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精练
展开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继煤、石油、天然气后,能源家庭又出现了新成员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其储量丰富,目前开发技术已日益成熟。据此完成第1~2题。
1.“可燃冰”生成在( )
A.南北两极
B.海底
C.地壳内部
D.地幔内部
2.“可燃冰”附近的矿产资源还有( )
A.煤、石油、天然气B.有色金属
C.硫、磷D.锰结核
答案1.B 2.D
随着人类生存空间和活动范围不断向海洋延伸,海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日益重要。据此完成第3~4题。
3.下列空间利用方式属于海洋交通空间利用的是( )
A.海上船舶、海底管道B.海洋公园、海底电缆
C.海水养殖、海滨浴场D.海上油库、海底隧道
4.填海造陆主要是为了( )
A.开发海上石油资源
B.进行海洋捕捞
C.防治海洋污染
D.缓解沿海地区人多地少的矛盾
答案3.A 4.D
为了实现渤海和黄海之间的水体交换,解决渤海的污染问题,国家拟修建胶莱海河。据此完成第5~6题。
5.渤海的环境污染已到了临界点,其自然原因是( )
A.大陆性气候显著,降水稀少
B.缺乏陆上淡水河流的注入
C.渤海是半封闭海湾
D.周边地区土壤盐碱化较为严重
6.渤海的主要污染物来源不包括( )
A.入海河流挟带的农田退水污染物
B.港口建设和运行造成的污染物
C.沿岸居民生活污水
D.周围盐碱化土地中的盐分
解析第6题,渤海是半封闭海湾,海水流动性弱,自净能力差,这是渤海环境污染的自然原因。第6题,盐碱化土地中的盐分不属于海水污染物。
答案5.C 6.D
海洋水域表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0%以上,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人类加速了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但如果开发过度,将会导致海洋生物资源的枯竭。据此完成第7~8题。
7.要使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就必须保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对于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来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B.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
C.植物与动物的数量相等
D.生物成分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
8.下列开发和保护海洋鱼类资源的措施中,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有( )
①全面禁止捕捞 ②实行休渔期,划分休渔区 ③控制渔网网眼大小 ④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第7题,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植物与动物的数量并不相等。第8题,全面禁止捕捞虽然能保护渔业资源,但并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答案7.C 8.D
9.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数码表示的含义:①为 ,②为 ,③为 。
(2)图中表示大陆架的区域是 ,表示大陆坡的是 ,表示大洋底部的是 。字母H代表的水深一般不超过 米。
(3)海底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分布在字母A、B、D三处的矿产资源是A ,B ,D 。
(4)海洋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主要集中在沿海 海域(填写字母),原因是 ;
。
该海域只占海洋面积的7%,渔获量却占世界海洋总渔获量的90%。
(5)目前,地质学家通常利用 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通过 来估计矿藏类型与分布,分析是否具有商业开发价值。
(6)人类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除上述提到的两种外,还有 等。
答案(1)泥沙(营养物质) 浮游生物 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盐类带至表层
(2)B C D 200
(3)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 石油、天然气和煤、硫、磷等 锰结核
(4)B 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 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多,为鱼类提供了大量饵料
(5)地震波 海上钻井平台
(6)海洋空间资源
素养提升
1.下列关于海洋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生命
B.能自行增殖
C.不断再生
D.不包括贝类
解析海洋生物约有20万种,包括鱼类、虾类、贝类、藻类等。
答案D
2.关于海洋矿产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深海
B.滨海砂矿是岩浆活动形成的
C.海绿石可提取钾,也可作净化剂
D.热液矿床是外力作用形成的
解析海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浅海大陆架;滨海砂矿是沉积作用形成的;热液矿床是由海底裂谷喷出的高温岩浆冷却沉积形成的。
答案C
3.不属于海洋空间资源利用的是( )
A.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
B.海上机场
C.京九高铁
D.海底通信
解析京九高铁全线在陆地上,不属于海洋空间资源利用。
答案C
海水可以用于农业、工业和生活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紧张的问题。据此完成第4~5题。
4.下列不能直接利用海水的是( )
A.生活饮用水
B.冲洗公厕
C.工业冷却水
D.灭火
5.海水灌溉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紧张的问题,但同时也可能带来新的环境问题。下列不属于海水灌溉导致的环境问题的是( )
A.土壤盐渍化
B.海水入侵
C.地下水污染
D.地面沉降
解析海水是咸水,不能直接作为生活饮用水。农业是用水大户,利用低浓度海水进行灌溉,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紧张的问题,但同时也可能引发土壤盐渍化、海水入侵、地下水污染等环境问题;地面沉降多由过度抽取地下水引起,与海水灌溉无关。
答案4.A 5.D
废油排入海洋形成的油膜浮在海面上,抑制海水蒸发,使海上空气变得干燥,同时也减少了海面潜热的转移,使海洋调节气候的作用减弱,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据此完成第6~7题。
6.造成“海洋沙漠化效应”的污染物主要来源是( )
A.人类生活污染
B.陆上工业生产排污
C.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
D.港口建设
7.对海洋沙漠化产生的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海洋生物因为氧气不足而大量死亡
B.使沿海地区干旱面积扩大
C.加剧海洋污染的程度
D.使水温降低
解析由于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导致海上石油污染,在海面形成一层油膜。油膜覆盖,抑制海水蒸发,减少海面潜热转移,使水温升高。
答案6.C 7.D
8.(拓展探究)伶仃洋位于我国广东省珠江口,在其周边分布有深圳市、珠海市、广州市、东莞市、中山市等经济较发达城市,紧邻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下表是伶仃洋海岸类型与海岸线长度统计表(单位:千米)。
(1)说明伶仃洋海岸线的变化特点。
(2)分析伶仃洋海岸线变化的原因。
解析第(1)题,伶仃洋海岸线的变化特点主要结合表格从自然海岸和人工海岸的海岸线长度变化等方面说明。第(2)题,原因主要结合时间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人工养殖、修建码头等)等方面分析。
答案(1)自然海岸线的总体长度缩短,尤其是淤泥质海岸和生物海岸;人工海岸线长度增长;人工海岸线长度占总海岸线长度比重增大。
(2)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猛,伶仃洋海岸填海造陆、人工养殖面积扩大,大量修建桥梁、港口、码头,水下大规模采砂,沿海植被被大规模破坏等。
时间
基岩
海岸
砂砾质
海岸
淤泥质
海岸
生物
海岸
人工
海岸
合计
1978年
94.38
152.81
80.75
84.88
278.21
691.03
1984年
92.82
128.87
79.39
63.98
328.83
639.89
2003年
88.34
87.54
19.05
15.15
371.12
781.20
2006年
80.61
102.85
8.94
18.40
378.34
789.14
2014年
77.43
102.85
5.94
27.26
586.13
799.61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巩固练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此次休渔期,人类活动对海洋影响最大的区域是,该人工岛的建设主要利用了海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湘教版 (2019)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习题: 这是一份地理湘教版 (2019)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N处的矿产资源主要是, 右图中,处于发电状态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课时作业,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