高,而③城市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为0,故C项错误。
答案9.C 10.A
能源生态效率是指在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情况下,能源消耗量对维持和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贡献量。读1997—2012年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能源生态效率变化图,完成11~12题。
11.关于四个省级行政区能源生态效率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广东能源生态效率始终最高
B.上海能源生态效率降幅最大
C.内蒙古能源生态效率不稳定
D.青海能源生态效率持续降低
12.产业结构是影响能源生态效率的主要因素,关于图示四个省级行政区产业结构的推断,正确的是( )
A.广东高耗能产业发达
B.上海产业转型升级较快
C.内蒙古第三产业波动大
D.青海多资金密集型产业
解析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广东能源生态效率在1998—1999年低于内蒙古,故A项错误;上海能源生态效率以增加为主,故B项错误;青海能源生态效率在2010年有所上升,故D项错误;内蒙古能源生态效率有较大波动,所以内蒙古能源生态效率不稳定,故C项正确。第12题,广东能源不足,以轻工业为主,高耗能产业比重小,故A项错误;上海经济发达,综合实力强,产业转型升级较快,故B项正确;内蒙古以第二产业尤其是高能耗产业为主,第三产业波动不大,故C项错误;资金密集型产业主要在经济发达地区,故D项错误。
答案11.C 12.B
下图是我国华北地区某资源型城市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据图推断该城市附近具有的主要优势资源是( )
A.煤炭B.铁矿
C.石油D.天然气
14.为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城市所在区域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措施中不适当的是( )
A.开发利用废矿资源
B.开发可替代能源
C.积极发展非矿产业
D.枯竭型城市整体搬迁
解析第13题,根据图示,该城市的工业部门主要有钢铁工业、电力工业和化学工业,这些工业都需要丰富的煤炭资源,故选A项。第14题,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①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改造或淘汰无增长潜力的产业部门,大力发展新兴工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②治理污染,改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③加强交通建设;④增加科研投入。故选D项。
答案13.A 14.D
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15~16题。
15.该区域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有( )
①资源储量减少,某些资源面临枯竭 ②黑土肥力下降 ③农业生产规模小,产品商品率低 ④环境污染严重,企业转型困难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6.有利于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产业升级
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全面发展核能
C.重点发展轻型工业,实现产业转型
D.发展交通,全面利用区外资源以保护本地资源
解析第15题,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随着对资源的不断开采,资源储量减少,某些资源面临枯竭;该区域水土流失加剧,黑土肥力下降;该区域重工业所占比重较大,大型传统工业所占比重较大,所以环境污染严重,企业转型困难;该区域人少地多,农业生产规模大,产品商品率高。故选B项。第16题,该区域可持续发展需要改造传统工业,即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产业升级;该区域煤、石油资源丰富,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全面发展核能,无法实现;产业转型不是简单的重点发展轻工业,关键是加大科技投入,加快重工业的产业升级;该区域资源丰富,全面利用区外资源以保护本地资源,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故选A项。
答案15.B 16.A
读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构成变化情况示意图,完成17~18题。
17.1980—2005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化特点是( )
A.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
B.第二产业比重先降后升
C.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D.第三产业比重位居第一位
18.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措施有( )
①充分发挥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基础好、产业集聚程度高的优势,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②调整产业结构,一方面促进现有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增加基础产业的比重 ③大力发展劳动力导向型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④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A.①②B.①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解析第17题,由图可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总趋势是第一产业比重大幅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始终位居第一位,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1980—2005年第二产业比重呈波动上升趋势。第18题,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中存在的问题,珠江三角洲应尽快调整产业结构,将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有序地转移出去;合理规划城市,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故选D项。
答案17.A 18.D
19.下图反映的是城镇化发展转型过程。据此推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a为资源输入型B.b为资源枯竭型
C.c为产业外迁型D.d为产业升级型
解析d城市资源消耗和环境负效相对指数后期减小,但同时发展水平相对指数增大,说明经济发展不再依赖资源的消耗,此城市进行了产业升级,D项正确;a城市随着资源消耗和环境负效相对指数的减小,发展水平相对指数也在减小,应为资源枯竭型,A项错误;b城市资源消耗、环境负效和发展水平相对指数都在增大,说明该城市的发展仍然依赖资源,应为资源输入型,B项错误;C城市环境负效相对指数减小,但资源消耗和发展水平相对指数增大,应为资源输出型,C项错误。
答案D
后寨河地区位于贵州省普定县,为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区。下图示意后寨河地区不同坡度梯度中的石漠化土地分布(%)的年际变化。读图,完成20~21题。
20.后寨河地区石漠化的空间分布及变化特点是( )
A.重度石漠化比重随坡度增加而增加
B.8°~15°坡度范围是荒漠化的主体
C.目前石漠化土地总体上在反弹
D.无石漠化比重大致随坡度增加而减小
21.后寨河地区石漠化的影响有( )
①后寨河地区生态系统简单化 ②后寨河地区耕地资源减少,加剧贫困 ③珠江流域旱涝增加,长江流域旱涝减少 ④长江、珠江河口土地承载能力大幅度降低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第20题,读图可知,无石漠化比重大致随坡度增加而减小,D项对;各种强度石漠化比重大致随坡度增加而增加,即>25°坡度范围是石漠化的主体,但1963年≤8°坡度范围内重度石漠化比重反而大于8°~15°坡度范围,A、B两项错。目前石漠化土地总体上减少,即处于恢复趋势,C项错。故选D项。第21题,读图可知,石漠化会造成植被破坏、生态系统简单化,直接导致土地承载力大幅度下降甚至丧失,缩小了人类的生存发展空间,且减少耕地资源,容易导致这些地区贫困加剧。①②对。故选A项。
答案20.D 21.A
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受水源的制约性很大,灌溉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也会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读图,完成22~23题。
图1
图2
22.图1信息反映出灌溉水量过多时,当地环境会出现( )
A.土壤板结B.水体污染
C.土壤盐渍化D.水土流失
23.图2中灌溉水量超过P值后,皮棉产量下降,是因为( )
A.生物灾害增多B.灌溉水源不足
C.热量条件变差D.土壤养分减少
解析第22题,图1信息反映出灌溉水量过多时,总氮淋失量也随之增加,土壤中淋失的氮通过灌溉水排放到当地环境中,从而引起水体污染,故B项正确;土壤板结是指土壤表层因缺少有机质,结构不良,在灌溉或降雨等外因作用下结构破坏、土料分散,而干燥后受内聚力作用使土面变硬,故土壤板结不是灌溉水量过多导致的,A项错误;土壤盐渍化是盐分在土壤表层积聚的现象或过程,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滞留、排泄不畅且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由于气候干旱,蒸发作用强烈,土壤母质和地下水中所含的盐分随着土壤毛细管水上升而积聚于地表,故C项错误;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能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壤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故D项错误。第23题,结合图中信息可以判断灌溉水量过多会导致土壤中氮淋失增多,而氮是土壤养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灌溉水量过多会导致土壤养分减少,土壤肥力下降,进而影响农作物产量,故D项正确。
答案22.B 23.D
研究表明,我国科尔沁草原在历史时期曾出现过草原与荒漠交替的现象。下图为科尔沁草原荒漠化现状示意图。读图,完成24~25题。
24.导致科尔沁草原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风沙入侵强度的不同
B.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
C.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
D.风力和流水交替侵蚀
25.治理科尔沁草原土地荒漠化宜采取的措施有( )
①合理用水 ②全面造林 ③禁止放牧 ④生态移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第24题,自然环境是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基础,但不是主要原因,A、C、D三项错误;该地区位于内蒙古东部,是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历史时期该地区出现农耕和畜牧业的多次变更,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是造成植被破坏、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B项正确。第25题,草原地区打机井是造成草场退化和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合理用水是治理科尔沁草原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之一,①正确;该地降水较少,不适合全面造林,②错误;禁止放牧过于绝对,也不现实,③错误;生态移民可减少该地人口数量,减少资源需求和人类活动,有助于防治该地荒漠化,④正确。故选D项。
答案24.B 25.D
二、综合题(共50分)
26.(16分)创意产业正是我国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方向。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2012年上海市创意产业集聚分布图
2012年上海市各类创意产业数量与其单位产出情况
(1)影响东北、西南部两个创意产业集聚区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2分)
(2)2012年上海市创意产业中,单位产出最高的是 ,总收益最高的是 。(2分)
(3)苏州河两岸原为老厂房、老仓库、老建筑分布的旧城工业区,近十年来,借鉴德国鲁尔区等发达国家老工业区改造的经验,目前一个崭新的创意产业园区已在苏州河两岸形成。依据所学知识,谈谈苏州河两岸创意产业园区形成的意义。(6分)
(4)上海的产业结构已经逐步转向以航运业、高科技服务业、商贸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会展业等综合服务功能型产业为主。试从地理位置、科技、人口与经济等角度阐述其合理性。(6分)
解析第(1)题,创意产业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所以创意产业形成的主导因素是人才和技术。第(2)题,读图可以判断,单位产出最高的是电信软件类,总收益最高的是咨询策划类。第(3)题,创意产业的发展可以使企业获取发展的动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苏州河两岸创意产业园区形成,推动了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推动了上海经济的发展;通过对旧城工业区建筑物进行改造利用,变工业遗物为文化艺术景点、工作室、娱乐休闲地等,既节省了投资,又保留了上海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提升了上海的城市品位;有效地整治了苏州河两岸的环境,减轻了环境污染,改善了上海的投资环境;共享基础设施,加强产业协作和信息交流,促进技术创新,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第(4)题,从地理位置看,上海位于我国海岸线的中点和长江入海口处;从科技角度看,上海科学技术发达,有利于发展教育、医疗、科技、信息、咨询等高科技服务业;从人口角度分析,上海是全国第一大城市,人口众多,且流动人口多,发展高科技服务业可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经济水平看,上海经济高度发达,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发展金融业、房地产业、会展业等新的第三产业,可以为上海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新动力。
答案(1)人才和技术
(2)电信软件类 咨询策划类
(3)创意产业园区的形成推动了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推动了上海经济的发展;通过对旧城工业区建筑物进行改造利用,变工业遗物为文化艺术景点、工作室、娱乐休闲地等,既节省了投资,又保留了上海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提升了上海的城市品位;有效地整治了苏州河两岸的环境,减轻了环境污染,改善了上海的投资环境;共享基础设施,加强产业协作和信息交流,促进技术创新,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4)上海位于我国海岸线的中点和长江入海口处,有利于发展航运业及与其相关的行业;上海科学技术发达,有利于发展教育、医疗、科技、信息、咨询等高科技服务业;上海是全国第一大城市,人口众多,且流动人口多,发展高科技服务业可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上海经济高度发达,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发展金融业、房地产业、会展业等新的第三产业,可以为上海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新动力。
27.(1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甘肃省白银市及其周围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甘肃省白银市是我国唯一以贵重金属命名的城市。白银市已探明铜、银等40多种矿产,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全市有产业工人16万。这里有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等景区。白银市经济总量偏小,2004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过大规模开发,资源保障程度越来越低,被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材料三 2013年12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甘肃省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该方案指出,甘肃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交会处,在国家生态建设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1)简述白银市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及工业衰落的原因。(8分)
(2)甘肃省为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提示:资源、经济结构、人口方面)(3分)
解析第(1)题,从矿产资源、水资源、市场、交通、劳动力等因素分析区位条件。该地劳动力丰富;距离兰州市近,交通便利;距离兰州消费市场近;黄河经过,水资源较丰富;矿产资源丰富;旅游资源相对集中等。主要从生产结构和环境污染方面分析衰落原因。该地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短;经济效益低;矿区环境问题突出等。第(2)题,从资源方面来看,水资源是该地区的“短板”,节约水资源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是关键;从经济结构方面来看,该地区产业结构单一,应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从人口方面来看,该地区的环境人口压力大,应该促进人口有序转移等。
答案(1)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劳动力丰富;距离兰州市近,交通便利;距离兰州消费市场近;黄河经过,水资源较丰富;矿产资源丰富;旅游资源相对集中等。
衰落原因: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短;经济效益低;矿区环境问题突出等。
(2)节约水资源和合理利用水资源;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人口有序转移等。
28.(11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某省地处黄土高原,是全国荒漠化监测与防治地区之一,土地荒漠化比较严重,耕地减少、质量下降,草地退化,影响着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某省土地荒漠化的类型、面积
某省土地退化的类型和比重
(1)据图说出该省荒漠化的主要类型。(3分)
(2)据图说明该省土地退化的主要类型和危害。(5分)
(3)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因地制宜防治荒漠化的对策。(3分)
解析第(1)题,据图可以看出,该省荒漠化主要类型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和土壤盐渍化三种,类型多样,其中风蚀荒漠化面积最大,其次是水蚀荒漠化,土壤盐渍化面积最小。第(2)题,据图分析,该省土地退化的主要类型有耕地退化、林地退化、草地退化。耕地退化比重最大,达到61%;林地退化次之,比重达到21%;草地退化比重最小,为18%。土地退化的危害是土地质量下降、耕地减少,耕地的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总产量下降;草地退化导致草地的载畜能力下降,危及牲畜及人类生存。第(3)题,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而人口快速增长对环境造成的较大压力是其根源,因此解决措施主要从控制人口,保护、恢复植被和合理用水等方面考虑。荒漠化的防治对策包括控制人口增长;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退耕还草,恢复草原生态,已沙化的土地采取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等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釆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答案(1)该省荒漠化的主要类型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和土壤盐渍化。
(2)耕地退化、林地退化、草地退化。土地生产力逐渐丧失,耕地的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林地的植物生长量减少,草地的载畜能力下降,从而使人类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停止盲目开垦;对已经造成荒漠化的地方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29.(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呼伦贝尔市在《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被列为成长型资源型城市。近年来,呼伦贝尔市承接了山西、辽宁等地煤炭开采与加工的设备制造项目。
材料二 呼伦贝尔大草原有“绿色净土”“北国碧玉”的美誉,是全国重点生态旅游开发区之一。呼伦贝尔高原上河流纵横,湖沼众多,其中呼伦湖为北方第一大湖。
(1)根据材料,分析呼伦贝尔市矿产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4分)
(2)从生产联系的角度,分析呼伦贝尔市重点承接煤炭开采与加工的设备制造项目的主要原因。(4分)
(3)近年来呼伦湖水位不断下降,水污染也日益严重,生态环境堪忧。结合材料,分析呼伦湖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4分)
解析第(1)题,矿产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要从资源、交通、市场、水源等方面分析。第(2)题,从生产联系角度,煤炭开采与加工的设备制造项目为采煤业服务。第(3)题,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
答案(1)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水源丰富;区内、区外市场需求大。
(2)当地采煤业发达(或煤炭资源丰富);引进煤炭开采与加工的设备制造业,促进煤炭产业升级(或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加强产业协作,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加快区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等。
(3)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入湖径流减少,蓄水量减小,水体更新慢,自净能力下降。人为原因:随着资源的开发,用水量增加,水位下降;污染物大量排放,水质下降;草原沙化,生态环境恶化。
高中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本章综合与测试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本章综合与测试测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章 认识区域本章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章 认识区域本章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湘教版地理选修二同步练习:综合测评: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本册综合同步测试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