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鲁教版 (2019)第四单元 环境与发展第四节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导学案
展开一、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主要问题:资源耗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
2.产生的原因
(1)自然资源耗竭:地球上可供人类使用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掠夺式开发加快了资源耗竭速度。
(2)环境污染:随着自然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3)生态破坏:人类活动的规模和强度过大,导致了森林和草原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一系列生态问题。
3.当代环境问题的新特点
(1)从区域性、小规模向全球性、大规模发展。
(2)从宏观危害向微观危害发展。
(3)从环境污染事件向全面生态破坏发展。
判断
1.矿产资源的开采过程就是该矿产资源的耗竭过程。( √ )
2.全球变暖后就不会再有寒潮灾害。( × )
3.当代的环境问题都是大规模发展、具有宏观危害的问题。( × )
4.生态破坏主要是农业文明时期形成的。( × )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基本内涵
(1)下图中甲是社会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乙是经济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3)丙是生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3.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强调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同代人之间、全球不同地区之间,以及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平等。
(2)持续性原则:强调人类必须在不超越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保持经济活动与社会发展的持续性。
(3)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国际合作要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
判断
1.社会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环节。( × )
2.优先考虑消除贫困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 )
3.为了不危及物种生存,人们不能捕杀任何动物。( × )
4.在保护环境方面,每个国家都有相同的责任。( × )
三、可持续发展战略:愿景与行动
1.主要途径:技术途径、制度途径、经济途径、教育途经等。
2.重要条件:国际合作和公众参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1)行动纲领:控制人口,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2)战略框架:《中国21世纪议程》。
4.措施:倡导绿色消费,鼓励公众参与。
判断
1.国际合作和公众参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 )
2.商品包装越大越有利于减少污染。( × )
3.每少用一张纸都是节能低碳生活。( √ )
4.绿色学校就是在校园里大量植树造林。( × )
探究点一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以甲为代表的所示的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造成这一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人为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
答案 土地荒漠化 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地表植被稀疏 过度放牧、破坏植被、过度开垦
2.丙所在的地形区是________,这个地形区中的大城市由于空气污染而造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是________,造成这一环境问题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当地能源结构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答案 四川盆地 酸雨 湿润多雨 以燃煤为主
3.图中1~8各城市生活与生产面临的最大环境资源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淡水资源短缺 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降水变率大,且春季多大风,蒸发量大,河流径流量小
4.图中A~F各城市由于能源结构以________为主,冬季采暖期长,重工业集中,所以环境污染以________污染最为突出。
答案 燃煤 大气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1)自然资源耗竭
(2)环境问题
(3)生态破坏
下图中示意的是受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影响较大的地区。读图回答1~3题。
1.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 )
A.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
B.火山、地震频发
C.荒漠化日趋严重
D.臭氧层空洞扩大
2.使图示“环境变迁”可能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修建水库 B.全球变暖
C.海水膨胀 D.地面沉降
3.下列人类行动能缓解该“环境变迁”的是( )
A.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B.加强台风监测预报预警
C.提高城镇化水平,降低农业人口比重
D.加强国际合作,开发清洁能源
答案 1.A 2.B 3.D
解析 第1题,题干说明图示为某种“环境变迁”,结合图中发生“环境变迁”各地区的共同特征,即全部位于沿海地势低洼地区,故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第2题,全球变暖是导致该“环境变迁”的主要原因。第3题,解决全球变暖的措施一方面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开发清洁能源;另一方面应植树造林,增加森林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吸收。
探究点二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读“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思考以下问题。
1.由图分析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由哪些系统组成?这些系统是怎样调控的?
答案 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 通过人的管理调控。
2.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____________可持续发展,条件是____________可持续发展,目的是____________可持续发展。
答案 生态 经济 社会
3.可持续发展要遵循公平性、持续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列做法符合的原则是:
(1)保护生物多样性:____________;
(2)国际合作解决气候变暖、酸雨蔓延等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____________。
答案 公平性原则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持续性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其内涵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017年9月1日,太湖结束了长达7个月的封湖禁渔期,迎来了秋汛开捕的第一天。读“太湖流域及附近地区示意图”,回答4~5题。
4.太湖定期禁渔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D.阶段性原则
5.太湖定期禁渔,可以( )
A.控制污水入湖,改善湖水质量
B.保证渔业资源持续利用
C.调节太湖的流量,从而减少旱涝灾害
D.让农民有充足的时间从事种植业生产
答案 4.B 5.B
解析 太湖定期禁渔是为了给鱼类提供休养生息的机会,从而保证渔业资源能被长期、稳定地利用,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探究点三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江苏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常熟市大豆产业循环是其中一个典型。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仅用低温榨油方法生产,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有______种;用循环利用的方法生产,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可能有________种。
答案 1 8
2.按循环经济的方法生产出的服装产品,在欧美市场上非常畅销,原因是什么?
答案 其产品来自天然植物蛋白纤维,属于绿色产品,对皮肤无刺激。
3.循环利用的生产方式与普通的生产方式相比,其突出的好处有哪些?
答案 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有利于节约资源;实现了“变废为宝”,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有利于保护环境;实现了农、工、商紧密结合,有利于促进农业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提高了农产品的加工深度,丰富了产品种类,拓宽了产品的市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
下图示意“某雏形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链”。箭头表示物质、能量流动过程,其中虚线箭头表示副产品或废弃物的流动。读图完成6~8题。
6.图中a、b、c分别代表( )
A.电厂、化工厂、盐场 B.盐场、电厂、化工厂
C.电厂、盐场、化工厂 D.盐场、化工厂、电厂
7.该生态工业园区中( )
A.电厂的废水、废气与废渣得到有效利用
B.制盐的副产品得到利用
C.建材厂有效利用了盐场的废弃物
D.化工厂的废弃物得到利用
8.该生态工业园区可能位于( )
A.晋南 B.粤北
C.冀东 D.闽西
答案 6.C 7.B 8.C
解析 第6题,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明确产业链中a、b、c代表的企业类型,从产业链中a企业与建材厂的关系知,建材厂既利用了a企业的物质、能量,又利用了其副产品或废弃物,可推断a企业是电厂,建材厂利用电厂的电能及废渣。b企业是盐场,利用太阳辐射晒盐,其中海水淡化后的浓盐水也可以被盐场利用。c企业是化工厂,利用电厂的电能及盐场废弃的浓盐水。第7题,通过上题判断,电厂的废水被海水淡化站利用,废渣被建材厂利用,但废气没有被有效利用;图中制盐的副产品被化工厂利用;从图示可知,建材厂没有利用盐场的废弃物;化工厂的废弃物排放到生态链之外,没有得到利用。第8题,选项中只有冀东临海,有条件建设海水淡化站、盐场等。
江西南昌市沿赣江而上20 km已形成一片面积达4.5万亩的沙漠,被称为“江南水乡第一大沙漠”。虽然专家们曾在此展开了多项治沙试验,但始终成效不大。沙漠中心的龙王庙村的青壮年纷纷携全家外出打工。这里能找到的植被都成了村民的低热值薪柴,甚至有人在沙漠边缘哄抢盗伐林木。据此回答1~2题。
1.造成江南水乡地区出现大沙漠的人为原因是( )
A.生活习惯 B.滥砍乱伐
C.执法不严 D.气候变迁
2.本地区协调人地关系的当务之急是( )
A.开发利用新的能源,如推广省柴灶、沼气
B.先移民,后治理
C.加大执法力度
D.建水电站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造成江南水乡地区出现大沙漠的人为原因是砍伐薪柴作燃料,滥砍乱伐现象极为严重,B对。第2题,协调该地区人地关系的关键是解决本区广大农村的生活用能问题。
下图为“某电厂循环经济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若H是一个工厂,最适宜的是( )
A.砖瓦厂 B.钢铁厂
C.玻璃厂 D.化工厂
4.该电厂的生产模式可以( )
A.减弱噪声 B.绿化环境
C.保持水土 D.减少酸雨
答案 3.A 4.D
解析 第3题,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分析,发电厂的废渣可作为砖瓦厂的原料。第4题,该电厂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了脱硫处理,减少了酸性气体的排放,可以减少酸雨。
5.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要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材料二 漫画“断指”。
(1)可持续发展包括________可持续发展、__________可持续发展和________可持续发展。
(2)公众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你在日常生活中打算采取哪些有益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
(3)对于材料二漫画“断指”,有人这样认为“虽然断其三指,但是四棵新苗在茁壮成长!”你同意这种发展方式吗?为什么?
(4)为修复“断指”,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我国为此也做出了重大决策。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的主要原因是( )
A.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
B.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需要大力扶持
C.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开发
D.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
答案 (1)经济 社会 生态
(2)乘坐公交车;使用再生纸;垃圾分类回收;少用一次性用品(注射器除外);提倡重复利用;节约用水用电。
(3)不同意。 因为它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
(4)D
解析 (1)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2)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运用所学知识,体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如使用再生纸、垃圾分类回收、节约用水用电等。(3)充分领悟漫画的含义,联系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回答。(4)我国西部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因此需要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生态补偿力度。
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字母F、H代表的含义是( )
①F表示资源获取 ②F表示生产活动 ③H表示废弃物排放 ④H表示生活消费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E阶段可能产生的问题是( )
①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 ②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③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 ④资源开采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该图表示环境、资源与人口的关系,图中E表示资源获取,G表示生产消费,F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获取物质和能量,H表示人类将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当中去。第2题,在E表示的资源获取过程中,人类过度开发资源可能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在资源开采过程中也会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017年6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美国将退出《巴黎气候协定》,立即停止执行所有缓解全球变暖的条款。据此完成下题。
3.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D.发展性原则
答案 C
解析 《巴黎气候协定》旨在通过全球共同努力来缓解全球变暖,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选C。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读图回答4~5题。
4.该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D.地面沉降
5.该环境问题易导致下游( )
A.径流量减少,不易决堤泛滥
B.径流量增多,季节变化减小
C.输沙量大,水库淤积严重
D.流速减慢,利于内河航运
答案 4.B 5.C
解析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流夏季输沙量很大,说明该流域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第5题,流域内严重的水土流失,使河流的泥沙含量增加,会导致下游河道、水库的淤积,加重洪涝灾害的威胁。
下图为“人类各发展阶段的人均每日能源消耗(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统计图”。据此完成6~7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
B.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
C.人类在各发展阶段都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
D.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
7.下列关于人类各发展阶段能源利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始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虽然较少,但对环境影响较大
B.农业社会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C.工业社会大量使用能源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但生态问题得到缓解
D.现代社会崇尚美国的能源消费方式,能源利用率高,环境问题得到解决
答案 6.D 7.B
解析 第6题,结合人类发展史可知,在早期的农业文明时期,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而进入了工业化社会,则以消耗矿物能源为主;从图中可以明显地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的消耗不断增长。第7题,农业社会主要是利用生物能,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人类为了获得能源而大量地乱砍滥伐,从而易出现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问题。
读图,完成8~10题。
8.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哺乳动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和栖息地的丧失,两者比重达30%左右
B.外来物种入侵也是哺乳动物受威胁的重要原因,比重达20%左右
C.哺乳动物不会灭绝
D.以上说法都对
9.下列关于鸟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鸟类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栖息地的丧失和外来物种入侵,三者比重达80%
B.物种灭绝只是一种偶然现象
C.鸟类受威胁的最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比重达60%
D.以上说法都正确
10.该图主要说明了( )
A.我们要保护生物资源,禁止捕猎所有野生动物
B.栖息地的丧失是生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要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C.外来物种入侵能使生物多样性增加,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引入外来物种
D.以上说法都正确
答案 8.B 9.C 10.B
解析 第8题,读图分析,哺乳动物受威胁的两大原因是偷猎和栖息地的丧失,两者比重超过60%,A错误;外来物种入侵也是哺乳动物受威胁的重要原因,比重达20%左右,B正确;如果人类盲目猎杀,不注意保护,哺乳动物也会灭绝,C、D错误。第9题,鸟类受威胁的最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C正确。第10题,图示主要说明导致哺乳动物和鸟类受威胁的几大原因,其中主要原因是生物栖息地的丧失,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B正确。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 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11~12题。
11.下列地区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
A.河套平原 B.黄淮平原
C.辽东丘陵 D.浙闽丘陵
12.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
①提高经济效益 ②加快城镇发展 ③提供清洁能源 ④促进民居集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11.D 12.B
解析 第11题,根据农产品的分布进行空间定位。从图上看,该地区种植甘蔗、水稻,还能养鱼,应位于较低纬度的水乡。选项中的河套平原、黄淮平原、辽东丘陵均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热量不能满足甘蔗种植的需求。第12题,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循环实现了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图中有沼气提供能源,沼气属于清洁能源。
13.读“留民营村生态农业综合循环利用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图中A、B、C、D、E表示的内容代码填入横线上:
①沼气池 ②饲料加工厂 ③初级消费者 ④食品加工厂 ⑤初级生产者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__,E______。
(2)该村建设生态农业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3)以上措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试简述其环境效益。
答案 (1)② ④ ⑤ ③ ①
(2)调整产业结构;实行综合循环利用;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
(3)降低了污染,净化了环境;改变了农田施肥结构;有效地保护了土地资源。
解析 (1)从原料箭头指向A,加工饲料运出去,可判断A为饲料加工厂;从加工食品从B运出去,可判断B为食品加工厂;从太阳能箭头指向C,可判断C为初级生产者(绿色植物);从饲料及农副产品箭头指向D,可判断D为初级消费者(家禽、家畜);从秸秆箭头指向E,沼气箭头从E指向农户,可判断E为沼气池。(2)该村建设生态农业采取的措施主要从产业结构、资源利用等角度分析。读图可知,该村调整产业结构,变单一农业为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实行综合循环利用,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3)环境效益主要从减轻污染、保护环境等角度分析。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5年末,中国有6.2亿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村居民生活用能仍主要靠传统的生物质能源,能源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民生活用能短缺现象依然比较普遍,能源缺乏成为这些地区贫困的重要原因。
材料二 下图是世界部分国家单位产值消耗的能源量。
(1)材料一反映了“农村居民生活用能仍主要靠传统的生物质能源”,它带来的后果有哪些?
(2)材料二反映出,与世界部分国家相比,我国在能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首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从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出发,对维护我国能源安全,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答案 (1)秸秆不能还田,土壤肥力下降;植被遭破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2)能源利用率低(单位产值能耗高) 提高能源利用率(通过提高节能技术、加强管理);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或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量);调整产业结构(或缩减能耗高的产业比重,鼓励发展能耗低的产业);制定相关法律,培养人们的节能意识。
解析 第(1)题,直接使用秸秆作燃料,燃烧效率低,秸秆不能还田,土壤肥力下降,还会导致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能源单位产值能耗高,能源利用效率低,解决这一问题,应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入手。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学习目标
1.了解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原则。3.了解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及行动纲领。
问题
主要原因
解决措施
水资源短缺
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淡水资源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水污染、水浪费现象严重;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使世界总需水量增长很快
开源:修筑水库、开渠引水、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废水处理再利用、海水淡化、人工降雨等。
节流:农业上,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工业上,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水资源化
矿产资源短缺
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矿产资源正在面临迅速耗竭的危险
加强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强资源勘测,增加后备储量并积极寻找新的替代品
问题
主要原因
解决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
人类活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浓度不断升高,温室效应增强,森林遭到破坏,使其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全球气候出现变暖的趋势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的技术和效率;采用新能源;植树造林;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臭氧层破坏
人类向大气中大量排放氯氟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
减少并逐步禁止氯氟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参与国际保护臭氧层合作
酸雨污染
人类燃烧化石燃料,不断地向大气中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利用
水体污染
人类生产和生活排放大量污水,污染陆地水体和海洋
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建设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放;防止石油泄漏
问题
主要原因
解决措施
土地
荒漠化
降水少,气候干旱,蒸发旺盛;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
保护好现有植被,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管理;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问题,严禁乱砍滥伐;控制人口增长
水土流失
降水季节变化大且多暴雨;人口稠密、过度开垦,毁林开荒
退耕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
森林锐减
乱砍滥伐、森林火灾、酸雨污染等,导致全球森林面积急剧减少
保护环境,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建立自然保护区,封山育林、退耕还林
湿地萎缩
沉积物充满湖沼;土壤侵蚀、环境污染、围湖造田、引水灌溉、河流改道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
生物多样性遭破坏
森林被毁、草原遭破坏、环境受到污染以及人类对野生动物的大量捕杀
保护森林,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禁止滥捕滥杀野生动物,建立自然保护区
原则
含义
具体做法
公平性原则
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各国都有发展权,应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持续性原则
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
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地球环境是一个整体,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责任,需要各国共同参与
国际合作应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发达国家在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应承担更多责任和义务,并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
含义
特征
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废弃物高效回收、综合效益突出、实现良性循环
具体
形式
工业:清洁生产
含义
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
生产模式
在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人类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的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
农业:生态农业
原理
生态系统原理
方式
调整生产结构,发展大生产、多样化经营,协调经济和环境效益
目的
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
典型代表
南方山区立体农业;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
地理第一节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学案: 这是一份地理第一节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学案,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运输方式与区域发展,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案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导学案及答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海洋权益及其范畴,我国的海洋权益,我国的海洋发展战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 环境与发展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四单元 环境与发展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京广等南北铁路干线交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