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19-2020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章末综合检测(三)地球上的大气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0376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2019-2020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章末综合检测(三)地球上的大气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0376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2019-2020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章末综合检测(三)地球上的大气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0376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湘教版 (2019)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本章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
展开A级—学业水平达标
一、选择题
1.东京飞往旧金山的班机飞行在8 000 m的高空,突遇雷暴天气,下列几种应急措施中最可行的是( )
A.迅速着陆
B.保持原高度
C.降低飞行高度
D.拉升至本航线的上限高度11 000 m
解析:选D A措施不论其科学性如何,只考虑有无随时供飞机着陆的机场就可排除。B、C两项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飞机的飞行环境。飞机飞行在中纬度地区的高空,11 km已处于平流层的底部,这里气流平稳,天气晴朗,不会有雷暴天气,能够保证安全飞行。
2.以下四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
解析:选C 白天晴朗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较高;夜晚晴朗时,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地面损失的热量多,气温较低,故昼夜皆晴时温差最大。
下图中①②两地纬度相同,海陆位置相近,各箭头表示不同的辐射形式。读图,完成3~4题。
3.如果②地云量增多,则A2与D2的变化表现为( )
A.两者均增大 B.两者均减小
C.前者减小,后者增大 D.前者增大,后者减小
4.①②两地热力状况比较可知( )
A.A1>A2 B.B1>B2
C.C1
解析:3.C 4.A 第3题,②地云量增多,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2)减小,大气逆辐射(D2)增强。第4题,与②地相比,①地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故A1>A2;地面温度低,B1
根据下图和所学知识,完成5~6题。
5.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 )
A.光照太强 B.热量不足
C.日温差较小 D.年温差较小
6.在冬季为了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其原理是( )
A.增强地面辐射
B.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
C.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
D.增强地面保温
解析:5.C 6.C 第5题,塑料大棚使得晚上大棚内的温度不会太低,气温日较差相对较小,而晚上温度高,蔬菜的呼吸作用比较强,消耗的能量比较多,不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第6题,在大棚内洒水,增加空气湿度,有利于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读图,回答7~8题。
7.若图示为热力环流形式,则a地与b地的气压(P)和气温(T)状况是( )
A.Pa >Pb;Ta >Tb B.Pa
C.Pa
8.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理论上c、d之间的稳定水平气流方向(风向)为( )
A.东风 B.西北风
C.南风 D.西南风
解析:7.D 8.A 第7题,由图中垂直气流方向可知,a地气流下沉,b地气流上升,故气压Pa >Pb,气温Ta
读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图,回答9~10题。
9.若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 )
A.O→P→M→N→O
B.P→O→M→N→P
C.M→N→P→O→M
D.N→M→O→P→N
10.下面图中正确表示N地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 )
解析:9.A 10.A 第9题,气流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则近地面由M流向N,高空由O流向P;依据热力环流图可判断,图中M、N为近地面两点,O、P为高空两点,且O、P分别对应位于N、M上空;M地气压高,说明是近地面气温较低处,气流由P下沉至M;则N为近地面气温较高处,气流上升至O。故A项正确。第10题,图中显示N地为近地面热低压区,故气温高于两侧、气压低于两侧同一高度,则A项正确。
下图实线为等压线,虚线为近地面风向轨迹图,④是稳定风向,回答11~12题。
11.试比较②③两地的风力大小( )
A.②>③ B.②<③
C.②=③ D.不能确定
12.④地的风向是( )
A.西风 B.东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解析:11.A 12.A 第11题,从图中可看出②地等压线比③地要密集,所以风力②地大于③地。选项A正确。第12题,据图可知④地是稳定风向,风向不再偏转,再根据指向标的方向可判定为西风。所以A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读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图,回答下列问题。
(1)霜冻灾害多发生在________(阴天或晴朗)的夜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的________过程有关。
(2)多云的白天比晴天气温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的________过程有关。
(3)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____过程有关。
(4)地球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和________。二氧化碳含量很少,但是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原料,另外,它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对地面有________作用。
解析:第(1)题,霜冻是因地面温度太低,大气中的水汽直接凝华形成的,这是大气逆辐射(丙)弱的结果,多发生在晴朗的夜晚。第(2)题,云层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甲),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第(3)题,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距离热源越远,获得的地面长波辐射(乙)越少,气温越低。第(4)题,干洁空气成分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联系基础知识不难作答。
答案:(1)晴朗 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散失热量多,气温低 丙
(2)多云天气云层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 甲
(3)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 乙
(4)氮气 氧气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保温
14.下图是某气象局绘制的某日10时近地面的气压与气流状况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有M、O、P三个气压中心,其中高压中心是________。
(2)图示地区位于________半球,说明判断依据。
(3)图中②③④三处中,风力最大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图中箭头①处画出气流所受的力。
(5)下列等压面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甲—乙沿线气压分布状况的是( )
解析:第(1)题,从图中气流运动方向上可知P为高压中心。第(2)题,从气流向右偏转可知图示地区为北半球。第(3)题,③处等压线最密集,风力最大。第(4)题,①处受力情况为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并且在其右侧,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且位于风向左侧。第(5)题,甲—乙沿线近地面M、O为低压中心,等压面向下凹,其对应的高空等压面向上凸。
答案:(1)P (2)北 水平气流向右偏转。
(3)③ 等压线最密集
eq \a\vs4\al(4,,,)
(5)D
eq \a\vs4\al(B)级—选考能力过关
读下表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
部分城市某日天气预报表
1.该日昼夜温差最小的城市是上海,图中能反映其原因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据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京该日最高气温出现在12时
B.上海该日的降水可能是受台风影响所致
C.哈尔滨该日的大雾天气可能是冬季气温降低所致
D.该日北京的最高气温比西宁高是因为距海近
解析:1.D 2.B 第1题,昼夜温差小说明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第2题,一天的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而不是12时,A错;该日哈尔滨最低气温为11 ℃,不可能为冬季,C错;距海越近,受海洋影响越大,最高气温应该较低,D错误;从气温可以判断此时上海为夏季,可能受台风影响,产生降水。
读山谷风示意图(图中实线为等压线,虚线为等温线),回答3~4题。
3.对于图中的气压、气温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图中等压线的数值自下往上递减 ②图中等温线的数值自下往上递增 ③甲地的气压较同一高度的乙地高 ④甲地的气温较同一高度的乙地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此图出现的时间是夜晚 ②此图出现的时间是白天 ③此时吹山风 ④此时吹谷风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3.A 4.B 由所学知识可知,越往高空,空气越稀薄,因而气压数值越低,气温也越低;图中等压线、等温线数值自下往上递减。再根据图中等压线、等温线弯曲状况,确定同一高度甲地气压高于乙地气压,风从甲吹向乙,此山谷吹谷风,应为白天。
5.读华北地区某城市2018年11月13日20时的气温(单位:℃)实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反映了城市所具有的________效应。在这种效应的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城郊之间的风向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成此图所示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生产和生活活动释放大量热量
B.城市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C.城市高层建筑不断增多
D.城市上空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3)一般而言,城区的降水概率________(大于或小于)郊区,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下图画出城区和郊区近地面的等压面及等温面示意图。
(5)图中A地能否建水泥厂?为什么?
(6)“清晨,炊烟袅袅,笼罩着村庄”,这种描述表明该地可能出现了________现象,若该种现象出现在城区,则此时(4)题图示环流会________。
解析:第(1)题,城区气温高,而郊区气温低,反映了城市具有的热岛效应。第(2)题,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生产和生活活动释放大量的热量。第(3)题,由于城区空气对流上升运动强烈及烟尘多,城区降水概率大于郊区。第(4)题,近地面,城区等压面向近地面弯曲,等温面向高空凸出,郊区相反。第(5)题,主要考虑当地盛行风向及城郊热力环流。第(6)题,题中描述说明该地出现了逆温现象,会抑制空气对流运动。
答案:(1)热岛 由郊区吹向城区 (2)A
(3)大于 城区空气对流旺盛;城区凝结核多,水汽容易凝结 (4)略。
(5)不能。该地冬季盛行西北风,A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A地离市区太近,在城郊热力环流圈内,水泥厂的粉尘和废气等污染物能流向市区。 (6)逆温 消失
城市
天气现象(白天/夜间)
最高温/最低温
北京
28 ℃/18 ℃
上海
25 ℃/19 ℃
哈尔滨
24 ℃/11 ℃
西宁
22 ℃/3 ℃
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本章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本章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共12页。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本章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本章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本章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本章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沙丘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大窝凼”附近的岩石类型是,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