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本章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
展开章末综合测评(三) 地球上的水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湖泊换水周期的长短可以用公式:T=W/(Q×86 400)计算。T为换水周期,以天计;W为湖泊储水量,以立方米计;Q为年平均入湖流量,以立方米/秒计。下表示意我国部分湖泊的有关数据,据此回答1~3题。
1.只参与陆地内循环的湖泊是( )
A.洞庭湖 B.太湖
C.滇池D.青海湖
2.换水周期最长的湖泊是( )
A.洞庭湖B.太湖
C.滇池D.青海湖
3.由表中信息可知( )
A.湖泊面积越大,换水周期越长
B.湖泊储水量越小,换水周期越短
C.年平均入湖流量越大,换水周期越短
D.湖泊储水量与年平均入湖流量的比值越大,换水周期越长
1.D 2.D 3.D [第1题,青海湖是位于青藏高原上的内陆湖,只参与陆地内循环。第2题,根据材料所给公式可知,湖泊储水量与年平均入湖流量的比值越大,换水周期越长。通过计算,可知青海湖的换水周期最长。第3题,根据材料所给公式可知,湖泊储水量与年平均入湖流量的比值越大,换水周期越长。]
图甲为简易集水装置示意图,图乙为某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图甲 图乙
4.该集水装置在获取淡水的过程中,未体现出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B.降水
C.水汽输送D.径流
5.据图推断获取淡水的最佳时段是( )
A.2时前后B.6时前后
C.14时前后D.18时前后
4.C 5.C [第4题,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蒸发、径流和降水等环节,没有水汽输送环节。第5题,获取淡水的最佳时期是膜上气温和膜下气温相差最大的时段,此时水汽凝结最多,应为中午前后。]
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称为非生产性绿水。据此完成6~7题。
6.下列流域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
A.塔里木河流域B.长江流域
C.雅鲁藏布江流域D.黑龙江流域
7.在干旱和半干旱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例提高最多的是( )
A.水田改旱地B.植树造林
C.覆膜种植农作物D.修建梯田
6.A 7.C [第6题,绿水比例大表明该地主要以蒸发(腾)为主,形成的径流较少。选项中塔里木河流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旺盛,形成的径流少,故A项正确。第7题,覆膜种植农作物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增加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蒸腾,增加生产性绿水比例,故C项正确;水田改旱地不会增加植物蒸腾作用,故A项错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不适宜发展植树造林,故B项错误;修建梯田可以减小水土流失,但对植物的蒸腾影响不大,故D项错误。]
读某海域水温(单位:℃)分布图,完成8~9题。
8.图中甲半岛是( )
A.山东半岛B.辽东半岛
C.雷州半岛D.朝鲜半岛
9.下列与图示信息相符的是( )
A.2月表层海水南北温差小于8月
B.2月与8月60米以下海水温度变化不大
C.8月表层与深层海水温差小于2月
D.8月与2月表层海水东西温差均在10 ℃以上
8.A 9.B [第8题,据经纬度及海陆轮廓,甲为山东半岛。第9题,据图,2月份表层海水南北温差约为8 ℃,8月份表层海水南北温差约为2 ℃,2月份温差大于8月份,A错;8月份60米以下深层海水水温为10 ℃,2月份为8 ℃,变化不大,B对;8月份表层与深层海水温差大于2月份,C错;两个月份表层水温东西温差均在10 ℃以下,D错。]
下图为索科特拉岛的位置和7月索马里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0~12题。
10.7月,当索马里洋流流经10°N时,下列四幅海水等温线示意图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B C D
11.7月,索马里洋流对索科特拉岛产生的影响是( )
A.使岛上渔民的捕鱼量增多
B.使岛上降水量增多
C.使岛屿及周围海域变得寒冷干燥
D.使岛上出现大量的企鹅
12.有关图示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索马里洋流是暖流
B.驱动索马里洋流的是盛行西风
C.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的渔业资源丰富主要是陆地径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
D.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的鱼群7月份相对1月份多
10.A 11.A 12.D [第10题,7月,索马里洋流虽然由低纬流向高纬,但却是上升补偿流,海底上泛的海水水温低,因此,该时段洋流属于寒流。故A正确。第11题,7月,索马里寒流上泛的海水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鱼类饵料充足,岛上渔民的捕鱼量增多;受到寒流的影响,岛上降水量减少;此季节为夏季,且该岛纬度低,岛屿及周围海域不可能变得寒冷干燥;岛上不会出现大量企鹅。故A正确。第12题,图中索马里洋流属于上升补偿流,海底上泛的冷海水水温低,属于夏季寒流;是西南季风驱动的结果;寒流在沿岸形成上升流,把海底丰富的养分带到海面,形成渔场;1月该海吹东北季风,洋流是暖流性质,不是上升流,鱼类减少。故D正确。]
13.海洋资源的开发范围广阔,目前开发利用已初具规模的海洋资源包括( )
①海洋石油勘探与开发 ②深海矿产资源的开采 ③海水综合利用 ④海洋农牧渔业 ⑤海洋能源的开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
B [对于深海资源以及海洋能源的开发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及技术、资金等条件的影响,开发的规模不大。]
14.下列做法不利于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是( )
①捕鱼时尽量增加拖网网眼的密度 ②实行定期休渔制度 ③沿海滩涂围垦 ④人工填海造陆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B [要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合理捕捞、捕养综合,限制捕鱼船的数量,限制拖网网眼的大小,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等。]
干旱指数是反映气候干旱程度的指标,通常为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区域植被覆盖程度。如图为黄土高原多年平均干旱指数。读图,完成15~16题。
15.从图中干旱指数看,图示地区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 )
A.西部B.东部
C.南部D.北部
16.图示地区植被自东南向西北可能依次为( )
A.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
B.森林草原—森林—草原—荒漠草原
C.草原—荒漠草原—森林—森林草原
D.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森林
15.C 16.A [第15题,图示南部地区干旱指数最小,说明水分条件最好,植被覆盖率最高。第16题,图示地区由东南向西北干旱指数越来越大,即水分条件越来越差,植被呈现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的变化。]
17.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的气候类型有( )
①地中海气候 ②温带海洋性气候 ③温带草原气候
④温带季风气候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D [温带落叶林阔叶林是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典型自然植被,②④对。]
骆驼刺是一种沙漠植物,根可以扎十几米深,而地上部分只有一点点。据此完成18~19题。
骆驼刺
18.骆驼刺反映出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 )
A.光照强烈,地形平坦
B.植被稀少,土壤肥沃
C.气候干旱,日较差大
D.水源充足,矿物质多
19.骆驼刺所在区域的主要植被类型是( )
A.温带草原B.温带荒漠
C.寒带苔原D.热带草原
18.C 19.B [第18题,地形平坦,无法体现出来,A错误;骆驼刺是一种沙漠植物,沙漠地区植被稀少,土壤贫瘠,B错误;沙漠地区,降水少,多晴朗天气,气候干旱,日较差较大,C正确;该地气候干旱,地表景观以荒漠为主,水源短缺,D错误。第19题,骆驼刺所在区域属于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对应的主要植被类型为温带荒漠,B正确。]
浙江境内多丘陵山地,下图为西天目山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完成20~21题。
20.图中M处的成土母质类型主要是( )
A.洪积物、冲积物B.残积物、坡积物
C.洪积物、残积物D.冲积物、坡积物
21.N处发育的土壤类型是( )
A.黑土B.红壤
C.寒漠土D.冲积土
20.B 21.B [第20题,图中M处位于山坡处的凹凸位置,其上的径流沉积物在此因地形阻挡会有一定的堆积,本身亦有坡地沉积物堆积,因此此处的成土母质类型主要是残积物、坡积物。第21题,N处的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对应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发育的土壤类型是红壤。]
土壤水分状况是干旱河谷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同时植被也影响着土壤水分状况。读我国西南地区某干旱河谷地带不同海拔段土壤含水量变化图,完成22~24题。
22.据图可知( )
A.各月土壤含水量随海拔上升整体呈上升趋势
B.雨季土壤含水量随海拔升高变化较大
C.旱季土壤含水量随海拔升高差异较小
D.土壤含水量最低海拔地区高于高海拔地区
23.与其他月份相比,4月份不同海拔段土壤含水量普遍偏低的原因是( )
A.植被覆盖率高B.降水少,蒸发旺盛
C.地下水位较高D.土壤疏松,透气性好
24.为维护生态安全,该河谷低海拔处适合栽种( )
A.喜湿的茶树B.耐旱的柏树
C.耐寒的胡杨D.耐盐的红树
22.A 23.B 24.B [第22题,读图可知,各月土壤含水量随海拔上升整体呈上升趋势,A对。相比于旱季,雨季土壤含水量随海拔升高变化较小,B错;旱季土壤含水量随海拔升高差异较大,C错;土壤含水量最低海拔地区低于高海拔地区,D错。第23题,4月份为春季,此时气温回升快,而雨季尚未到来,降水少,蒸发旺盛,导致土壤含水量低。第24题,该河谷为干旱河谷,低海拔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降水少,土壤含水量低,所以适合种植耐旱的柏树。]
2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明( )
A.生物是土壤形成中最活跃的因子
B.生物是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
C.春季,微生物分解作用非常迅速
D.生物风化使有机残体归还多
B [诗句说明的是植被最终落叶归根,成为土壤的一部分,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并没有强调说明生物是土壤形成中最活跃的因子,A错误、B正确;夏季气温高时微生物分解作用速度快,C错误;生物风化是指生物对岩石、矿物产生机械的和化学的破坏作用,如生物对母岩的破坏方式既有机械作用(如根劈作用),也有生物化学作用(如植物、细菌分泌的有机酸对岩石的腐蚀作用),因此生物风化并不能使得有机残体归还多,D错误。]
二、综合题(共50分)
26.下图中,左图为台湾海峡及其附近海区夏季海水表层盐度分布图,右图为台湾海峡及其附近海区冬季表层盐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0分)
(1)台湾海峡冬夏季表层盐度分布特征的相同点有________,不同点有____________。(4分)
(2)台湾布袋盐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6分)
[解析] 第(1)题,从图中看台湾海峡冬夏季盐度都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不同的是冬季盐度低、等盐度线密集,南北盐度差异更大。第(2)题,布袋盐场位于台湾岛的西南,夏季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海水盐度较高,多淤泥质海岸、滩涂广阔有利于晒盐。
[答案] (1)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冬季盐度较低,南北盐度差异更大(或者夏季盐度较高,南北差异较小)
(2)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海水盐度较高;多淤泥质海岸,滩涂广阔,利于晒盐
27.阅读非洲局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描述几内亚湾海域等深线的分布特征。(4分)
(2)甲、乙两海域附近渔业资源丰富,试分析其不同成因。(4分)
(3)海雾由海面低层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所致。图中甲海区是世界海雾的多发区之一,试分析该海区多雾的原因。(4分)
[解析] 第(1)题,主要从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和最深处的位置等方面进行描述。第(2)题,甲处渔业资源的形成主要与上升流有关,乙处渔业资源的形成与寒暖流交汇有关。第(3)题,甲处有寒流流经,对近地面经过的热空气具有降温作用。
[答案] (1)沿海地区等深线密集,坡度陡;远离海岸地区等深线稀疏,坡度缓;最深处位于图示区域西南部。
(2)甲海域盛行离岸风,形成上升流,底层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使甲处浮游生物富集,)形成了渔场。乙海域有寒、暖流交汇,海水扰动带来大量营养物质(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浮游生物又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吸引大批鱼群);冷水性鱼类和暖水性鱼类在此聚集,形成了渔场。
(3)(本格拉)寒流流经,具有降温作用;东南信风(盛行风)带来的热空气遇海面冷海流,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雾。
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4分)
(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4分)
(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4分)
[解析] 第(1)题,文字信息中已表明, “小老头树”分布于降水量低于400毫米的地区,且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再结合区域风大(主要是冬春季节)的特征即可。第(2)题,从植被生长不良作为突破口切入。第(3)题,可从因地制宜的角度作答。
[答案] (1)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
(2)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
(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
2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土壤含水量是土壤中所含水分的数量。一般是指土壤绝对含水量,即100克烘干土中含有若干克水分,也称土壤含水率。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和咸水湖,湖区周围以农牧业为主,多草地和农田。湖区降水集中在5~9月,土壤含水率的高低及变化直接影响着农田的农作物产量和草地的载畜量。图甲和图乙分别示意环青海湖地区草地、农田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和时间的变化,草地和农田的取样点分别在湖区东部和南部,农田作物根深一般0~20厘米。
图甲
图乙
(1)说出环青海湖地区草地与农田土壤含水率垂直变化的差异。(4分)
(2)试说明农田表层土壤含水率低于深层土壤的主要原因。(4分)
(3)8月初以后,草地和农田土壤含水率回升趋势显著,请推测其主要原因。(4分)
(4)说明科研人员研究环青海湖地区草地—农田土壤含水率变化的主要目的。(4分)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得知草地和农田土壤含水率变化总体特征:草原土壤含水率垂直变化大于农田。农田土壤含水率具体变化过程:土壤含水率随深度增加而缓慢增加,再缓慢下降,而后再上升的变化特征。草地土壤含水率变化过程:土壤含水率随深度增加缓慢下降。 第(2)题,农田表层土壤含水率低主要是表层土壤气温较高,水分蒸发多;随着深度增加,0~20厘米植物根系吸收和含水量增加;再深层的土壤,植物根系无法到达,土壤含水率增加。 第(3)题,青海湖区海拔高,热量不足,植物生长期短,8月初后植物开始枯黄,需水量减少,土壤含水率增加。湖区降水集中在5~9月,8月初~9月份,降水较多,土壤湿度大;但区域内开始降温,水分蒸发弱,所以土壤含水率高。 第(4)题,从材料提取信息土壤含水率影响“农田的农作物产量和草地的载畜量”。研究和掌握草地和农田土壤含水率的变化特征,能更好地指导农事安排;同时还能更好做好土壤保墒工作,制定科学灌溉工作,保障农业增收;草地的合理规划和管理,保障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 (1)草地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下降;农田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增加呈现先缓慢上升,再缓慢下降,然后再上升;草地土壤含水率垂直变化大于农田。
(2)表层土壤接收太阳辐射多,土壤升温快,蒸发量大;农作物根系主要分布于0~20厘米,根系吸收水量和储水最大;农作物蒸腾作用强烈,因而失水较多;深层土壤根系基本不能到达,水分蓄积最多,土壤含水率较高。
(3)牧草和农作物处于生长后期(枯黄期),需水量明显减少;降水量较丰富,土壤湿度增大;气温下降较快,且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4)了解不同类型土壤的墒情,指导农业生产和农事活动;制定科学的农田灌溉方案,保障农田增产和农民增收;制定合理的草地管理方式,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湖泊
面积/平方千米
储水量W/亿立方米
年平均入湖流量Q/立方米/秒
洞庭湖
2 820
173
10 353
太湖
2 428
44
195
滇池
297
16
29
青海湖
4 853
742
39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本章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本章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骆驼刺所在区域的自然带主要属于,图中Ⅰ、Ⅱ、Ⅲ、Ⅳ四地相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本章综合与测试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本章综合与测试课时作业,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波浪的叙述正确的是,图示内容引起的海水运动形式是,海水运动的最基本形式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洋流环流圈位于,按洋流的性质划分,属于寒流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湘教版 (2019)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本章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地理湘教版 (2019)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本章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