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第一节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学案
展开第一节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一、运输方式与区域发展
1.现代化运输方式类型: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等。
2.现代运输方式新特点:运输工具大型化、高速化、专业化,货物运输向多种运输方式联运、集装箱运输等综合化方向发展。
3.运输方式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深刻地影响着聚落形态及其延伸方向。历史上以水运为主的时期,聚落形态多呈条带状。
(2)加强了区际联系,推动了区域发展。
(3)运输方式的发展和变化增强了客货运输的选择性,扩大了地区影响力,推动了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在铁路线及其交会站点形成的一些聚落,往往成为区域发展新的增长点。
判断
1.不同的运输方式一般互不联系。( × )
2.河流流经的地区,聚落一般沿河流呈条带状分布。( √ )
3.青岛港建造集装箱码头是运输工具专业化的体现。( √ )
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
1.城市外部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
作用eq \b\lc\{\rc\ (\a\vs4\al\c1(改善区域发展条件,增强区域之间的交流合作,提升区域社会经济活力,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
2.城市内部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
(1)作用:是维持城市高效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基础。
(2)现代化交通网络的特点:运输速度快、运输量大、运输效率高等。
(3)问题:城市交通拥堵,城市交通污染。
(4)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措施:
①合理规划道路、扩大路网规模;②加强交通管理;③调整优化城镇空间结构,促进土地利用结构多核心的形成,减少出行距离;④错峰出行;⑤建立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平台等。
判断
1.城际高铁是维持城市高效运行的基础。( × )
2.市内公交系统对增强区域之间的交流合作意义重大。( × )
3.共享单车的投放有利于缓解市内交通问题。( √ )
4.城市交通问题主要是交通拥堵。( × )
三、案例:交通变化与扬州城市发展
1.古代扬州:凭借京杭大运河的水运条件,古代的扬州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级的繁华大都市。
2.近代扬州:随着海运兴起、运河淤废、铁路通车,扬州地位一落千丈。
3.今日扬州:1949年以来,对京杭大运河多次整治,加上扬州交通布局优化,扬州重新焕发活力。
思考 近代扬州衰落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①黄河改道,导致运河淤废,失去航运价值;②海运兴起,取代了运河的漕运,扬州的水运枢纽地位衰落;③津浦铁路通车后,铁路沿线城市迅速崛起,运河沿岸城市扬州地位随之衰落。
探究点一 交通运输方式及选择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四种运输方式的运费比较图,G为管道运输。
材料二 共享单车是一种新型共享经济形式。除了较早入局的摩拜、f外,整个2016年至少有25个新的共享单车品牌汹涌入局,其中还包括电动自行车共享品牌。
1.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字母代表的运输方式:E________,F________。假如现在有20吨活鱼需要从青岛运往济南,你会选择________运输方式,解释你作出该种选择的理由。
答案 铁路 水路 公路 ①活鱼较容易死亡、变质,需要较快地运达目的地;②济南与青岛的距离较近;③公路运输不仅速度较快,短距离运输成本低,而且灵活便利;④现代(冷藏)技术的提高和先进设备的广泛应用,保障了货品的新鲜。
2.请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判读在O~A、B~C这两段距离上,运费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哪一种运输方式?
答案 在O~A段距离上管道运输的运费最高,公路运输的运费最低;在B~C段距离上公路运输的运费最高,水路运输的运费最低。
3.共享单车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哪些好处?
答案 ①共享单车环保意义重大,减少了碳排放量。共享单车的出现,为城市居民增加运动时间,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减轻城市交通拥堵与环境污染做出了巨大贡献。
②促进了共享经济的发展。继共享单车之后,又出现了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等新的共享经济领域的尝试和探索,虽然不尽如人意,但共享单车成功的案例说明,共享经济的大门已经打开,探索还会继续。
③密切了城市与人的联系。开着汽车在一座城市穿行,与骑车穿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看到和了解到的风土人情不一样,心情也可能不一样。慢下来,才能近距离或面对面地去触摸和了解一座城市,感受城市文化,才会热爱这座城市,主动参与城市文化的保护。
1.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评价
2.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1)明确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
(2)明确各种运输方式的适用范围
各种运输方式都有其最适用的范围。在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往往要考虑时间、物品价值大小、重量、运输距离和价格等因素。
采用优选法确定货运方式
根据货运的需要,先看距离是远还是近,再看运量是多还是少,运费是高还是低,最终用优选法来确定运输方式。
下图表示四种货物生产运输过程中的相关特征。读图,完成1~3题。
1.适合航空运输的货物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货物④的最佳运输方式是( )
A.公路 B.铁路 C.河运 D.海运
3.生产布局受交通制约最明显的货物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C 2.A 3.B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货物③具有价值较高、运距较长、重量较轻的特征,适合航空运输。第2题,货物④具有运距较短、重量较轻的特征,一般采用公路运输。第3题,货物②具有价值低、重量较大与运距较长的特征,降低运费是其生产布局首先考虑的因素。
探究点二 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
根据材料和图,思考下列问题。
下图是“京津地区主要交通布局图”,京津之间建有一大型商城,经营得红红火火,主营国际品牌,价格优惠。
1.大型商城经营红火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①位于京津两大城市之间,顾客来源广;②京津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市场需求量大;③商城靠近铁路、公路,货运交通便捷,成本低;④位于大城市外围,土地价格低,成本低。
2.京津之间建有城际铁路,对京津地区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答案 有利于完善京津两城之间的交通布局,改善京津地区的发展条件,增强京津之间的交流合作,提升京津地区的社会经济活力。
3.北京市内交通路网规模越来越大,但因人流、车流过多,交通仍存在一些问题。思考北京市内存在哪些交通上的问题?有哪些方法可以缓解这些问题?
答案 主要问题有城市交通拥堵、交通污染。方法:①合理规划路网建设,优先发展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②调整优化城镇空间结构,形成多核心的土地利用结构以减少出行距离;③加强交通管理,减少交通拥堵;④错峰出行;⑤建立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平台等。
1.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
2.城市交通问题及解决措施
读“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空间关系示意图”,完成4~5题。
4.分析两种模式的高速公路对城市建成区的影响,可知( )
A.甲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B.乙模式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C.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环境的影响比乙模式大
D.乙模式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甲模式大
5.从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关系的动态变化看,可推断( )
A.城镇化初期,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时一般会采用甲模式
B.随着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乙模式有向甲模式演变的趋势
C.在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甲模式会消失
D.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不会同时存在甲模式和乙模式
答案 4.C 5.B
解析 第4题,直接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模式高速公路从城市建成区穿过,A错;乙模式高速公路从城市建成区外经过,B错;对比两幅图可知,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景观与环境的影响比乙模式大,C对,D错。故选C。第5题,城镇化初期,高速公路一般不直接穿过城市建成区,以避免其对城市内部交通及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随着城市面积扩大,高速公路部分被城市包围,逐渐由乙模式向甲模式演变。故选B。
探究点三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与聚落形态
根据下图中某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1949年以前该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该因素对城市具有哪些功能?
答案 河流。供水和运输功能。
2.1949年以前该市的空间形态有何特征?其原因是什么?
答案 城市空间形态沿河道伸展呈带状。1949年以前,河运是该城市的主要运输方式,沿河交通便利,因此城市形态呈现沿河道呈带状分布的特点。
3.目前该市的空间形态与1949年以前相比主要的变化有哪些?影响该市空间形态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区由沿河道分布逐渐向沿铁路和公路干线扩展。其原因是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发生变化(铁路、公路取代水运成为运输方式的主体)。
4.与图示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相似的城市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答案 株洲、扬州、嘉兴、济宁、临清等。
交通运输方式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聚落空间形态的发展变化与交通运输方式及布局的变化密切相关,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1)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2)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和变化影响聚落发展速度
武汉三镇鼎立格局自古有之,而今却发生了很大变化。读图,回答6~8题。
6.武汉三镇历史格局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平原广阔 B.季风气候
C.河流交汇 D.矿产开发
7.随着现代综合交通的不断发展,武汉市城市形态在沿江发展的基础上,将进一步趋向( )
A.集中式团块状发展
B.沿河流条带状发展
C.沿公路、铁路多轴向发展
D.从放射状转向内聚发展
8.武汉市的发展变化说明( )
A.交通枢纽都能发展成为省级行政中心
B.特大城市的衡量指标是人口的增加
C.河流运输方式的兴衰变化会影响城市的兴衰
D.城市主要交通线的变化会影响城市的格局
答案 6.C 7.C 8.D
解析 第6题,武汉地处两河交汇处,河流交汇形成三镇格局。第7题,随着交通发展,武汉城市形态将进一步沿交通线多轴向发展。第8题,这一变化说明城市主要交通线的变化会影响城市的格局。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出行对时间因素的考虑逐渐增多,且时间因素可能成为选择交通方式的主导因素。下图为“三种交通运输方式‘从门到门’所需时间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判断,机场、高速公路、高铁离城区(客源)的距离( )
A.机场>高速公路>高铁
B.机场>高铁>高速公路
C.高铁>机场>高速公路
D.高速公路>机场>高铁
2.就时间因素考虑,高铁和航空公司争夺的客源其旅程距离最可能为( )
A.200千米 B.600千米
C.1 000千米 D.1 400千米
答案 1.B 2.C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高速公路与城区的距离最近,机场最远。第2题,当旅行距离约1 000千米时,高铁和航空所花的时间相差不大,故C项正确。
读下图,完成3~4题。
3.甲地发展成为商业中心符合的原则是( )
A.市场最优 B.行政原则
C.地租最低 D.交通最优
4.对图中城市布局形态与今后扩展方向描述正确的是( )
A.呈带状,主要沿铁路延伸
B.呈同心圆状,沿交通线向外扩展
C.呈团块状,逐渐向同心圆收缩
D.呈团块状,沿主要交通线向外扩展
答案 3.D 4.D
解析 第3题,甲商业中心形成于高速公路与城内道路干线的交会处,交通便捷。第4题,随着该城市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和上图,可以看出该城市会发展成为团块状,并沿主要交通线向外扩展。
5.读“某地区聚落及商业网点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处聚落空间形态各有何特点?
(2)图中C、D两区域商业网点的密度有何差异?试分析其成因。
(3)图中E处河港曾经是该地区对外联系的主要枢纽,盛极一时。后因泥沙淤积和公路发展,该河港最终废弃。试述该种变化对E处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答案 (1)A处聚落空间形态沿公路线扩展,B处聚落空间形态沿河流扩展。
(2)C处商业网点的密度大于D处。C位于平原,D位于山区;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运输线路稀少,交通运输方式单一,商品流通尤其是区际商品流流很难建立和发展,商业网很难伸展到那里。
(3)E处聚落空间形态将保留沿河流伸展的特点,同时会沿公路有一定的发展,其商业网点密度将会减小。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B处聚落沿河分布,A处聚落主要沿公路分布。第(2)题,C处地形平坦、交通便利,聚落较多,商业网点密度较大;D处位于山区,情况与C处相反。第(3)题,E处交通线衰落之后,聚落形态基本不变,且发展缓慢,同时会沿公路有一定的发展,商业网点将减少。
火车综合服务力是从总时间、准时性、便捷性、便利性四个方面将火车与飞机比较得出的一个相对数。指标大于0,说明火车的综合服务力强于飞机,小于0则说明弱于飞机。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城市之间火车综合服务力随路线距离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线路中,最需要提升火车综合服务力的是( )
A.北京—西安 B.北京—武汉
C.北京—上海 D.北京—成都
2.与北京—武汉相比,北京—上海火车综合服务力较低的原因可能是( )
A.北京—上海火车速度更快
B.北京—武汉沿线经济更发达
C.北京—上海飞机航班更多
D.北京—武汉沿线城市数目更多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北京—成都的火车综合服务力约为-2.5,数值最低,说明该线路的火车综合服务力弱于飞机,因此最需要提升,故D正确。第2题,北京—上海火车速度更快,火车综合服务力应更强;北京—武汉沿线经济更发达与北京—武汉沿线城市数目更多不符合客观事实,故排除A、B、D。北京—上海飞机航班更多符合客观实际,且对火车综合服务力构成冲击,故C正确。
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震级最高的一次地震,共造成69 227人遇难,374 643人受伤,17 923人失踪。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汶川地震发生后,形成了一些大的堰塞湖,大型笨重的机械设备进入堰塞湖地区进行疏导水流时,最佳的运输方式是( )
A.航空 B.公路 C.铁路 D.水运
4.灾害发生后,许多友好国家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某国的一批救援物资到达青岛港,这批物资全部用集装箱运输,集装箱运输体现了现代交通运输的哪种发展趋势( )
A.高速化 B.专业化
C.大型化 D.网络化
答案 3.A 4.B
解析 第3题,地震发生后,情况紧急,且地面交通遭到破坏,故最佳的运输方式是空运。第4题,集装箱运输体现了现代交通运输的专业化。
下图示意某北极航道与传统航道。据此完成5~6题。
5.北极航道越来越具有现实价值,其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印度洋海盗猖獗
C.传统航道拥堵 D.北极沿岸多港口
6.图中所示北极航道开通的主要现实意义是( )
A.太平洋联系大西洋、印度洋的捷径
B.亚洲东部联系欧洲西部的捷径
C.北非联系亚洲、大洋洲的捷径
D.大洋洲联系南美洲、北美洲的捷径
答案 5.A 6.B
解析 第5题,全球气候变暖,北极航道封冻期缩短,通航时间延长,使得北极航道越来越具有现实价值,A正确。第6题,读图,图示中的北极航道是亚洲东部联系欧洲西部的捷径。
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中,交通问题一直困扰着城市的发展。近20年来,许多大城市建设了高架路、地铁、轻轨、磁悬浮列车等新的交通设施,来缓解交通拥挤的状况。据此回答7~8题。
7.有些城市高架公路的一些路段两侧架设了近2米高的屏障,其目的是( )
A.防止车辆冲出路面 B.隔音、减轻噪声污染
C.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D.美化城市环境
8.公交先行是许多大城市拓展交通的理念,为此还划定公交专线,公交先行的目的是( )
A.缓解道路交通压力
B.杜绝购买私人汽车
C.保护公交公司,增加就业机会
D.为公交车生产厂家培育市场
答案 7.B 8.A
解析 第7题,高架公路上行驶的车辆多,车速快,噪音大,在城市高架公路的两侧架设屏障可以降低噪音。第8题,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也是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城市环境的有效途径。
2017年12月6日西成高铁全线开通运营,西安与成都间的列车运行时间由原来的16小时缩短为3小时。西成高铁即西成客运专线,全长643 km,设计时速为250 km,全线共设14个车站,工程的桥隧比高达93.5%。下图为“西成高铁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造成西成高铁桥隧比高的主要原因是( )
①穿越地形起伏较大的秦巴山地 ②通过岭谷相间的横断山区 ③经过较多的自然或水源保护区 ④经过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西成高铁的建成最有利于( )
A.促进川陕两省传统工业的发展
B.加强长江经济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联系
C.降低四川农副产品的外运成本
D.稳定沿线各站点城市的土地、房地产价格
答案 9.B 10.B
解析 第9题,造成西成高铁桥隧比高的主要原因是穿越地形起伏较大的秦巴山地,①对。线路不通过岭谷相间的横断山区,②错。线路经过较多的自然或水源保护区,③对。线路不经过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④错。第10题,西成高铁的建成有利于加强长江经济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联系,B对。西成高铁为客运专线,既不会促进传统工业的发展,也不会降低四川农副产品的外运成本,A、C错。可能引起沿线各站点城市的土地、房地产价格上涨,D错。
下图为“高速铁路建成前后的城市时间距离(单位h为小时)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高铁建设对城市发展的主要影响表现在( )
A.城市间的距离缩短
B.城市内部时间距离缩短
C.城市服务范围扩大
D.城市内部交通更加拥堵
12.由图中信息预测,将有可能发展为区域核心城市的是( )
A.甲城 B.乙城
C.丙城 D.丁城
答案 11.C 12.B
解析 第11题,高铁建成后,使周边地区到达城市的时间缩短,则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影响范围扩大,即城市服务范围扩大,故C项正确。高铁建成后,城市间的通行时间缩短,但实际距离不会改变,故A项错误。高铁对城市内部交通影响较小,故B、D项错误。第12题,图中乙、丁居于区域的中心位置,且城市等级最高,所以成为区域核心城市的必然是乙城或丁城;图中又显示乙所在区域城市间及乙与周边城市间有便捷的城际交通联系,说明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故可判断乙城最有可能发展为区域核心城市。
读“兰州市略图”,回答13~14题。
13.兰州是一座沿黄河河谷而建的城市,整个城市呈东西向带状分布,造成这种城市空间形态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矿产资源分布状况 B.政治、经济的发展
C.交通运输的需要 D.地形和河流的分布
14.兰州市联系外部的交通线路主要呈东西走向,那么该市东西向线路与南北向线路相比( )
A.南北向造价高,是由于矿产分布的影响
B.东西向造价高,是由于地形因素的影响
C.南北向造价高,是由于地形、河流的影响
D.东西向造价高,是由于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
答案 13.D 14.C
解析 第13题,根据材料,兰州沿黄河河谷而建,整个城市呈东西向带状分布,因此其城市分布深受地形和河流影响,选D。第14题,东西向线路与南北向线路相比,南北向线路需要穿越河流、跨越河谷,造价高,选C。
15.读下图,回答问题。
(1)若甲、乙两地是我国东部、西部地区的代表,那么代表东部地区的是________。
(2)甲地的商业网点密度要小于乙地,原因是什么?
(3)甲地的运输方式以________为主。乙地的综合运输网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方式组成。
(4)甲、乙两城市中,________城市更有条件发展成为商业中心,理由是什么?
答案 (1)乙
(2)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线路稀少,运输方式单一,商品流通尤其是区际商品流通很难建立和发展。
(3)公路 铁路 公路 河运(或水运)
(4)乙 水陆交通便利,附近聚落(居民点)数量较多(市场广阔)。
解析 第(1)题,甲地位于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线路少,符合我国西部地区的特征;而乙地地势平坦开阔,交通便利,符合我国东部地区的特征。第(2)题,甲城市位于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线路稀少,商品流通少,所以商业网点的密度小。第(3)题,图中显示甲地交通方式单一,以公路为主;乙地交通线路有公路、铁路和河运,它们共同组成了运输网。第(4)题,读图可知,乙城市临近河流和公路,水陆交通便利,客、货流量大,易形成商业中心。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学习目标
1.理解主要运输方式的特点。2.掌握运输方式对聚落的影响。3.掌握运输方式的变化及其影响。4.理解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方式
优点
缺点
运输对象
发展
铁路
运量大,运速快,运价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造价高,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
大宗、笨重、长途货运(如矿石、牲畜、金属等)及客运
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高速化
公路
机动灵活,周转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运量小,耗能多,长途运输成本高,运费高
短途货运和客运,承担集散转运任务
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
水路
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运价低(尤其是海运)
速度慢,灵活性、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大
大宗、远程、时间要求不高的货物(如粮食、矿产等)及客运
历史最悠久,目前国际间大宗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
航空
速度快,效率高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以客运为主,货运多轻型、贵重、急需的物品
大型化、高速化
管道
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运量大,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
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且只能单向运输
长时间向一个方向大量运送气体、液体或粉末状固体
用新材料替代钢管铺设管道
运输方式
特点
运量
运价
运速
灵活性
连续性
成本
水路
大
↓
小
低
↓
高
慢
差
差
低
铁路
较快
差
好
投资大、
占地广
公路
较慢
好
好
短途运输
成本低
航空
快
差
差
投资大
管道
损耗小、平稳安全、管理方便
差
好
投资大
交通布局
外部交通布局
内部交通布局
组成
联系不同城市之间的交通
城市中的各类道路
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①改善区域发展条件;②增强区域之间的交流合作;③提升区域社会经济活力;④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和巩固国防
城市空间范围不断扩大,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朝向运输速度快、运输量大、运输效率高等方向发展
问题
解决措施
①城市交通拥堵;②城市交通污染
①合理规划道路、扩大路网规模;②加强交通管理;③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以便缓解交通拥堵、节约能源、降低污染、改善城市环境;④调整优化城镇空间结构,促进土地利用结构多核心的形成,减少出行距离;⑤错峰出行;⑥建立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平台等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导学案及答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海洋权益及其范畴,我国的海洋权益,我国的海洋发展战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 环境与发展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四单元 环境与发展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京广等南北铁路干线交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单元活动 人文地理社会调查学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单元活动 人文地理社会调查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目的和要求,方法和步骤,动手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