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教材突破同步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练习:第三章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0369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2020学年新教材突破同步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练习:第三章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0369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同步训练题
展开1.关于大气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②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氢 ③水汽和杂质集中在高层大气 ④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水汽和杂质集中在对流层。
答案:C
2.下列成分中,属于现代大气中人类活动产生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氟氯烃
解析:氟氯烃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答案:D
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3~4题。
3.②层大气( )
A.随海拔的上升气温逐渐降低
B.风、雨、雷、电等天气现象多发
C.人造卫星多在此运行
D.分布有臭氧层
4.与①层大气相比,③层大气( )
A.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更小B.厚度更厚
C.大气密度更大 D.气压更低
解析:第3题,②层为平流层,随海拔升高气温升高;风、雨、雷、电等天气现象发生在平流层;人造卫星运行在地球大气层之外;臭氧层分布在平流层。第4题,①层为高层大气,③层为对流层。与高层大气相比,对流层密度大,厚度小,气压高,与人类活动关系更密切。
答案:3.D 4.C
读图,完成5~6题。
5.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
B.随高度增加气温渐高,气压渐低
C.距地面20 km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
D.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是20 ℃~-60 ℃
6.关于图中①②层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厚
B.②层因氧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
C.中纬度大陆地区冬季夜间①层大气易出现逆温现象
D.②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飞行
解析:第5题,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随高度的增加,不同层次温度变化不同;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 m,气温下降约0.6 ℃;由对流层的高度可知其温度变化范围为20 ℃~-60 ℃。第6题,①为对流层,②为平流层。对流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平流层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平流层大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利于飞行。中纬度冬季,由于陆地降温快,导致近地面气温低,易形成逆温现象。
答案:5.D 6.C
对流层中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导致对流层气流上升的原因是:上层实际气温低于理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下图表示四种对流层气温分布状况。据此回答7~8题。
7.①图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 )
A.3 000米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
B.3 000~6 000米高于垂直递减率
C.6 000米以下等于垂直递减率
D.6 000米以下均低于垂直递减率
8.飞机可以在5 000米高度平稳飞行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7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必须明确对流层气温的垂直递减率是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由①图可知,在6 000米、3 000米、地面的气温分别为-35 ℃、-14 ℃、18 ℃。通过计算可得气温垂直递减率在3 000米以下为1.1 ℃,高于0.6 ℃。在3 000~6 000米为0.7 ℃,高于0.6 ℃,故B项正确。第8题,对流层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要使飞机平稳飞行,必须使气流平稳。读图计算比较:①图5 000米高空气温理论值应为-12 ℃,而实际气温约为-30 ℃;②图5 000千米高空气温理论值应为-15 ℃,而实际气温约为-20 ℃;③图5 000米高空气温理论值应为-10 ℃,而实际气温约为-25 ℃;④图5 000米高空气温理论值应为-20 ℃,实际气温也约为-20 ℃,故①②③对流旺盛,不利于飞机飞行。
答案:7.B 8.D
9.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反映的是________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理由是_________。
(2)A层大气热量主要直接来自________,该层大气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补绘B层气温变化曲线。该层22~27千米高度处________含量达到最大值,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4)图中C层下部气温随高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
(5)C层中有若干________层,________强烈时,________信号会受影响。
(6)A→B→C大气密度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对流层的厚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为17~18千米,中纬度为10~12千米,高纬度为8~9千米。根据图示可判定该图反映的是中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第(2)题,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其天气复杂多变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该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二是空气的对流运动显著,气流上升时,气温下降,水汽易凝结,容易成云致雨。第(3)题,B层为平流层,因臭氧的存在,该层大量吸收紫外线,一方面使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另一方面使射向地面的紫外线大大减少,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第(4)题,在50~85千米高度的范围内,气温的变化跟对流层的气温变化相似,都是随高度的上升而下降。第(5)题,C层为高层大气,该层有电离层,电离层能影响无线电波,太阳活动能对电离层产生扰动,导致无线电短波部分或全部被吸收。第(6)题,由于大气层越高,距地心越远,受地球的吸引力越小,故大气密度越来越小。
答案: (1)中 该地对流层高度为12千米,而对流层的高度在低纬为17~18千米,在高纬为8~9千米
(2)地面 该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 该层上部冷下部热,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3)
臭氧
(4)随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5)电离 太阳活动 无线电短波 (6)逐渐减小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课堂检测,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是,臭氧总量的减少,带来的后果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同步测试题,共7页。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课时训练,文件包含新教材31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练习原卷版湘教版docx、新教材31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练习解析版湘教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