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湘教版地理选修二同步练习:第三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南水北调与西气东输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0355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湘教版地理选修二同步练习:第三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南水北调与西气东输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0355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湘教版地理选修二同步练习:第三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南水北调与西气东输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0355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湘教版 (2019)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第1课时 南水北调与西气东输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叙述正确的是( )
①从丹江口水库引水,经过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到北京、天津 ②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小 ③不需开挖新河道,工程量较小 ④沿线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流向北 ⑤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②④⑤D.②④⑤
2.下列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利于解除海河流域的洪涝灾害
B.有利于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C.大大改善受水区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
D.增加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解析第1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为丹江口水库,沿线经过湖北、河南、河北以及京津唐工业区的部分城市,没有经过山西;水源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少雨,因此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小;沿途现有工程较少,需要开挖新河道,工程量较大;中线工程最大的优点是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流向北;中线工程在穿越黄河时需要开挖隧道。②④⑤正确,故选D项。第2题,海河流域是水源的调入区,海河流域的洪涝灾害不会受到调水的影响,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关系不大,A项错;土地盐碱化的成因是地下水位上升和不合理的灌溉,地下水位下降不会引起土地盐碱化问题,B项错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北方地区的缺水状况,改善受水区的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促进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C项对;大量调水,可减小汉江中下游的防洪压力,D项错。
答案1.D 2.C
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最长、占地最多、移民征迁任务最重、投资最大、计划用水量最大的省级行政区。读河南省地图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完成3题。
3.影响“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走向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B.水源C.交通D.城市
解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利用地势特点,实现自流输水。影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走向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地形,A项对。
答案A
读我国“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管道走向图,完成4~5题。
4.“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解决我国( )
A.水源区分布不均的问题
B.木材短缺的问题
C.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不协调的问题
D.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5.“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下列哪个环境问题没有显著改善?( )
A.粉尘污染B.地面下沉
C.酸雨D.煤烟污染
解析第4题,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但资源不足,西部地区经济不发达,自然资源分布和生产力不协调,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西气东输”工程将能源供给东部地区,缓解东部能源不足的问题,故C项符合题意。第5题,“西气东输”工程使东部地区用天然气替代部分煤炭减少了因煤炭使用带来的粉尘、煤烟和酸雨等问题,地面下沉主要是由过度利用地下水造成的,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4.C 5.B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这个横跨上千千米,被称为“天河”的宏伟工程,历时11年终告完成。工程建设中攻克了很多技术难题。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
(1)简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我国华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2)分析中线工程建设技术难度大的原因。
(3)多位专家表示,尽管“南水北调”来水后将提高沿线城市供水保障率,却仍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困局。为缓解北方地区缺水状况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第(1)题,从社会生活角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有利于保障日常生活、农业用水,有利于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和农业发展;从经济发展角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有利于缓解工业用水短缺状况,扩大生产规模,促进经济发展;从生态环境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有利于恢复沿途湿地,改善生态环境。第(2)题,中线工程要穿越黄河等多条河流,穿越秦岭等多条山脉,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技术难度高。第(3)题,为缓解北方地区缺水状况,一要开源,即修建水库,人工增雨,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二要节流,提高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生活中要倡导人们文明节水的生活方式,解决水资源的污染、浪费问题。
答案(1)可缓解华北地区城市居民用水紧缺状况,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保障农业用水,有利于农业发展;有利于缓解工业用水短缺状况;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恢复沿途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2)穿越黄河等多条河流;穿越多条山脉,地形地质条件复杂。
(3)修水库;人工增雨;提高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生活中要倡导人们文明节水的生活方式。
素养提升
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东线工程相比的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需开挖新河道,增加工程量
B.污染严重,水质差
C.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
D.可利用地势条件自流输水
2.该调水工程的重要意义表现在( )
A.减小了受水城市地下水含盐量
B.改善长江中下游航运条件
C.缓解华北地区因严重缺水产生的争水矛盾
D.减少汉江流域洪涝灾害发生
解析第1题,与东线工程相比,中线工程需开挖新河道,增加工程量;中线水质较好,东线水质污染严重,水质最差;中线工程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可利用地势条件自流输水。故选B项。第2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我国南方地区水资源调入华北地区,有效控制受水城市因过度抽取地下水而导致的地下水位下降,缓解华北地区因严重缺水产生的争水矛盾。故选C项。
答案1.B 2.C
读中国“南水北调”工程路线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长江水可通过京杭大运河向北自流,直达天津
B.中线的水质好,调水量最大
C.西线主要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D.东线要先治污后调水
4.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华北平原缺水状况的措施之一。下列哪种人类活动不利于解决华北平原的缺水问题?( )
A.加强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配
B.适当提高水价,废水回收利用
C.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加大地下水开采量
D.修建水利工程,造林种草
解析第3题,东线工程的路径是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A项错误;西线的水质好,东线调水量最大,B项错误;西线主要是把长江的水引入黄河,补充西北地区的水资源,C项错误;东线要先治污后调水,D项正确。第4题,加强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配,修建水利工程,造林种草,利于合理利用水资源;适当提高水价,废水回收利用,利于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加大地下水开采量,会进一步增大水资源的短缺,不利于解决华北平原的缺水问题,C项符合题意。
答案3.D 4.C
美国某州盛产蔬菜和水果,该州通过“北水南调”工程,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读该州“北水南调”工程示意图,完成5题。
5.该州实施“北水南调”工程的地理背景是( )
①自北向南地势逐渐升高 ②北部地区湿润多雨 ③农业用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 ④中部和南部聚落较密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图示地区为美国西部沿海地区,北部受西风带影响大,降水多,南部降水少;南部是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光照充足,是美国主要果蔬产地,但水资源不足;中部和南部城市密集,工业和生活用水量大。B项正确。
答案B
目前,从新疆轮南到上海的“西气东输”一线工程已经实现稳定供气。从新疆到深圳的“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也已完成,读“西气东输”一线、二线主干线示意图,完成6~7题。
6.建设“西气东输”工程的主要原因是( )
A.西部地区不需要天然气
B.东部地区市场需求量大
C.地势西高东低,便于管道输送
D.东部地区靠海,便于出口
7.“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对于上海、深圳等城市而言,其影响有( )
①缓解能源紧缺的状况 ②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③发挥这些城市的资源优势 ④推动天然气化工等产业的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第6题,西部地区需要天然气,西部天然气丰富,供大于求,A项错误。东部地区市场需求量大,能源短缺,B项正确。天然气采用管道输送,地势高低影响不大,C项错误。“西气东输”不是为了出口天然气,是为了供给东部地区使用天然气,D项错误。故选B项。第7题,“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对于上海、深圳等城市而言,可以缓解能源紧缺的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质量;以天然气为原料,推动天然气化工等产业的发展。①②④正确。上海、深圳等城市没有资源优势,而具有经济优势,③错误。故选A项。
答案6.B 7.A
2014年12月28日,“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东段九龙江水下钻爆隧道顺利贯通。至此,经过管道建设者27个月的艰苦奋斗,三线东段54座隧道全部贯通。三线东段工程西起江西吉安,东至福建福州,线路全长817千米,设计输气量150亿立方米。这也是“西气东输”工程第一次入闽。下图示意“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路线。据此完成8题。
8.“西气东输”三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上游与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线连接,东至福建福州,这是西气东输工程第一次入闽。“西气入闽”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①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福建省能源紧缺的问题 ②可有效减轻为获取薪柴而产生的水土流失 ③利于福建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 ④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西气入闽”可有效缓解福建能源资源紧缺的状况,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①错误,②③④正确。故选C项。
答案C
9.(拓展探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继“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
材料二 下面左图为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路线示意图,右图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路线示意图。
(1)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主要利用 的河道调水。
(2)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对调入区的有利影响。
(3)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比较,单位调水量能耗较大的是 ,判断的理由是 。
解析第(1)题,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主要利用京杭大运河的河道调水。第(2)题,跨流域调水对调入区的有利影响是可以满足调入区居民生活用水,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满足调入区工农业生产用水,促进工农业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调入,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第(3)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比较,单位调水量能耗较大的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读图可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地势南高北低,向南调水,需逐级提水,能耗较大。
答案(1)京杭大运河
(2)满足生活用水,促进社会发展;满足工农业生产用水,促进工农业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3)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地势南高北低,向南调水需逐级提水
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习题: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习题,共9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章 区域合作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章 区域合作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2页。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第1课时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第1课时综合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