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同步训练题
展开[学考合格练]
读喀斯特作用中的溶蚀和淀积作用的化学过程,回答1~2 题。
甲:CaCO3+CO2+H2O===Ca(HCO3)2
乙:Ca(HCO3)2===CaCO3↓+CO2↑+H2O
1.地面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主要与哪一过程有关( )
A.甲 B.甲和乙
C.乙 D.部分甲、部分乙
2.有利于甲、乙反应进行的条件是( )
①岩石的可溶性好
②岩石的透水性好
③水的流动性好
④岩石的空隙、裂隙大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第1题,地面喀斯特地貌主要是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即方程式甲反映了这一过程。第2题,方程式甲、乙表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影响其反应进行的条件包括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裂隙大小和水的流动性等因素。
答案:1.A 2.D
下图是云贵高原形成与发育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3~4 题。
3.从图中可以看出,云贵高原的形成发育过程中( )
A.以内力作用为主导因素
B.以外力作用为主导因素
C.内外力共同作用
D.后期以内力作用为主
4.④中,钟乳石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
C.风化作用 D.流水沉积
解析:第3题,地貌的形成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地貌形成的过程中内力作用是主导,外力作用对已经形成的地貌进行削高填低,故C项正确。第4题,钟乳石是在流水作用下形成的,故A、C项错误;在石灰岩里面,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渗入到石灰岩缝隙中,会溶解其中的碳酸钙。溶解了碳酸钙的水,从洞顶上滴下来时,由于水分蒸发、二氧化碳逸出,被溶解的钙质又变成固体,故D项正确。
答案:3.C 4.D
(2019·抚顺学业水平模拟)读人民币版面,回答5~6题。
5.该版面景观是( )
A.青藏高原 B.桂林山水
C.长白山 D.泰山
6.该地貌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
A.冰川侵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海浪侵蚀作用
解析:第5题,图中秀丽的漓江在耸立的奇峰间流动,为桂林山水,B正确。第6题,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桂林山水景观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B正确。
答案:5.B 6.B
冰楔作用是指在岩石裂缝内所含的冰融水经反复冻融,体积时涨时缩而造成岩层破碎的作用。读图回答7~8题。
7.冰楔作用属于外力作用中的( )
A.风化作用
B.流水搬运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
D.流水侵蚀作用
8.图示现象在下列哪一地区表现最显著( )
A.三峡谷地 B.淮北平原
C.青藏高原 D.皖南丘陵
解析:第7题,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叫作风化作用。冰楔作用属于水对岩石的物理破坏作用,应为风化作用。第8题,该现象是由冻融交替出现而形成的,冻融交替现象表现最显著的地区是青藏高原。
答案:7.A 8.C
(2019·北京101中学期末)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是我国北方典型喀斯特地貌分布区。读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十渡景区素描图,回答9~10题。
9.据图可知,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 )
A.奇峰林立,地表崎岖
B.冰川广布,河流众多
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10.塑造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冰川侵蚀 B.风力侵蚀
C.海浪侵蚀 D.流水侵蚀
解析:第9题,据图可知,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奇峰林立,地表崎岖;冰川一般分布在高山地区或两极地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体现的是我国黄土高原流水侵蚀形成的高原面地表特征;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体现在平原地区。故选A。第10题,喀斯特地貌林立的奇峰和崎岖的地表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故选D。
答案:9.A 10.D
[学考等级练]
(2019·北京东城区高一期末)《徐霞客游记》中记载,“此处山小而峭,或孤峙,或两或三,连珠骈笋,皆石骨嶙峋,草木摇飏,升降宛转,如在乱云叠浪中”。下图为我国不同地区地貌景观图。读图,回答1~4题。
1.这段游记中关于地貌景观特点的描述角度有( )
①地貌形态 ②植被状况
③地貌颜色 ④地貌成因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图中四幅景观照片中最能反映徐霞客游记所记载的地貌类型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图中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且由风力作用而成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4.图中④所示的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
解析:第1题,这段游记含义是“此处的山小而峻峭,或孤峰耸立,或两三座山相连相接,如同串起来的珠子和并立生长的竹笋,座座山上岩石尖峭嶙峋,草木摇曳飘舞,在山间曲折地朝上走或往下行,如同置身在纷乱的云层和重叠的波浪中,令人茫然,辨不出方向”。故可知描述的是地貌形态和植被状况,选A。第2题,游记中描述的景观是喀斯特地貌,故②符合,选B。①是西北的雅丹地貌,③是沙丘,④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第3题,图中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且由风力作用而成的是沙丘和雅丹地貌,沙丘是风力堆积地貌,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地貌,故C对。第4题,④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选B。
答案:1.A 2.B 3.C 4.B
(2019·汕头质检)海岸地理学家Pikey说:“任何地方,哪里有挨着海岸的一小片平整陆地,适当的沙子供应,能推动沙子或底泥之类的足够海浪,造成弯曲海岸线的海平面上升,哪里就有障壁岛的存在。”下图为障壁岛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
5.最可能形成障壁岛的区域包括( )
①沙丘广布的海滩
②大湖湖口
③波涛汹涌的海岸
④珊瑚礁众多的远洋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6.上图所示障壁岛属于( )
A.海水侵蚀而成
B.泥沙沉积而成
C.珊瑚虫遗骸堆筑而成
D.火山喷发形成
解析:第5题,障壁岛的形成条件包括挨着海岸的一小片平整陆地、适当的沙子供应。沙丘广布的海滩可供应沙子,①正确;大湖湖口的底部较平坦,②正确;波涛汹涌的海岸,侵蚀作用强,不利于沉积,③错误;障壁岛在海岸附近,④错误。C正确。第6题,由上题分析可知,障壁岛是沙子或底泥沉积而成,属于泥沙沉积而成,B正确。
答案:5.C 6.B
(2019·连云港期末)图甲、图乙、图丙为三种地貌景观图。读图回答7~9题。
7.图甲所示地貌名称是( )
A.雅丹地貌 B.黄土地貌
C.喀斯特地貌 D.丹霞地貌
8.图乙所示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
C.海水侵蚀 D.海水沉积
9.图丙所示地貌的主要特点是( )
A.奇峰林立 B.冰川广布
C.沟壑纵横 D.地势坦荡
解析:第7题,据图示,图甲中有大量独立而残存的小丘,且景观所在地有明显的干旱环境特点,属于雅丹地貌,选A。第8题,图乙所示地貌为海蚀崖,是由海水侵蚀形成的,选C。第9题,图丙所示地貌为喀斯特地貌,其特点是奇峰林立,峰林、峰丛、溶洞广布,多地下暗河,景色秀美,选A。
答案:7.A 8.C 9.A
10.(2019·上海普陀区质量调研)下图所示台湾东北岸野柳公园的蘑菇状地貌属于( )
A.风蚀地貌
B.流水地貌
C.海蚀地貌
D.岩溶地貌
解析:选C。台湾东北岸野柳公园位于沿海地区,蘑菇状地貌属于海蚀地貌,是海水侵蚀形成的,C对;风蚀地貌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区,A错;流水地貌分布在河流沿岸地区,B错;岩溶地貌分布在石灰岩分布区,主要是流水溶蚀、侵蚀形成,D错。
高中湘教版 (2019)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优秀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湘教版 (2019)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优秀巩固练习,文件包含23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解析版doc、23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图示地区, 大窝凼属于, 图b示意大窝凼, 该版面景观所表示的地貌是, 该版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下列不属于喀斯特地貌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同步达标检测题,文件包含新教材23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练习原卷版湘教版docx、新教材23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练习解析版湘教版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