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课时分层作业7 城镇化 练习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0396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课时分层作业7 城镇化 练习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0396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课时分层作业7 城镇化 练习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0396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单元 乡村与城镇第三节 城镇化课后练习题
展开课时分层作业(七)城镇化
(建议用时:45分钟)
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镇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镇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表回答1~2题。
1.1985~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人均城镇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
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
C.不断增加 D.逐渐减少
2.据上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 )
A.城镇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城镇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1.C 2.D [第1题,解题关键是城镇用地年均增长率大于城镇人口年均增长率,由此可判断城镇人口人均城镇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不断增加。第2题,从1985年以来我国城镇用地和城镇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来看,城镇用地不断增加且城镇用地中住宅用地是城镇用地主体部分;城镇人口年均增长率增加说明乡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乡村人口数量减少;城镇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属于人口迁移;农业用地转变城镇用地,农业用地面积下降。]
下图为中国、日本和韩国三国城镇化进程曲线图(城镇化率超过30%,国家进入高速城镇化的阶段,直至城镇化水平达到70%)。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日本在1950~1970年完成了高速城镇化 ②我国1995年达到30%的城镇化拐点,预计高速城镇化的进程可以持续到2030年 ③中国城镇化发展速度慢于日本④日本城镇化起步晚于韩国,早于中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城镇病”实质上是生态问题,关于其形成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①资源开发利用不当造成的城镇生态问题 ②城镇产业结构、生产布局不合理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③城镇功能不健全造成生态失衡 ④城镇发展过程中必然产生的问题 ⑤人口过度增长必然带来的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3.B 4.A [第3题,从图中可知,日本的城镇化起步最早,但目前速度较慢,1950~1970年完成了高速城镇化。我国城镇化起步晚,但目前速度较快,并且速度快于日本。第4题,城镇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如果城镇发展注重生态建设,且有较高素质的人群,就能够避免“城镇病”的发生。]
下图为1982~2010年不同时段广州市人口空间变化模式图。读图,回答5~6题。
5.1982~2010年,该市人口数量不断减少的是( )
A.老城区 B.中心城区
C.近郊区 D.远郊区
6.据图可推测该市( )
A.处于城镇化初期阶段 B.出现郊区城镇化现象
C.出现逆城镇化现象 D.城镇人口规模逐渐减小
5.A 6.B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到,老城区人口一直在外迁。第6题,由图可知,外来人口一开始迁往中心城区,后来迁往近郊区和远郊区,所以该市出现郊区城镇化现象。]
我国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湘、赣等9省区为中部经济地带,以东是东部经济地带,以西为西部经济地带。读图,回答7~8题。
7.从上图分析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中部经济地带的各省中,只有湖北的城镇人口比重在40%以上
B.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部经济地带新增的特大城市数超过东部
C.我国西南地区的城镇人口比重均在20%以下
D.总体来说,我国东部经济越发达的省份,城镇人口比重越高
8.有关各省区城镇化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东部经济地带目前处于城镇化的成熟阶段
B.西部经济地带城镇化水平低主要是受自然条件的影响
C.东部经济地带的城镇化问题比西部经济地带要严重一些
D.西藏地区城镇化水平低,不存在城镇化问题
7.D 8.C [第7题,由图分析可知,我国东部沿海经济越发达的省份,其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越高。第8题,东部经济地带城镇化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西部经济地带城镇化水平低主要是受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影响;东部经济地带城镇化问题比西部经济地带要严重一些,但并不代表西藏地区不存在城镇化问题。]
城镇渠化是指将城镇内河河道取直,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天然河道变成人工明渠。据此回答9~10题。
9.我国各地在城镇化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城镇渠化现象,其主要作用是( )
A.改善城镇供水条件 B.增加休憩娱乐场所
C.提升内河航运能力 D.增强排污排涝能力
10.城镇渠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是( )
A.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加重
B.底栖生物生存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C.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地下水位上升
D.河道取直,水质恶化
9.D 10.B [第9题,城镇的发展使得城镇建筑地面越来越多,绿地越来越少,降水多时会造成城镇地表积水多,若排水不畅,会造成城镇内涝。城镇渠化通过裁弯取直和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原来蜿蜒多变、流动缓慢的天然河道改造成为外形归顺、水流顺畅的人工明渠,以达到稳定河势,加大过流能力,尽快排泄洪水的目的,能及时排除地表积水到水渠中,增强排污排涝能力。第10题,城镇渠化使河流流速加快,减少泥沙淤积;河道硬化破坏了河底生物的生存环境,一些生物难以生存;河道硬化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阻断了地下水位的补充来源,地下水位下降;河道取直、水流加快,水质在一定程度上净化速度加快。]
11.读世界城乡人口数量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00年,发达国家城镇人口总数约为________,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总数约为________。
(2)城镇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其中主要标志是什么?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的是________国家,简述其主要原因。
(4)比较两类国家城镇化进程的特点。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城镇化的主要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及主要原因、不同国家城镇化进程的特点等。据图分析,2000年发达国家城镇人口约为11亿,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总数约为20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及主要原因、不同国家城镇化进程的特点,依据课本基础知识即可回答。
[答案] (1)11亿 20亿
(2)主要表现:非农人口增长速度、产业结构变化、城市数量变化,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水平。 主要标志: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3)发展中 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经济迅速发展,许多发展中国家城镇经济畸形发展,城镇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4)
目前我国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这使得我国的城镇化整体处在亚健康状态。下表示意过去25年和未来25年我国城镇面临的压力(以过去25年的压力为1)。据此完成12~13题。
12.(易错题)根据表格信息判断,我国城镇化整体处在亚健康状态的表现是城镇化进程( )
A.快于经济发展速度与工业化进程
B.与居民科学文化素质不相适应
C.滞后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D.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不相适应
13.解决我国城镇化亚健康状态的有效措施是( )
A.推进低碳、生态、环保、节约型的城镇化建设
B.加强城市的管理,加大污染防治力度
C.立足资源环境优势,促进小城市快速发展
D.控制大城市规模,避免城市群的形成
12.D 13.A [第12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我国城镇化过程中水、土地、能源、生态等资源环境压力较大,这说明我国城镇化亚健康状态的表现是城镇化进程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不相适应,D项正确。第13题,通过上题分析可知,我国城镇化亚健康状态主要是城市化进程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不相适应,解决的有效措施应从减轻资源环境压力的角度考虑,故应积极推进低碳、生态、环保、节约型的城镇化建设,A项正确;加强城市的管理、加大污染防治力度不能够全面解决该问题,B项错误;健康的城镇化应是大小城市协调发展,C项错误;城市群能够加强城市间的交流合作,有利于城镇化的发展,D项错误。]
人口城镇化指的是人口向城镇地区集中或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土地城镇化指某一区域城镇化过程中土地由农村形态向城镇形态转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即城镇建设用地的空间扩张。下图为1994~2008年中国地级以上城镇土地与人口城镇化速率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1994~2008年我国地级以上城镇土地与人口城镇化速率( )
A.都在2002年达到最大
B.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C.都先持续上升,后持续下降
D.呈现出先增后减趋势
15.根据材料信息推断结论,1994~2008年我国地级以上城镇( )
A.农业人口比重大体上先增加后减少
B.建成区土地规模大体上先增加后减少
C.建成区非农业人口密度不断下降
D.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占据主导地位
14.D 15.C [第1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土地城镇化速率在2002年达到最大,人口城镇化速率在2003年达到最大;两种城镇化速率均先波动上升、后波动下降。第1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城镇化速率一直大于0,说明农村人口比重一直减少;同理,城镇建成区土地规模一直增大;土地城镇化速率始终大于人口城镇化速率,说明建成区非农业人口密度在不断下降;从图中无法推断产业结构。]
16.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下图是某区域A、B两个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读图,分析A、B城市发展演变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阶段Ⅱ中,A、B两地城镇化所处的阶段。
(2)分析阶段Ⅲ中,A、B两地城镇化的特点。
[解析] 根据示意图,城区的变化体现在三个方面:A、B两城市面积均不断增大;城区沿河流扩展;两城区连成一体。坐标图可显示城市中心人口密度的变化,两城市均出现市中心人口密度逐渐减小、郊区人口密度不断增大的现象,因此推断城市人口由市中心向郊区迁移。阶段Ⅱ出现人口由市中心流向郊区的现象,并且城区面积进一步扩大,出现郊区城镇化。阶段Ⅲ,两城市连成一体,形成城市带。
[答案] (1)A、B两地均处于郊区城镇化阶段。
(2)城市沿河流延伸;城市面积不断扩大;A、B两城市相连,形成城市带。
时期/年
1985~1990
1990~2000
2000~2011
城镇用地年均增长率/%
6.49
5.72
6.22
城镇人口年均增长率/%
3.77
4.28
3.79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城镇化进程特点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城镇化进程特点
起步晚,目前发展速度快,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发展不合理
起步早,目前发展速度较慢,城镇化水平高,出现郊区化现象
城镇面临的压力
过去25年
未来25年
水压力
1
1.88
土地压力
1
3.45
能源压力
1
2.89
生态压力
1
2.42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城镇化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城镇化当堂达标检测题,共7页。
鲁教版 (2019)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课后作业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地普通脐橙滞销的主要原因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必修 第二册第三单元 产业区位选择第二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必修 第二册第三单元 产业区位选择第二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课后作业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A [由图示材料可以得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